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勞動者、社會多數或者說99%來說,觀察經濟形勢,不會理睬那些專業人士自己都說不清楚的概念、數據、圖表,不會把金融家的錢柜、軍火貿易的紅火、股市的竄升作為經濟復蘇的標桿。最重要的恰恰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致命軟肋和永遠走不出的黑暗隧道:貧富兩極分化和失業。
2012年1月30日英國《金融時報》,刊出《一個自身華爾街人遭遇“占領運動”》。作者是親歷“占領運動”的摩根士丹利非執行董事長史蒂芬·羅奇。這位自稱“有著30多年從業經歷的華爾街人士”承認。“如今的收入差距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貧富差距達到歷史局限水平”,“美國和歐洲的疲軟增長不大可能降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尤其是喪失了公民權的年輕人群的失業率”。達沃斯論壇會前,德國《世界報》2013年1月8日的《貧富差距變成威脅》指出,正是這個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成果《2013年全球風險報告》表明,嚴重的經濟危機未來可能扼緊世界的咽喉,未來10年的失業率增長將帶來更多負面影響,“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世界富人越來越富。美國彭博新聞社網站2013年1月3日有《2012年世界富人變得更富》,說截至上年的12月31日市場收盤,世界最富的100名富豪凈資產總額達到1.9萬億美元。3月4日,《福布斯》公布2013年全球富豪榜,世界首富奧爾特加的財富比2012年增加195億美元,在全球,“這一年,對億萬富翁來說形勢很好。”
窮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窮。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2012年12月8日公布的報告說,全球工人“分享的蛋糕越來越小”,2011年全球工資水平僅增長1.2%,其中富裕國家工資停滯不前或下降,如果不計入中國因素,只能算原地不動。這是全球工資水平四年來第二次下降。在被調查的31個國家中,23個國家的最高與最低工資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美國貧富兩極分化居西方國家之首,持續已久,呈現日益擴大趨勢。
美國《每月評論》2012年3月刊文《巨大的不平等》,說美國越來多的人看到了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階級沖突。基尼系數從1980年的0.403,增長到 2010年的0.469。收入不平等問題比西非、北非、歐洲和亞洲的其他幾乎所有國家都要嚴重得多。最富的1%的個人,掌握全部收入的60%,90%的貧窮的個人只掌握8.6%,富人中最富的0.1%,則掌握36%。1%的人的財產,1983年是所有家庭收入中位數的131倍,而現在是225倍。從 1983年到2009年,凈值為零或者負數的家庭比例增長60%。
2012年底,彭博新聞社援引美國勞聯的數據稱,標普500指數公司CEO和普通員工平均薪水差距,1980年42倍,2011年325倍,2012年380倍。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31日發表《貧富差距將成為奧巴馬時代的主旋律——自金融危機以來,中位數一年不如一年》。奧巴馬重振中產階級,結果五年來中產階級收入每一年都在下降。截至2013年2月,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環比減少1.1%,比2009年6月官方宣稱“復蘇起步”時減少5.6%。最富的10% 拿走“復蘇成果”的149%。最富的千分之一攫取“增長成果”的39%。
這里是兒童的地獄。2012年10月31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特別顧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弗里·瓦克斯,在《德國金融時報》網站刊出《從洗碗工到洗碗工》,說美國進入一種“代際單行道”:“政策導致窮人仍然貧困”,“貧困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兒童陷入代際惡性循環”。經合組織的數據拿美國和瑞典比較。瑞典貧困率8.4%,美國貧困率17.3%、入獄率比瑞典高10倍,美國富裕的平均數高于瑞典,但是最富和最窮之間的差距更大。“美國不是幫助窮人,而是懲罰窮人。在今天的高收入國家中,美國的社會流動性幾乎是最差的。出身貧寒的孩子長大后仍然貧窮,出身富裕的孩子長大后還是富人。”
2013年1月22日,國際勞工組織又發表全球就業趨勢的報告,說全球經濟持續不穩定的巨大犧牲品,是全球失業人口將增加到2.02億。危機五年來失業人口累計增加2800萬,2012年新增420萬。15-24歲年輕人失業率12.6%,達到7400萬,2014年還將增加50萬。
英國《經濟學家》5月間載文《這是失業的一代》。全球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目前全球失業青年2.9億,占全球青年總數25%,幾乎相當于美國全國的人口。其中第三世界國家失業人口2.62億。南非失業率25%,但是青年失業率48%。韓國被認為經濟發展較好,大學生就業率也只有 60%。歐盟27國青年平均失業率23.5%。“歐盟之冠”希臘59.1%,西班牙55.9%。北歐一向青年失業率低,現在也出現“青年失業潮”,瑞典 25.1%,芬蘭19.8%。希臘、西班牙等國“不在校、沒工作、沒有接受職業培訓”的“三無青年”占同齡人的6成以上。2012年達沃斯論壇的時候,人們為歐洲10%的失業率深深憂慮。2013年3月,歐洲失業率上升到創紀錄的12%。
《紐約時報》6月9日發表《美國就業增長速度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援引經濟學家賈斯汀·沃爾夫斯的話:美國勞工部的研究“帶給我們的信息,更多地是關于美國的衰退,而不是復蘇。比起其他國家,我們是以更快的速度墜入了一個更深的大坑之中”。
《華盛頓郵報》網站2012年12月10日刊有《經濟正創造失落的一代嗎?》。慘痛的勞動力市場刺痛所有年齡層的人們。2340萬美國人被籠統地劃入“就業不足”。其中1270萬正式失業,820萬兼職,250萬放棄找工作。傷痛最深的莫過于年輕人。“自由派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提供的數據是,其中41% 的人30歲或者30歲以下。這遠遠超出年輕人在勞動總人口中占27%的比重。一個社會后果,或者說“表明經濟電梯癱瘓的最令人震驚的證據,是結婚與生育數據的崩潰”。結婚人數持續衰落。2011年美國出生率下跌到1920年以來最低,2007年到2011年降低9%。幾年前,俄羅斯出生率的下降曾經引起這個民族將面臨消亡的憂慮,只是普京當政以來情況在發生變化。這種狀況的持續,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
目前有工作的人們的未來,同樣一片黑暗。《華盛頓郵報》2013年2月17日就有《未來的退休人員經濟保障面臨更大危險》。他們的退休福利將不如父輩。經濟危機已經使美國人的個人財富縮水40%,老百姓儲蓄不斷下降,政府負債累累,財富盡入富人囊中。美國參議院的一份報告說,美國目前退休金儲蓄賬戶已經出現6.6萬億美元的缺口,每戶平均5.7萬美元的赤字。
大學生就業不足率達40%以上。一位畢業于美國頂尖常春藤大學的麥克德萊娜,整個月找工作,有一天向7家公司投寄簡歷,但是沒有任何回答。她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說:“我和朋友們已經不再相信我們有未來,甚至不相信我們能夠過正常的生活。”
危機與資本主義結伴而行。在繁榮中制造危機,在危機中調整制造新的繁榮,新的繁榮產生更大的危機。撒切爾新自由主義形式的資本主義強加給全球的時候,曾經信誓旦旦地宣布“無可選擇”。本次危機的深刻性在于,在一個被資本主義全面控制的世界,與其說它是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被壓迫民族反抗和斗爭的結果,不如說它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自身內臟腐爛的結果。腐爛蔓延中的所謂復蘇和增長,要么是出于政治考慮的數據造假,要么僅僅屬于金融巨頭、富商大賈、貪官污吏,如《福布斯》所說,“對億萬富翁來說形勢很好”。
回顧危機5年,“復蘇”和“增長”的充其量是富人的錢袋,世界經濟在總體上尚未達到危機前的水平。“后危機”,就是說一場起于2008年的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危機尚未結束,一方面,危機在延伸、擴展、深化,另一方面,危機再生和醞釀著新的危機。危機連著危機。我們看到的,仍然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危機,仍然是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危機,仍然是結構性制度性的危機,仍然是糾結著金融危機、社會危機、生態環境危機、社會危機、糧食危機等諸多方面內容的經濟危機。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1月13日在西班牙《起義報》撰文《中期內的全球性混亂》說全球結構性危機還將還將持續20年到40年。這位學者不在房價、股市之類短期波動的淺層次翻滾,而是從總體上關注市場、地緣政治聯盟、就業、債務、稅收,在這里把握世界歷史的走向。人類還將經受資本主義危機的磨難。在這種磨難中,一個陳舊的、嚴重不平等的、血腥的世界秩序已經無可救藥。調整是存在的,但是一切調整的總和,總是歸結為負數。這才是真正的“無可選擇”。
2013年6月14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