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像 比爾•蓋茨基金會這樣的機構也不像普通人所想象的那么純潔、慈善,據《投資利益抵觸基金宗旨 蓋茨基金會擬調投資策略》:《洛杉磯時報》指出,蓋茨基金會 每年從其投資中獲得巨額收益。其總資產的41%以上(約87億美元)被投資到了一些企業,這還不包括該基金會持有的美國國債和外國政府債券。《福布斯》報 道,蓋茨基金會2003年以268億美元的資本獲得了高達39億美元的投資報酬。2005年,蓋茨基金會捐獻了大約14億美元。實際上,通過投資經營擴大 慈善事業已經成為美國許多慈善基金會的基本運作模式。像多數慈善機構一樣,蓋茨基金會每年將總資產的5%用于捐贈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稅收,另外95%的資產 用于投資。
像比爾•蓋茨、洛克菲勒、福特基金會這樣的基金會的存在,使得資本家可以逃避美國高達50%的遺產稅、收入所得稅、贈與稅。同 時,基金會的存在也使得資本家可以逃避資本利所得稅。美國國會報告顯示,由于基金會的存在,美國每年高達2/3的收入是免稅的。基金會只需每年將其資本的 5%用于所謂的慈善事業。
很多的非政府組織的熱心、淳樸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他們以為只有他們自己才是非政府組織,卻遺忘了上述的諸多機構。這些機構的力量要比熱心、淳樸的他們更強大。
在狹義的非政府組織的意義上(諸如普通的社團、協會、俱樂部等),他們已然處于劣勢,更不用說廣義的非政府組織意義上。
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政府之外的資本和盈利機構其實都屬于非政府組織。削弱政府,讓政府變成“小政府”,必然導致資本和盈利機構的膨脹。
從 這個意義上說,我的這些朋友實在是可憐。他們不知不覺就被資本所利用。他們只是資本宏觀戰略中的一個小棋子。資本大肆宣揚“小政府、大社會”“公民社會” 的理念,大肆鼓吹非政府組織監督的巨大作用,從而在很多人頭腦里建立起一個虛幻“公民社會”的圖景,讓他們沖鋒陷陣。豈料擺脫了目前的政府,很快就會落入 資本的牢籠。
“大社會”作為資本主義產業鏈的一部分
親西方民主人士所主張的“小政府、大社會”是為資本開道的。“大社會”、非政府組織在這其中,常常扮演的是潤滑劑、小修小補的角色。
或 許有人不理解,那么我就舉一個代表。主流經濟學家,倡導新自由主義和極端市場經濟,主張“小政府、大社會”,主張“憲政民主”,同時還辦起了“慈善事 業”,興辦了富平家政服務培訓學校、服務中心,在山西呂梁臨縣農村搞了小額貸款等項目,并做了一些支持大學生就業的項目。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茅于軾先 生。
以下引用茅于軾先生的話,大部分來源于茅于軾《中國改革的制度觀》。
茅于軾先生承認民主,但是那是與我們不同的精英 民主。“一個穩定的政治必定是精英治理的,因為治理一個國家是很復雜的,必需有精通相關問題的專家來治理,沒有文化的人、素質不高的人是不可能擔負起這個 責任的。反智主義的做法會把社會引向混亂甚至是崩潰的邊緣。但是精英必須要考慮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利益,而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要讓精英為整個國家、 社會的利益考慮,同樣需要一套好的制度設計,這個制度就是民主。”
他認為我們應該“繼續堅持改革下去,取消特權,而不是取消市場。”
他反對特權,但是同時卻又說:“貪污5000億不是大事,我們國家一年被貪污的錢頂多是5000個億,而全部生產是20萬億,5000億只占了百分之二點幾,所以這么一看,貪污不是一個很大的事。”
茅于軾先生非常講“人權”。因為他在文革時候被造反派紅衛兵整了,所以他說“少數人的利益要服從多數人的利益,意思是少數人應該為多數人犧牲。這是錯誤的,沒有道理的。”
茅于軾先生反對打倒資產階級,他說“如果我們見到富人就想打倒,其結果就是又回到窮人國的狀況去。我相信這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愿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