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波士頓訊(記者褚國飛)美國哈佛大學貝爾納普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克迪(Thomas Piketty)的新著《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通過分析300年來20個國家的經濟數據,皮克迪闡述了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引發了各界關于資本主義財富、不平等問題的爭論與思考。
為介紹其研究成果,皮克迪在美國哈佛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學院等機構巡回演講。他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的演講中表示,資本主義是不公平的,如果資本回報率高于經濟增長率,其結果就是貧富分化日益加劇。
他認為,“不平等”主要來自資本持有者和勞動者獲取收入之間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是基于資本回報率和經濟增長率之間不平等而產生的。皮克迪通過數據發現,如果資本年回報率平均維持在4%—5%的水平,而經濟年增長率維持在1%—2%的水平,那么,100年后擁有資本的人的財富將是起初的128倍,而整體經濟規模僅為100年前的8倍。
皮克迪通過數學計算論證了一個事實,即資本主義造成了貧富差距。他表示,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回到了19世紀那種收入不平等的狀況,還使“世襲資本主義”回歸,即與勞動創造的財富相比,代際繼承的財富具有絕對優勢,資本集中將走向極端,造成社會不公。
一些經濟學家曾表示,資本主義初期貧富分化現象會比較嚴重,而到了晚期會變得溫和。對此,皮克迪反駁稱,資本主義從一開始就很不公平。20世紀貧富差距縮小是資本主義中一個不正常的現象,這多與戰爭、工會運動、科技進步有關。然而,如果資本不平等的深層結構沒有得到修正,資本回報率保持超過經濟增長率的狀態,那么將產生極端不平等。他認為,沒有理由相信資本主義體系可以解決不平等問題,它只會拉大不平等差距。
為解決社會分配不平等等問題,皮克迪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征收15%的資本稅、把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稅提高到80%左右、要求銀行提高透明度等。不過,皮克迪承認,這些措施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控制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寧可看到這個系統崩潰,也不會做出讓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