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五四運動以后,從根本上說中國人民的斗爭走的是一條上坡路:經過30年的奮斗,中國人民在世界上站立起來了;又經過60多年的努力,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
“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五四運動是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進了一步的地方。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對于這場斗爭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五四運動對近現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是十分巨大而又深遠的。這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五四運動促使中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方向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近代以來,在一個長時間里,中國先進分子曾經虔誠而熱烈地向西方學習,希望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富強的資本主義國家。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失敗,給他們上了嚴峻的一課,使他們對資本主義的幻想急速地趨于破滅。這個經歷,有力地推動他們去探求中國新的出路。它促使中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方向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使他們的目光開始從歐美轉向俄國,從資本主義轉向社會主義。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先進分子中就有一批人經過對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比較研究,逐步地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集合起來了。他們的出現,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全新的因素,是中國即將發生偉大變革的預兆和前奏。他們所宣傳的思想、所從事的事業,是符合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需要、具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所以毛澤東說:“這時,也只是在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其次,五四運動促使中國先進分子考慮創建新的革命政黨的問題。
“五四”以前,在中國革命中起領導作用的是國民黨及其前身中國同盟會。在五四運動中,孫中山對學生斗爭表示過同情和支持,一些國民黨人也參加了斗爭,但他們并不是這場運動的直接組織者和領導者。1919年8月,孫中山在會見全國學聯代表時,“對于五四運動再次給予肯定”,“但是,他認為學生手中沒有武器,只能游行示威,而北洋政府用幾挺機關槍就可以鎮壓成千上萬的學生。他說,我要給你們五百支槍以對付北洋政府,如何?”那么,究竟什么人是五四運動的領袖人物呢?毛澤東說,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陳獨秀。他這樣說,大概是因為,陳獨秀倡導的新文化運動,啟發了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為這場斗爭造就了最初的群眾隊伍;同時,陳獨秀在運動中發表的評論,包括他在《北京市民宣言》中提出的主張,對這場斗爭的深入發展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同時,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骨干也不是國民黨人。五四運動時期雖然還沒有中國共產黨,但是已經有了一批贊成俄國革命的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如北京的鄧中夏、瞿秋白,長沙的毛澤東、蔡和森,天津的周恩來等。他們是這場斗爭的主要領導骨干。
正因為如此,蔡和森在1926年回顧當時情況時說:五四運動時,整個說來,國民黨是站在群眾運動之外的。北京和上海的學生派代表去找過國民黨,它的領導人“竟以無力參加拒絕”。這個趨勢可以說明國民黨“不能領導革命了,客觀的革命勢力發展已超過它的主觀力量了”。“故此次運動中一般新領袖對于國民黨均不滿意”。成立新的革命政黨來領導人民的斗爭,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
再次,五四運動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準備。
共產黨是工人階級政黨。它的產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在中國,五四運動以后,這些條件逐步具備了。首先,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有了發展。五四前夕,產業工人達到了200萬人以上。在五四運動中,他們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這就為成立中國共產黨提供了階級基礎。其次,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五四運動則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這就為成立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思想條件。再次,五四運動促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實行與工人群眾的結合,這就為成立中國共產黨作了干部上的準備。
五四運動為什么會促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結合呢?這是因為,在學生運動遭到反動當局鎮壓的時候,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當時一位美國新聞記者在觀察運動發展情況時就曾說:“在戰爭結束后來到上海的新時代中,苦力崛起而為這個新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興無產階級轉入行動,急進和愛國的學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這對于這場斗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個事實,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看到了工人階級力量的偉大。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五四”以后,他們中的一些人就自動脫下學生裝,穿上粗布衣,到工人群眾中去做宣傳和組織工作。這樣,五四運動就促進了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的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先進的知識分子了解到工人階級的疾苦和他們的要求,把自己的立足點移到了他們的一邊;一部分工人認識了本階級的歷史使命,具有了階級的覺悟。在這個基礎之上,中國產生了一批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這就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五四運動發生兩年之后,中國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就在工人最集中的城市上海誕生了。這決不是偶然的。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五四運動之所以成了這個革命的開端,不僅是因為中國工人階級在運動中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更重要的是因為,工人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是通過它的先鋒隊共產黨來實現的,而正是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是五四運動的最大成果和最大收獲。而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的斗爭就有了獲得勝利的最根本的保證。正因為如此,五四運動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如果說,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爆發前的80年里,中國人民的斗爭盡管起過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但是歸根到底還是失敗了;那么,在五四運動以后,從根本上說中國人民的斗爭走的是一條上坡路:經過30年的奮斗,中國人民在世界上站立起來了;又經過60多年的努力,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活力的社會主義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綜觀近現代中國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四運動確實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一個歷史起點。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教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