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一種批評,郎咸平等學者缺席此次"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這不僅是央視的問題,還表明社會缺乏容納批評的氣度。而批評的缺席,將會使欺詐和造假失去一支重要的制衡力量。近日發生的黃宏生案就是一個警示。
盡管我預感到郎咸平有可能缺席央視今年的經濟年度人物評選,但當這種預感真的被證實時,我還是感到一種苦澀。也因此,我不得不對央視今年的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的公信力和公正性,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首先申明,我并不是對郎咸平有什么偏愛。相反,在剛剛硝煙初歇的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大討論中,我對郎咸平的一些觀點還提出過批評。我這么說,完全是從一個評選應有基本的公信力出發的,因為不論從央視自己提出的標準來看,還是從實際操作中的"因事尋人"原則而言;也不論與別的候選人比較,或者用往年的年度人物來衡量,郎咸平都有資格進入今年的年度人物行列,更不用說候選人了。
今年央視評選年度人物的標準是"創新、責任和健康"。按照央視對此的解釋,郎咸平入選年度人物當之無愧。郎的公司治理學問在學界有目共睹,其為中國股市引入的"辯方舉證"和"集體訴訟"的理念與思想,在國內也堪稱首創。尤其是他對中小股民正當權益的呼吁和保護,體現了一個學者的社會責任,否則傳媒和股民也不會送給他一個"郎監管"的稱號。如果說這些還不足以保證他當選的話,那么,今年下半年由他而掀起的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大討論,影響延續至今,難道還不能使他入選年度人物嗎?因為按照央視的說法,"因事尋人"是評審團提名的一大原則。也就是說,先確定今年中國經濟界最大的幾個事件,再找出這些事件中的關鍵人物。想想看,在今年引起社會關注的重大事件中,有哪件比大討論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更深遠呢?
回顧2000年的股市大討論,吳敬璉因直言股市泡沫而贏得了當年的年度人物大獎。頒獎詞是這樣說的:"吳敬璉用自己的行動宣示了一個道理:做學問重要,良知和勇氣更重要",以此來衡量郎咸平在這次大討論中的行動,其用嚴格的財務分析,揭示和抨擊國內一些知名企業鯨吞國有資產、席卷國家財富的行徑,非有更大的良知和勇氣而不能為之。
在12月2日央視公布的經濟年度人物侯選人名單中,我們見到了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央行行長周小川以及中國消費者協會(集體)等熟悉的名字,但是,更多的是公眾不熟悉的企業家。誠然,公眾不熟悉并不表示他們不能入選,然而,既然作為年度人物,就理應盡可能為公眾所熟知才更有公信力,如果公眾此前對其情況一無所知,叫人們怎么去評選他?
但是,郎咸平居然落選了,相信這一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要不媒體不會把這作為一個新聞來報道,而網民對此的熱議也說明了這點。央視沒有解釋郎咸平出局的原因,只是說,在評選之初,郎咸平也曾得到提名,但在進入候選人名單的投票中最終落選。這就讓人更不明白了,郎咸平為什么在這個環節落選?是因為他是香港學者,還是因為他在學界爭議太大,或者是其他不可為外人道的原因?
還在評選之初,曾有人預測郎咸平的出現將會對央視是一個尷尬。如果郎咸平入選,鑒于央視某種不言而喻的權威,這等于承認他對國資流失和國企產權改革的指責是對的;而如果郎咸平落選,央視則要冒被公眾指責喪失公信力的危險。因此,央視擺脫尷尬的做法很可能是,把郎咸平選上,但排在10位年度人物的末端。
在我看來,這個預測具有相當的說服力,事情果真如此的話,那么,央視顯然是做好了被罵的準備。問題是,央視現在為什么不愿這樣做?我們看到,揭開阜陽奶粉事件的農民高正成為"年度社會公益獎"候選人,而同樣是揭開MBO鍋蓋的郎咸平卻被落選,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難道是因為郎咸平是個爭議性的人物,其所提出的一些主張不被主流經濟學家所接受?央視的尷尬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即年度人物究竟評的什么?是否可以因人物本身的爭議而否定他本應具有的價值?一個健康的社會需要一種批評,郎咸平等學者缺席此次"經濟年度人物"評選,這不僅是央視的問題,還表明社會缺乏容納批評的氣度。而批評的缺席,將會使欺詐和造假失去一支重要的制衡力量。近日發生的黃宏生案就是一個警示。黃去年當選年度人物,最近因被指控4年前上市做假和挪用資金,被香港廉署拘捕。從這點來看,就暴露出了央視實際的做法與其宣稱的標準是不一致的?,F在,在郎咸平身上,央視又用自己的行動破壞了自己倡導的社會準則。缺了郎咸平的年度人物評選是殘缺的,不公正的,也是沒有價值的。這樣的評選,不去關注它也罷。(上海證券報 鄧聿文)
~~~~~~~~~~~~~~~~~~~~~~~~~~~~~
忽視郎咸平引發思考和爭論的2004年的中國經濟年度,本身就是不健康的年度?本身就是不能客觀公正反映的社會問題的不健康狀態!?我們支持評選他的意義,不是在肯定誰的觀點正確和主流!我們評價的是這樣一個社會問題,給我們社會帶來的震動與進步的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