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社會,受規則與潛規則二者的共同作用。要剖析當前的諸多社會現象和文化問題,就離不開對規則與潛規則間關系的辨析。
一、二者的同一性
規則(不論是書面形式還是約定俗成)是供社會公眾所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潛規則則相對于“顯規則”而言,如 吳思 先生所說,它是“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卻在實際上支配著社會運行的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也好、潛規則也好,從同一性上講,二者都處在一個統一體中(即社會),共同構成廣義上的行事規則,都對所適用的社會人群發揮著作用;
其次,規則與潛規則彼此緊密相聯,相互滲透,規則中孕育著潛規則,潛規則中也同樣包含著規則的成分;
此外,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只有規則而沒有潛規則,更不會只有潛規則而沒有規則。二者因彼此對立而保持相互依賴性,并借以維系自身的特定屬性。還應看到,現實中很多潛規則其實是作為規則的特定伴生物而出現和存在的,它們要么擴大規則的權利,要么抵消規則的責任和懲罰;
再者,當規則本身已失去公平性、公開性和正義性,則其在本質上已與潛規則沒有區別。正如羅爾斯所說:“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失去公正性的規則,在實質上就已成為潛規則;
最后,規則與潛規則的同一性還表現在,有時對規則的鼓吹程度和潛規則的空間大小成呈正比關系。正如如不大力鼓吹水面上的規則,則人人皆爭先恐后潛伏于水下,那么少數潛泳者的利益必然受到損害。
二、二者的對立性
(一) 二者代表不同的利益屬性
規則是一種大眾政治、大眾文化,代表著公意。它從全體出發,對全體適用,具有公開、公平、公正的特點。
潛規則則是圈子政治、圈子文化,代表著少數人的意志,是圈子里的規則。它從圈子成員的整體出發,并對其適用,在圈子內具有一定的公開、公平、公正的特點,而對圈子外則不適用。圈子內往往是潛規則的受益群體,而圈子外往往是其利益的輸入地,甚至是利益受害群體。沒有圈子,就沒有潛規則,沒有潛規則,也就難以形成圈子。這也就是很多人削減腦袋要鉆入圈子的緣故。
盧梭曾說過,每種利益都有不同的原則。事實上,規則、潛規則都是一種對利益的劃分方法。規則代表著公共的利益、多數人的利益,而潛規則則代表著私人的利益,少數人的利益。從本質上講,潛規則因其利己性而與暗箱操作、貪婪私欲相伴生,而規則本身就是要打破一切權力定勢和暗箱操作,即規避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權力游戲。規則與潛規則間的強弱對比關系,恰恰揭示出社會中對利益分割的不同取向和不同結果。
(二)二者的相互轉化性
事物的發展是運動的、變化的,規則與潛規則間的關系,除力量上的此消彼長外,還具有相互轉化的特點。
首先,潛規則可以轉化為規則。這可能包括兩種情況:1、當潛規則已強大到足可揭掉遮羞布而在光天化日下堂而皇之之時,潛規則就轉化為了規則。這時候的規則看似公開、公平、公正,實則是最大的不公開、不公平、不公正;2、也不排除“潛規則”中部分合理的內容“浮出表面”,為大家所共同遵守,從而上升為規則。
其次,規則也能夠轉化為潛規則。當原有的規則已廢止、或名存實亡、或已不具備可執行性或雖具備可執行性卻被利益集團有意束之高閣,其中的一些利益訴求點則在現實中繼續得以保留并適用于一個既定圈子,規則就轉化為了潛規則。這時的潛規則不僅未受到規則的任何侵害,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披上規則的外衣。
(三)二者的相對性與絕對性
事實上,沒有絕對的規則,也沒有絕對的潛規則,二者都只是針對一定的場合而言。潛規則在其適用范圍內,可等同于規則;規則在其適用范圍外,也具有某些潛規則的特征。
三、二者的實踐性
毛澤東說過,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論的顯著特點之一。規則及潛規則,都是為一定實踐服務的。下面,我們再把規則與潛規則的關系,放在“制定—執行”的矩陣中進行分析:
|
制定 |
執行 |
規則 |
1 |
3 |
潛規則 |
2 |
4 |
(一)象限1+象限3 ——制定了規則,并執行規則:
這是一種知行合一的境界,也是法治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我們應大力提倡的。這要求既有好的規則,更要有確保規則執行的好的管理體系。
(二)象限1+象限4 ————制定了規則,執行的卻是潛規則:
這是今天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首先,對既定規則予以不作為;其次,在不作為外還對原有規則予以抗拒和扭曲。從而構成了疊加的負面效應。
(三)象限2+象限4————形成了潛規則,執行的也是潛規則:
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當規則還沒有出現或者已經廢止,形成了潛規則的知行合一。
(四)象限2+象限3————形成了潛規則,執行的卻是規則:
如潛規則中部分人跳出了既得利益圈子的窠臼,而按照規則行事,甚至會同廣大公眾共同揭露潛規則、鞭笞潛規則,則將會出現這樣這一情況。這同樣是我們應大力提倡的。
所以,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杜絕潛規則,追求社會的和諧和公正,我們就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倡導和提倡第一種、第四種情況,極力規避和衰減第二種情況,而對第三種情況加以區別對待和合理引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