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 “和平演變” 中國經濟的方略與智慧
在科學發展觀深入人心的今天,中國經濟“和平演變”的圖謀廣泛地受到了阻擊。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住房、醫療、教育的泛市場化改革受到了全面質疑和阻擊。實行了十年的生產型“增值稅”在09年已被叫停,轉型為消費型“增值稅”。鮮為人知的是生產型“增值稅”曾經是吳敬璉經濟“和平演變”的暗渡陳倉的重要“突破口”。筆者在生產型“增值稅”開始推行之時,就大惑不解,但筆者畢竟不是稅收方面的專門研究者。但長期以來一直關注生產型“增值稅”發展,終于在09年看到了這種禍國殃民的生產型“增值稅”被黨中央叫停了。(文后將附近些年來專家們控訴生產型“增值稅”推行的災難性后果)?! ?/p>
一、吳敬璉“和平演變”中國經濟的方略
吳敬璉在他那本著名的《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不知何故此書多年前已從各種電子圖書館——如超星,中撤除,作者在各種場合也絕少再提此書,但筆者手中目前尚保存此書掃描電子版,若有需要,可提供討論。)中指出:“傳統社會主義經濟或某些戰時經濟在朝向商品經濟的改革的逆轉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生政治上權力變化,這里且存而不論。另一種是“和平演變式”的逆轉。” (《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吳敬璉、周小川等著。中國展望出版社1990年5月版第76頁,本文所有引摘均出自此版并作認真校對,該書編者說明,本板除增加周小川兩篇文章和樓繼偉一篇文章外未作任何修改)?! ?/p>
《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就是這樣一部如何“和平演變”中國經濟的總體設計。過去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說中國經濟改革三十年是“摸石頭過河”,其實辯證地看不全是,如果說改革開放前十年,在鄧小平同志把關的時代,雖然有走資本主義的呼聲,但公有制的主體沒有動搖,他的改革底線是不出千萬富翁和兩極分劃?!八捻椈驹瓌t”還是占主導地位。說前十年是“摸石頭過河”還有些可信。因為吳敬璉的旨在“和平演變”中國經濟的《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被老鄧否定并“擱置一旁”。
《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出版過兩個版本,第一版是1988年版,其出版背景如本書后記所言:“《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一書形成于1987年底。 當時,繼1986年底價、稅、財、金、貿配套改革方案被擱置一旁,改革戰略從配套改革轉向以企業改革為突破口的思路。吳敬璉、周小川、樓繼偉、郭樹清、李劍閣等主張整體改革的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戰略轉變”的方向是不正確的,他們希望將1984—1987年期間所寫的方案、經驗總結和理論文章出版發表,以期把整體改革派的學術觀點和政策主張介紹給更多關注我國經濟改革事業的人?!?(《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511頁)
改革的前十年“走資改”并沒有市場。老吳“和平演變”的綱領的啟用是改革十年之后的事。根據《百位經濟學家論國富》一書介紹“吳敬璉、郭樹清等人在上世紀80年代末完成的那份《中國經濟改革總體設計》的研究報告,后被時任副總理的朱镕基找出來了,他不但對這份研究報告很感興趣,而且建議逐步采取這一方案?!薄 ?/p>
一般而言,作為社科研究者來說對中國經濟的研究,任由你書中有多少謬論,如果不形成政策,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都是有限的。要命的是這些具有重大政治錯誤的研究成果一旦形成政策,那將是致命的。從現在我們才明白當年為什么要搞“三講”。體制內的人都知道,其實講政治就是針對熱心于“砸碗、端窩、斷路、要命”踩“地雷”的“鍋巴”,這正是他一屆而下的應有結果。黨的十六大以后,特別是“科學發展觀”提出后,黨中央一直是在努力做“轉折”的工作。因此,其實本人對兩個“三十年”的劃分并不贊成?! ?/p>
老吳說改革是“摸石頭”摸過來的,那就肯定是在忽倏人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開宗明義就是要設計一套整體的,系統的中國經濟 “和平演變”綱領。其內容包括“物價、稅收、財政、金融、外貿”的整體的“和平演變”綱領。而絕非是根據現實情況 “摸”出來的。如果說“摸石頭過河”能夠成功完成“走資改”,那無異于是說“猴子在打字機上跳出了一部莎士比亞”。 他所謂“摸石頭”的說法不過是掩蓋有預謀復辟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主動性圖謀?! ?/p>
我們知道要,完成中國經濟的“和平演變”并非一個領導人的講話,一個綱領、一句口號、一個設計就可以完成的。沒有黨內熱衷于走資本主義道路思潮的支持和擁護的“內因”,“石頭”也是不會孵出小雞來的。筆者在體制內與改革同行近三十年,深知只有口號,而沒有方案,沒有綱領,沒有戰略目標、方針、原則、步驟、戰略突破口永遠都只是空中樓閣。我們不能想象,一句口號、一個談話就能將“舊燈換了新燈”?“鍋巴”沒有那些背后的“司爺”及其手下的操作,雞蛋也孵不出小雞的。吳敬璉充當的正是這樣一個“外因”的角色。由于他在戰略選擇上的智慧,導致中國經濟“和平演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完成。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當年這個“司爺”及走卒是如何成功把我們給忽倏了的呢?
一是戰略選擇高妙:吳敬璉們深知從理論上講“政治權力變化”是推行資本主義經濟路線的捷徑,但是吳老深知在社會主義中國辦不到,他們巧地選擇了經濟“和平演變”的方式。顯然,他們選對了戰略措施。這是一條極為穩妥的妙計(或陰招)?! ?/p>
有人提到這樣的“和平演變”方式容易發生逆轉。吳老胸有成竹地說:“在社會主義國家,即便改革發生逆轉,也不會回到與原先一模一樣的狀況。由于市場機制的引入,人們的追求利潤的動機會普遍增強。行政官員也難于免俗。而一旦強化行政分配,指令性計劃管理的水平回不到原有的狀態,而以權謀私、貪污受賄、濫用權力等瀆職腐敗行為卻會急劇增加。整個經濟在退向舊體制的同時。會或多或少地滑向腐敗的官僚經濟,給日后再度改革增添嚴重的障礙。” (《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第77頁)
吳敬璉們改革的設計絕不是“頭痛醫頭,腳步痛醫”腳的“摸石頭”,而是從整體的“物價、稅收、財政、金融、外貿”的整體聯動改革。如果說是“摸石頭”摸不著,還可以退回來,而吳大師卻是給我國經濟的“和平演變”設計的路卻是一條“不歸路”。顯然他完全知道我們今天會進入這種進退維谷的境地的?! ?/p>
二是戰略步驟穩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上說過:“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與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1987年時,吳大師認為:“我國經濟改革只是順利通過了制造輿論、發動群眾和使新體制的某些要素在國民經濟中試行的發動階段,從舊體制到新體制的轉軌還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保ā吨袊洕母镎w設計》第4頁)?!爸圃燧浾?、發動群眾”還不夠,于是“資改派”拋出了忽倏人的“初級階段論”、 “補市場經濟課論”、“二次革命論”等為“走資改”大造輿論?! ?/p>
回想那段時間,正是筆者20來歲血氣方剛的年代,有幸晉京聆聽厲、吳等大師們的“發動”。當時確實是熱血沸騰。與厲大師不同的是吳大師總是娓娓道來,不像厲大師一開口就是“政府得了老年癡呆癥”、“國企得了小兒麻痹癥”,從而高調推銷他的“股份化”方略。而吳大師只是大講市場經濟的美好圖景,但他從來就沒有告訴我們,市場經濟后,數千萬國有企業工人要下崗;國有資產會大規模流失,資本家開的工廠除了榨取你的血汗外,不再有學校、醫院、不再為你提供住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職代會、工會,你要爭取權利,就得在權利和失業間作選擇。資本家如何可以通過稅收巨大的漏洞偷稅漏稅,如何通過股份化將國有資產化為私有,如何可以通過證券市場掠奪人民的財產,如何通過金融、貿易將勞動者的血汗輸送到洋主子手里去,從而分得一杯羮。你的兒子、孫子,需要你一家三代人的一生積儲才有房住。你的兒子、孫子需要高額學費才能上大學等等。你得了重病只能提前送終?! ?/p>
記得一個名人說過,騙子往往只給你描繪你將可能得到的,他永遠不會給你講你將失去的。正如維納給我們講的關于“猴掌”的故事,它可以給你帶來2500美元,但條件是你兒子的生命。想當年在“十三大”以后的一段時間,老吳上竄下跳,通過三寸不爛之舌制造了多少輿論,大家都清楚。顯然“吳市場”不是浪得虛名的。什么“計劃經濟”如何僵化、“初級階段”需要用市場經濟補資本主義的課?! ?/p>
回首當年,他為什么要造輿論、發動群眾?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p>
三是戰略目標明確:吳大師的整體設計對“和平演變”作了長期、中期、短期規劃。詳見《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中“關于體制改革總體規劃研究”各章?! ?/p>
四是突破口選擇出人預料。在《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實行增值稅: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步驟”章節中他指出:“通過這一稅制的改革,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競爭,是許多國家、特別是外貿占國民經濟比重大的國家的主要目的,即在進出口的國內稅收制度上與實行增值稅的國家(如歐洲共同體國家)銜接起來。在外貿體制改革中,要想真正取得這一方面的好處,就必須把這一稅制改革與匯率政策、國內價格改革和外貿企業化經營結合起來。如果實現了這種同步配套的改革,實行出口退稅、進口復征的增值稅,對促進外貿和國民經濟發展的好處是十分巨大的?!睆倪@段看起來很美的話,我們仿佛看到了增值稅的巨大前景和好處。但實際實行增值稅后,存在許多問題:
一是抵扣憑證多樣化,缺乏規范性,增加了管理難度。抵扣憑證除增值稅專用發票外,還有運輸發票和農副產品及廢舊物品的收購憑證等。由于這些交易對象主要為農戶和個體勞動者,大多采用現金交易方式,收購憑證由收購方隨意填寫,稽查無據。造成企業虛報抵扣、重復抵扣等。
二是抵扣稅款以時間劃分不能體現銷項稅與進項稅額配比抵扣原則,導致大量企業尤其是商業企業利用抵扣時間大做文章,達到長期擠占應繳稅款、延期納稅的目的。
三是我國現行增值稅是采用憑票扣稅的辦法計稅的,因此增值稅源能否有效控制,關鍵在于憑票扣稅中的"票"能否如實反映經濟活動,以票管稅只局限于票面審核,而票面所反映的經濟內容的真實性難以控制,從而造成"票"的含金量高,不法分子不惜鋌而走險,采用虛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手段,以達到偷逃稅的目的。
不少“皮包公司”的結論則是:“比搶銀行還便利”。(我們只要在網上查一查,增值稅犯罪觸目驚心,從最近的情況看,僅一個長虹“通過買賣銀行承兌匯票形成虛開增值稅發票,數額至少在20億元以上。”(北京晨報)
1995年山東研究者王仲禮就指出:“從我們已破獲的利用增值稅發票犯罪的案件來看,十萬、百萬、千萬,乃至上億元的都有。搶銀行都達不到那么高的數額。再看難易程度,由于購進扣稅法,見發票就可以抵扣稅,憑發票可退稅,有的開個皮包公司不用生產,只開發票就來錢。)(全文詳見附件1)。十多年來,利用增值稅發票鯨吞國有資產的數量大得驚人。這也就是十余年來我國億萬富翁奇跡般增長的原因之一。反觀十年增值稅推行以來,它的作用并不僅僅是稅制的改革,而是吳敬璉推行經濟“和平演變”的重大配套措施??梢哉f中國私有制企業大多有偷稅漏稅的原罪?! ?/p>
二、“和平演變”的“突破口”選擇有“暗渡陳倉”之效
當然有人會說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出現今天的現狀或許是吳敬璉們始料未及的。實際上關于“增值稅”開征將會產生的風險他是知道的。就在他的團隊中,在《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書中由劉力群、石小敏執筆的“稅制改革的反思”部分就指出了增值稅可能出現的問題:“作為流轉稅改革的方向,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是從目前現實的無論哪個角度看,近期上馬增值稅都是既無條件,又不急需的。根據國際經驗,我國要改行增值稅,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實行增值稅的產品價格要改為自由價,而現在是雙軌制,真正放開的價格并不多。第二,稅率要較大幅度降低并規范化為三至五個檔次。而我國目前的增值稅率是要按原產品稅率換算的,稅率既高,檔次又多(現行產品稅率檔次有20~30種),使扣除法與外貿退稅都無法實行,這樣,深加工產品稅負重的問題就仍未解決。第三,財會制度與征稅技術也要大改。目前,我國企業財務帳戶上生產、生活、福利等項支出混帳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若用加法計征增值稅則應稅額偷漏太多,而用減法卻又太繁雜。此外,改行增值稅一般是與國內市場同國際市場完全聯通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這是因為當外貿自由化后,出口產品不能再靠財政明補貼,須以出口退稅代替;而進口產品也不能再靠高關稅限制,只有用國內的增值稅頂住;當外貿進一步自由化后,進口產品的品種、渠道大增,即使遍地設關也難防偷稅漏稅,只有靠增值稅的扣稅法來查補關稅?!蓖瑫r還指出:“如若一味急于上馬,所換得的增值稅就難免徒具其名,實際上還是產品稅,費力不小但問題依舊,還會造成更多的偷漏。據有人估算,去年,由于價格體系不合理,僅機械產品增值稅的偷漏額就達幾十億元。在流轉稅改革上退步固守不好,在增值稅改革上急于求成同樣是有害的?!?(《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160頁)
但是吳大師更有棋高一招的看法,他在文中指出:“這項改革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決不能把實行增值稅單純看作是稅制改革,而應與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通盤考慮,綜合設計,配套出臺,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186頁)同時還指出:“對推行增值稅所引起的利益調整及其對實行增值稅的阻力,應有所準備。一方面,應讓企業報告利益調整的情況,對利益損失較大者應采取過渡性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對利益受損者的反對應有思想準備,以便頂住由此產生的政治壓力”。(《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180頁)他所言的預期效果顯然就是中國經濟的“和平演變”,他不是不知道增值稅的危害,而是為了推行“和平演變”, 增值稅的推行不可或缺。增值稅的推行全面墊定了中國私自有化的強大基礎?! ?/p>
從今天來看,除了上屬弊端外,就我國稅收改革發展來看,專家們還普遍認為:生產型增值稅弊端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它切斷了增值稅的征收鏈條,不能徹底消除重復征稅,有悖于增值稅建立的初衷。二是它不利于基礎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有悖于我國的產業政策。三是它阻礙了征稅范圍的擴大,不利于增值稅的完善。四是使增值稅的發票交叉審計功能弱化,增加了征管難度,使稅源流失難以控制?! ?/p>
從“物價、稅收、財政、金融、外貿”的整體聯動的“走資改”整體設計來看,僅僅是一個“增值稅”的推行,就給我國的“走社改”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他也從來沒有諱言他的“和平演變”就是要走資本主義,就是要“革”公有制的命。他在書中說:“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它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好處不象“打土豪分田地”那樣直接和明顯。同時由于要重新調整利益分配關系,不能不引起一定的社會矛盾和困難。目前已有一些尖銳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并盡快采取措施。” (《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39頁)?!百Y改派”之所以將“改革”定性為“第二次革命”實際上他們想“革”的就是“革命”的命。關于什么是革命,我想毛澤東同志說得再清楚不過了。毛澤東同志指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彼迅母锓Q為“革命”其目的已經非常明顯了。就是要用資產階級私有制替代社會主義公有制?! ?/p>
顯然,他所說的“改革”實際上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而非我們所說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自我完善的“改革”。我們今天說要用改革的方式解決改革中的問題,是指用社會主義改革方式,否定“走資改”的改革。這當然不是走回頭路,因為改革過程中并非沒有我們和“資改派”的斗爭,在“走社改”和“走資改”在博弈中,多數時候是在前進的,只能說我們在 “走資改”的牽牽制下中走了一些彎路。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回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去。由于“資改派”給我們設計的是一條“不歸路”,需要較大的能量阻止資本主義“和平演變”貫性。這當然需要時間。回頭路我們當然是不會走,比如已經停止的執行的部分“出口退稅”、生產型“增值稅”的轉型等當然不會再走回去。當然,我們的任重道遠,這些人還在,心不死,一有機會還會繼續忽倏我們,萬萬不可粗心大意?! ?/p>
由于本人精力、水平有限,希望烏有能對《中國經濟改革整體設計》在“物價、稅收、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面進行全面揭批。
2020年4月2日
附錄1
完善增值稅幾個問題的研究——關于增值稅征稅對象
王仲禮
摘要: 增值稅是中性稅種。但世界各國大都沒有實施中性的增值稅。其實質是對增值稅的扭曲。特別是我國實行的生產型增值稅,扭曲得更嚴重。消費型增值稅也不是中性的,抵扣稅過多,其實是對設備投資的鼓勵措施。本文試圖探索增值稅的實質,以找到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增值稅、研究
增值稅就是對增值額征稅。所以能夠做到"道道征稅,稅不重征"。這就是增值稅的生命力之所在。怎么能保證做到對新增加的價值征稅呢?起碼要有三個前提條件:一是納稅人必須是全面的,就是只要是屬于增值稅"鏈條"上的納稅人,都必須繳納增值稅;二是稅率必須是單一的;三是征稅對象必須是真正的增值額。這里先僅就第三點進行探討。如果增值額不是新增加的價值,那么,這個增值稅則被扭曲。增值額中包含的非新增加價值的成份越多,則扭曲程度越嚴重。例如,稅率為單一稅率17%,商品價格為200元,其中增值額為100元,另100元就是非增值額了。對商品征收純增值稅,增值稅額應該是:100元×17%=17元。如果該商品增值額中含10元的非增值額成份,增值稅額則是110元×17%=18.7元。如果增值額中包含全部非增值額成份,增值稅就是200元×17%=34元,這實質就是對商品征收產品稅,而不是征收增值稅。相反,如果計稅依據少于100元,那也不是對新增加的價值征稅。如果少到凈利潤的程度,則是對所得征稅。那么,這個增值稅就又變成了所得稅。所以,從道理上講,我們既然選擇了增值稅,拋棄了產品稅,后面還要征收所得稅,就應該把我國的增值稅政策目標定在對真正的增值額--新增加的價值征稅上?! ?/p>
我國增值稅的計算公式是: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這只在當期進銷項相匹配、稅率單一時,才會符合增值稅原理。例如,稅率為17%,銷售額200元,銷售額包含的購進貨物及勞務100元。用扣額法計算,應納稅額=(200元一100元)× 17%=17元。用扣稅法計算:應納稅額=200元×17%-100元×17%=17元。如果稅率不是單一的,則必然造成人為扭曲。用扣額法就無法計算。如果進項稅率為13%,銷項稅率為17%,用扣稅法計算:應納稅額=200元×17%-100元×13%=21元。同樣的增值額,該納稅人多納稅4元。深入分析,B納稅人從A納稅人購入的這l00元貨物,盡管A納稅人確是納了13無的增值稅,但這100元的貨物轉移到B納稅人那200元商品中是要用17%稅率來計算的;同是這100元的貨物,在A納稅人那里是13元增值稅,而在B納稅的這里則要納17元的稅。這4元錢的增值稅款實質是補納的。同理,如果在A納稅人那里免稅,則在B納稅人這里要全部補上。如果稅率相反,則B納稅人就可得到17元錢或4元錢的退稅。國家給A納稅人免的稅或減的稅,要B納稅人補繳,道理上能講通嗎?在實踐中,有時矛盾被掩蓋,但有時就很突出。如銷售購進的免稅品、用收購的廢品生產的商品銷售、運費抵扣7%,購進免稅農產品抵扣13%等等。根本解決以上問題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選擇單一稅率;二是多稅率時,進項扣除率采用銷項稅率。
我國增值稅采用的是購進扣稅法。誠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是這樣做的。但我們從增值稅的原理上來分析,購進扣稅法有進項稅額與銷項稅額不匹配的弊端。并且把國家征多少稅,在什么時間征稅的權力交給了納稅人,與稅收的根本原則相悖。本來納稅人當期銷售收人20萬元,增值額10萬元,稅率為17%,按增值額計算應納稅1.7萬元。而納稅人當期購進貨物40萬元,按購進扣稅法,當期應納稅額=20萬元×17%-40萬元×17%=-3.4萬元。納稅人實現增值額本來當期應納稅1.7萬元,按購進扣稅法,不但當期不用納稅,而且還有3.4萬元的留抵稅額。如果當期貨物全部出口,則按原來的政策,該納稅人還可得到3.4萬元的出口退稅。這不難看出,購進扣稅對增值稅原理扭曲多么厲害。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是對增值額征稅,所以也就不是在征收增值稅了。這也是我國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政策之初為什么退那多稅,以致使國家財政承受不了的基本理論原因。
購進扣稅造成的弊病很多:
首先,實行該稅之初必然遇到期初庫存貨物進項稅抵扣問題。因為稅法規定購進貨物就可以抵和稅款,所以期初存貨進項稅額就應該允許抵扣。但國家財政絕對承受不了。就拿我們煙臺市涉外稅收來說,經過多次檢查核實,到1995年3月底的核實數是全市期初存貨分離稅款2.17億元。1993年全市涉外稅收僅1.67億元。1994年在沒有允許按比例抵扣的情況下,實現增值稅1.98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按照購進扣稅法,當年不但沒有增值稅收入,國家還應該給納稅人退稅0.19億元??梢?,購進扣稅不但扭曲增值稅原理,而且國家財政也難以承受。因此,國家只好決定期初存貨分離稅款五年攤銷。這樣的選擇,既沒有依據增值稅原理,也沒有依據購進扣稅的政策?! ?/p>
其次,購進扣稅,因為購進的權力完全在納稅人手里,所以實際上他就掌握了什么時候納稅、納多少稅的權力。我國對1993年12月31日前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有稅負高返還的政策。納稅人完全可以運用購進扣稅的權力"制造"稅負高,從而得到本不應得到的退還。舉例說明:某納稅人如果按照正常的購銷經營,稅負與原繳納的工商統一稅稅負齊平,這樣五年稅負高退還的政策對他來說沒有實惠。他利用購進扣稅可以最多"制造"三年的稅負高退稅。第一年配合使用期初存貨分離稅款不準抵扣的政策,該購進原材料等也不購進,進項稅少,銷售收入多,稅負肯定要高,必然得到退稅。第二年正相反,多購進,稅負讓它特低。
第三、五年重復第一年的做法。第四年重復第二年的做法。三年的稅負高不就輕而易舉地"制造"出來了嗎?更有甚者,本來稅負低的企業,也可以如法"制造"出稅負高來??梢娰忂M扣稅的弊端是何等嚴重。不僅如此,納稅人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制造"出"零申報"、"負數申報"。這種情況太普遍了,征稅機關毫無辦法。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再其次,購進扣稅,進銷不匹配,既有內銷又有外銷的納稅人,外銷部分相對應的進項稅額要進成本,這部分稅額是按照外銷收入占全部銷售收人的比例計算的,與實際情況相差很大。本來一定數額銷售收人中包含的進項稅額是固定不變的,按以上比例來計算,不同月份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稅務機關不同時期對納稅人進行檢查,就計算出不同的數額?! ?/p>
最后,購進扣稅與發票扣稅法相結合,還給一些不法之徒留下一個大漏洞,使其可以輕易攫取不義之財。(后面詳談)
從理論上講,可供我們選擇的不單單是購進扣稅,還有實耗扣稅。實耗扣稅又可分為投入實耗扣稅、產出實耗扣稅和銷售實耗扣稅。按道理講,銷售實耗扣稅,進項與銷項最匹配。所以我們應選擇銷售實耗扣稅法。據1995年第3期《國際稅訊》載文稱:俄羅斯就"采用實耗扣稅法,即按庫存貨物撥付生產或銷售部分計扣"。這樣可以完全解決以上所述弊端。至于有人認為計算不夠簡便,這相對于采用購進扣稅法的弊端是小問題。企業所得稅那么復雜,全世界不是都在征收嗎?如果把增值稅的會計核算與企業所得稅的會計核算結合起來;我們對增值稅征收管理與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也結合起來,采用銷售扣稅也費不了多少事。 專用發票問題是實行增值稅以來一直困擾我們的最棘手問題。違法犯罪,屢屢發生,盡管開了殺戒,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征收管理中"假"的問題--假發票、真票假開、大頭小尾……等等,盡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交叉稽核、建立防偽稅控系統,采用計算機填開發票…… 問題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不能不使我們靜下心來,進行理性思考,找出根源之所在,然后對癥下藥,以期藥到病除?! ?/p>
任何經濟犯罪,頻繁發生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贓物豐厚,攫取容易,"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可以冒生命危險";另一方面是發現的概率低,受到的處罰輕。從我們已破獲的利用增值稅發票犯罪的案件來看,十萬、百萬、千萬,乃至上億元的都有。搶銀行都達不到那么高的數額。再看難易程度,由于購進扣稅法,見發票就可以抵扣稅,憑發票可退稅,有的開個皮包公司不用生產,只開發票就來錢。在南方一份發票就可賣四千元,100份就是40萬元。比走私販毒容易多了。這從反面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必須弱化專用發票的作用,不能購進就可以扣稅。所謂弱化專用發票的作用,并不是要廢除專用發票,徹底否定專用發票制度,而是把專用發票的作用弱化到普通發票差不多的程度,再結合銷售扣稅,絕對再不會出現失控現象。銷售收人在一個企業里是一個有限的數目,其中包含的進項稅額再大也不會超過銷項稅額。這是徹底解決專用發票犯罪問題的根本辦法。
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徹底解決征管中專用發票問題的有效辦法。交叉稽核是個好辦法,也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但在我國這樣的大國,全面進行交叉稽核,成本太大。采用抽查的方法,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韓國抽查的比例是比較高的,也只占發票總額的40%。另外,還有些發票如農產品收購、廢舊物資收購、運輸等仍在機控以外,這里的漏洞很大。堵塞漏洞的根本辦法是依靠法律的威攝力。威懾力來之于被查出的高比例和處罰的嚴厲,這點在我國正是薄弱環節。多年的實踐已經讓我們看清了,增值稅發票問題太多。這使我們沒有別的選擇,要么仍購進憑票就可扣稅,漏洞大開;要么弱化專用發票的作用,結合銷售扣稅,徹底堵死漏洞,以確保稅款不白白流失!
附2:《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全文目錄(第一版)
前言
·形勢分析和整體設計·
·價格改革·
·財政、稅收改革·
·關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經濟職能·
·金融改革·
·計劃、投資、物資體制改革·
·企業改革·
·外貿改革·
·改革與經濟環境·
·經驗總結和理論論證·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面臨的局勢與選擇──整體協調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幾種實施構想
關于體制改革總體規劃研究
以改善宏觀控制為目標,進行三個基本環節的配套改革
避免循環往復,爭取改革的實質性進展
爭取盡快地走出相持階段,開創改革的新局面
價格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選擇
價格改革的設想
對鋼材價格改革和“石家莊經驗”局限性的一點看法
關于經濟運行模式與財政稅收改革的若干思考
改革財政體制,解決財政赤字問題的設想
稅制改革的反思與選擇
實行增值稅: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步驟
關于各級政府職能與分層管理的思考
應避免繼續走地方分權的道路
應適當推進金融改革
關于我國銀行體制進一步改革的設想
計劃、物資、投資配合改革的原則設想
組建大型生產資料公司,加快形成生產資料統一市場
`微觀改革中的企業家階層與所有制問題
企業經營體制改革及其對應的整體經濟模式
現代化需要的企業家與企業家需要的改革
關于外貿體制改革及其外部配合關系的探討
改善外貿調節體系的原則設想
經濟改革初戰階段的發展方針和宏觀控制問題
反通貨膨脹措施與經濟體制改革進度的關系
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和基本矛盾
我國經濟體制現狀和繼續改革的方向
十 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設與改革經驗的研究
關于改革戰略選擇的若干思考
《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
作者:吳敬璉、周小川等(郭樹清、樓繼偉、李劍閣)
出版:中國展望出版社 - 1988年一版
分類:F123.9
尺寸:19cm
書號:7-5050-0212-0
定價:$4.80
形態:462 頁 - 40 章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