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本主義之前世今身(9-11)
李非
九、關于馬克思歷史發展規律的思考
人類正處在從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階段性演進中。這就是我們過去受馬克思主義正統教育所知道的經典模式。這個經典模式除了以階級來描述的生產關系模式外,還得到堅持各種派別、各種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家、經濟學家、歷史學家普遍承認,并有客觀證據的是:人類經歷了漁獵、農耕、工業社會。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甚至提出:工業社會已進化到信息社會。漁獵社會自有人類出現以來,已經歷了萬年以上,而農耕社會存在的歷史有數千年,工業社會僅數百年。
現在有人指出,馬克思的經典劃分中,漏掉了重要的一環,這個環節就是以農耕為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的階段性進化中,從奴隸社會進化到封建社會后,不是一步跳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而是有一個最高進化階段,這一階段就是中央專制社會。凡知道一點中國歷史的中國人,一定能夠對此有所理解。春秋戰國時代,秦國一統天下,自秦以后,中國歷朝歷代,除大分裂時代外,都是中央專制社會。這個社會的特點,就是不封邦,不建國中之國,而是設郡、縣,派官吏進行管理。這樣,農業社會就從農民和地主的對立關系中,橫生出一個官吏階級。這樣的社會,是三大階級的相互對抗和相互制約,國家有較強的控制能力。因此,漢、唐、宋、明、清這樣的大朝代,都歷數百年而不衰。馬克思在提出歷史發展的階段論時,漏掉這一環節。這與當時西方文化強盛,西方輕視東方,因此學問家普遍對東方歷史不甚了了有關系,這是可以原諒的。正由于如此,盡管馬克思對自己祖國實行的中央專制痛恨無比,卻沒有在他的著作中對中央專制體制重點研究。后人學習馬克思理論,應當補上這一環。
如果世界尚沒有進化到工業社會,但已全球相通的話,毫無疑問,在農耕社會的生產力基礎上,中國建立了最為適應這個生產力,使這一生產力的產出達到最高的生產關系。這一生產關系的最高表現就是中央集權的官吏統治國家。而幾千年來流傳中國的諸子百家學說,都為這個中央集權的制度提供了豐富的知識。這里猶以孔孟之道為最,歷朝歷代統治者奉為圭臬的孔孟之道,其實就是為官之道,控制國家之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使整個農耕社會生產力達到最高生產效率的中央專制體制,也在新的工業生產力到來之時,尾大不掉,最不適應,最為保守,因而顯得最為落后。因而近代以來,日本以中國秦以前的“化石型”封建社會,卻能夠迅速轉型為西方自由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而步入先進國家行列,中國卻不能以中央專制型的社會完成轉型,卻反而造成大失敗,大分裂,大落后,飽受百年凌辱和侵略,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現在我們提出的問題是,既然農耕社會在生產力不變的情況下存在生產關系的演進,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官吏統治的中央政治社會,最后以中央政治社會終結。那么,工業社會是否也存在類似的生產關系演進?考察工業社會的發生和發展,我們同樣可以看到生產關系演進的清晰脈絡,得出工業社會也有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類似過程。那么工業社會的中央政治社會在那里,由本文前述,這個體制從德國、日本的早期,延續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隨蘇聯的崩潰,工業社會的中央制度延續到了中國。在這樣的制度下,實際上是三大對立的階級互相制衡,這比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下資產階級一個統治階級內部相互制約抗衡的力量更加穩固。在這樣的制度下,社會有更高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當官吏和資本的矛盾加劇時,資本會受到控制,反之,當官吏與群眾的矛盾加劇時,資本會利用群眾與官吏進行抗衡,避免官吏的錯誤在沒有強有力制約的情況下走到極端,這都使得作為群眾的第三方利益得到適當保護,使資本與官吏都受到雙重節制。
在自由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中,兩大對抗階級一個是控制國家力量和資本力量的資產階級,另一個階級是作為受雇者的廣大群眾階級。在這種社會形態下,資本有成熟的手段來緩和與群眾的對立。如票選制度、工會制度等等。但是,在這樣的社會形態中,由于資本獨大,當國家力量強大時,資本依賴國家力量進一步做大,當國家力量衰落時,資本往往悄悄拋棄本國國民出逃。當今第三世界的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就經常上演這一幕。而官吏作為一個階級而言,其最大利益體現在有地理疆域的國家之內。特別是現代世界政治體系中,國家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官吏中個別人可能會出賣國家,但作為一個階級,這種出賣最終會使整個官吏階級喪失基本利益。官吏如同中國三國時代的孫權,資本如同輔佐孫權的滿朝文武,曹操百萬大軍壓境,滿朝官吏盡可投降,投降不過是換了一個主公,孫權則不得投降,投降意味著喪失南面稱孤的地位。蘇聯和東歐各國當時的“降王”,就再一次被西方搞“顏色革命”轟下了臺,嘗到了苦果。而國破資本照樣存在,個別資本家反而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得以發展。
從更為宏觀的層面分析,由官吏管理的國家資本主義能夠成功,這本身就說明了工業社會已經和兩千年前的農業社會一樣,進入成熟階段。一種生產力走向成熟,就意味著發展和創新的停滯。事實也確實如此,近些年來,除了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外,人類已經鮮有新的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和進步了。所能夠發展的創新已從實際的科技發展走向所謂金融制度的創新,結果創新不成,反而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那么,唯一可行的創新在那里,其實就是政治制度的創新,新的政治制度就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制度。本次金融危機將是一次歷史性的轉折點,標志著曾經長期統治全球的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走向終結,國家資本主義統治全球的時代將要來臨。
十、世界處于光明還是黑暗的十字路口
毛澤東斥責蘇聯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是一幫書齋里的秀才寫的,對其進行了深刻批判。建國以后,中國對蘇聯制度的學習是有批判的吸收。蘇聯講計劃就是法律,斯大林時期就有許多廠長經理因為完不成計劃而犯經濟罪。毛澤東則講,計劃是動態的,目標需要不斷修正,計劃追求平衡,但事物發展的過程總是從不平衡到平衡,再到平衡被打破,尋求新的平衡。因此在中國經濟建設的實踐中,毛澤東總是追求多方面的積極性,反對一長制,強調“兩參一改三結合”。盡管這一類的探索走了一些彎路,但取得了不菲成績。最為關鍵的是,經過了三十年的經濟建設和不斷的正反兩面的政治運動,在他身后的中國是一個有著獨立工業體系和堅實農業基礎的,官吏和群眾思想都空前活躍的,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朝氣蓬勃的中國。
中國的改革開放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但實際上有一道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棄的底線。這道底線就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權,堅持中國式的政治制度。而蘇聯退化的官吏階級,造成國家崩潰的根本原因就是放棄黨的權力,放棄已經趨于成熟的國家資本主義制度。這個制度的背后,就是在工業社會才開始崛起的官吏階級。經過了數百年的資本主義歷史階段,官吏階級已經看到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秘密,經過了三十年的學習,這些秘密已被官吏階級掌握。包括:
1、資本主義發展的秘密在于信用的不斷擴張,信用擴張必然導致貨幣擴張,這種擴張是以工業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相適應的。這種空前的工業擴張不能和任何貴金屬掛鉤,只能和一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掛鉤。因為任何一種貴金屬的產出能力都不能和資本主義的生產力擴張速度相比擬。從宏觀上看,只有信用的擴張才能滿足資產階級整體追逐最高利潤的欲望,所以,信用擴張是工業社會生產力大規模釋放的原動力。
2、由于自由資本主義類似于熱核聚變的生產力大釋放,因此在資本主義生產力大規模釋放過程中的任何自由放任都會造成災難。這種災難的表象就是馬克思所敘述的不可解決的,制度性的生產過剩現象。為克服和緩解這種生產過剩和它所造成的災難,現階段只能靠國家機關的強制力量。國家機關控制的手段包括對信用擴張的調節和信用流通渠道的調整和重建。前者被稱之謂自由資本主義的手段,后者為國家資本主義的手段。但無論如何,只要國家介入控制,就必然需要自由資本主義讓渡它的部分自由。
3、當前堅持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可以對資本長期采用自由放任的態度,但卻決不能長期停滯,甚至收縮信用的擴張。如果停滯或收縮,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自由資本主義按照生存法則向全球轉移成熟或老化的資本。這些成熟資本往往是實業資本,這勢必導致工業技術和商業技術的全球化推廣,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在轉移中空心化。這樣作的結果就好像是在出賣絞死自己的絞索。
4、為緩解實業資本全球轉移的痛苦,保證本國國民的生活質量,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國家不得不繼續進行信用擴張。這種信用持續擴張的結果,就是鼓勵留在國內的資本進行創新。這種創新包括科技、商業、文化、藝術,軍事等諸多方面。這就構成了自由資本主義先進國家保持先進的持續動力。但是,當這種創新一步一步脫離實體經濟本身,脫離工業生產力時,就開始枯竭。最終,為追逐利潤的創新創到金融信用制度自身時,構成了信用擴張的飽和,國力走向衰退,危機全面爆發。
5、由于自由資本主義不可控制的危機,必然給予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機會。第一次機會是承接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國家不得不進行的實業轉移,借此形成工業化基礎,并用商品占領世界,擠壓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商品的空間,借此進一步逼迫其所剩實業的完全轉移。第二次機會是承接自由資本主義國家由于金融危機造成的金融衰退,成為新的金融中心,并進而完全取代舊的中心。
6、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擁有控制危機的有效工具。只要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官吏階級不受教條制約,就可以更為容易的利用調控市場和指令計劃的雙重手段,改變信用擴張的速度和流通渠道,比自由資本主義更加容易地渡過經濟危機。這就是“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絕不能把其中某一手段奉為新的教條。
當前世界發生的,由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全球經濟大危機,又一次證明了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不可逆轉的衰敗。各當事國已經不顧本國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不干涉市場的教條,紛紛把本國重要金融企業國有化,豈圖用國家資本主義的手段解決自己的危機。但此類國家的根本性質決定了這類弱勢國家權力不可能真正采用這些手段來解決問題。因為這類手段將從根本上觸動本國大資產階級的核心利益。個別人和個別小團體想這樣干,下場會很悲慘。唯一可行的是自由資產階級國家的政府挑起大規模戰爭,只有在戰爭中大資產階級才能在生死威脅下讓渡其部分權利,讓國家參與經濟的調控和有限計劃。另一條道路就是深刻而不可調和的矛盾造成這類國家發生和平或流血的政變,在政變中建立新的國家資本主義政權,完全剝奪大資產階級對國家的統治權,由官吏取而代之。以此來參與在新的國家資本主義階段中的,國與國之間的激烈和更為殘酷的競爭,適應新的歷史階段。
當然,還有自由資本主義制度中的極端派別所設計的道路,索羅斯等國際大金融家設計的道路。它的方向就是分裂肢解全球一切國家,從根本上顛覆人類現有的國家理念,建立無數個人們從未看到過的“股份有限國家”,然后任由金融勢力輕松統治世界。這就是他力倡的“開放社會”。這條道路已在蘇聯和南斯拉夫得到前期實踐。這條道路就是國家分裂的道路,從大國分為小國,小國進一步分裂為更小的國,最終國之不成為國,在現在的工業生產力的條件下,讓整個世界成為中世紀的歐洲,城邦和部落林立,在這樣的世界中,代表大資本的工業與金融財團將可以通過金融手段或雇傭軍控制整個世界,通過逼債的方式讓地域性的股份制國家破產,以國土和人民抵債。例如,冰島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已經破產,如果該國是股份有限國家,那么就可以拍賣冰島國土,對已分割出賣的國土上的人民,則淪為新的現代奴隸,這種奴隸就是作為臣民的債奴。但是,既然在社會已經進化,現代化的國家理念深入人心,國家作為不擇任何手段維護其存在的最高專政機關,能夠依靠強大的軍隊、警察及全部社會經濟管理工具,依靠國有金融機構和工業機構控制經濟,以國境線為界絕對控制內部地區,對其敵對分子甚至可以采取跨國界的暴力鎮壓行動。對于這樣的最強力權威機構,僅靠金融一項手段就能顛覆和控制嗎?這要引其所有理性的人們發出大大的疑問。在這個時代,資本其實必須依賴國家才能生存和發展,那么這一條極端的自由資本主義的理想藍圖怎么能夠實現,充其量只會是被國家資本主義制度國家利用它來瓦解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有效手段。
“摸著石頭過河”實際上是在摸國家資本主義制度核心的市場邊緣。這個邊緣一是內部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邊緣,一是外部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邊緣。兩個邊緣通過世界自由資本主義的大危機,現在都已經摸到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對內對外的雙重擴張了。擴張的方式無非是和平的擴張和武力的擴張。所有這一切,依賴著強有力地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依賴作為這類國家的統治階級的官吏階級從朦朧到覺醒,依靠這類國家其它的兩大階級的協作,而會得到實現。當今世界,仍然處于兩條道路的十字路口,一條道路是光明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戰勝自由資本主義,最終形成政治和經濟雙統一的世界。中國現在還代表著這條道路,這條道路是代表著國家的統一、強大和人民尊嚴的路,代表世界以國家資本主義模式走向統一,然后普遍實踐真正的社會主義之路。完全按照馬克思的原理,在真正的全球政權下,社會主義改造會沒有障礙地實施,外部沒有了資本主義的敵人,統一的國家失去意義,最后的國家將自行消亡。后一條道路則是極端自由主義者設計的道路,這是一條大倒退的道路,全球國家體系大分裂,由幾個強大的金融資本集團控制全球。毫無疑問,這條道路是黑暗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不管你是一個社會主義者,還是自由主義者,或是一個中間派,或是任一個宗教的虔誠教徒,在如此的社會生產力大衰退的環境中,在毫無基本秩序的社會下,其前途都不得而知。
十一、可以展望和預見的未來
人類現在已經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發展了強大的工業生產力。到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如果沒有集團利益和金錢的限制,僅靠中國,就可以生產全球所需要的全部一般商品,包括服裝、鞋帽、家電、汽車。僅靠中國的勞動力,就可以耕種全球的田地,生產出來的糧食將滿足全人類的需要。僅靠中國的建筑能力,就可以把全世界的建筑推倒,再重新建一遍,就可以把全世界的高速公路全部再重新改造一遍。同理,僅靠波音和空客兩家公司,就可生產全球航空所需要的足夠的飛機。在這樣巨大的工業生產力下,除了金錢這一獨特商品,任何其它商品和服務都能滿足全人類的需要。而對于金錢這一脫離人類實際需要的衍生物,在徹底信息化的條件下,將必然會被電子貨幣逐漸取代。在全球統一的條件下,電子貨幣將漸漸喪失財富身份和儲存的功能,在數量上按需分配,在時間上定期作廢,從而使得人類對金錢的角逐自動終止,個人財富僅能用自身的知識、文化、健康程度表達。
在全球統一的實現過程中:
人類當前面臨的能源和環境問題在國家資本主義時代會在相當程度上得到解決。全球化的電力網會被架設,取代現在用煤和石油發電的將是水能、風能和核能。特別是超大規模的熱核電站會被建立起來,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電力的分配。
人類會重開大規模的空間探索,在外太空尋找新的能源和資源,最終會創造出新的家園。
人類會在生物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這樣的技術雖然不能解決永不衰老的問題,但會讓單個人的知識和智慧轉儲到下一代,并一代一代地傳遞。
金融機構和商業機構會被廢除,被統一的社會分配機關所代替。利用人們對未來、未知的恐懼追逐金錢的證券、保險、期貨等行業將會消失。這些行業所解放出來的人將會把精力和智慧投入到科學、技術、管理,以及文學、藝術、體育、游戲等方面。
這樣,人類就完全擺脫了舊社會的最大精神束縛,進入到新的,自由的狀態,約束新人類的,只有未知的自然科學知識,以及新的科學技術、管理技術,以至新的,來自外太空和地球環境自然惡化的威脅。
這樣一個歷史階段和歷史性的過程,就是由馬克思嚴格定義的,特指為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