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者
——評項觀奇的《一場無法回避的思想斗爭》
對于項觀奇同志的《一場無法回避的思想斗爭》一文,我贊同其中的一些觀點,例如,反對修正主義;“炮打司令部”;堅持繼續革命;要由勞動群眾管理國家等。但是,本文不探討這些的相同意見,要討論的是有關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的分歧,目的是引起人們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進一步學習與研究。
項觀奇反復強調解決當前我國的社會問題,必須“搞多黨制”,而且認為這是他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結論。對此我提出幾點疑問:
一, 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怎樣認識共產黨一黨執政?
自從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以來,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共產黨一黨執政。面對這樣的事實,歷史唯物主義者應該從這一事實中探尋客觀的內在聯系,還是對這種制度進行“利”、“弊”的判斷?
毛澤東告訴我們,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實際問題,必須具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事實’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第801頁)
項觀奇對社會主義社會出現一黨執政的事實,不是從事實中探尋“內在聯系”,而是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存在“不足和弊端”,按照他的原話是:“中國劇變和蘇東劇變,驗證了毛主席的理論。根據這個理論,就要繼續革命,就要繼續革修正主義的命,就要繼續革我們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不足和弊端的命。這也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據所在。”“ 如果把弊端歸納起來,簡單說兩個字:專制。多說四個字;一黨專制。”
項觀奇所謂的社會主義制度的“不足和弊端”,是人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判斷,屬于社會意識范疇,不是客觀存在事物的內在聯系。歷史唯物主義者是應該探尋一黨執政事實的內在聯系,還依據人們的判斷認識、改造社會?我認為應該是前者。
二, 歷史唯物者從哪里去探尋共產黨一黨執政的根源?
共產黨一黨執政的根源應該從經濟基礎中探尋,還是從政治制度中尋找?
項觀奇說:“74年的『理論指示』,側重講所以會產生資產階級的諸多社會根源問題,76年的『重要指示』,側重講大官特權的問題,走資派會發生、會『正在走』的問題。這些思想的深刻在于,這是嚴格堅持唯物史觀,從我們實際建立的社會主主義社會尋找之所以會發生修正主義危險的基礎上的原因,也就是制度上的原因。唯物史觀保證了這一認識的深刻性、科學性、準確性。至此,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有了自己的堅實的基礎。這就象資本論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秘密一樣,特權論揭開了修正主義發生的秘密。資本論找到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特權論找到了社會主義繼續革命的道路。其偉大意義,不言自明。”
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所謂的“基礎”是指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是由經濟制度決定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些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之一。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歷史唯物主義從下述原理出發---------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革中去尋找;不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經濟學中去尋找。”(《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307頁)
毛澤東揭示了修正主義的經濟根源:社會主義還存在商品經濟。他在《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指出:“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 413頁)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指出的方法,比較一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區別,就可以看出為什么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制度是共產黨一黨執政。
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是公有制為主,就必然要求有統一的經濟計劃,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有統一的指揮,否則社會經濟生活就會造成混亂:今天這個黨這樣指揮,明天那個黨上臺又那樣指揮,經濟生活就無法正常運轉,而經濟生活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因此,只能是共產黨一黨執政。共產黨是公有制經濟的“人格化”。
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是私有制的商品經濟,經濟活動由“董事會”、總經理等高管管理,政府的任務主要是維護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因此,資本主義社會的政治制度是多黨制,這種 “自由”、“民主”政治制度,正好反映了資產階級“自由”地購買商品,特別是勞動力商品;可以“民主”地選舉總統等,但是,你不能選舉老板,而老板卻主宰著工人的命運。
項觀奇說:“毛主席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有了自己的堅實的基礎。這就象資本論揭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秘密一樣,特權論揭開了修正主義發生的秘密。資本論找到了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特權論找到了社會主義繼續革命的道路。其偉大意義,不言自明。”我贊成項觀奇說《理論指示》和《重要指示》是堅持歷史唯物觀的觀點。但是,項觀奇說什么“特權論揭開了修正主義發生的秘密”,則不符合實際,不是歷史唯物主義。毛澤東主要是指出商品經濟等經濟關系是產生修正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根源,這才是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項觀奇所謂的:“特權論找到了社會主義繼續革命的道路”,則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
三, 歷史唯物者怎樣看一黨執政的發展?
一黨執政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項觀奇的治世良方是“自由組黨,多黨競爭”,“就是面向未來,我們更可以看到,今后為什么不可以有多個共產黨競爭上崗呢?臺上的執政,臺下的監督、制約,這難道不是從制度上抵制發生修正主義的有力措施嗎?”我看這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倒有點像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說:發現歷史唯物主義以后,“社會主義現在已經不再被看做某個天才頭腦的偶然發現------它的任務不再是想出一個盡可能完善的社會制度,而是研究必然產生這兩個階級及其相互斗爭的那種歷史的經濟的過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經濟狀況中找出解決沖突的手段。”(《馬恩選集》第三卷 423頁)
《毛主席重要指示》中指出:“列寧說建設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為了保障資產階級法權。”(《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3冊 486頁)有國家就有官吏,有官吏就有特權。美國實行多黨制,奧巴馬住白宮,有空軍一號專機,有保鏢等,這些不是特權嗎?當然,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官吏可能比我國的多一些“平等”,少一些特權,但是,他們主要是在金錢面前“平等”。實行“自由組黨,多黨競爭”,不根本改變雇傭勞動經濟制度,結果還是走資本主義老路。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隨著國家的消亡,官吏的特權才會最終消亡。只有在公有制經濟的基礎上,進行繼續革命,包括政治、文化和經濟領域的革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國家機器自行消亡,沒有官吏了,特權才會最終消失。可見,消滅特權也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按照人們的主觀意志是消滅不了的!
項觀奇的文章很長,引用很多列寧的話,不可能一一分析,但是,他沒有引用列寧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這是一個重大的缺陷。列寧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中,對于歷史唯物主義進行了詳盡地分析。他說: “-----只有把社會關系歸結于生產關系,把生產關系歸結于生產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做自然歷史過程。”(《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8頁)
項觀奇同志堅持社會制度的重要作用,是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但是,不承認經濟制度是社會的基礎,不承認經濟制度最終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還不是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者,希望再前進一步,做一個徹底的歷史唯物主義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