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所謂“冷戰結束”的歡呼聲中,鄧小平在被稱為政治遺囑的1992年視察南方談話中指出:“世界和平與發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
蘇聯解體以來,在被稱為“全球化”,而實際上不過是以新自由主義名義展開的資本全球空前擴張的西方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們這個世界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權利越來越集中于美國為首的西方,特別是集中于霸權主義美國,另一方面又越來越動蕩和分裂。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低潮和世界民族解放運動低潮同時襲來,形成一種全球白色恐怖的殘酷局面。和清算共產黨人、埋葬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第三世界經過長期奮斗犧牲曾經在20世紀爭得的社會權利,首先是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普遍受到削弱甚至被剝奪殆盡,更深地陷入悲苦和失去在國際問題上的影響力。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一片升騰中,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實際上已經或正在退回到重新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的時代。
從海灣戰爭到南斯拉夫戰爭又到索馬里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戰爭,從諸多國家發生的“顏色革命”到拉美、亞洲、俄羅斯的金融危機以及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從世界一度沉醉的“美國夢”到這種夢的破產和西方社會形成“1%”、“99%”的對立,不同地區之間,不同國家之間和各國內部,不同民族、宗教、階級之間及其內部,到處裂痕重重,火藥味十足。人類出現一個在財富空前涌流中貧富兩極分化空前加劇的時代,在“地球村”和“一體化”空前鼓噪中分裂空前激烈的時代。
由于蘇聯和東歐地區災難性的經濟倒退、社會倒退,第三世界擴大了。在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貧困人群的擴大形成其國內的“第三世界”。原本屬于第二世界的一些國家,包括美國的傳統盟友英國、法國等國,國際地位在下降。一如布熱津斯基《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1]所說,美國仆從遍歐亞,英國是依附于美國的次要角色,法國是一個歐洲中等國家。英國自己也在懷疑,它為什么還在欺騙自己,總說自己是“偉大的強國”:英國不應該做美國的奴隸,“就像一條永遠忠誠的小狗一樣跟著跑”。[2]美國把這些國家的政要,列入自己嚴密監控的名單。美國駐軍日本和德國,實際控制著這兩個居于某種殖民地地位的國家的政府。日本政客承認,日本不過是美國的“妾”,或者說“二奶”、“小老婆”。日本利用中國領土釣魚島不斷制造事端,急劇右轉,躍躍欲試地向中國發出武裝威脅信號,不管美國做怎樣的外交姿態,后面的操縱者就是它。隨著美國衰退和德國在歐盟地位的提高,2014年2月發生顛覆烏克蘭亞努科維奇政權的嚴重事件。俄羅斯一家報紙稱,支持烏克蘭反對派的主要國家是德國而非美國,德國的地位也不過是“美國的特惠小伙伴”。[3]美國實行霸權主義,不能不陷入空前孤立。
現實本身,使我們總是想起毛澤東的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而且深感這一理論的現實意義。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堅持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把它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的組成部分。在正式文件中,存在“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兩個術語互用的情形。但是其含義和對它的理解,同西方主流意識形態顯然有著原則的區別。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指出世界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提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曾經認為由于大工業建立了世界市場,摧毀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無產階級革命,不能單獨在一國發生,“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里,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生”。[4]他們一方面高度評價西方國家無產階級斗爭對第三世界解放的意義,高度評價第三世紀被壓迫民族反對西方殖民者的反抗同西方國家無產階級斗爭的關系,同時把第三世界解放的希望,寄托于資本主義西方發生的無產階級革命。這就是“不應該在波蘭解放波蘭,而應該在英國解放波蘭”。[5]
列寧高度評價亞洲反對殖民主義的革命風暴,在1913年就指出,“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源泉已在亞洲涌現出來了”,“我們現在正處在這些風暴盛行并‘反轉來影響’歐洲的時代。”他正是在歐洲東部這塊最早淪為第三世界的地區,成功地領導了起于第三世界的革命,成功地引導這場革命走向社會主義。
蘇聯曾經給予第三世界國家民族解放運動以積極的、無私的援助。但是偉大列寧的不肖子孫,從赫魯曉夫開始,卻走上社會沙文主義的道路。它淪為新殖民主義的辯護士,又以“左”的面目指責中國共產黨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離開階級分析”。但是正是三個世界劃分理論,開創了馬克思主義全球化理論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版。
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理論,以其對世界歷史進程的科學把握,以鄧小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揭示出第三世界發展規律的深刻內涵。
第一,第三世界是世界主要矛盾的焦點。在資本主義全球化體系和帝國主義世界統治中,第三世界是資源、勞動力、市場及資本利潤的最大提供者,是壓迫、剝削、饑荒、瘟疫、貧困、落后和戰爭災難的最大承擔者。世界的和平取決于第三世界的和平。世界的解放與發展取決于第三世界的解放與發展。沒有第三世界的和平、解放與發展,就沒有世界的和平、解放與發展。
第二,國際壟斷資本的生命之源在第三世界。徹底摧毀由此形成的不平等世界秩序的決定性的火力點在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體系和帝國主義世界統治的最薄弱環節,是直接打擊國際壟斷資本主義世界統治的最具有戰斗力的地區,是人類走出資本主義苦難、探索和創造新的社會制度、新的社會道路的最具歷史生機的地區。
第三,和西方無產階級一樣,第三世界無產階級也是現代化大生產和資本主義關系的產物,但是較少資產階級思想、價值觀、生活作風的影響,而且占世界無產階級的多數,遭受的階級壓迫、民族壓迫最為沉重。隨著資本的全球擴張和貧富兩極分化的加劇,所謂“中產階級”人群下落,它的數量已經和繼續大量增加。這個階級將在第三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中,成為團結的核心,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把實現民族獨立、國家主權的斗爭和實現社會主義的斗爭結合起來,極大地推動世界歷史的進步。
第四,第三世界的解放和發展事業,是第三世界人民自己的事業。一切有益的經驗都可以和應該吸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都應該團結。但是歸根結底,這是依靠第三世界人民自己的奮斗和創造,獨立自主地實現的事業。第三世界是弱者,最有力的武器是團結;這里首先是第三世界各國各民族內部最大多數人的團結,也包括第三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即南南合作,還有同西方國家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以及第二世界在一定條件下的團結。
第五,第三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向往和平,是維護世界和平的主力。然而不能把和平的幻想寄托于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甜言蜜語和慈善面貌,不能相信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關于和平、一代人的和平、持久和平的欺騙性宣傳,不必懼怕國際壟斷資產階級的戰爭威脅和戰爭叫囂。帝國主義是戰爭的策源地,是它的生存條件和常態。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不改變,戰爭不可避免,不是帝國主義相互之間的戰爭,就是人民起來革命。唯一正確的抉擇,是用人民的戰爭回擊反人民的戰爭。
第六,世界歷史進步的主要阻力,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的共同的、主要的敵人,過去是帝國主義的美國和實行社會沙文主義政策的蘇聯,現在集中于霸權主義的美國。反對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的掠奪和控制,是當前世界人民首先是第三世界人民的共同任務。
第七,第三世界的發展,是民族獨立、國家主權基礎生的發展,是第三世界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成為決定性前提的發展,是第三世界人民尋找和創造符合第三世界各國國情和人民利益的發展,而不是為實現西方利益的發展,因此不是西方道路及模式的照搬。
毛澤東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是世界各國無論強弱、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理論,是堅決反對階級的、民族的壓迫和剝削、實現第三世界人民解放和發展的理論,是促進世界人民團結與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理論。它的歷史淵源,植根于資本主義出現以來世界發展的客觀進程。其思想淵源,則來自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開創全球的聯系和交往、歷史正在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論斷,來自列寧關于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論斷。這是基于對世界近代以來歷史的整個進程的宏觀分析、從全球的廣闊聯系中進行的科學概括和新的理論創造。它的真理性已經為20世紀的世界歷史運動所證明,正在為21世紀的世界歷史運動進一步證明。
[1] 布熱津斯基《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 《我們為什么還騙自己說英國是偉大的強國?》,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013年8月28日。
[3] 《柏林的基輔戰略》,俄羅斯《獨立報》2014年2月21日。
[4]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41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 馬克思《關于波蘭的演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09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