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馬克思的理論邏輯看世界
作者:徐海燕
當代世界
曲折跌宕的受關注度
一、《資本論》的誕生到資本主義的危機
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問世后,在當時成為一部具有嶄新經濟理論體系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資本主義社會作為特定的考察對象,采用與西方主流經濟學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僅對資本主義發展歷程和經濟過程進行動態性分析,還預見到了經濟周期的存在。由于這些論述觸犯了憑借財產所有權獲得收入的資本主義社會統治階層的既得利益,因此,在誕生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西方主流經濟學家對它采取了冷漠、抵制和否定的態度。
但《資本論》武裝了無產階級,成為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的強有力的理論武器,在各國廣泛流傳。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以后,馬克思主義從理論變成了現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開始在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得以應用。但在劍拔弩張的國際環境下,卻一直受到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蔑視和攻擊。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大危機以后,一些西方主流經濟學家開始對《資本論》采取“研究”的態度,特別是《資本論》中關于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經濟不能長久存在的論述,更是已經被相當多的西方經濟學家所承認。
二、蘇東劇變后《資本論》的沉寂
蘇東劇變以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一方面,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政要們或者是親自出馬,或者是通過他們控制的媒體,大力宣揚“共產主義已經滅亡”,“馬克思主義已經破產”。“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歷史博物館”。同時,西方主流經濟學撇開了現實社會中人們在財產、社會地位、特長等方面的差異,在一種人人平等、公平競爭的假設下,用一種把工人與物質生產要素相等同的辦法,推論出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經濟是一種充滿和諧公正的經濟體制的結論。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學說在蘇聯失去了意識形態指導思想的地位。蘇東歐的左翼學者對《資本論》的關切程度也遠不如前。學術界很多人認為,《資本論》發表已過了一百多年??茖W技術發展經歷了多次的革命性飛躍,社會經濟運行方式也已經從傳統的“殖民時代”跨入了全球化時代。馬克思寫于19世紀后期的《資本論》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矛盾和運動規律已經完全過時,應該用西方主流經濟學取代《資本論》。更有甚者,原先一些號稱馬克思主義者的人也加入了指責《資本論》的行列,把《資本論》與前蘇聯有關計劃經濟的教科書理論等同起來,認為它是一種只研究價值和計劃經濟,不研究財富和市場經濟的傳統經濟學,西方經濟學才是一種專門研究財富和市場經濟的現代經濟學,而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視為圭臬。在這一背景下,一些蘇東國家紛紛以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論作為制定國內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以新自由主義所鼓吹的經濟模式取代了原來國家管制的經濟治理模式。
三、全球金融危機“捧熱”《資本論》
隨著2007年8月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在2008年演變為金融海嘯,這場危機已經從美國波及全世界,從金融領域蔓延到實體經濟。美國次貸危機不僅讓美國金融體系的根基面臨崩塌的危險,世界經濟也因此遭遇著極度的重創。金融危機暴露了當今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弊端,也使西方國家正在運行的經濟理論接受著危機本身的無情拷問,人們開始從理論上追問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
危機讓人想起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危機的理論。同時,《資本論》作為一部批判資本主義的鴻篇巨著在經歷長時間的沉寂之后,重新受到人們的追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重返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語境對引領全球經濟趨勢的美國經濟周期進行預測,對這場危機產生的原因從這一著作中尋找答案。重讀《資本論》的不僅有各國的學者,還有銀行家、高管和政要人物。據報道,被金融危機搞得焦頭爛額的德國財長布呂克自稱成了馬克思的“粉絲”,法國總統薩科齊正在研讀《資本論》,甚至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也發表評價說:“長久以前,馬克思就窺探到了資本主義的運轉之道”。馬克思的《資本論》在全球熱銷,以至于有西方媒體開玩笑稱,如果馬克思還在世的話,《資本論》的巨額版稅收入會讓他輕松進入福布斯富豪榜。德國新電影之父阿歷山大·克魯格甚至準備將《資本論》拍成電影。在西方國家,馬克思和馬克思著作從來沒有像當代這樣受到重視。
《資本論》視角下的金融危機
自從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學術界對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是見仁見智?!巴钢M”、“監管缺位”、“政策失誤”、“低估風險”次貸問題、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創新是禍根。然而這些只是問題的表面。從馬克思《資本論》中的經典著作中,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從其基本經濟制度的層面,來認識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深刻根源和實質才是最主要的。
一、金融危機表明了新自由主義理論的破產
《資本論》對經濟危機的考察,從來就是與資本主義聯系在一起的。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是美國近30年來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結果。20世紀,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在分別經歷30年代大危機和70年代滯脹的兩次證偽之后,重新匯成主流。特別是蘇聯解體后,西方一些大國把自己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經濟制度視為蘇聯解體、結束冷戰的“功臣”。新自由主義者們忘乎所以,大力倡導放松對經濟和金融的管制,允許自由市場的存在;反對微觀層次和宏觀層次的政府調控,鼓吹市場萬能,斷言只要靠市場機制這只“看不見的手”,就能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斷言私有制優越于公有制,宣傳私有制是靈丹妙藥,是唯一選擇。
但這類理論在面對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經濟危機、滯脹等問題上卻無能為力。不僅如此,新自由主義在蘇聯東歐國家的實施,曾使這些國家的經濟倒退了近20年,新自由主義在拉丁美洲實施曾使拉美失去了10年發展光景。新自由主義的主張是此次危機產生的必然邏輯。
二、《資本論》對資本運動原因的描述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批判地揭露了資本家剝削工人剩余價值的秘密,指出資本的生命在于增值,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資本不斷擴張的驅動力。而金融資本作為資本的最高形式,其本性也是逐利的。資本主義世界決不會放棄對剩余價值的追求?!吧a剩余價值或賺錢,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馬克思關于資本對剩余價值的追求曾有過這樣一段精辟的論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它就保證被到處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馬克思描述道:“昨天,資產者還被繁榮所陶醉,懷著啟蒙的驕傲,宣稱貨幣是空虛的幻想,只有商品才是貨幣。今天,他們在市場到處叫嚷:只有貨幣才是商品!他們的靈魂渴求貨幣這一唯一的財富,就像鹿渴求清水一樣?!边@一描述可以說是對今日華爾街銀行家的生動寫照。在此基礎上,馬克思預言了一個金融資本統治的世界,“一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都周期性地患上一種狂想病,企圖不用生產過程作媒介而賺到錢”。馬克思深刻地指出,虛擬資本是信用制度升級后,資本人格化自我膨脹的必然結果。它必然完全脫離實際生活的邏輯,脫離實際經濟邏輯,從而反過來對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造成傷害,成為自己的敵人。華爾街的銀行家們所推出的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和債券,歸根到底,其最終目的就是“試圖繞過生產過程而賺錢”,在資本不斷擴張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出貪婪性和瘋狂性。
三、《資本論》對金融危機本質的認識
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產物、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的另一個表現。以馬克思的邏輯來看。無論在何種條件下,資本主義危機的本質并無不同。都是生產過剩危機。“一切現實危機的最后原因,總是群眾的貧窮和他們的消費受到限制,而與此相對比的是,資本主義竭力發展生產力,好像只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倍a過剩直接表現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賣不出去,最終引發危機,股市崩潰。20世紀以來,1929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是這一危機理論的最集中體現。而在這次金融危機依然是對這一規律從另一個層面的反映。只是生產過剩不以“有效需求不足”而表現出來,而是表現出虛擬的“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現為有效需求“過度”(“透支消費”、“寅吃卯糧”),而虛擬的需求泡沫一旦破滅,危機也隨之俱來。不過,從古典危機演變為現代危機,危機的發端已從供給方轉移到了需求方,把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的爆發從當下推到了未來。但《資本論》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
1929年的危機暴露出了資本的生存鏈條存在著“有效需求不足”的嚴重缺陷,西方世界被迫通過“凱恩斯革命”加以應對。但此次的金融危機則進一步告訴人們,用“透支消費”同樣不能根治“有效需求不足”。壟斷、全球化的出現,只能緩和矛盾并使矛盾呈現出新的特點,并未改變危機的性質。在資本統治的制度框架內,任何舉措都不可能根除生產過剩危機,經濟危機的根源依然在于市場經濟本身固有的內在矛盾。
由此可見,《資本論》之所以在西方重新“走紅”,不僅因為它直面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問題,還在于創建了聯系生產過程和生產關系,研究交換、分配、消費關系的理論框架,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過程中,如何認識經濟(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思路?!坝捎凇顿Y本論》有關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矛盾和運動規律論述的深度和廣度,不管人們對《資本論》抱有何種態度,都必須對《資本論》揭示的這些矛盾和規律做出反應??梢钥隙ǖ卣f,如果沒有《資本論》,就沒有今天的世界。”
《資本論》的熱銷帶來的思考
《資本論》的熱銷,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強大的生命力。不可否認,與馬克思在世時相比,當今時代的確已經有了許多重大變化。盡管馬克思生前沒有看到當今金融資本別出心裁的運作方式,但馬克思主義揭示的資本的本性沒有改變。因此,只要有資本運動的現實存在,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科學分析和價值力量就會不時造訪人們的頭腦和心靈。
實際上,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種思想理論能夠像馬克思主義這樣對人類歷史產生重大深遠影響。1999年末,時逢世紀之交和千年之交,在英國廣播公司和路透社先后進行了兩次千年偉人評選活動。結果,馬克思分別列第一、第二位。路透社在報道評選結果時,特別提出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和《資本論》這兩部巨著對過去一個多世紀全球的經濟和政治形勢與思想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在西方有人宣揚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終結論”的今天,這個評選結果的確發人深思。正像鄧小平所說的:“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瘪R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體系,它雖然誕生于19世紀,但沒有停留于19世紀;它雖然產生于歐洲,卻跨越歐洲影響了全世界。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它的產生實現了人類認識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在人類思想史上樹起了前無古人的不朽豐碑。有理由相信,在歷史的行進中,正確看待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客觀看待其成就與問題,理性審視資本繁榮背后的危機,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必須注意的是,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資本主義世界遭到重創是事實,但由此斷定社會主義會立刻取代資本主義則為時尚早。對此,我們必須對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的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及其內在矛盾及其做出的“兩個必然”等具有政治學含義的結論進行正確的理解。正如1859年1月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蔽覀儾荒芤驗榇舜谓鹑谖C就認定資本主義的全部生產力已經發揮出來了。社會主義要取代資本主義,憑借的是更為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抓住這次危機中的機遇,進一步發展生產力,創建更先進的生產方式,進一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