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之學唯“中庸”
中,即不偏。何能為之?不左不右,哪有中?不長不進,何為性?求中和,必有大勇大智,多行而后能近之。沒有毛澤東,哪有新中國之今天?毛澤東不中不庸矣。
可見,中庸是鎖人的無形枷鎖。無大勇的眾人只能是他們縠中之物。
所謂“隱惡而揚善”,無非是為長者隱、為當政者隱。真是偽善大奸。中國的一切劣勢,就在于一個“守中”,“執中”。以至于小腳女人盛行,宋儒成就于文韜武略的日衰皇帝。
孔子原本是要人們無欲無求,要諸侯征伐者回歸于周禮,使他這樣的人也有一碗飯吃。要人“克己復禮”已是不能,更讓人家統治者也“克制”狂妄,那不是白日做夢嗎?
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盛行的時代,中國人還是要“有奮發有為的大無畏精神”。要學習毛澤東思想,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來推動社會進步。這才是解決私有制政治經濟關系的大道。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事父事君、以友以兄,這些都做不到,他當然很內疚。于是就要“為師”。“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他的意思是“給我一碗飯、一個職位吧,我一定會盡心干好”的奴才心愿。干好“奴才”這個角色當然也不易,孔子當了幾年官就是明證。對于統治階級來說,怕的是“造反”,樂的是“中庸”。朱熹當然是不中用的孔門之徒,當有碗飯吃,也就樂得其成了。理學“禮教”在統治階級的文字獄下無形中殺人無算了。這就是陷于列強圍攻的中國,魯迅所能見到的“禮教”無能為的儒家軟刀子。
中國,現在還不能講所謂的和諧,因為中國還沒有所謂的“比較優勢”,只是有那么一點點“人力資源”可以賤賣吧,最終的結果是所有資源賣光,也成不了強人,只是徒有虛名的表面文章,只是中國舊的歷史新表演。這就是沒有毛澤東思想的階級斗爭。
自由主義是強者的自由,中國有自由嗎?那也是資產階級和官僚的。正如世界弱肉強食的規則一樣殘酷。
表面的美好與繁華只是資產階級和官僚的,有多少農民、工人、職工可以享受?無產階級不要享樂主義,要的是社會公正公平發展。自修自為者是不是能真的公平發展了呢?只有工人自己知道。
毛澤東為什么不看好劉少奇的“修養”,那是騙人的,是統治階級樂的見到的。不是無產階級所欣賞的,更不是建設共產主義所需要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動力。只有斗爭才有真正的“和諧”。
進入共產主義也還會有矛盾,矛盾的統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動的結果,這就是斗爭見真知的哲學意義。沒有大智大勇,就不存在中庸,這就是毛澤東告訴大家的“真理”。
毛澤東實踐超出了孔子,這就是歷史的明證。“中庸”無用就是明證。
2010-4-2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