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矛盾論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決定論
柳鯤鵬
歡迎訪問:
2010-1-15
目錄
關鍵字:矛盾論 決定論 主導論 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主義
簡介:產生于西方文化,受到資本主義表面繁榮的鼓舞,馬克思主義過于注重物質決定論。因為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特別注重經濟。而社會主義形勢的變化,其實證明了經濟不能決定什么,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問題。所以毛主席有了矛盾論,有了復辟論,有了偉大的文革。韓德強提出的主導論,可以更好的解釋這些現象。而用矛盾論重新批判認識這些問題,就會更深入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主義的某些觀點也有不足
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指明了人類的解放道路,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并不等于說馬克思主義中的所有觀點就是完全正確的,人類可以停止思考了。同所有的理論思想一樣,馬克思主義也受到歷史背景的局限,也有一些錯誤的觀點。隨著認識的深入,后代人總是能夠認識到前一代人的不足,并進行完善,馬克思主義也不例外。
首先聲明,吾是堅定的毛澤東思想信仰者(這也不妨礙吾自稱是正宗鐵桿加資深右派)。今天批判一下馬克思主義中的決定論,并不是反馬克思主義,而是一種批判的發展。現在突然提出批判馬克思主義的決定論,有人肯定急了。注意,這里批判的是馬克思主義中的一些觀點的不足,不是否定,也不是批判馬克思主義。如果有人覺得吾批判錯了,也可以反駁。
吾認為馬克思主義中某些觀點有不足,這個思想從哪里來的?不好意思啊,不是吾首創的,而是學習了韓德強思想(吾應該是第一個使用“韓德強思想”一詞的人吧)的結果。但是吾的創造在于:用矛盾論批判決定論。當然也許有人也講過類似觀點?那也不妨礙吾的第一創造。
矛盾論的產生
眾所周知,唯物辯證法中把世界規律總結為三大律:對立統一律、質量互變律、否定之否定律。這些東西當然是正確的,極為深刻的揭露了事物發展變化的本質。這也不用多談。隨著蘇聯革命的成功,馬克思主義開始受到中國人的注意。
事實上,從今天的角度來看,蘇聯革命的成功是偶然的,很難作為樣板來效仿。這一點,看看指導當今世界革命的思想主要是毛澤東思想,就能說明問題。不過當年可不一樣,中共黨內不少人留學蘇聯學習馬克思主義,受蘇聯革命成功的鼓舞,都想效仿蘇聯革命模式。他們喝了點洋墨水后就以為學到了精髓,瞧不起毛主席那一套“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但很奇怪的是,這些人明明學到了蘇聯革命方法和理論,用來指揮中國革命就是不靈,不僅把原來的成果搞丟了,還把毛主席辛苦創立的根據地給折騰沒了(毛主席的權當然也早被奪了),于是有了長征。眼看就要完蛋了,遵義會議毛主席掌舵之后,紅軍才避免了滅亡的命運,勝利到達陜北。
到了陜北,毛主席一邊分析國際國內形勢領導革命斗爭,一邊系統的學習馬克思主義。這一時期有眾多光照千秋的著作,其中就有辯證法的劃時代巨著《矛盾論》。在《矛盾論》中,毛主席深刻的揭示了三大定律背后的更本質的東西,那就是矛盾。繼承于中華文化,毛主席深刻闡明了矛盾雙方相互的依存、斗爭、轉化、發展等關系,并提出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注重矛盾的主要方面。他特別論述了如何把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轉化的問題。這一偉大思想,毫無疑問是人類思想的最高峰,怎樣夸獎都不過分。
矛盾論繼承于中華文化的陰陽論
當然,以吾的看法,矛盾論首先是繼續并發揚了中華文化的陰陽論思想,進而吸收了唯物辯證法之后,融合東西方精髓時出現人類思想哲學的新高峰。矛盾論只能由中華文化發展而來。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總體而言,西方文化認為矛盾雙方是生死對立關系,總要以一方的消滅而結束。體現在馬克思主義中,就是決定論。而中華文化講究矛盾雙方的斗爭,這斗爭不是誰消滅誰,而是依存轉化發展,矛盾的雙方會變化成另外的矛盾。同樣是國際航海,鄭和下西洋是尋求友誼建立友好關系,而據說自由人性的西方到處掠奪侵略,這也就是因為不同文化的世界觀決定的。
中國古人在那么遙遠的過去,就能夠認識到陰陽的關系,吾極為佩服。其中陰陽相互依存轉化的關系,直到馬克思主義西方不是沒有認識到,還搞出了決定論。
批判幾個決定論
說完了矛盾論,下面就要批判馬克思主義里的決定論了。這里只是簡要論述,沒有必要進行過多的討論。
物質與意識的決定論
物質決定意識是什么意思呢?舉例來說吧,雙方打仗了,甲方十萬人裝備精良,乙方兩萬人裝備很差。如果按照物質決定論,這個仗就不用打了,乙方直接投降,物質已經決定了勝負嘛。勝負決定了,意識的反作用不過是勝利的時間長短和代價大小而已。這樣的結論顯然無法令人接受,如果真是這樣大家還打什么仗?把裝備人數拿出來一比就完了,想革命造反的人也永遠沒了希望。
面對這種現象,究竟如何分析呢?韓德強提出主導論:物質產生意識;意識受物質制約;意識主導物質。物質產生意識,這好理解;意識受物質制約,也是毫無疑問的,意識不可能超越物質的限制;意識主導物質,就是同樣的物質,不同的意識產生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已經超出了“反作用”、“能動性”的范圍,幾乎相當于決定性的作用了。一場實力玄殊的戰爭,由毛主席指揮或者由別人指揮,結果完全不同,這就是意識的主導作用的體現,甚至可以說意識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那么中華文化的傳統陰陽論又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呢?陰陽論認為,物質是陰,意識是陽,他們是相互依存的。而在陰陽互動關系中,陰制約陽的發展變化,而陽則主導矛盾的變化。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決定論
1976年中國是什么經濟基礎?毫無疑問,是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按照決定論來理解,首先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了中國只能是社會主義,上層建筑僅僅是讓經濟發展得順利與否而已。所以,中國只能是社會主義,不可能變化。但是,既然都決定了,那怎么解釋沒幾年中國就迅速的變成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決定性作用體現在哪里?
再說,按照決定論,世界就不可能存在革命,也不會有不同經濟基礎的出現。因為按照決定論,最先出現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是不可能改變經濟基礎——否則就不叫決定論了。這不是大錯特錯了嗎?
那怎么解釋這一切呢?還是主導論。不同的上層建筑,可以完善經濟基礎,也可以破壞經濟基礎,甚至徹底改變經濟基礎。蘇聯的解體,中國的變質,都證明了上層建筑的主導性(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
物質極大豐富完全不可能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說法,社會方向總體是在向前發展的。差不多的意思就是發展了,物質豐富了,就會好了。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這個發展論一定正確嗎?不見得。當初馬克思很有可能受資本主義大生產表面繁榮的鼓舞,誤以為這種發展速度會一直持續下去。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根本沒有人考慮環境破壞和資源有限性。這也無可厚非,因為當時歷史條件的局限,他也不可能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今天這個時代,這種發展論就值得懷疑了:
資本主義這一套,真的是在促進人類發展嗎?這種依靠無限制使用資源的模式,究竟是在發展人類還是在斷送人類的將來?
資本主義生產的東西,不僅僅污染破壞了環境資源,而且對人類和自然界存在巨大的毒性。今天也許惡果已經逐步顯示出來,這究竟是造福人類還是毒害人類?
吾以為,突然的繁榮,往往意味著巨大的災難,是滅亡的預兆。這就象吸毒之后人的精力會突然大幅增加,不過效果過去之后那就生不如死了。而資本主義在繁榮的道路上,屠殺消滅了無數的人,破壞了無數的資源,創造的物質財富也許遠遠超過人類歷史上其他時代創造的,但是對于資源和環境的破壞,其實遠遠超過帶來的好處。比如說,地球幾十億年積累的石油,不到200年,已經被資本主義揮霍得差不多了,以后怎么辦?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下,將來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了,就可以實現共產主義了。毫不客氣的說,這是完全錯誤的。
沒有考慮到資源的有效性,這一點不用多說。
沒有意識到生產的同時也同樣帶來破壞。沒錯,今天不會帶來災難,又靠著什么保證將來不會呢?
沒有考慮到人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和提高的。比如說,今天人類已經能夠大量生產人工鉆石了,但是人們對這些鉆石不屑一顧,只喜歡天然鉆石,依然無度的開采礦產。
產生這個觀點的原因,其實是馬克思主義誕生于西方文化的痕跡,對于物質無度需求的反映,也是西方文化把人物化的思想的反映。今天的世界很容易實現人人有房,為什么霉國還鬧金融危機呢?可見問題不是出在物質豐富與否上,而出在思想路線問題上。本質上,共產主義只是思想問題,與物質豐富與否并無多大關系(不能說一點關系也沒有)。
價值決定論
在小農經濟、封閉環境而且沒有大資本勢力的條件下,價值規律是基本生效的但是人類自從出現資本主義之后,價值規律逐漸完全失效。價格已經成為陰謀操縱的產物。這不,連水空氣都能賣錢了。比如說去年石油價格的巨大變化,請問價值規律發揮了任何一點作用嗎?是產量突然變化了?是需求突然變化了?是發生了天災等不可抗力嗎?統統不是,價格僅僅是陰謀控制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30年代霉國經濟危機餓死上千萬人的時候,資本家不是忙著降價適應價值規律,而是把大量食物銷毀以維持高價。
所以,事實是,自從有了資本主義之后,價值規律基本失效,決定價格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生產和需求,而是資本家和人民斗爭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最大的缺陷是經濟決定論
馬克思主義說共產黨人的任務歸根結底就是消滅私有制,這是正確的。如果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描述,建立的公有制之后共產黨的任務差不多算是完成了,再加上經濟基礎決定論,大家都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事實如何呢?蘇聯建設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吧,結果還不解體了?中國也曾經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現在不是徹底變成了資本主義殖民地經濟嗎?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共產黨人更本質的任務不僅僅是消滅私有制。那是什么呢?
毛主席很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他認為消滅私有制后存在很大的資本主義復辟危險(甚至是很容易的復辟),于是才有了偉大的文革。所以共產黨的更本質任務,是要解決人民的思想覺悟問題。為了實現人類最終解放與平等,建立公有制之后,不僅要讓人民參與國家管理,還要讓人民擁有反復辟的思想和能力。這個提法也許還要更精練一些,應該是吾最先提出的。
說到底還是人的思想問題
吾認為馬克思主義產生于西方文化,所以過于注重物質決定論。事實上,自從有了人類之后,一切社會現象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當然,有人又會提出新的疑問:如果說是人的問題,那是不是就是英雄(個別人)創造歷史呢?關于這個問題,吾在《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個別人掌握方向》明確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力量,但是方向卻是英雄(或者敗類)掌握的。而沒有英雄,往往革命很難成功,這一點新中國的成立和變質,就可以清清楚楚的證明這個道理。
所以,建立了社會主義和公有制之后,社會主要矛盾就變成復辟與反復辟的矛盾。而要防止反復辟,就必須解決人的問題,包括干部層和群眾層。
到此,本文用矛盾論批判了決定論告一段落。這些新觀點和理論,不是否定馬克思主義,而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是毛澤東思想的深入理解。相信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入,矛盾論與主導論會越來越深入人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