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名英語過專業八級的25歲女大學生,經過近百次求職失敗后,竟從4樓縱身跳下尋求解脫。 (據11月25日的《武漢晚報》)
與此同時,在武漢大學BBS“珞珈山水”job版上,我看到一個題為《我現在終于被逼得變態了》的帖子,內容是這樣的:聽說摔了一架飛機,死了50多人。知道消息后的第一感覺就是——又多了50個職位。真的,沒有驚訝,沒有痛惜,就是長吸一口氣,心頭一爽,又多了50多個職位。真想查一下,那些倒霉的人都是哪個公司的,我好去投份簡歷。
很顯然,“摔了一架飛機,死了50多人”是指前幾天的包頭空難。
真的,看完這個帖子后,感覺胸口好像壓了一塊非常沉重的東西,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但又找不知道明確的譴責目標——面對50多個生命的逝去,人怎么能夠如此冷漠?可冷漠的理由又是那么讓人心酸,讓人同情,讓人感覺到現實沉重的無奈——這個帖子讓我警覺到:就業壓力問題已然不是簡單地影響人外在的行為或宏觀的社會,如今已經深刻、實在地影響到人內在的心理和微觀的個人,壓力下潛伏著一種社會心理危機。
在女大學生極端的悲劇背后是什么,是大學畢業生和求職者們普遍的“郁悶”。“郁悶”越來越成為學生們的口頭禪,“郁悶”是一種心理危機,他們的“郁悶”來自日漸增大的就業壓力。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新的就業體制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偏差,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反而又影響了他們的就業。
確實,對于沉重就業壓力的影響,我們一直停留在對“外在行為和宏觀社會”的認識上。專家不經意地說著“就業難是經濟轉型中必然出現的問題”;而媒體則熱衷于報道就業壓力對大學生“外在行為”的影響:巨大就業壓力,哈爾濱男大學生變身“人造美男”;就業壓力催生“學習大軍”,考研班遍地開花;就業壓力催生考證熱,大學生考證陷入盲區;面對就業壓力,大學情侶畢業多離散等等。
沉重的就業壓力下,社會心理危機開始蔓延,這是一個很不好的走向,這種危機會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不好的影響。看來,就業壓力問題如今已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了,單單的經濟干預是非常不足的,我們不僅要在“如何讓更多的人找到工作”上下功夫,還要在如何醫治就業壓力給社會帶來的心理創傷上進行綜合治理。
《新快報》2004年11月26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