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圈》正文一:“鱷魚的池塘”: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歲月之書2006年10月15日http://blog.sina.com.cn/m/days
(一)鱷魚的池塘
前兩天感冒的時候,看了個CCTV播出的“人與自然”節目,是“絕境逢生”系列“鱷魚的池塘”,講述的是一個慘酷血腥的故事(只有看過,才知道慘烈,我自小愿意看趙忠祥播音的動物世界,以及后來的類似節目,只有“鱷魚的池塘”讓我感覺生存的莊重悲壯):
一個池塘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到了枯水季節,生活在附近的生物:鱷魚、河馬、鹿、狒狒、野豬、鳥類、魚類等等,都賴以依靠這個池塘的水生存,當水越來越少,直至池塘變成爛泥塘直至枯竭,它們的競爭也越來越慘烈,尤其是看到狒狒被鱷魚咬死咬傷的時候,就觸動我的心弦,這種生命太像人了。
最后,這點有限的資源也沒有了,生物絕大部分死去,只有極少的幸運者逃過了這個死亡的枯水季節。
人類進化到今天,在地球上驅逐了大部分的資源(食物、水和地盤)競爭者,所以抵抗氣候周期的能力要強一些,人類的困境是另一個周期——經濟周期,每當遭遇經濟低谷的時候,人類都會有悲慘故事發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
今天談經濟周期這個話題為時尚早,不過生活在市場經濟時代的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感受過經濟周期“枯水季節”的殘酷,或多或少都在自己或親友身上,體會過掙不到飯吃的恐懼,對于這種恐懼,有一個公理性的解釋,叫作“資源的稀缺性”,這是經濟學的三大基本假設之一。
在學校的時候我學過西方經濟學,也學過馬列經濟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但開課的老師都沒講過經濟學的這三大假設,而據我所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僅僅施舍給魚吃,很快就會吃完,僅僅教授給學生最終的觀點,一旦他們在社會中遇到情形變化,就會手忙腳亂大失分寸,真正的求知方法是“漁”,在于打好根基,學會自己從“根本”出發進行自己的思考,經濟學的“根本”就是:
(1)人口原理:資源稀缺,資源有限,后來達爾文受馬爾薩斯“人口論”啟發,總結出了“進化論”。
(從產生時間的先后順序和真實影響來說,稱呼“人口論”是“社會達爾文主義”好像不夠嚴謹,應該把生物學上的達爾文主義稱作是“生物界馬爾薩斯主義”才對,呵呵。)
(2)人性原理:人性自我,人性自利,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會引發利己競爭。
(我不喜歡一些人把這個假設說成“經濟人”、“理性人”,我覺得這兩個說法都不夠準確,以前我寫過《人性本惡——最偉大的愛是愛自己》,還有這個《歲月之書人生社會哲學》系列的第一卷《人性論》,都是描述這個話題的,可以參考。)
(3)報酬遞減: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單純增加某種要素投入,其產出的結果不可能永遠成比例的增加。
(生產領域、消費領域都是如此,生產領域是收益遞減,消費領域是滿意遞減,由此可以推導出供求定律,供求定律是微觀經濟學的基礎,中國主流經濟學家、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最愛。對于這個假設,我感觸不深,現在讓我評價的話,只能說這條假設“不夠根本”、不夠經典,我這樣說是因為在經濟領域不但存在報酬遞減,而且存在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即一旦投入不足、所有投入全軍覆沒、片甲不留。另外,有一派經濟學家是研究“有效鎖定”和“贏家通吃”現象的,他們主張在創新性產品上,存在“報酬遞增”的技術鎖定現象,進而會造成贏家通吃的壟斷結果。可以說,收益遞減僅僅描述了成功后期的衰落現象,報酬遞增則描述了成功前期的上升現象,而沉沒成本則描述了沒有成功的失敗現象。)
以上三條就是傳說中經濟學的三大“根本”,我準備結合我以前的那些“成熟”假設,對這些“根本”假設進行修正。
(二)歲月之書社會規律假設
我一直敝帚自珍的五條,再重復一遍,嘿嘿。
(1)資源有限(相對于人口及其增殖來說);
(2)生存競爭(利己競爭,個體、集體、國家出于自我保全與生命延伸的利己本性,導致不同層次不同規模的競爭);
(3)競爭策略(偽裝、結盟……);
(4)競爭結果(組織的規模越來越大,分工越來越細,對物質的控制范圍越來越大,控制力越來越強);
(5)宗教情結(生命本來是一體的,生命與宇宙也本來就是一體的)。
(三)歲月之書:《新移民主義經濟觀》綱要草樣
這是我2003年6月寫的《中國逐鹿世界島的策略》中的一部分內容節選。
(1)
我的基本人性假設之一:
人與組織都以自我保全和生命延伸的利己主義參與經濟財富的競爭。(利己主義)
我的基本人性假設之二:
人與組織通過不斷感知、預測、行動、反饋……往復循環,來獲得知識即制定行動的策略。(經驗主義)
(2)
我的基本經驗性理論一:
壟斷性高的地位結構有利于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即:壟斷者更有“市場勢力”。)
我的基本經驗性理論二:
高壟斷性的地位,有兩種基本獲取方法:A、規模組織,B、知識產權。(規模組織:即計劃。與市場并列為兩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法。)
(這兩條基本經驗,第一條來自自身的產業經驗,也受過楊帆文章的啟發,第二條純屬自己產業經驗。)
(3)
我的基本經驗判斷一:
國內的財富分配結構已經兩極分化,部分人掌握大多財富,壟斷性很高。
我的基本經驗判斷二:
國際間存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南北問題,發達國家的壟斷性越來越高。(東西問題原本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南北問題,勝利的還是當初的殖民者、現今的壟斷者)
(4)
我的主要建議主張一:
新移民主義, A 、國內逐步放寬農民入戶城市的政策,使國內逐步城市化, B 、以優惠政策鼓勵向邊疆移民, C 、與國外談判勞動力的市場自由問題,而不僅僅是資本市場自由,努力向國外或明或暗的推行新“移民主義”政策,好處多多,一是緩解部分國內人口問題,二是促進國際間經濟融合民族融合,國家間戰爭不易爆發,有益于將來的地球統一,哈哈。(國內人口流動性強,如果存在過多的無收入低收入者,會促使犯罪率增高、黑社會增多等等社會不良,逼迫政府采取措施緩和矛盾;在國際間要求勞動力市場自由,具有類似的道理,西方國家有老齡化傾向,完全可以研究如何移民。)
我的主要建議主張二:
人為的反過度壟斷, A 、國內,反不正當競爭,反腐敗,反壟斷;國際,以適當民族經濟政策參加國際經濟競爭,抑制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巨無霸壟斷。(財稅、金融、產業等諸類政策中,尤其要重視產業政策,包括從規模上、從知識產權上防止壟斷,包括人為的促進民族產業的競爭力。) B 、解決低層基本生活保障,促進低層增加收入,以增加內需。
(5)
最佳目標是:對內,權力集中但不壟斷;對外,移民而不通過戰爭。
(我論述的起點是中國大陸,印度有可能也適用一部分,對于平衡全球經濟十分有用,而且有利于全球經濟、民族融合,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復興。)
(6)附錄:
參與經濟的主體: A 、個人, B 、企業組織, C 、政府。
A 、個人絕大部分是作為勞動力來參與經濟,勞動力具有天然的分散性,在面對企業的競爭討價還價中,自然的處于不利地位。(只有很少的明星處于短暫有利地位。)
個人的收入積累,通過金融市場,再次分配到企業中,收入低的群體愈加累積劣勢。
推論:這種工薪、資本收入結構隨著時間的延長累積,會導致企業積累多、個人積累少,富者積累多、貧者積累少,使資本投入大于所產生的消費支出,使生產能力遠大于消費能力,最終經濟停滯、爆發經濟危機。
(這是以富者最大程度擴大再生產、以最多贏利為基本假設的,假使大部分富者窮奢極欲,在享樂性消費上過度鋪張,還會減少低層的收入就業機會。原因:知識產權壟斷性低的享樂性消費屬于低層產業,在產業鏈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盈利低,累積低,帶動其它產業少,創造就業機會少。一個典型爭論是色情業合法化與否之爭,請參看附錄10《為什么不能贊同色情合法化》。)
(還有一個基本假設是這種競爭是通過市場自然競爭,沒有腐敗性質的錢權勾結成分,存在權力資本使壟斷進程更快程度更高。)
B 、企業組織以贏利為中心目的,努力營造自己在市場中的壟斷性地位。
C 、政府通過產業政策、稅收法規、貨幣金融政策、財政政策來抑制經濟自然發展中帶來的不平衡(包括國內國際,尤其要重視國際的壟斷),促進適度競爭,防止過度壟斷。(天之道損有余而盈不足,人之道則損不足盈有余。企業組織人為聚集財富,政府再“替天行道”平衡競爭)
(但如果政府自身的權力,在擁有上缺乏競爭,在行使上缺乏監督,絕對的權力、過度的壟斷,在損害上與經濟權力壟斷類同)
(四)歲月之書修正后的經濟學基本原理
(1)人口原理:相對于人口及其增殖,資源稀缺,資源有限。
(2)人性原理:人性自我,人性自利,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會引發個體、集體、國家之間逐層的利己競爭。
(3)行動原理:人與組織通過不斷感知、預測、行動、反饋……往復循環,來獲得知識即制定行動的策略。
(4)壟斷原理:資源有限可能產生經濟壟斷,經濟壟斷會產生壟斷利潤,壟斷性高的地位結構有利于自身在市場中的競爭,壟斷者更有市場勢力,高壟斷性的地位有三種基本獲取方法:A、規模組織,B、知識產權,C、細分市場。(規模組織:即計劃。與市場并列為兩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方法。)
(這不是一個原理,而是一個推論,其實這也是我所有經濟知識的出發點,是我N年職場商場社會經驗的總結,是貨真價實的微觀經濟基礎,是貨真價實的生存經驗,供求定律、均衡理論等等,認為資源有限情況下自由競爭導致經濟均衡(自動平衡),這只適用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真實的經濟世界處處都有不對稱博弈、處處都有市場勢力的壟斷,呵呵。)
(5)成功原理:成功之前先要付出超額的代價,否則會遭遇沉沒成本,成功前期遵循收益遞增規律,成功后期遵循收益遞減規律。(另外一個微觀經濟基礎)
“原理”雖然“根本”,但也不能“固定職位”,對于它們,也要進行開放競爭,實行多退少補政策,臨時先弄這么幾個,都是久經沙場的,歡迎高手指點。
基于“根本”,可以推理出各種具體經濟觀點,比如所有制、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生產分配各環節各要素、貨幣、行業、國際投資貿易、宏觀調控、政府地位作用等等。現在,“新左派”害怕我的基本假設、人性假設,“自由派”害怕我推導的結論,幸虧我現在只想做個搜魂養鬼的“思想修行者”,還沒想過做正經“經濟學家”,等哪一天這幫人惹得我忍無可忍了,我就也出來硬生生搶他們一個“經濟學家”名額,然后在經濟圈也拍一個“鱷魚的池塘”,認認真真做一回魔鬼終結者,哈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