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性》應該先有個定義
城南網友寫了個《論人性》,貧道看了后覺得題目有些大,因為他沒有說什么是人性,而是集中論述了人的行為趨向,或者叫價值取向。雖然人的價值取向很重要,但不屬于人性本體范疇,而屬于人的社會性部分。因為善、惡屬于社會性。同一行為,善惡判斷會因為不同群體而有區別。這樣,把價值取向作為人性研究內容,就很難說清楚究竟人性的內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
其實,正統理論對人性的論述與城南網友很接近,就是沒有抽象的人性,只有具體的人性。人性就是人的社會性。在階級社會里,人性被印上階級的烙印。
貧道倒是覺得,既然有了“人性”這個概念,就可以抽象出沒有階級性的人性。因為沒有階級前,人性就存在。那么,人性究竟是指什么呢?
簡單的做法,就是區分“人性”和“獸性”。因為人也是一種動物,具備動物的各種特性,比如城南講的趨利性,動物也是每個個體都有的。人既然與一般動物有所不同,那么就不能把動物所有的特性依然劃到人性范疇。也就是說,用排除法可以區分什么是人性。做法就是把人的特征充分羅列,剔除其中動物也有的特征,剩下的就是人性。
這樣做有很大難度,因為人的特征太多了,做到充分羅列是很困難的。雖然如此,這種做法也可以讓我們知道什么其實不屬于人性。比如,“母愛”是不是人性?顯然不是,因為動物都有,“愛情”很偉大,但一樣屬于獸性。有關我們經常說的“本能”的東西,會發現都是動物,起碼群居性哺乳動物都有。范跑跑地震了自己先跑,說是人性表現,顯然是胡說。因為動物都這樣做,都會“災難來了各自飛”。說實話,真要這樣區分人性,會發現大部分我們說的所謂人性其實就是獸性。
排除法雖然有用,但難以剔除出來什么是人性。還是用假設法,也就是假設一個東西是人性,最后發現動物真還沒有這樣一個特性,就可以判斷了。
這里,假設“神性”,也就是“非經驗的精神活動”,或者叫“超驗的精神活動”叫人性,就有些合適。所有動物也有精神活動,也就會邏輯判斷甚至分析。這都可以從動物的行為特征上驗證出來。但是沒有人驗證過動物有非經驗的精神活動。最簡單的觀察,就是我們從來沒有發現動物崇尚一個虛幻的“神”。當然,超驗的精神活動并不只是指信仰神靈的活動,還包含很多內容。比如相信靈魂會脫離肉體而存在,也是超驗的精神活動。有的教練比賽時穿紅西裝,認為這樣容易贏,也屬于超驗的。甚至自己設立一個叫“共產主義”的東西,然后信仰它,也是超驗的精神活動。用科學角度說,任何超驗的思想都是“迷信”,迷信就迷信吧,但這恰好是只有人才有的精神活動,動物都不迷信。如果誰說狗有迷信行為,那他就想辦法證明就是了。如果真能證明出來,那貧道的理論就破滅了。假定的好處是:我說是這樣,你說不是,你舉證駁論。
如果沒人能駁倒貧道,貧道就這樣說:什么是人性呢?人性就是神性,就是人會樹立一個超驗的東西并演繹出一堆精神活動。人有信仰,動物沒有。這樣說可能有些人受不了。那貧道就折中一下,就是人性是神性+獸性。
當然,貧道的說法很古怪,因為這樣一說,文藝復興就不是人性的復歸,而是獸性的復歸。不過,要批判貧道,帽子是沒用的。要批判貧道只有兩個辦法。一個事證明動物有信仰,有神靈。一個是也假定個東西,說這東西動物沒有,只有人有。第二種做法不能完全批判到貧道,因為咱們還可以比比究竟哪個東西更與人類活動和發展關系最大。
貧道也是借城南的話題說點看法,沒有批判城南網友的意思。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