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座談會22日在京舉行。中國網 葉洪濤攝
中國網10月22日訊(記者 葉洪濤) 10月22日上午,由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及國史學會聯合舉辦的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座談會在京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國史學會常務副會長朱佳木在以“毛澤東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問題的探索及其貢獻”為題的發言中指出,回顧毛澤東同志和以他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問題的探索,對于我們進一步了解毛澤東作出了哪些超出前人的理論貢獻,鄧小平和以他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又是如何繼承和發展這些貢獻的,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我們進一步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有重要意義。
朱佳木通過分析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所有制基本建立后,還要繼續變革生產關系、調整上層建筑和提高人的思想覺悟,繼續解決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保證管理者始終以平等態度對待勞動者和堅持為人民服務、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繼續解決分配領域中的問題,注重共同富裕、防止兩極分化,以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思想,指出他在對社會主義探索過程中雖然有不少失誤,但也取得了許多正確認識,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寶庫,為鄧小平理論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科學水平提供了理論準備和經驗積累,為我們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提供了思想營養。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孫在以“堅決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為題的發言中總結了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四個偉大歷史貢獻。第一,全面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第二,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重要的積極成果;第三,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的巨大進展;第四,創造建設社會主義的和平國際環境。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梁柱在以“要把毛澤東倡導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到底”為題的發言中指出,毛澤東同志“為人民服務”這一高度的思想概括,體現了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是共產黨人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然而如今一些共產黨員和黨的領導干部失去了理想信念,走上了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罪惡道路。在這種情況下,重溫和堅持毛澤東倡導的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消除黨內的不良風氣,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學部主任程恩富在致辭中梳理、總結了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運動的五大貢獻。第一,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種對立的社會形態打通了,在中國找到了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去往社會主義社會的道路和方法。第二,用和平的方法成功地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第三,用和平的方法成功地實施了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造就了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經濟結構。第四,創建了不同于蘇聯聯邦院和民族院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的國家上層建筑和政治制度。第五,在中國大陸實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歷史性轉型,在中國人民中培養出了具有共產主義精神和道德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當代中國研究所副所長武力主持了座談會。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田居儉、歐陽雪梅、黃慶,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李偉也先后作了發言。國防大學原副校長侯樹棟等各界專家學者共50余人參加了會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