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觀奇:請問,準備站在那一邊?
項觀奇
這是一個本來不應該提出的問題。但是,現在卻成了一個必須提出的問題。這就是:面對通鋼事件,黨準備站在哪一邊?
為什么必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呢?
這首先涉及對通鋼事件的總體認識。
通鋼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這個事件集中反映了我們的國營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問題的實質是,我們的國營經濟體制改革究竟是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呢,還是加強資本主義經濟?是有利于我們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翁——工人階級的利益呢,還是背離我們的國家的性質,有利于資本家階級的利益?是在社會主義框架內推進生產力發展呢,還是認為只有靠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才能推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根本對立的兩種思潮,是現存的階級斗爭在思想路線上的反映,是工人、農民等廣大人民群眾和特權集團、資本家階級之間,對怎樣建國的根本分歧的反映,說到底,還是那句常說的、也是毛主席抓住不放的老道理:是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呢,還是偏離社會主義道路滑向資本主義道路。
顯而易見,通鋼事件具有代表性,它是當前階級斗爭、道路斗爭在中國進一步尖銳化的集中表現。
如果黨的領導真正以『四個堅持』為總綱(彭真語),這樣的問題是不會發生,發生了也不會難于解決。
但是,現在的現實情況是,不僅問題發生了,而且解決問題的方向、方法不對頭。這就使我們不能不提出黨準備站在哪一邊的問題,具體說,是站在工人階級一邊呢,還是站在資本家階級一邊?這是一個根本的立場問題,立場一旦錯了,就會發生一列認識上、實踐上的錯誤。這值得我們認真分析。
一、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什么
這本來也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是為了滿足勞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全體成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社會主義生產還要為未來社會主義逐步向共產主義的發展準備物質和社會條件。
在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著作中,早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人及其需要,是充分保證社會全體成員的福利和使他們獲得自由的全面發展。這一生產目的反映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具有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根本不同的本質。
1952年,斯大林把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概括為“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選集》下卷,第569頁)。斯大林對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概括表明,在社會主義再生產過程中生產和消費之間具有直接的聯系,發展生產的直接目的就是人們的需要,生產成果直接歸生產者支配和享用。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本身只是一種人身的生產條件,而不是目的本身,他們的個人消費只有在保證資本家取得利潤這一任務的限度內,才是資本主義所需要的,除此以外,人及其需要就從視野中消失了。
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具有客觀性,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由于生產資料成了社會全體成員的公共財產,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聯合起來利用公有的生產資料進行生產,生產成果自然歸勞動者所有,用于滿足他們的需要,除此以外,不可能再有什么別的目的。
可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更快地實現這一點呢?答案只有一個,通過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生產,增加社會產品來實現,就是只有搞社會主義經濟才能實現這一點。
完整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它所創造的價值是真正屬于全社會的,是真正能夠回到勞動人民手中的。社會主義條件下的資本主義經濟,可以通過稅收,將其所創造的價值部份地轉為社會所有,但是,更多的價值,卻只能作為資本的利潤歸資本家私有。二者之間有一個本質的區別。作為共產黨人,只能著眼于搞社會主義經濟,而不能著眼于搞資本主義經濟。如果說,在一定時期、一定歷史條件下,必須允許資本主義經濟存在和發展,那也不能忘記,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是不夠發展的歷史條件下不得不采取的不夠發展的經濟形式,是為了向更高級的經濟形式過渡,而不得不采取的較低級的經濟形式。
利益歸誰所有,這是判斷一種經濟形式性質的尺度。號稱干社會主義,卻大搞資本主義,把勞動人民創造的價值,拱手送給資本家,這樣做,不是干社會主義,而是干資本主義,是任何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引以為恥的,只有資本家的代理人才會引以為榮——發展了經濟、引以為幸——分得了一杯殘羹剩飯。
通鋼事件就是例證。它試圖要搞的改制是為資本家利益服務。賠錢了,資本退出通鋼;掙錢了,資本控制通鋼,好處、利益全在資本一邊。說權為民所用,結果竟然是權為資所用。為人民服務,變成了為資本服務。
社會主義生產還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我們在理解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時,絕不能局限于生產力的提高所帶來的物質文明的進步。只看到這一點,只看到吃什么、住什么,是不夠的,甚至是淺薄的。勞動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的體現,是創造一個完全新型的社會。共產黨人看來,就是創造共產主義社會。不管大家對此會有怎樣的不同理解,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只有在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的基礎上,所建立的不僅有豐富的物質財富、而且有高尚的精神文明的、由全新的擺脫了狹隘私心的個人所組建的社會聯合體,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社會。這樣的新社會的因素,在整個地球上,每日每時在產生、在增加。這樣的歷史可能,不僅不是一種烏托邦,而是越來越為歷史的發展所證實。
正是從這個必然的歷史要求上看問題,我們必須搞社會主義生產的歷史根據才是無可辯駁不容置疑的。只有搞社會主義經濟、堅持社會主義經濟,才能為新社會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這是資本主義不能完成,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完成的歷史任務。這個大目標,這個發展生產的最終的目的,是不能動搖的。
歷史已經證明,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所帶來的社會弊端是顯而易見的,說污染,這是對中國社會的最大的最可怕的污染。可以說,資本主義經濟越發展,社會主義的命運就越危險。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基礎之上,只能產生資本主義形態的社會,這是起碼的常識。現在,中國社會之所以發生背離社會主義的各方面的變化,根源就在于資本主義經濟的惡性膨脹,不是共產黨在約束它,而是它在改造共產黨。這樣下去,我們失掉的就不僅是社會主義經濟,而是整個社會主義。
通鋼就是例證。它證明這樣的改制,看起來是改掉了一個國營的通鋼,實際是改掉了政權的性質,改掉了黨的性質,改掉了整個社會主義。
政治是統帥,政治占首位。列寧給社會主義下過一個科學的定義:社會主義就是消滅階級。這就是從政治上看問題。資本主義創造了龐大的現代化的生產力,但這不等于就是社會主義,這只是給社會主義創造了物質前提。社會主義的本質是代表一種新的生產關系、社會關系。不錯,社會主義還要創造超過資本主義的更高的社會生產力,但是,這種可能和必要,正是以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為前提的。
搞了六十年社會主義,卻要重新討論這些馬克思主義的ABC, 這真是對假社會主義、真修正主義的諷刺。
二、社會主義經濟到底有沒有優越性
這是又一個本來不成問題的問題,現在,卻也成了問題。過去說,隨著歷史的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已經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于是,就要干社會主義,以便解放生產力。現在,理論似乎倒了過來,干了六十年的社會主義,結果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反倒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桎梏,于是,就要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改掉、賣掉、送掉,讓位于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據說只有這樣才能解放生產力。通鋼改制,就是沿著這個思路干的。
這是與時俱進,還是與時俱退?不能不討論清楚。
這首先涉及到社會主義的現實合理性。這是一個根本的原則問題。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就是要用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如果社會主義不比資本主義優越,不能更好地推動生產發展,不能解放勞動生產力,那社會主義就失去了存在的歷史根據。所謂『四個堅持』,就變得沒有意義、沒有必要。共產黨人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也就會被否定,共產黨存在和奮斗的歷史使命也就會被否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國際共運史,都會被否定,都會被看做是一場歷史誤會。現在一些人,不就是這樣看待一百多年來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以及其它勞動群眾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所從事的前赴后繼的偉大的斗爭嗎?
但是,這是一個認識的顛倒,是對真實的歷史的顛倒的認識, 因而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宏觀百年歷史,可以清楚看到,正是靠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原為落后的封建帝國主義的俄國,才在列寧、斯大林領導下,迅速趕上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成為當年的兩個超級大國中的一個。當著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可怕的經濟危機的時候,社會主義的蘇聯在前進。問題是存在的,后來的落伍也是事實,但社會主義曾經發揮過優越性是無法抹煞的。同樣,也是靠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更加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迅速擺脫了舊中國的落后面貌,取得了工業、農業的偉大成就,而且迅速追趕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兩彈一星就是最突出的例證。 至于大慶精神、鞍鋼憲法、大寨精神等等,更是只有干社會主義才有可能出現的偉大創造。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的靈魂所在,這是一種人類第一次擺脫了在奴役狀態下被迫勞動的新的勞動形式。這不僅是經濟,而且是政治,是思想,是新社會的曙光。 它以和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勞動的本質的區別,充分展現了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事情也是清清楚楚的,可以說, 一切成績,都是社會主義帶來的,一切問題,都是背離社會主義造成的。金融危機的沖擊,更是再一次顯示了社會主義經濟形式的堅強,在和資本主義的比較中,表現了自己的優越性。
不管敵對者有怎樣的偏見,這都是無可否認的歷史事實。面對這些重大的基本的歷史事實,任何有正常思維能力的共產黨人,本不應該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發生動搖。可惜的是,已經從頭腦里丟掉了共產主義信仰的人,卻總覺得社會主義不靈了,沒有優越性了。靠什么?靠資本,靠資本主義經濟方式來發展經濟,靠資本家階級來領導發展經濟。思想上、世界觀上的背叛,必然帶來在經濟工作、政治工作上的背叛。這是非常合乎規律的事情。
我們并不簡單否定資本主義經濟的現實的歷史作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還是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創造了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繁榮和穩定。但是,不要忘記,這是在工人階級的不斷斗爭中實現的。這種斗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改良,促進了社會主義的因素在資本主義的母體內每日每時地不斷產生。這個事實,與其說在證明資本主義的生命力,還不如說在證明社會主義的生命力。
早在列寧時代,他就告誡我們要向資本主義管理經濟的能力學習。這個意見至今不過時。我們不僅要學習,而且在可以運用資本主義經濟方式的地方,給它以施展的余地。所謂『補充』政策就是由此而來。在這個問題上,習仲勛同志是一個榜樣。他主政廣東,最先開辟了特區,引進了資本主義,但也是他,明確把握社會主義經濟的領導的主體的地位。這位在黨內唯一被毛主席稱為『成熟的』、『爐火純青』的馬克思主義者,又一次展現了自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卓越能力。 這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可以這樣說,習仲勛道路是既反左也反右、唯一的科學的社會主義改革之路。十分不幸,這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兩次受到壓制,最終沒能得到充分施展他的才能。但他提出『堅持毛主席詮釋的毛澤東思想』的意見,是一個撥亂反正的綱領,是留給后代的法寶。薄一波同志最后送他的挽聯,特意提及『爐火純青』,寓意深長。這些,實際都是兩位政治老人留下的值得深思的重大的政治信號。
可是,通鋼改制卻走了相反的道路。這樣的改制,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把公有制改為私有制,把國有的也就是人民所有的財產改為資本家所有的財產,把工人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經濟改為資本家控制的資本主義經濟。
這不是順應歷史方向的改革,而是投降,是出賣,是背叛, 是掠奪,是對社會主義反攻倒算。 這樣的改制,只能否定,不能肯定,它理所當然地遭到工人階級的抗爭,這個抗爭,是正義的,合理的,是馬列毛主義的。
對社會主義失去了信心,以為只有資本主義萬能。這樣的執政黨,已經不知社會主義為何物,已經失去起碼的理論思維能力。
其實,稍微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根本所在是在人的解放、勞動者的解放。
現在不是愛談人性、仁愛、人類之愛嗎?自從人類進入私有制社會以來,一個最大的違背人性的現象就是人對人的奴役和剝削。本是同類,卻為了一方的窮奢極欲,要另一方付出血汗的代價。這就是階級,階級的對抗。這是最不符合人類天性的一段必然的歷史過程。社會主義就是要消滅這一違背人類天性的不合理的歷史現象,而馬克思則論證了。歷史發展到了今天,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基礎上,社會主義已經是一種歷史必然,是一種可以代替資本主義的更高的生產關系,一種真正實現人的解放、首先是勞動者解放的生產關系。這是真正的人性化的生產關系,是謀求真正實現人類『公平、正義』的生產關系。談論是否優越,談論人性,離開人的解放,社會的解放,只看GDP, 那不僅是短視,而且是偏見,資本主義的偏見。建筑在人剝削人,人奴役人,人毀滅人的基礎之上的GDP,不會給人類帶來真正的幸福,只會帶來不可避免的人類自相殘殺。社會主義正是要根除這個歷史的不幸。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正是由此而來。如果說,資本家階級不懂這個道理,那是本性使然;執政的共產黨怎么可以不懂這個道理呢?怎么可以開歷史的倒車,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拉向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呢?說蛻化變質,就是從這里表現了出來。
不再承認社會主義具有比資本主義高出一個歷史階段的優越性,不再承認堅持社會主義的歷史必要性和歷史必然性,身為共產黨人,卻失去了干社會主義的自信心,如果真是這樣,那不管空喊什么口號,都是在實際上改旗易幟,是在實際上走資本主義道路,而且是走一種落后的、帶有濃厚封建性的資本主義道路,因此,其反動性也是非常明顯的。通鋼改制又一次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例證。
共產黨人應該首先代表工人階級、農民階級以及其它勞動人民,這是處理一切問題的立足點、出發點。社會主義是工人農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共產黨人只有干社會主義才是工人、農民的代表,才會得到工人、農民的擁護。如果自己對干社會主義失去了信心,以為搞經濟,只有靠本國資本家,或靠洋人資本家,那就違背了共產黨的性質,也就失去了在社會主義國家執政的根據。
三、共產黨究竟應該站在那一邊?
通鋼事件發生后,擺在共產黨面前的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是,如何認識這個事件,如何處理這個事件,黨應該站在哪一邊?
這本來也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但是,對于今天的共產黨來說,卻是一個不好回答的難題。所以至今也沒有看到象樣的鄭重的回答。
但是,這又是不能回避的、必須做出回答的問題。在尖銳對立的兩種不同立場、不同答案中,只能選擇一種。共產黨面臨著站在哪一邊的考驗。
首先,要對事件的性質做出回答。要么肯定工人階級捍衛國有企業斗爭的正義性,要么否定工人階級捍衛國有企業斗爭的正義性,二者只能取其一。
這對于執政者來說似乎有點難。
不管責任在那一級,要想讓他們對自己所搞改制的錯誤有個說法,有所反省,恐怕是很難的,或者說,是根本不可能的。當地國資委的先生就指責工人階級犯了『國有情結』的錯誤。在這些已經蛻變為資本家泛走狗的先生們看來,『國有情結』竟是罪,『資有情結』才是理。這種認識的顛倒,來自立場的顛倒,立足點決定腦袋。站在哪一邊,就講哪一邊的道理。這里沒有普世公理。
其次,要對工人階級這次采取的行動的性質做出回答。要么肯定工人階級自發起來為捍衛國有企業而進行的斗爭,要么否定這一斗爭。
這對于執政者來說似乎更難。
要是肯定了工人階級的合理、合法斗爭,那就不僅等于承認了自己所搞改制的作法是錯誤的, 而且,更可怕的是,這將等于承認工人階級起來維權、起來斗爭是合理的、合法的。這是已經和人民處于尖銳對立狀態的特權派先生們絕不會答應的,尤其是,一旦松了這個口,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今后國有企業的工人階級都會效法通鋼工人,為捍衛社會主義公有制而勇敢地行動起來,走自己解放自己、自己維護自己的道路,那將會匯成巨大的歷史潮流!這對于特權集團來說,當然是可怕的。『通鋼』多了,穩定壓倒一切的局面就會被打破,特權集團的統治就會受到挑戰,這在背離馬列毛主義的先生們的眼里是最不能接受的。
在毛主席領導下,不管是進行民主革命,還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個偉大創造就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現在變了,姓資了,就和一切反動派一樣,總是把工人群眾視若洪水猛獸。這是與時俱進還是與時俱退,不是清清楚楚嗎?
第三,黨中央應該對事件做出自己的回答。這么大的事情, 黨中央沒有一個說法是不正常的。黨中央應該代表黨表示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但是,要想對通鋼事件給予正確的解釋,就不僅涉及一個通鋼,也不僅涉及國有企業的改制,最根本最重要的還是必須涉及現行的發展生產的經濟路線、治理國家的政治路線,必須明辨大是大非。這是問題的根源,是不能不觸及的根源,又是執政者最怕觸及的根源。
要想擺脫對于鄧的『凡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思想上的深刻認識,理論上的正確徹底,政治上的膽略勇氣。這是共產黨避免亡黨而不能不邁出的一步。現在的領導人能否抬起腿,看來有困難。
這些問題,說來道去,歸根結底就是一個站在哪一邊的問題。站在工農群眾一邊,站在馬列毛主義一邊,是一種態度,一種認識,一種結論,一種政策;站在特權集團、資本家一邊,就是另一種態度,另一種認識,另一種結論,另一種政策。立場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所以,本文才提出,請問,黨準備站在那一邊?
通鋼事件是一塊試金石。執政的共產黨究竟是姓社還是姓資,放在這塊試金石上一驗,立即就能給出答案。
通鋼事件又是晴雨表。如果自上而下的馬列毛主義的改革注定不能發生,那么自下而上的革命風暴就有可能爆發,通鋼事件難道不是暴風雨前的征兆嗎?
執政者,你們可要當心啊!
項觀奇 2009。7。28于濟南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