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批判尹保云的文章,由于天然反感這些人依仗話語權,一貫象廟里吃著供奉誣蔑著佛祖的的敗類,你不要想象他們是什么自稱的是搞學問的,他們的東西不屬于認識問題,而屬于騙術問題,所以我在第一篇文章里都不用看他們寫的原文,就能大致說出這類人所寫的被許多捧臭腳的所謂文章到底什么貨色。下面我貼出原文,看看一個普普通通的草民對這位北大教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掛羊頭賣狗肉式的學術造謠的批判。
對尹保云文章的批判(原文附后)
整篇文章,栽贓是手段,什么啟蒙思想都是要把讀者引向非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向去。尹保云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反對否定過去所有歷史,反對否定所有過去的一切人類文明,包括現代的資本主義文明,這是明顯的栽贓。
因為,就從理論認識上看,一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授應該理解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精要,馬克思主義把歷史看做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否定過程,否定和繼承的統一是歷史事實,也是馬克思主義辯證認識歷史,現在和未來的方法。這種辯證史觀,立足于客觀社會生產實踐的過程,把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神學和唯心主義的泥沼里解放出來,真正意義上賦予了社會學以科學的內涵,把所有人類的思維和實踐統一到一個客觀的辯證的科學的體系里,請問尹保云教授,這樣的學問哪來的歷史虛無主義?哪來的否定一切或者肯定一切?一個號稱的馬克思主義教授,掛羊頭賣狗肉算是可惡之極,現在竟然連所掛羊頭都公然造假,掛假羊頭賣臭狗肉,這哪是做學問,所以我說這是有史以來最最下流的學術造謠。
馬克思主義是研究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發展的客觀規律,以階級分析,階級斗爭學說作為方法,把人類生產方式的進步的原動力歸結為階級斗爭的結果,生產力的進步不會自然導致社會全面進步,只有社會制度或者說生產關系隨之革命,達到一定的平衡,然后是生產力的不斷進步,導致平衡被打破,新的對舊有制度的否定因素在增長,導致新的革命產生,而這些社會制度的革命,都是體現在階級斗爭之中。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并非來自于馬克思本人或者共產主義者對平等自由公正的主觀愿望,而是人類生產方式發展的結果,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歷史終結,不是說人類社會所有矛盾消失,而是導致人類社會產生階級斗爭的社會主要矛盾的消失,階級對立和差異消失,一切構建在這一基礎上的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說教就毫無意義,所有在階級社會或者說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被統治階級用來桎梏麻痹被統治階級的神學,皇權,普世價值等等意識形態的東西都變得膚淺可笑。
尹保云的無恥還表現在,他用資產階級的那套東西,來解構馬克思主義,其實就是胡編亂造馬克思主義,妄圖把馬克思主義編入資產階級的價值體系,在遇到實在無法繞過的東西,完全采用栽贓辦法,戴上標簽批判標簽,比如,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大學教授,竟然說西方把馬克思主義看做是類似于基督教的歷史目的論,其實,馬克思主義是不論東西方的,說簡單直白一點,他就是階級斗爭和解放的學問,適用于階級,而不是地域,尹保云把類似于他們這些資產階級學棍們的東西拿來批判馬克思主義,本來就是階級斗爭在意識形態里的表現,但他們是搞著階級斗爭否定階級斗爭,并且把他們那一套定義為永恒的普世的真理,這才是尹保云之流的反動本質。
尹保云在最后的篇幅里,完全墮落成歷史上一切反動文人一樣,誣蔑作為歷史創造者和歷史進步推動者的勞動人民,把轟轟烈烈的人類進步斗爭的歷史叫暴民政治,一切對腐朽反動的東西的革命,都是違背尹保云們精英史觀或者說剝削階級史觀的東西,但尹保云無法否定象法國大革命,英國憲章運動等資產階級革命,他們理解或者說愿意理解的其實就是他們已經背叛但還用來裝點門面的東西,這沒什么奇怪,資產階級除了自身的利益,那還會有絲毫的公正可言?
整篇文章,尹保云在虛無著這樣一個歷史,一個被歷朝歷代統治者和他們豢養的文人掩蓋的無書的歷史,歷史是勞動創造,歷史更是有勞動者所創造,革命是勞動者對反動腐朽制度的消滅,雖然歷史條件的限制無法達到的終點,歷史在斗爭中逐漸接近它,馬克思主義無非揭示了這個被統治階級虛無了的歷史事實,尹保云們想虛無的也正是這個逐漸顯露出來的歷史事實和現實事實。
尹保云通過盯住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一些挫折和瑕疵大作文章,來否定馬克思主義,如果要用這個邏輯來否定資本主義所謂的文明,那么,我們每天都能舉例出云超過尹保云所說百倍的東西來,資本主義雖然鼎盛全球,但否定它自身的東西也在增長,共產主義運動雖然遇到挫折,但新生的生命也會茁壯成長,這都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尹保云之流虛無不了。
尹保云原文:
文章來自:《炎黃春秋》2014年第5期 作者:尹保云 原標題:要警惕什么樣的歷史虛無主義
最近一些報刊雜志對“歷史虛無主義”展開批評,指出當前國內流行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表現、認識論根源以及社會危害。“百度百科”還推出了一個新寫的“歷史虛無主義”詞條,全面地介紹了目前的各種批評觀點和立場。
歷史虛無主義是一種偏激或片面的思想方法,它妨礙人們對歷史的準確認識。對這種思想方法加以批評糾正,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國內學術界目前對“歷史虛無主義”批評并沒有抓到問題的關鍵。中國目前需要引起重視的歷史虛無主義,仍然是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它嚴重地扭曲了社會歷史觀,使人們不能對歷史和現實做出恰當的理解和判斷,從而構成改革開放和社會進步的巨大思想阻力。
歷史虛無主義的一般特點
顧名思義,“歷史虛無主義”就是否定過去的歷史,認為過去的歷史中沒有好東西、沒有意義。它一般針對大的單位的歷史,比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在世界歷史領域,一個眾所周知的歷史虛無主義表現就是對歐洲中世紀的評價,它把中世紀描繪得一團漆黑,以至于形成了“黑暗的中世紀”的流行說法。其實,中世紀的歷史時間很長,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東羅馬帝國滅亡(公元1453年),經歷了近1000年時間。中世紀四分五裂的封建社會結構、基督教對人性的壓抑以及對科學研究和思想探索的迫害,等等,這些事實難免把歷史學家引向對中世紀的否定。但中世紀也有另一面,尤其是其晚期有很多的新事物出現,比如自治城市的發展,商業貿易的興起、現代大學的建立等等。二戰后的學術研究對這些事物給予重視,從而對以往的偏激觀點做了一些糾正。
“黑暗中世紀”只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之一。總體看來,它的虛無主義成分并不十分嚴重,因為它對中世紀的否定是建立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的,并沒有很多的故意夸大。這一類歷史虛無主義盡管多少也會帶一些主觀偏見,但主要還是受到認識高度的局限。在以前,人們沒有認識到社會多元結構的意義,把中世紀的封建制度看作一團漆黑。二戰后興起的結構—功能論提出了新的視角,從系統分化的角度來分析中世紀的社會結構,認為它比起集權官僚制模式更有彈性,能夠吸收新事物并容易發生社會變遷。這一認識變化說明,曾經流行“黑暗的中世紀”的歷史虛無主義主要是一種學術現象,是受到理論發展階段或認識高度的局限,而不純粹是故意為之。
并非所有的歷史虛無主義都是這樣的學術問題。歷史虛無主義的各種表現古已有之,它在任何民族的過去、今天和以后都會出現,甚至常形成很大的思潮。其中多數都不是學術上的問題,既不是因為一時的知識缺乏或理解錯誤所造成,也不是一般的偏見,而是帶著明顯的主觀能動性,是故意制造的歷史曲解
這就是說,歷史虛無主義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政治性行為,盡管這個詞語目前尚沒有成為一個政治學概念。除了那些因知識缺乏或方法不當而導致對歷史的貶低,以及少數天生對歷史冷漠的虛無主義者外,幾乎所有把某個歷史加以虛無化的行為都帶著特殊的政治目的。有兩種情況比較常見:一種是把這種方法作為實現自己政治目的的手段。這在中國歷史上十分突出。幾乎每一個朝代的皇帝都要否定前朝的歷史,把前一個朝代說得一無是處,而把自己朝代說得一片光明。統治者通過這種手段宣傳民眾、蒙蔽民眾,從而獲得統治的合法性,讓民心歸順;另一種情況是在社會大變革的關頭,受到變革的壓力而產生了對以往事物的過激否定。歐洲啟蒙運動對基督教的否定、中國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儒教傳統文化的否定等等,都帶著很多矯枉過正的色彩。基督教和儒教的思想體系都十分龐大,雖然有些思想是對封建主義不合理制度的辯護或支持,但很多內容卻涉及的是人們的日常倫理行為,如慈愛、友善、誠實、守信、好學、勤奮等做人原則,都是具有普世性的價值觀。把它們全盤否定,可能會達到一時的推動思想變革的效果,但就長遠看,這種因思想過激而導致的歷史虛無主義必然會產生很多負面效應。
作為一種政治手段,歷史虛無主義不僅表現在對民族或國家的歷史上,也經常被個人、社會組織、政治黨派等運用。歪曲對手的歷史,把對手的過去說得一無是處,這是人與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常用的斗爭手段。一個社會越是古老、越是傳統、越是文明程度低、越是缺乏學術爭鳴,這種不光彩的手段就越是流行。對歷史的解說完全從屬于政治意識形態的需要。在很多情況下,歷史總是被隨意扭曲的,甚至常常是善惡顛倒、黑白不分的。由于歷史虛無主義成為一種常用政治手段,解決思想分歧的辦法也只能是“政治的”。人們不可能通過對歷史的學術的、科學的仔細探討來獲得一致的、準確的認識,因為爭論的性質是政治的而不是學術的。中國明朝、清朝的一次次文字獄說明,誰掌握了政治權力誰就掌握了解釋歷史的權威。沒有科學理性的生存余地,也不可能獲得對歷史的客觀認識。
馬克思歷史觀的遺產
眾所周知,教條主義是從馬克思的思想中摘出一些教條并加以極端化發展。它起源于第二國際,形成于一戰期間。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它在前蘇聯20世紀30年代的教科書中形成結晶。
教條主義的歷史虛無主義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歷史虛無主義。要認識其思想根源,需要首先搞清楚啟蒙思想家和馬克思的區別。馬克思繼承了啟蒙思想家對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批判,同時也繼承了“自由”、“平等”、“權利”、“民主”等啟蒙口號。但馬克思與啟蒙思想的區別是很明顯的,這也反映在他的歷史觀上。
國內學術界這些年對“歷史終結”這個詞十分敏感。福山在1992年出版了社會哲學著作《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重申了現代性的一致性。這本書是以“歷史終結”的觀點展開論述的: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很多強權政體一個接一個地解體或者轉型,1990年蘇聯解體后,喧囂一時的國際意識形態爭論也隨之結束;伊斯蘭地區雖然固守自己的文化,但其反對自由民主的力量不足以產生強大的對抗。總之,在長期的競爭對比中,自由民主制度顯示了優勢并獲得勝利而成為人類最后的制度,這個趨勢一直持續下來,意味著人類歷史終結而進入一個叫“后歷史”的時代。顯然,這個觀點與正統馬克思主義尖銳對立。正統馬克思主義沿著馬克思的思路,把歷史終結在未來的共產主義而不是現在。
其實,歷史終結論并不是福山的發明。早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就有很多的歐洲學者論述了歷史終結觀點,這包括康德、孔多塞、席勒、黑格爾、孔德等著名思想家在內。
重要啟蒙思想家之一、德國哲學家康德在1784年寫的《文明與啟蒙》一文中寫道:“自然驅使人類去解決的最大的問題是達到普世主義的在人們中間實行法律的市民社會”,“這是最困難的,也是人類要解決的最后問題。”康德把人類歷史比作個人的歷史,分幼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三個階段。他指出,在青年時期,人類受到自己招致的道德束縛的困擾而不能理性地處理自己的自然愿望。而從啟蒙時代開始,人類進入了成年期,開始理性地解決各種問題。人類要解決的“最后的問題”就是建立現代法治與民主秩序,使人類本性所要求的“自由”得以充分實現。這就是說,他認為人類已經進入最后的任務了。在寫于同年的《一個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一文中,康德又闡述了類似的思想。他指出,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就是朝著有理性的進步過程,激情、愚昧和自私就是一直驅趕著理性不斷進步的力量,而當理性充分出現之后,這些一直驅趕人類的盲目的邪惡力量就會被征服,而一個太平時代就會出現。
黑格爾和孔德不屬于啟蒙時代,但他們基本都是沿著啟蒙開拓的道路而繼續建構現代歷史觀。康德只是以哲學的抽象說明了一個道理,并沒有那么確定地把歷史終結在眼前。而黑格爾、孔德則是明確地把歷史終結在他們的時代。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一書所描述的世界歷史就是“精神”在世界范圍內運動發展的歷史,“精神”由東方到西方,最后在日耳曼世界達到“現代”,也就是完全地認識到了“自由”,歷史也就結束了,以后的任務就是“自由”觀念向世界其他地區傳播。實證主義者孔德則把人類歷史分為三個階段:神學階段(虛構階段),形而上學階段(抽象階段),科學階段(實證階段)。孔德也像康德一樣把人類比作個人,認為“科學階段”相當于個人的成年階段;并且,他認為他所處的時代已經進入了歷史的最后階段即“科學階段”,而他自己的實證哲學就是代表。
這些思想家一個接一個地把歷史終結在現在而不是未來,這并不是他們認為以后人類社會就停止了、不再有發展變化了,而是對基督教神學的歷史觀的拋棄,是為了建立一個符合人類世俗歷史進程的新的歷史觀。
世界上各種傳統的歷史觀基本都是歷史終結論的。佛教可能是一個例外。它雖否定塵世的意義,卻不認為歷史會終結。印度佛教把宇宙比作一個不斷旋轉的火輪子,宣揚生死輪回永無止境。其他大型宗教文化,如基督教、伊斯蘭教、儒教等,都主張歷史終結論。不過,它們都是把歷史終結在未來的某個時代。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歷史圖式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伊甸園的清純”階段、“墮落”階段、“最后拯救”階段。第一個和第三個階段是神的歷史,中間階段是人的歷史。人類的整個歷史(包括以往和現在)都是墮落的,陽光下面既沒有好東西也沒有新東西。
無獨有偶,基督教的這種歷史圖式在中國儒學中也有對應物。儒學雖不是嚴格意義的宗教,但它與宗教有很多相似之處。孔子在《春秋·公羊傳》中提出了一個三世說,即“太平世”、“據亂世”、“升平世”三個歷史階段,與基督教神學的三個歷史階段完全對應。“太平世”指遙遠過去的堯、舜、禹時代,對應“伊甸園”;“據亂世”對應“墮落”,而“升平世”指遙遠未來的時代,對應“最后拯救”,是歷史的終結點。儒教與中世紀神學的歷史圖式的對應,說明傳統的歷史觀都是向后取向和未來取向的,通過美化遙遠的過去和想象遙遠的未來而否定中間階段的漫長歷史(包括過去和現在)。這種歷史圖式把整個人類的歷史都虛無化了:
上面的圖表清楚地說明了啟蒙的歷史圖式與基督教的區別。在基督教歷史圖式中,伊甸園階段是神的階段,是美好的;中間階段是人的階段,是墮落的;最后拯救又回到神的階段,是美好的。這是一個人神混合的歷史圖式,人的全部歷史都是黑暗的、虛無的東西。啟蒙的歷史觀否定的就是這種人神混合的歷史圖式,把歷史完全回歸到人類世界。它顯然不是虛無主義的,因為它的三個階段是不斷進化的,一個比一個更加文明進步,這與人類文明的實際進程相符。它把歷史終結在現在,就是為了去掉神學的未來階段,拋棄歷史目的論。
這里包含著一個重大的思想轉變。基督教的歷史觀是用未來階段(最后拯救)為參照系,以不存在的、設想中的未來作為評價標準而把人類歷史(包括過去與現實)的意義完全否定。儒教歷史圖式雖然描述的三個階段都是人的歷史,但卻同樣地否定了中間階段并把歷史終結在未來。啟蒙歷史圖式去掉未來階段,就等于是樹立了一個現實標準的原則,它指出美好的事物就存在于人們眼前的現實世界中,是可以實證檢驗的而不是靠憑空設想的,社會進步應該在現實中的先進單位為參照系。這就是說,啟蒙歷史終結論的意義在于建立了一個現代的思維方式和新的歷史觀。
從上面圖表中也可看到馬克思歷史圖式的特征。如人們所知,馬克思有一個歷史五階段說,即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他同時還有一個三階段說,即原始共產主義-階級社會-共產主義。三階段說與五階段說是一致的,它的中間階段即階級社會包括了五階段說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把歷史終結在未來的共產主義階段,這樣的歷史圖式就與啟蒙分道揚鑣而與基督教和儒教的歷史圖式重合了。它同樣是用兩頭否定中間,并把歷史終結在一個設想的未來階段。
由于這個歷史圖式與基督教的歷史圖式重合,西方學者常把馬克思的歷史哲學看作與基督教一類,稱之為“歷史目的論的”或“末世說的”。這種看法當然是片面的。馬克思雖然把歷史終結在未來,但他卻也在一些地方堅持了現實主義的評判標準。比如,他肯定資本主義所創造的輝煌成就,并認為資本主義是目前世界上的文明高峰,人類的共產主義只能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產生,等等;他和恩格斯還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西方資產階級“文明”是落后民族學習的榜樣,落后民族“如果不想滅亡的話”必須學習西方國家的“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一版序言中還寫道:“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這些論述顯然是堅持了現實標準的原則,與“末世說”完全以設想中的未來作為評判標準是不同的。
但毋庸諱言,馬克思的歷史圖式與基督教歷史圖式的確十分相似。他雖然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成就,也認為資本主義是目前世界文明高峰,但他最終還是以一個設想中的未來社會階段把資本主義的歷史否定了。在他的歷史觀中,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都是“階級社會”,是人的本性的墮落;資本主義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也是異化的,它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組織與道德觀念等等都將要被徹底拋棄。這顯然脫離了啟蒙的思想路線,陷入歷史虛無主義了。
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
教條主義把上述馬克思歷史觀進一步片面化、極端化,從而走向極端的歷史虛無主義。如前所述,馬克思還在一些地方堅持了現實標準的原則;并且,他運用否定之否定的辯證法圓圈思維,把正話和反話都一起說了。而教條主義則不同,它完成了嚴密理論體系的建構。在這個理論體系中,它把一個不存在的、僅僅是想象中的共產主義作為評判事物的唯一標準,不僅否定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個漫長的人類歷史,也否定了現實世界中的文明榜樣。它自信地宣布,從原始社會解體后人類歷史上就沒有好的事物,充滿了剝削、壓迫、不平等和階級斗爭,只有到共產主義社會后才會獲得徹底解放。這就把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完全解釋成了基督教神學的歷史觀,墮入極端的歷史虛無主義。與神學一樣,教條主義把現實世界也虛無化,背離馬克思而否定西方先進文明的意義,不僅不承認它是現實世界上的先進單位,反而強詞奪理地把它說成是人類墮落的低谷;它宣布傳統農民蘊藏著天然美德,主張落后國家跨越“卡夫丁峽谷”而直接奔向共產主義。總之,一切的評判標準都被它顛倒了。
歷史虛無主義作為學術觀點或個人認識傾向并不可怕、也不奇怪,而它一旦與政治結合就會產生很大的消極作用。哈耶克在上個世紀50年代曾主編了《資本主義與歷史學家》一書,目的是要糾正一種歷史偏見。他指出,英國在二戰后福利制度的發展使經濟喪失掉“自由”,福利制度受到一個編造的虛假歷史作為思想支撐,即資本主義給工人帶來剝削和貧困;一些歷史學家使用了不客觀、不全面的統計數字,夸大了資本主義歷史上的剝削和貧富差距,導致人們對資本主義的否定。總之,一些歷史學家對資本主義歷史采取了虛無主義的態度,從而造成了思想偏見。當然,哈耶克這樣把現實困境歸罪于學術研究的看法是片面的。姑且把二戰后的福利國家制度看作一個不好的趨勢,它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推動,如工黨的上臺、蘇聯模式的影響、戰后重建的需要、貧富差距的矛盾、民主力量的推動,等等,這些形成了合力,部分學者對資本主義的否定僅僅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也就是說,這種否定資本主義的思潮盡管是歷史虛無主義的,但還屬于一種學術觀點,主要還是由于片面使用資料而形成的一種片面的認識。哈耶克本人也是這么看的。
然而,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則不同,它在一開始就與政治行動結合在一起,一開始就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而不是簡單的學術傾向或認識偏差。由于這個原因,它的社會影響和后果也是任何其他的歷史虛無主義所不能比擬的。50年代的英國工黨雖然意識形態上反資本主義,但它并不反對民主制度。在民主制度的框架下,它的反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也遭到保守黨的反對,并不是一元化的。而教條主義虛無主義則與蘇聯模式的政治權力結合,形成了一種“政教合一”的鐵板結構。蘇聯模式利用政治高壓而把極端虛無主義的歷史觀貫徹到社會各個領域。在政治上,它否定了人類探索和實踐了幾百年的憲政民主制度的價值;在經濟上,它否定了歷史更加悠久的自由經濟制度,否定了人的自由財產權利和行之有效的市場經濟秩序;在文化上,它否定了以往的一切文化創造,從宗教到文學藝術。總之,利用政治強權所控制的宣傳機器,蘇聯模式把人類的從古代文明到眼前資本主義文明的漫長歷史完全地虛無化,將其貶低為沒有任何價值的一堆垃圾。
這種極端的歷史虛無主義必然帶來嚴重的現實災難。在搞了70多年之后,蘇聯模式突然全面崩潰。非但沒有實現它所宣傳的偉大歷史目標,反倒成了世界現代化歷史之樹上的一個巨大疤痕。國內有些學者從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不斷地強調原蘇聯時期的經濟與科技成就,據此認為那些批評蘇聯模式的觀點是“歷史虛無主義”。這實際上是在顛倒黑白。恰恰是這些學者陷入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他們不知道歷史的人本意義,也背叛了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的原則,僅僅把鋼鐵產量和導彈、核武器當作評判歷史進步的標準。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是它違背了人性和歷史基本規律,拋棄了人類文明積累而倒退了人類歷史。它無視人的自由權利,在一個荒謬的制度上用國家意志來控制經濟,導致經濟的一次次崩潰。在70多年時間里,原蘇聯發生了1918-1922年、1933-1934年、1946年三次著名的大饑荒,每次都有數百萬、上千萬人口餓死。沒有戰爭、沒有瘟疫,在和平年代頻繁地出現這種短促而巨大的死亡,這樣的事情恰恰發生在教條主義國家,而在被它虛無化和貶低的任何社會制度下都很少找到。
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比原蘇聯有過之而無不及。盡管在發生1959-1962年的大饑荒之后,毛澤東看到了蘇聯模式的弊病,希望走中國自己的道路,但是,由于整個意識形態深深陷入歷史虛無主義泥潭并已經構建了一個與現代文明對立的蘇聯模式框架,尋求中國道路也難以找到正確方向,結果反倒是一錯再錯,直到發生文化大革命的災難。文化大革命給中國帶來全面的破壞是必然的。因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力量超過了中世紀神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極端形態,它不僅否定了所有存在過的和仍然存在著的制度文明(包括蘇聯“修正主義”),也否定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切文化積淀,甚至把文物古跡也當作罪惡而加以摧毀。文明觀和歷史觀完全顛倒,善惡美丑失去評價標準,歷史沒有了方向。這樣,無休止的運動、斗爭和破壞也就成了日常行為。
這種極端的歷史虛無主義也出現在世界其他地方,比如柬埔寨的波爾布特政權和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有一個深刻的邏輯:歷史虛無主義總是傾向于與愚昧的群體結合。一是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知識空白和是非顛倒,一是來自社會下層的愚昧力量。二者都在本質上是敵視文明的。文革期間的紅衛兵主體是初、高中學生,他們正值青春期年齡,尚沒有進入理性的人生階段,屬于青春蒙昧期,文明化的程度很低。塔利班和波爾布特政權也是同樣,要么是學生軍組織的發展,要么是來自社會下層的權力暴發戶,都是文明化程度很低的社會部分。人類社會存在著這樣一個困境:社會上層的文明化程度高卻容易陷入腐朽,社會下層卻文明化程度低。歷史虛無主義與下層社會群體的原始性和愚昧性結合,必然形成巨大的破壞文明的力量。
中國改革開放已三十多年了,大躍進和文革早已成為歷史。三十多年來,中國一步步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積極向世界先進文明學習,從而取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與此同時,學術思想領域也取得了重要的進步。隨著教條主義意識形態的逐步弱化,它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和編造的各種偽歷史也得到一定糾正。一些學者從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立場出發,對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一些重大課題,如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清末改革、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運動、抗日戰爭、大躍進、文革等歷史事件以及諸多歷史人物,都做了不少新的研究,涌現出很多有價值的學術成果,還原了歷史真相。這對于恢復中國人的知識理性、客觀全面地認識歷史起到積極作用,也為改革開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和決策參考。
但也應該看到,目前我們對教條主義思想影響的清理任務還遠未完成。教條主義的本質特征就是不顧事實,不容許科學探討。只要它存在,它就是最大的歷史虛無主義。在新的形勢下,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會與各種既得利益結合,包括一些曾經得益于或者目前還依戀著蘇聯模式的經濟群體和政治群體,也包括接受了它并依附于它的一些知識分子,同時,它作為一種精神鴉片,對部分社會下層和邊緣化人口具有一定號召力。在這種局面下,清除工作必然會遭到思想抵制,甚至有人會打著“反歷史虛無主義”的口號維護教條主義,這勢必對全面深化改革造成種種思想阻力。
對于教條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我們必須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一個繁榮昌盛的文明中國不可能建立在由一堆虛假歷史故事所構筑的思想土壤之上。
(作者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