社會主義國企改革方案(討論稿)
陳朝文
國企改革成功與否,關系到改革的成敗,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改革,現在應該總結出有理論有經驗教訓的國企改革方案。
前 言
一、改革的根據——國企是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體制
理論根據:
1、馬列國家自行消亡學說
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社會,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社會生產、經濟、政治,——就沒有也不會再出現剝削;就沒有階級;就沒有階級矛盾、階級對立;就是人民自己組成權力體系、體制管理社會,國家就“失業”自行消亡。
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國家開始自行消亡過程了,他不可能是這個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者,國有國營肯定不是這個社會的經濟制度、體制。
2、馬恩的社會占有生產資料理論
恩格斯寫道“自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歷史上出現以來,由社會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常常作為未來的理想隱隱約約地浮現在個別人物和整個整個的派別的腦海中。”在他們的著作里,都是這樣寫的。這是他們科學論證后的科學結論。這是社會主義名稱的科學根據。
社會占有生產資料,是沒有收益、僅是生產工具的占有。馬克思寫道:“把現在主要用作奴役和剝削勞動的工具的生產資料、土地和資本變成自由集體勞動的工具,以實現個人所有權”。他這里寫的“個人所有權”,是指生產即勞動價值歸創造者個人所有的所有權。
3、實行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聯合勞動體所有生產方式,是有條件要求的
人們基本不貪婪,自私自利思想不嚴重;適應、習慣、意識觀念了聯合勞動體的體制;有集體主義思想、覺悟、精神;有當家作主的能力、水平。不具備這些條件,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就會被偷光,搶光;生產歸聯合勞動體即創造者所有,就有可能不管社會管理、發展、進步的需要,分光吃光;人們為各自的利益而爭搶、爭斗,必垮掉,更不要說發展壯大了。
只有在共產黨領導的國有國營體制里,在黨的領導、幫助、教育、培養下,這些條件才能逐漸發展,成熟起來。也就是說,資本主義是不能直接變革到完善的、成熟的社會主義的,必須用一種經濟體制來過渡,才能到達彼岸。所以,共產黨領導的國有國營,就是從資本主義到完全社會主義過渡的一種經濟體制。
4、國有國營屬于“傳統的所有制關系”的經濟體制
它仍是社會極少數人掌握生產資料所有權;仍是為生產資料所有者創造利潤生產方式的生產;仍是不平等的生產關系;仍是生產資料所有者少數人掌握分配權。
二、改革的原因——國企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前,主要是企業活力不夠,職工的生產、革新積極性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存在極少數人出工不出力,偷偷干私活的問題。企業經濟效益不是很理想。
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國家所有,成了不受約束、監督的具體掌握企業所有權的官員所有;職工又完全成了雇傭者。
三、改革的底線——決不能否定國企
國企改革,是對它的完善,發展,進步,絕不是否定、顛覆它。因為,沒有國企,就沒有初級社會主義;沒有初級社會主義,就沒有完善、成熟的社會主義,就沒有人民的徹底翻身解放,完全當家作主,就沒有社會主義事業的最終勝利。所以,國企改革與國企否定,是兩個概念,是兩類人群對國企不同性質的態度、行為。
如果造成大批國企破產倒閉,不管主觀動機如何,實際是對國企的破壞,顛覆;把生產、經營、資金運轉都正常的國企,賣給私人變成私有資本,就是對社會主義的顛覆。
改革總目標
把國企改革為黨領導下的初步的聯合勞動體,職工們在黨的領導下當企業的家,作企業的主,實現初步的經濟民主;使其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企業。
改革具體方案
一、改革成聯合勞動體有償使用國有生產資料,企業就是職工們的企業
1、企業支付比金融市場低的資金利息,有償使用國家配置給企業的有勞動價值量的生產資料,資金等。因為整個社會使用他人所有的資金,都是要支付利息的。
2、企業無償使用國家配置的沒有勞動價值量的自然資源等。
3、國家對自己所有的生產資料財產、資金,自然資源,有無可爭議的管理權,他有權隨時到聯合勞動體核實自己所有的財產量,檢查是否受到侵蝕,損失,檢查聯合勞動體對自己所有財產、資金、自然資源等的管理。
4、聯合勞動體必須保證國家所有的生產資料、資金的安全,不容侵蝕。
5、國家有權對聯合勞動體侵蝕國有財產,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進行處罰。
6、如此改革的根據、理由:
⑴國家把企業租賃給職工們后,自然就是職工們生產勞動生活的企業;⑵是職工們的企業,就是他們的大家庭,他們更關心、愛護企業;⑶是職工自己生產勞動生活的企業,他們的勞動積極性,聰明才智,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主動發揮出來。
二、改革成聯合勞動體創造的價值分配之前歸聯合勞動體所有
也就是說,聯合勞動體的生產歸聯合勞動體所有。
1、國企經濟效益定義改革:從資本利潤改革為人平均創造價值量。
2、人平均創造價值量計算公式:
(總銷售、服務收入-沒有勞務費的所有成本)÷企業總人數=企業經濟效益
3、國企經濟效益所有權改革:從歸國家所有改革為分配之前歸企業所有。
4、如此改革的根據、理由:
勞動成果、價值量本來就是職工們勞動創造的。這才是物歸原主的改革。
三、國家征稅費、利潤改革為收取社會各項所需基金
從可行性、具體方式來說,這和國家規定,個體戶給國家上繳多少稅費,生產隊給國家上繳多少公糧差不多,能保證社會正常需要。
1、國家根據社會管理、公用事業、救濟、發展、進步等的需要,確定社會生產總值的一定比例部分,來分配安排社會方方面面的需要。
2、國家下達每個生產經營單元上繳國家基金的任務,下達的根據是,參照累進稅原理,決定人平均實現的價值量按什么比例上繳社會。
3、聯合勞動體必須按時足額完成上繳社會基金。
4、國家有權處罰聯合勞動不上繳社會基金的行為。
5、企業上繳社會各項所需基金里,就有發展生產基金這一項,社會根據發展的需要,合理配置這些發展生產基金,開辦新企業,新的科研單位,給各企業配置需要發展的生產資金。所以,聯合勞動體就不再分配安排發展生產基金。
因為,這才符合人類社會,積累總是企業生產資料所有者所有的積累的一般規定;這才能保證,聯合勞動體使用的所有生產資料都是國家所有(開始向社會所有過渡),才能保證始終是這樣性質的企業,不會變成集體資本主義企業。
6、如此改革的根據、理由:
⑴國家生產資料租賃給企業職工后,就沒有征收利潤的根據;⑵征稅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不遵循社會各項所需必須合理的原則,橫征暴斂,以供官僚驕奢淫逸的享受;⑶安排社會各項所需應和人民生活安排一致起來,協調起來,因為社會,就是人民勞動生活的社會;⑷物質資料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就應該由他們當家作主來安排社會的各項需要。
四、國家征收收入分配調節基金
征收的理由:按勞分配,只能是投入勞動量后實現的社會承認價值量的分割分配。
如果一個聯合勞動體的人平均實現價值量,是其它聯合勞動體的多倍十多倍,以技術水平高,勞動積極性高投入勞動量多來解釋,顯然是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解釋,只有加上以下因素來解釋,才能使人信服:⑴是否有非法所得的因素?⑵是否有社會無償配置的是優質自然資源的因素?⑶是否有企業所在地環境、條件優越的因素,例如支付的運輸費成本少,解決技術問題的社會力量好等?⑷是否有朝陽產業的因素?等等。
對這些不是投入勞動量多而獲得的企業收入,非法所得,自然是沒收處理;其它,社會征收一定比例的收入分配調節基金來解決。
社會征收收入分配調節基金,主要目的有三個:一是堅持按勞分配原則,盡最大可能保證按勞分配;二是防止社會個人收入分配差距太大;三是支援遇到嚴重困難的聯合勞動體,保證其職工基本工資的發放,體現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征收分配調節基金的具體辦法,那是具體技術問題。(略)
五、改革二次分配中企業內部分配
即企業分得的職工生活消費部分的分配。
完成上繳社會各項所需基金任務后,剩下的就是企業內部進行按勞分配。
1、職工大會決定,企業集體福利按什么比例分配,安排多少?
2、職工大會決定,安排不安排職工生活后備基金,安排多少?
3、職工收入分配由基本工資與活的按勞分配收入兩部分組成。
⑴職工基本工資是職工收入的一部分的理由:
①企業工齡是對企業發展,進步的貢獻,分配中應該體現出來;②經驗、技術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無價之寶;③這是集體關系的紐帶;④保證每個職工,一旦遇到天災人禍的打擊,最基本的生活仍有保障。
⑵聯合勞動體、集體企業的職工基本工資,由國家權威制定。
⑶職工基本工資占其總收入的一半左右。
⑷按勞分配具體辦法、細則等,動員職工群眾提出建議案;綜合后形成試行辦法、細則——試行一段時間后,總結,修改——再試行,再試行,再總結。多次反復后,形成比較完善的按勞分配的辦法、細則。
六、改革二次分配中的國家分配
也就是分配給社會的各項所需基金的分配安排的改革。這是國家體制、制度改革專題問題,與這個專題無直接關系。(略)
七、改革成為黨領導下的不完全職工當家管理體制
1、如此改革的根據、理由:
⑴企業新創造的價值在分配之前歸企業即創造者所有,企業就是職工們聯合、分工生產勞動創造財富,滿足社會管理、發展、進步等需要及自己生活的企業。職工們的企業只能由職工們當家作主。
⑵社會主義事業,就是勞動人民徹底翻身解放,自己當家作主生產、經濟、政治,把被顛倒了幾千年的社會關系完全顛倒過來的事業。這是勞動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開始。
⑶這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大步驟,即完全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運行的開始。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指導幫助下,這種體制才有可能生存下來,不斷發展,進步,成熟,最終成為自如運轉的、鞏固的、完全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
⑷職工們當家作主的能力、水平不夠,還沒有自信心;對這樣的新體制還不熟悉,不習慣;還存在比較嚴重的自私自利、小團體、小宗派思想。
2、黨領導下的不完全職工當家管理體制基本框架
⑴職工大會和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在黨領導下的最高權力機關;
⑵企業重大問題,由職工大會或者代表大會做出決定、決議,或者形成意見,建議;
⑶討論、決定、決議企業的重大問題,先由企業黨組織提出議案;
⑷廠長經理對職工大會和職工代表大會負責,執行大會的決定、決議;
3、企業黨組織的主要職責、權利
⑴政治上保證這種新的企業體制的運行,逐步完善,成熟;
⑵通過教育、培養,鍛煉,使職工們的當家作主能力、水平不斷提高;通過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幫助,職工們逐漸克服存在的落后思想,觀念;
⑶掌握企業全局,及時提出對企業的建議,討論、決定、決議企業重大問題的議案;
⑷發揮出黨組織的堡壘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關心、熱愛、支持企業,逐步樹立起集體主義思想、覺悟、精神;
⑸協調好企業內部的各種關系;
⑹如果企業出現嚴重困難,勇敢站出來,承擔起拯救企業的重擔。
4、廠長經理的產生、主要職責
⑴企業廠長經理由職工大會或者代表大會差額選舉產生。
⑵差額選舉廠長經理的數名候選人,由企業黨組織征得國家機關同意后提出。
⑶除生產、經營的組織、指揮、調度、管理外,行使職工大會和代表大會授予的職權。
⑷廠長經理的工作,對職工大會和代表大會負責。
⑸廠長經理的獎懲、個人收入等,由職工大會和代表大會決定。
5、國家對企業的決定、決議,提出根據、理由后,有否定權。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