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要繼承和發揚“共產黨同農民保持正確關系”的歷史經驗
李寶柱,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85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畢業。1985-1992年,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工作。1992年至今,在中央政法委員會工作。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宣傳教育指導室主任。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全國建設占用耕地18.83萬公頃(折合282.45萬畝)。另據新華社2010年1月20日報道,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19日在“保增長保紅線行動”成效座談會上介紹,2009年1-11月,全國批準建設用地725.4萬畝,全國發現61341件違法運行,涉及土地42.2萬畝,其中耕地18.09萬畝。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撰發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指出,房屋拆遷、土地征用,招惹民怨,引發群體性事件,需要高度關注。
情況表明,當前,中國在發展經濟、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建設用地激增、城市無限擴張,征占農村耕地、征用農民土地的現象極為普遍,違法征占、強行征用、野蠻拆遷,問題十分嚴重。由此,引發了大量的民眾上訪,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招致的激烈沖突,更是層出不窮。現在,已經釀出了不少的人間悲劇,將來也不知還要釀出多大的慘禍來?如何對待農民抗拒拆遷、反對征占土地的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地擺在了黨和政府面前。
如何面對當今中國的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非常有必要認真總結一下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在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上,是如何看待農民問題和如何解決土地問題的歷史經驗。比較簡捷的辦法,就是看一看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代表毛澤東同志是如何看待和如何解決中國的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的。
在《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當中,有532篇文章論及農民問題,“農民”一詞出現了2722次,是毛澤東著作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由此可見,毛澤東同志是何等高度地重視農民問題。
早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毛澤東同志就是黨內重視農民問題的正確代表。1926年5月至9月,他在廣州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期間主編的《農民問題叢刊》的序言中說:
“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國民革命,國民革命不會成功;農民運動不迅速地做起來,農民問題不會解決;農民問題不在現在的革命運動中得到相當的解決,農民不會擁護這個革命。……所謂國民革命運動,其大部分即是農民運動。”(《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
在他更早的著作里,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毛澤東同志還具體指出:“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是農村中一個數量極大的群眾。所謂農民問題,主要就是他們的問題。”(《毛澤東選集》第1卷)
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
革命的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或真三民主義,必須是農工政策的三民主義。不要農工政策,不真心實意地扶助農工,不實行《總理遺囑》上的“喚起民眾”,那就是準備革命失敗,也就是準備自己失敗。……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現在的抗日,實質上是農民的抗日。新民主主義的政治,實質上就是授權給農民。新三民主義,真三民主義,實質上就是農民革命主義。……抗日戰爭,實質上就是農民戰爭。……抗日的一切,生活的一切,實質上都是農民所給。……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農民,這是小學生的常識。因此農民問題,就成了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如果有什么一種三民主義,它是沒有農工政策的,它是并不真心實意扶助農工,并不實行“喚起民眾”的,那就一定會滅亡。(《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橫排本,第652-653頁)
當時,毛澤東同志強調:中國的革命實質上是農民革命,抗日戰爭,實質上是農民的抗日,抗日的一切,生活的一切,實質上都是農民所給。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農民的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農民,這是小學生的常識”。
既然如此,那么如何建立起與農民的正確關系,就成了共產黨生死攸關的頭等大事。毛澤東同志在《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中,曾經嚴肅地告誡全黨:
列寧在一九二一年講的關于布爾什維克黨應同農民保持正確關系的一段話,這段話很重要。我看也可以用在中國共產黨身上,如果中國共產黨在十年至二十年之內,同農民有正確關系,那就可以保證中國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的勝利,如若不然,我們就要忍受二十年至四十年的白色恐怖。無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如果同農民關系搞不好,那就會滅亡。(《毛澤東文集》第三卷)
毛澤東告誡全黨“無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如果同農民關系搞不好,那就會滅亡”,這段話很重要。列寧的話很重要,毛澤東的話更重要。列寧的話“可以用在中國共產黨身上”,毛澤東的話更可以“用在中國共產黨的身上”。現在,更應該“用在中國共產黨身上”:“無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如果同農民關系搞不好,那就會滅亡。”
1956年,毛澤東同志在關于《我們黨的—些歷史經驗》的談話中,又總結說:
照我看來,封建主義嚴重的國家里,無產階級政黨要到農村中去找農民。……根據我們的經驗,要經過很長的時期,真正和他們打成一片,使他們相信我們是為他們的好處而斗爭,才能取得勝利。絕不能認為農民一下子就會相信我們。切記不要以為我們幫助一下農民,農民就會相信我們。(《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132頁)
在毛澤東同志率領全黨領導中國革命的進程中,毛澤東同志確實是這樣說的,中國共產黨確實是這樣做的:到農村找農民,和他們打成一片,讓農民相信,最后取得勝利。
當時,中國共產黨是怎么讓農民相信、爭取農民支持革命、參加革命的呢?最根本的,也是最關鍵的,那就是給農民解決土地問題,實現“耕者有其田”。因為,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你給了他命根子,他就成了你的命根子。
早在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尖銳指出給農民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意義。他在國民黨中央土地委員會第一次擴大會議(這個會議于1927年4月19日下午在漢口舉行)討論“農民政權”、“解決土地問題之意義”等問題時的發言說:
“要增加生力軍保護革命,非解決土地問題不可。其作用,在解決土地問題后即能夠解決財政問題及兵士問題。兵士能否永久參加革命,亦即在土地問題解決,因農民要保護他們的土地,必勇敢作戰。”這“是解決土地問題的重要意義”。(《毛澤東文集》第一卷)此后,他又曾說,“秋收起義”的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
他在《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一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土地革命“是徹底的民生主義”。(《毛澤東選集》第2卷)后來,又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申明:“我們主張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也是符合于孫先生的原則的。在土地問題上,孫先生主張‘耕者有其田’。……在現階段上,對于經濟問題,我們完全同意孫先生的這些主張。”(《毛澤東選集》第3卷)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指出:“封建主義是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同盟者及其統治的基礎。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內容。”(《毛澤東選集》第4卷《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橫排本,第1256頁)
基于以上認識,毛澤東同志在指揮解放戰爭的過程中,一方面是進行指揮軍事斗爭,另一方面就是指揮土地改革,兩手并重,相輔相成。
解放戰爭伊始,毛澤東同志就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務》一文中提醒全黨:“我們現在是處在農村中,土地問題的正確解決,是支持長期戰爭的重大關節,希望大家十分注意。”(《毛澤東文集》第三卷)
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中,毛澤東同志指出:
日本投降以后,農民迫切地要求土地,我們就及時地作出決定,改變土地政策,由減租減息改為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我黨中央一九四六年五月四日發出的指示,就是表現這種改變。一九四七年九月,我黨召集了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并立即在各地普遍實行。這個步驟,不但肯定了去年《五四指示》的方針,而且對于去年《五四指示》中的某些不徹底性作了明確的改正。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在消滅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原則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這是最徹底地消滅封建制度的一種方法,這是完全適合于中國廣大農民群眾的要求的。
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橫排本,第1194、1196頁)
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強調:“解決土地問題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毛澤東文集》第四卷《要勝利就要搞好統一戰線》)
1946年7月,他在《對東北局關于東北形勢及任務決議的修改意見》中強調:
全黨必須下最大決心,努力準備一切條件,粉碎蔣軍進攻,以戰爭的勝利去取得和平。一切游移不定及僥幸取得和平的想法,都應掃除干凈。在這個一心一意準備以長期艱苦斗爭去取得和平的總方針下,我們的方法,就是從戰爭、從群眾工作、從解決土地問題改善人民生活,從其他一切努力,去增加革命力量,減少反動力量,使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于我有利的變化。(《毛澤東文集》第四卷)
1946年7月,他在《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一文中指出:
為著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在農村中,一方面應堅定地解決土地問題,緊緊依靠雇農、貧農,團結中農。(《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橫排本,第1131頁)
1946年10月,在《三個月總結》一文中,他指出:
三個月經驗證明:凡堅決和迅速地執行了中央五月四日的指示,深入和徹底地解決了土地問題的地方,農民即和我黨我軍站在一道反對蔣軍進攻。凡對《五四指示》執行得不堅決,或布置太晚,或機械地分為幾個階段,或借口戰爭忙而忽視土地改革的地方,農民即站在觀望地位。各地必須在今后幾個月內,不論戰爭如何忙,堅決地領導農民群眾解決土地問題。(《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橫排本,第1152頁)
1946年5月,毛澤東曾經督促東北局,“應令各縣加緊練兵、剿匪及解決土地問題,今年務必將土地問題全部或大部解決完畢。土地問題解決,兵也有了,匪也容易剿了,大城市也鞏固了。”(《毛澤東文集》第四卷《東北目前仍應將鄉村及中小城市工作放在首位》)
當各解放區有約三分之二的地方解決了土地問題,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時,毛澤東同志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毛澤東選集》第4卷《迎接中國革命的新高潮》,人民出版社1966年7月橫排本,第1159頁)
在整個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正是由于有了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關于農民和土地問題的正確主張,才在農村站住了腳跟,才走出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勝利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歷史再次證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毛澤東同志對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贏得民心的,做了如下的總結:
孤立蔣介石的問題,過去在長時期內沒有得到解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比較孤立。進入抗戰時期,蔣介石逐漸失掉人心,我們逐漸得到人心,……從根本上說,是因為我們搞了土地改革,而蔣介石沒有搞;……土地會議以前特別是以后,各解放區的土改和整黨都普遍動起來了。晉冀魯豫和東北在這方面工作做得最好,東北在短期內建立了很大的軍隊,主要是得力于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內機會主義的主要特點是“左”,先是表現在城市工作方面,不但把自己孤立了,而且到后來在城市簡直立也立不住了,只好退到農村。到了農村,他們又有軍事斗爭方面的“左”和土地政策、工商業政策方面的“左”。……總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實行“左”的政策的結果,我們沒能孤立蔣介石,而是孤立了自己。(《毛澤東文集》第四卷,《在楊家溝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他批評,黨內“左”的人“發明一條‘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連同政治、軍事、組織路線的錯誤,結果鬧出一場革命的失敗。”(《毛澤東文集》第二卷《駁第三次“左”傾路線》)
他批評黨內右的人,看不到土地問題。他說:
什么叫做領導?……坐在指揮臺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見,就不能叫領導。……人們通常看得見大東西,看不見小東西,但是有些大東西,也看不見。比如,……陳獨秀那個時期,農民要土地,這是一個大東西吧,土地問題是一個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東西吧,但是那時候也看不見。凡是政策上犯錯誤的,一定是大東西看不見。(《毛澤東文集》第三卷《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結論》)
上述毛澤東同志關于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的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思想在民主革命時期,有重大指導意義,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仍然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中國的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不是經過“土地改革”就一勞永逸了。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上,有過許多失誤。在農村實行合作化、集體化、人民公社,搞一大二公,急著向共產主義過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恢復、發揚毛澤東同志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同時繼承毛澤東同志關于農民和土地問題的思想,首先開始進行農村改革。分田到戶,聯產承包,爭得了民心,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民的生產力,億萬農民工像潮水般,進工廠、進工地、進礦山,移山填海,到處創造奇跡。中國的農民,依靠有限的土地,在供養著13億人口的同時,還“派出”兩億多人的農民工,參加國家建設。工廠、礦山、機場、碼頭……,到處是農民工的身影。這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拿著最低的工資,從事最艱苦、最繁重的勞動,為國家最大限度地創造和積累財富。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是誰創造的?是農民創造的!
當世界經濟危機到來之時,大批的農民工“下崗”、失業,遭遇解雇。國際預言家們,曾經預言中國會發生大規模的罷工、游行。但是,他們的希望完全落空了。中國“下崗”的農民工們,只要拿到了應得的報酬,都毫無怨言地、默默地離開了所在的單位,悄然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生養自己的故土,仍然去過農民的日子。是誰在承受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是誰在抗擊經濟危機?是農民工!是中國的農民!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出可戰,退可守。當代中國,經濟可以飛速發展,可以平穩著陸。奧秘在哪里?答案是:全在于中國有八億農民!數千年的中華文明,是誰創造的?是農民。“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誰是最大的、最重要的“本”?是農民!農民是中國的根本!
當今,建設用地、修路征地、開發占地,異地借用、租用、盜用土地開發指標,五花八門的手法,大肆蠶食農民的土地,已經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圈地運動”。這一嚴重的社會現象,已經招致農民的不滿,已經惹起農民的怨恨,已經激發了嚴重的社會矛盾。繼續發展下去,就會破壞黨同農民的正確關系,就會動搖國本。對于當今中國的這一重大社會現象,切不可再犯毛澤東同志所曾批評陳獨秀所犯的錯誤:“陳獨秀那個時期,農民要土地,這是一個大東西吧,土地問題是一個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東西吧,但是那時候也看不見。凡是政策上犯錯誤的,一定是大東西看不見。”如今,繼承和發揚毛澤東同志關于農民和土地問題的光輝思想,繼承和發揚中國共產黨同農民保持正確關系的光榮傳統,真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