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偽命題和歷史創造的新課題
——走自己的路(2)
蘇聯解體被歸結為計劃經濟的失敗。這是一個完全沒有科學含量和歷史依據的謊言和偽命題。
這種計劃經濟曾經使一個落后國家在不長時間成為世界一流強國、極大地改善人民的社會地位和基本生活條件的事實,后來斷然拒絕新自由主義改革的古巴和朝鮮在西方的制裁、封鎖和軍事包圍中繼續發展、保障人民的社會地位和基本生活條件的事實,已經被“有選擇遺忘”。于是就大叫大嚷和一意孤行地兜售他們的市場決定性作用、私有化和自由化。
誰的市場?誰私有?誰的自由?花里胡哨,模棱兩可,含糊其辭,似是而非,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實施過程和結果使人們看出,在這些命題中,不是所有的參與者,而是只有已經占有市場和有能力占有市場的強者,才獲得所謂決定性作用;只有已經掌握巨大經濟實力和可以運用某種手段掌握巨大經濟實力的私有者,才獲得自由。這是強者的規則。這是強者欺騙和掠奪弱者的規則。這時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規則。
有各種各樣的政府、各種各樣的計劃和各種各樣的市場。全部問題在于,這是誰掌握國家權力的政府,這是同一種什么性質的社會制度相聯系的計劃和市場。對于實行典型的資本主義制度的西方國家,政府扮演管理整個資產階級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的角色。在那里,“小政府、大市場”也罷,誰小誰大也罷,都一樣,都是資產階級內部的權力利益分配形式的變化。何況多數情況下政府和市場統一于資本權益,本來無所謂誰大誰小。對于第三世界國家,要你“小政府、大市場”,則是西方在其操控的市場的炮火中發動的一場戰爭,一場摧毀第三世界國家最后自衛防線的戰爭。然后“尋求建立失敗的、混亂的和易于操縱的國家”。而且所有這些舉措,都不是自由市場一樣擺攤子,自由買賣,價格隨行就市,都有它的大小智庫、情報機構、指揮系統制定周密的計劃。無論在哪里,都是資本決定而不是市場決定。
美國對外政策服務于國際壟斷資本的利益。只能從這里解釋何以相繼發動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的戰爭,和正在準備的入侵敘利亞、伊朗、朝鮮的戰爭。這幾場已經進行和準備進行的戰爭,都被置于抑制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意圖之中。何況還有近年繞著中國的“重返東亞”,排兵布陣,強化軍事包圍。土耳其買導彈,美國、西歐、俄羅斯和中國參加招標。這是純粹的市場行為。土耳其傾向于性能優秀、價格便宜、后續服務良好的中國“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這又是純粹的市場行為。然而西方勃然。奧巴馬不顧外交禮儀兩次當面警告土總理,它的國務院發言人還要“嚴重關切”。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13年10月6日就有文章,題為《憤怒的美國試圖阻止北約盟國購買中國導彈》。
沒有哪一位西方經濟學的精英,出來告訴我們,在美國當局的諸如此類的舉措中,什么樣的市場、又怎樣發揮決定性作用。這些決策不是客觀經濟規律的反映,而是是美國壟斷資本的需要。連這樣的當前世界關注的問題,都無力或者說沒有勇氣直接面對,來一番新自由主義的、可以見人的詮釋,還在仿佛不知道這些事情一樣口若懸河地兜售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改革的律令,如果說不是有意掩蓋深層的卑劣,就是存心制造混亂了。
在斯蒂格利茨看來,對無拘無束的自由市場的信仰,幾乎把世界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這種西方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全盛期,從20世紀80年代到2007年,延續30余年。這是最富有國家最富有階層瘋狂掠奪和物質享受,大多數美國人收入年復一年減少或停滯不前的30余年。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世界資本主義體系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環境危機、糧食危機。然而危機沒有促使西方吸取教訓。“右翼經濟學大有卷土重來之勢,其背后的推手無他,乃是意識形態和特殊利益集團。右翼經濟學重整旗鼓將再次威脅全球經濟——至少是歐洲和美國的經濟”。
應該說,不僅是歐洲和美國經濟,勢必造成更大威脅和更深重災難的,尤其是泥西不化、信奉這種經濟學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
美國一位“圈內人”戴維·A·斯道克曼寫道,2008年底,芝加哥大學緊急叫停設置兩個項目——被譽為“新自由主義英雄”的弗里德曼的銅像,和建設弗里德曼大廈。是在吸取教訓嗎?他算一筆總帳。2013年以前的13年間,美國股市兩次崩潰引起衰退,美國家庭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后損失5萬億美元,又在2007年房地產崩潰時損失超過7萬億美元。2000年以來,美聯儲瘋狂印鈔已將他們的資產負債表擴張6倍。在此期間,經濟產出年均增幅1.7%(美國內戰以來最慢的增幅),真實商業投資年增長率0.8%,正式就業崗位年增長率0.1%,中產階級全職工作崗位下降6%,實體經濟不斷下滑。他的結論是:“美國的破產,是投機取巧、政治作秀、理論誤導實踐,和西方主流經濟理論的災難性后果。”
美國是這樣一個國家,對別國是一套,自己實行的是另一套,并不愚蠢到把自己融化在這種市場化、私有化、自由化的冰水之中。這種冰水是準備來使別人倒霉的。它倒寧肯“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資本至上,資本的利潤至上,為此管什么天地良心、賣爹賣娘、驚濤駭浪、血流成河!
危機得金融體系眼看崩潰,就來個“國有化”,用全體人民的財產,來拯救金融資本,成為資本主義金融史乃至經濟史的嘴殼吃的一頁。
民主嗎?1%戲弄99%的工具罷了。“普通老百姓并不是真正的公民,而是有權有勢的地方首腦的附庸,后者又是更加有錢有勢的庇護人的附庸。權利和地位的極端不平等形成了垂直的依附鏈條”,“最為惡劣的掠奪性政府會制造出掠奪性社會”。
自由嗎?美國前總統卡特,指美國明顯違反聯合國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30條中的至少10條,包括言論自由,以及在證實有罪前應假定無辜的權利。美國正在將外國公民和本國公民作為無人機的射殺對象。關塔那摩監獄關押的169名中,大約一半已經宣告無罪卻無望得到自由。卡特寫道,美國的人權紀錄,是一份“殘酷異常的紀錄”。
在這個紀錄里,新近暴露出“棱鏡”計劃,監視全球、監視自己的人民,這算得哪個牌號和等級的“自由”!它不喜歡的國家和政府,常見的罪名是“獨裁”。但是世界人民都知道,正是今天的美國,獨霸全球、橫行全球,隨心所欲地到它想到的任何地方和動用它想要動用的任何武器維護它的“國家利益”,坑蒙拐騙、殺人越貨、變文明為廢墟、劫萬物為己有,不愧為人類史上最大的獨裁者。
10月間出現兩篇文章應該載入史冊。
一篇題為《美國沒有衰落——它在崛起》,見于美國,作者為美國新安全研究中心“亞太安全”項目副主任埃利·拉特納和布魯金斯學會“維持全秩序”項目會員托馬斯·賴特。文章說,美國沒有衰落,“軟硬實力仍遙遙領先”,正在經歷能源革命且“軍隊走在下一代技術的前沿”,因此只是“迎來戰略優勢新時代”,而且將“領導建立新國際規范”。[v]
另一篇題為《金磚國家將終結市場原教旨主義》,見于俄羅斯一家報紙,作者也來美國,一位普通的經濟學家。文章寫道,市場原教旨主義即“華盛頓共識”應當為2008年的危機承擔責任,世界需要新的共識,“改變世界金融體系的任務如今落到金磚國家肩上。金磚國家的影響力在上升,不再認同‘華盛頓共識’即市場原教旨主義”。“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的經濟有自己的不同于八國集團的傳統。它們注重集體合作,認為基礎設施投資和實業投資是持續發展的基礎”。[vi]
目前在世界展現開來的美國乃至整個西方資本主義的衰落過程,盡管有社會主義、第三世界斗爭和世界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反抗的因素,然而就主導方面而言,與其說是這種斗爭和反抗的直接結果,不如說是美國和西方的制度性的自我瓦解、自我崩潰。歷史辯證法就是如此無情。壞事做到頭了,“多行不義必自斃”。攀上喜馬拉雅山的頂峰,再跨一步就是萬丈深淵。用新自由主義時代的熱門用語,這叫做“別無選擇”。這里的第一篇文章,沒有多少理論內涵,唯一的價值是那個閉眼不看歷史進程、同進步人類的認識相背離的標題。胡說八道不需要論據,卻需要勇氣。這就是西方經濟學特別是它的當代杰作新自由主義——政客滿嘴跑火車,學者裝模做樣炮制大部頭著作,弟子們念念有詞背誦自己也不懂的現成教義冒充博學,唯獨不顧事實,更不問世界多數人的饑寒生死。
第二篇文章發出的,是新自由主義終結和建立新的世界共識的歷史的信號。多少需要修正的是,不必擁戴金磚國家做這種時代變革的旗手。
高盛公司的什么人發明“金磚國家”這個詞,然后由西方輿論炒作多年。一會兒捧到天上,比如鼓噪中國經濟哪一年趕上和超過美國,在第三世界制造裂痕。一會兒又說,西方發達國家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金磚”正在變成“土磚”,中國威脅論變為中國衰亡論,在第三世界散布悲觀的、怯懦的、無所作為的情緒。他們的嘴長在他們的臉上,懷著怎樣的心思,一個時候說什么,由資本利益需要的指揮棒在操縱。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危機中,第三世界受害最大最深。但是第三世界人民正在從歷史中學習,最偉大的成果就是終于再次看出,跟著西方走,把美國作為絕對標桿,向來沒有好果子吃。最大的悲哀,是新自由主義的迷惑性尚未徹底清除。這些國家的發展,是依靠自己人民奮斗、抗擊西方干涉的產物。然而資本主義主導世界的格局還在繼續,新自由主義仍然有不小的市場,仍然在頑強地肆虐,而且不排除在一些地區和國家的某個時期卷土重來。
西方和美國的衰落,第三世界人民的覺醒,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霸權的美國和新自由主義,以其自我腐爛,可以毀滅一個世界,帶來更多的混亂和災難,卻絕對不會帶來一個新世界。世界不需要一家或幾家霸權國家、超級大國的主宰。世界是世界人民的世界,是世界各國各民族不論大小強弱平等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世界。不是西方國家,也不是西方欽封的“金磚國家”、這幾個國家或那幾個國家救世界,而是世界人民救世界。圍繞實現“99%”人們的利益,根據各國、各民族的具體實際進行共同的探索和創造,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斯蒂格利茨《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危機》,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2013年7月6日。
戴維·A·斯道克曼《美國經濟是如何全面破產的》,美國《紐約時報》2013年4月4日。
《民主的倒退》,美國《外交》雙月刊2008年3/4月號。
吉米·卡特《一份殘酷而異常的紀錄》,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2012年6月25日。
[v]埃利·拉特納、托馬斯·賴特《美國沒有衰落——它在崛起》,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013年10月18日。
[vi] 龍安志《金磚國家將終結市場原教旨主義》,《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2013年10月21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