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了解客觀真實情況,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踐行群眾路線、轉變干部作風、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重要途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要求我們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改進作風,特別是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調查研究作為培育和弘揚良好作風的重要途徑,引導黨員干部在深入實踐中學習,在總結經驗中提高。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黨的成事之道
重視和善于調查研究,是我們黨薪火相傳的優良作風和傳統。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的各個時期,調查研究在黨的全部領導工作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工作。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貫徹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堅持實事求是,前提是做好調查研究。通過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了解事情真相,把握問題本質,找準解決矛盾的思路和對策,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只有通過不斷的調查研究,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正確的認識,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才能使我們的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真正做到實事求是、知行合一,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我們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前提。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好傳統、好作風、傳家寶。回顧我們黨92年的歷史,什么時候重視和堅持調查研究,各項方針政策就符合客觀實際,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反之,就會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造成決策失誤,黨的事業就會走彎路、受損失。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應對新形勢、解決新問題的客觀需要。當前,我國正處在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改革攻堅期、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凸顯期,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長期而復雜。這些都迫切需要我們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學習新知識,掌握新趨勢,拓寬新視野,找準解決問題的新辦法,形成正確的決策思路。自以為熟悉情況,憑老經驗、老眼光看待新問題,或者信賴本本、坐在辦公室拍腦袋決策的做法,只會導致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最終貽誤事業、貽誤發展。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是改進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舉措。領導干部走出機關,深入基層調研,是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有效途徑,是聚民心、集民智的有效方法,也是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那種“坐在車里轉一轉,隔著玻璃看一看,座談會上談一談”的調研,走馬觀花、淺嘗輒止,群眾特別反感。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搞好調查研究,就必須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聽真話、察實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輕車簡從,帶頭多次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訪貧問苦,問計于民,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給全黨作出了表率。
習近平同志指出,“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得失成敗的大問題”,“下去調研,要去困難多的地方、問題多的地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一再要求興起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實干之風,強調領導帶頭深入基層調研,把群眾的意見作為我們的鏡子,把百姓的期待作為我們的努力方向。這是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和工作方法的一大體現,也為我們做好調查研究提供了遵循。我們要深刻領會中央的要求,切實把加強調查研究作為提升決策水平的重要基本功、破解難題的重要抓手、改進作風的重要突破口,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聚集推動事業發展的正能量。
把調查研究貫穿到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實踐中
近年來,我們始終把調查研究作為推動海南各項工作、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工作方法,拜群眾為師,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使省委、省政府的決策和部署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省情民意,努力在實踐中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
一是把調查研究作為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依據。廣泛傾聽群眾意見、深入調查研究,有利于我們了解客觀真實情況,真正把理論與實際相聯系,把中央精神與地方實際相結合,做到科學民主決策。近年來,省委堅持把調查研究作為決策的重要前提、必經程序,貫穿于決策全過程,確保海南的重大發展思路、舉措務實有效。2011年底,為籌備好省第六次黨代會,科學謀劃未來五年海南的發展藍圖,省委廣泛發動各市縣、省直各部門,組織開展了為期半年、涉及各方面工作的30項專題調研和專家論證,集中全省智慧,提出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綠色崛起為主線,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總抓手”的重大部署。這一發展思路既適應當今世界綠色、低碳發展的時代潮流,又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和中央對海南工作的要求,也符合海南高起點追趕、跨越式發展的省情民意。這是我們深入調查研究結出的重要思想成果,從源頭上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
二是把調查研究作為解決民生急需的重要渠道。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準確掌握基層和群眾的所需所盼所憂,才能找準民生工作的努力方向。近年來,我們通過調研發現,海南省小、人口少,又實行省直管市縣的體制,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有條件搞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深入調查研究、了解把握省情的基礎上,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未來五年創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先行區的目標,制訂了五年民生規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財力,加強城鄉統籌,解決民生急需,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和普惠水平。我們堅持開門辦民生,每年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為民辦民生實事的意見,經過深入調研準確把握群眾意愿,著力解決住房、城鄉居民收入等最急需的民生難題。省委把保障性住房作為“一號民生工程”,累計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36.3萬套,改造農村危房10.1萬套,113萬群眾受益。省委還把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作為重點民生大事,列入對市縣的重點考核指標,努力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特別是針對農民增收這個短板,加大強農惠農力度,下大力實施“中部市縣農民增收三年計劃”,集中支持農民發展特色經濟,有力促進了中部農民收入,年均增長達20.6%。今年,我們又決定實施新一輪“中部市縣農民增收計劃”,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我為農民增收辦實事”的主題活動,投真情實感,出真金白銀,真抓實干。應該說,正是通過調研,抓住了人民群眾最需要解決的利益問題,也抓住了最需要關心的人群。
三是把調查研究作為改進干部作風的重要手段。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調查研究雖然很辛苦,但很管用,沒有吃苦的精神是難以取得實效的。調查研究本身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途徑,是及時發現群眾反映強烈的干部作風問題的有效方法,是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有力手段。2011年底,省委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及時摸清了一些干部作風上的突出問題,出臺了26條作風整治措施,向“庸懶散貪”等不良作風開戰。2012年4月,在全省大張旗鼓開展“庸懶散貪”專項整治,今年又結合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了20條規定,根據中央紀委部署把清理會員卡擴大到了全省黨政機關,制定了海南省“庸懶散奢貪”行為問責辦法,嚴肅查處了一批消極懈怠、失職瀆職、為政不廉的干部,作風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部署開展這些工作中,省委特別把改進調查研究作為轉變作風的一大抓手,健全了省委、省政府領導聯系市縣制度、各級領導定期下基層調研制度,有力促進了領導干部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掌握民情、紓解民憂。實踐證明,只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就能及時檢驗、發現和整改干部作風的突出問題。
把加強調查研究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著力點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給我們進一步解決“四風”問題提供了“尚方寶劍”,省委抓住這個契機,把加強調查研究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切實改進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為海南綠色崛起、實現中國夢提供作風保障。
要堅持領導帶頭。俗話說,上行下效,上率下行。領導帶頭就是最有力量的號召、最有力量的要求、最有力量的執行力。加強調查研究,關鍵在領導帶頭。我們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增強群眾觀念,帶著感情、放下架子,深入最基層、第一線,深入最貧困、矛盾最尖銳的地方,接地氣,查實情,解民困,努力使我們的決策、政策符合民意、科學有效。
要重在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是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各級領導干部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不搞形式主義、不走過場,一竿子扎到基層,既解剖麻雀、發現典型、指導全局,又敢于直面矛盾,找準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勇于擔當,庖丁解牛,抓緊解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通過調研發現,人民群眾對涉及民生、涉及穩定的信訪積案反映強烈,省委決定由每位省委常委包案,帶動全省一抓到底、逐一解決。
要建立和完善調研制度。調查研究經?;?,根本的是靠制度。近年來省委建立了先調研論證再提交常委會、全委會決策的相關制度,收到了較好效果。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先調研后決策的制度,特別是要完善重大項目、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從源頭上防止矛盾糾紛、防止“炒夾生飯”。對各級領導深入基層調研要嚴格制度規定,切實做到省部級領導每年不少于1個月、市縣和省直機關領導不少于2個月,各級領導都要建立聯系點、掛鉤戶,真正使下基層調研成為硬約束。
要創新方式方法。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好的調查研究方法,比如深入基層的蹲點調查、實地考察,解剖麻雀的典型調查、案例研究,互動性強的調查會、研討會,感受直接的走訪調查、面對面談。這些方法現在仍然管用。當然,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網絡的發展,也需要我們掌握和運用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網絡調查等調研方法。特別是當前我國網民已接近6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44.1%,網絡正成為交流信息、紓解情緒、釋放能量的重要渠道,也要善于通過網絡傾聽民意,掌握民情,集中民智,服務決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