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9時,第三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開幕。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和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當代世界聯絡中心聯合主辦。會議主題為“資本主義危機與社會主義未來”。
為期兩天的本次論壇,是世界社會主義的一次隆重集會,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尼泊爾、古巴、越南等四大洲9個國家的近150名代表齊聚一堂,縱論全球經濟政治格局的變遷,詳述資本主義的制度危機,暢談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前景,并就目前全球經濟政治大變局中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復興前景進行深度研討。
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求是》雜志副總編輯夏偉東主持開幕式。作為高級黨刊負責人,夏偉東在直播現場特別糾正了“餓死三千萬”的不實傳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慎明作了題為《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盡頭是社會主義的復興》的開幕式演講。以下為發言全文。
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世界進入大動蕩、大調整、大變革的前夜。歷史的車輪已開始駛入歷史發展的快車道,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開始直到21世紀前二三十年,乃至前半個世紀的世界格局,都可能處于一種激烈動蕩甚至跳躍的狀態。這是世界各種各類重大矛盾長期累積沖突的必然結果。
從一定意義上講,金融霸權是當今國際壟斷資本經濟霸權的集中表現,軍事霸權則是其政治霸權的集中表現,文化霸權是其意識形態霸權的集中表現,而科技霸權則滲透在其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霸權之中。如果說金融、科技和文化霸權是其軟實力的表現,那么軍事霸權則是其硬實力的表現。金融、科技、文化和軍事這“四位一體”的霸權,構成了當今世界資本新帝國主義時代的特征。
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無疑是全世界各國人民普遍而又強烈的美好愿望,是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政府間客觀存在的努力方向。也無庸否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通過金融、科技、文化和軍事霸權在力圖主導當今世界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態勢及走向,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牢牢控制并有序掠取地球上正在急劇減少的有限資源。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主導著蘇東劇變后的經濟全球化,推動著新的高科技革命,不斷加強著自己的金融、科技、文化和軍事霸權,似乎不可一世。有同志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過于強大,世界社會主義前景暗淡;亦有同志認為國際金融危機正在深化,世界社會主義不久即可掀起新的高潮。以上兩種觀點都值得商榷。筆者認為,對世界社會主義近中期前景悲觀者居多。持這種悲觀看法的同志不是沒有道理。但我們應該是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者。我們不僅應看到歷史提供的客觀條件,同時也應充分發揮我們共產黨人的主觀能動性。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思想政治路線正確,戰略策略正確,我們就一定渡過各種難關,取得足以讓歷史值得驕傲和記載的各種輝煌勝利。
對目前集各種霸權于一身的美國,我們當然要學習它的種種長處,絕不能一概排斥,但也沒有任何理由恐怕。戰略上藐視美國,戰術上重視美國,科學技術上學習美國,我們才可能與其和平共處。毛澤東同志說: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是因為毛澤東不僅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同時看到了帝國主義和反動派自身存在且最終不可克服的自我滅亡的矛盾。后一矛盾是決定其“紙老虎”本質的哲學基礎。正基于此,我們真正的共產黨人在戰略上沒有任何懼怕美國的理由。殊不見,很少有人料到,美國如此巍巍然的龐大的霸權竟會陷入小小的伊拉克這一戰爭泥潭。中華民族,歷經多少劫難,但總是絕處逢生,甚至鳳凰涅槃,浴火新生,最終創造中華民族甚至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又一個輝煌。西方的古典哲學中有二律背反,我國的古代哲學中有物極必反,真正共產黨人有著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充分認識和掌握這一規律,就會產生大信心、大智慧和大戰略。世界霸權如同飛去來器,任何事物都逃不脫的這一規律。
對共產黨人自己的前途和信心不足的同志,往往是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擁有并將不斷擁有的滲透其經濟、政治、文化和軍事等諸多領域里的高新科技嘆為觀止。共產黨人國際國內的對手亦往往據此壯威驕傲。讓我們對以美國所擁有的以信息技術為領銜高新技術作如下簡要分析,來看看高新科技霸權在將來會如何削弱甚至給資本主義基本制度帶來災難的。
第一,在當今世界,以美國領銜的新的信息技術革命,使資本所雇傭的人數愈來愈少,而產品價格和質量卻愈具競爭力,因而產品的市場便愈具全球性。從現代化交通通訊工具、計算機軟件等高科技產品到牙膏、洗衣粉等簡單的生活必需品,在全球處于壟斷地位的大都是那幾家國際知名品牌。連世界各國普通民眾都能與當年美國總統小布什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平起平坐,都喜歡并能使用高露潔牙膏。高新科技的不斷發展,物美價廉產品的層出不窮,甚至會出現不少無人工廠,這就使得國際壟斷資本通過超額壟斷利潤或薄利多銷集聚大量財富,而普通民眾大量失業,社會的有效需求大量減少。
第二,因特網的廣泛使用,使國際資本流動速度以幾何級數加快。國際資本可以脫離實物經濟和生產環節,在金融及其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領域,僅僅通過小小的鼠標輕輕地一點,在瞬間就能掠奪別國和他人的大量財富,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成幾何級數的增長。從一定意義上講,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占主導的情況下,當今世界上所有股市、期貨、匯率、種種大宗商品等金融衍生品都是世界統一大賭場的有機組成。
正是主要基于以上兩點,產品市場的全球化和國際金融的高度壟斷,這吮吸窮國、窮人的“雙管齊下”,使得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里,在全球范圍內,與其說必然,不如說已經出現這樣一個最基本的經濟現象:窮人愈來愈多、愈來愈窮,富人愈來愈少、愈來愈富。世界各國的貨幣發行量都在大增,但最終都打進了極少數人的賬戶。1976年,美國最富有的家庭在全國總收入中僅占8.9%,但到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這1%的家庭獲得了近25%的總收入。換句通俗的話講,絕大多數窮人已經沒有多少錢可供富人再來榨取。這是生產的全球化其中包括金融產品的全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這一矛盾帶來的必然結果。全球范圍內的貧富兩極分化,是國際局勢深刻變化中最深刻、最基礎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其它變化的基礎和根源,其它變化都是這一變化的派生。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正在深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消費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正因為如此,資本所遇到危機就不可避免。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常識。先進的生產工具也歷來是積累財富和產生、發展先進的革命思想的決定性的物質力量。生產的變化和發展,始終是從生產力的變化和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變化和發展開始的。從一定意義上講,石器時代決定原始社會形態,青銅器時代決定奴隸社會形態,鐵器時代決定封建社會形態,蒸汽機和電力時代決定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即信息經濟時代的迅猛發展,極有可能是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新的社會形態,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形態大發展的最新生產工具。它的產生和迅猛發展,一方面為新的社會形態積累豐厚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富人愈來愈富、愈來愈少,窮人愈來愈窮、愈來愈多,幾乎所有國家都愈來愈窮這一基本的經濟現象的產生和加劇,必然使得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一鐵的歷史法則表現得愈加充分,必然使得馬克思主義這一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為先進的思想理論得以極大的創新與發展。
第三,因特網作為高新技術革命的標志之一,還會使先進的革命理論的傳播變得如同國際金融資本掠奪別國和他人財富一樣便捷和迅疾,使全球各地零散的“社會主義復興的幽靈”長上在全球迅速傳播和集聚的翅膀,這無疑有助于極大地推動全球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的反抗與斗爭由自在轉為自為,并進一步更加緊密地團結和聯合起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對蘇聯的演變中,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術和辦法。其中,它們運用廣播電臺以及電視、報刊發揮了獨特、重要的作用,比如,用許多虛假信息和錯誤東西對蘇聯人民反復灌輸,并使許多人深信不疑。但因特網是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新式媒體,它的最大特點不是速度快、容量大,而是發布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但因特網是人類歷史上出現的新式媒體,它的最大特點不是速度快、容量大,而是發布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信息發布者發布了虛假信息和錯誤東西,知情者就有可能對此立即進行揭露和反駁。這種互動恰恰是廣播、電視和報刊等其他媒體所缺乏的。當然,對于這些揭露和反駁,世界文化霸權主義的發布者固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控制,但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和一段時日內取得成效。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能不能這么說,由于因特網誕生,世界文化霸權者企圖運用因特網對其他國家進行文化侵蝕特別是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西化分化遇到了極大的障礙。當然,因特網上各種觀點都有,可以說是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但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也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辟了坦途。人們在爭鳴中可以比較、鑒別、提高,這對提高世界各國全社會的理論水平有極大的好處。從局部和短時段看,因特網有著很多弊端;但從長遠、根本上講,因特網可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東西。這一嶄新的生產工具的出現,有可能會使完全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距離我們越來越近。
由此可見,以信息革命為領銜的高新科技革命和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對于國際壟斷資產階級而言,無疑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并在一段時日內,可以使得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的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另一方面,我們在充分估計資本主義生命力的同時,但也更須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新科技革命的進一步深入發展,不但不可能消弭反而會在全球范圍內進一步加劇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矛盾。隨著這一矛盾的進一步加劇,資本主義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壟斷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之間的矛盾、西方發達國家與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矛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以及全球范圍內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等世界性難題,也將進一步趨向激化。這些矛盾與難題,在資本主義制度框架內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解決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進一步強化,只會使這些矛盾與難題進一步加劇。這正如156年前,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們看到,機器具有減少人類勞動和使勞動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卻引起了饑餓和過度疲勞”;“現代工業和科學為一方與現代貧困和衰頹為另一方的這種對抗,我們時代的生產力與社會關系之間的這種對抗,是顯而易見的、不可避免的毋庸爭辯的事實”。正因如此,對于資本主義社會而言,“蒸汽機、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
綜上所述,使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所揭示的關于人類社會形態更替規律的認識。這也就是說,經濟全球化和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必然造成貧富兩極分化的加劇,就必然會造就一批又一批對于國際壟斷資本來說是“比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革命家,并進而發展壯大由先進理論武裝的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隊伍。隨著資產階級掘墓者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資本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則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上說,經濟全球化和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不但不是距離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越來越遠,而恰恰相反,應是日趨接近。當然,誰也不否認,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中還可能有較大甚至更大的曲折。
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把西方世界社會的穩定寄托在所謂中產階級即中等收入階層的不斷壯大上。馬克思主義和工人階級對于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依據建立在資產階級國家中等收入階層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深化而必然不斷出現的一次比一次更大的階級分化,即其中必將有更多的人陷入絕對貧困的事實之上。據美聯儲統計,由于房價、股市等暴跌,2007年至2010年間,美國家庭中位數凈值就縮水39%;有50%的“中產階級”在經濟衰退期間與原有的經濟地位相比有所甚至明顯下降。隨著貧富兩極分化的不斷逐漸加深,隨著各國廣大普通民眾購買力逐漸下降到一定程度,大量企業逐漸破產到一定程度,當著廣大的中等收入階層大量被拋入絕對貧困行列,當著各國主權債務突破無法承受的極限之時,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動亂就不可避免了,工人階級隊伍也必將會在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更何況,這里所說的中等收入階層絕大部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白領階層”。這些人年紀輕,高學歷,掌握著各種高科技技術,當這些人被拋入貧困行列之時,他們與本來就處于貧困行列的“藍領工人”階層相結合,其斗爭的反抗形式和效果便與以往經濟危機中有很大的不同。2011年9月17日,上千人在紐約游行示威,開展“占領華爾街”的行動,群情激昂的人們打出或喊出“現在就革命!”、“美國99%是窮人,1%是富人”、“政府應當由人民管理,而不是富人”等口號,其根源就是財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的導致,其斗爭形式亦可窺見一些端倪。可以斷言,假若世界上其它大國都能應對正確目前仍在深化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話,美國國內外債務將會進一步加重,其國內貧富兩極分化仍會進一步加劇,各種深層次矛盾在今后一些年內必然還會大規模爆發。從一定意義上講,“占領華爾街”行動才剛剛開始。2010年以來,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以色列等資本主義心臟地區這樣的經濟社會比較穩定的國家都發生了大規模的游行和騷亂,這一現象很值得我們重視和研究。
完全可以這樣預言,2008年開始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還遠沒有結束,并仍在演進之中,甚至可能是剛剛開始,在世界范圍內的更深刻更全面的經濟社會危機及社會主義國家由此所面臨的更嚴峻的挑戰極可能還在后頭。毫無疑問,道路必然是曲折和艱險的,但前途也必然是光明和輝煌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宣布的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與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都是不可避免的。
美國政策研究所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負責人約翰•費弗最近指出:“我們在等待一位現代馬克思,他可以拿出對現有經濟正統觀念的尖銳批評意見和變革計劃”,“如果下一位馬克思正在某個地方奮筆疾書,未來可能會出現迥然不同的經濟體制”。有學者指出,無須等待一位現代的馬克思,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筆者深以為是。只是在當今世界上,已經有無數位大大中中小小的馬克思,正在繼承著當年馬克思的事業,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正在奮筆疾書。隨著資本主義國際金融危機的演進,代表人類絕大多數根本利益并最終代表全人類根本利益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必然在全球重新得到新生。
世界社會主義理論復興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復興的先導。這就是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反復強調各級干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根本原因。
我們在翻閱硝煙彌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和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上風起云涌的民族民主解放運動史,可見諸多彪炳千古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可以預言,隨著波瀾壯闊的世界社會主義理論、運動復興的到來,隨著世界各國工人階級的成熟與壯大,也必然成長起一批又一批這樣的叱咤風云的領袖人物來。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智慧和奮斗呼喚和造就著世界級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和軍事家,他們將帶領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共同為全人類的文明、進步事業而奮斗。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但同時也承認那些時代、階級的領袖人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在特定條件下和一段時日內往往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列寧關于“領袖、政黨、階級、群眾”的學說在實現共產主義之前,有著永恒的力量。
附:2012年第三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在北京開幕: 論資本主義危機,望社會主義未來
http://www.utpcs.net/Article/guoji/2012/12/299027.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