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鐘偉二: 請再欣賞“經濟學家”鐘偉在《房地產行業緩解了銀行流動性過剩危機》文中是如何“求真務實”的
文/蔡定創
自從北師大鐘偉教授在《經濟學者一定要替百姓說話嗎?》一文中宣稱自已是如何的“求真務實”以來,我就開始關注著鐘偉教授的“求真務實”風貌。在看了其《警惕房價驟降的代價》大吃一驚后,再看其近日發表的《房地產行業緩解了銀行流動性過剩危機》一文,同樣大失所望。在語言文字中講求形式邏輯、是一個人從小學作文開始的起碼要求,何況教授級、經濟學家?但是遺憾得很,“求真務實”的“經濟學家”、北師大教授、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的鐘偉,在《房地產行業緩解了銀行流動性過剩危機》一文中,連形式邏輯都不都不及格,在信口開河、胡言亂語方面又創記錄。不過這次我們不奇怪了,因為替人說話,推銷一個荒謬的結論,不可能有正常的邏輯思維。
對鐘教授的《房地產行業緩解了銀行流動性過剩危機》文章,我們且從前至后一段一段來欣賞,其是如何“求真務實”的。
1、開篇第一句:“中國正在經歷一場疾風暴雨般的貨幣化進程,過去26年間…”
――“貨幣化”的對立面是非貨幣化,也就是指實物經濟形態。中國正經歷“貨幣化進程”,難道中國在26年以前是實物經濟?恐怕這種說法鐘偉是第一人!我們所知,不管是學界還是現實公認的說法,26年前雖然中國是以計劃經濟為主,但仍是商品經濟,而不是實物經濟,何來“疾風暴雨般的貨幣化進程”。
不尊重實際,胡言亂語一也。
2、“差不多每10-12年,城鎮居民的實際貨幣收入就會增加10倍”
――有這等事,果真如此?那中國的國民收入早超過英美了。但是,據“新華網北京2005年12月3日電(記者趙承、劉錚)初步預測,“十五”期間,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實際增長9.7%和5%”,按照此數據我們估算十年,城鎮居民收入十年共增長只有2.52倍,農村居民收入十年共增長只有1.63倍。那來的“每10-12年,城鎮居民的實際貨幣收入就會增加10倍”,這不是天方夜譚嗎?我們“求真務實”的鐘偉教授說起話來也實在是太離譜了!
信口開河,胡言亂語二也。
3、“…貨幣化…進程,它告訴我們兩個事實:一是中國到處都充斥著過多的錢,二是現金不能長期持有?!?/p>
――此段話語如果是一個語言貧乏者,用在寫詩歌散文,借用過渡一下前后文,可能也說過去,但是是違反形式邏輯要求的。因為,明眼人一看,“貨幣化…進程”與“充斥著過多的錢”、“現金不能長期持有”等,都沒有必然的聯系。、“…貨幣化…進程”,無任如何也不會告訴我們市場上就必然“充斥著過多的錢”和“現金不能長期持有”。鐘教授是在說人話還是在說鬼話?最少不能算是“求真務實”的話吧!,
心慌不擇言,胡言亂語三也。
4、關健的問題不是鐘偉想說“到處充斥著過多的錢”,而是鐘偉教授由此推導出“中國現在貨幣流動性過?!?。鐘偉教授的文字邏輯就是,因為“城鎮居民的實際貨幣收入…十年…就增加10倍” → 因此,“告訴我們兩個事實:…中國到處都充斥著過多的錢”。中國因老百姓的收入太多,因而產生了嚴重的“流動性過?!薄(D―這真是一個驚天動地的言論!
經濟學的ABC告訴我們,老百姓手中的錢是用于消費的,如果“錢太多”,只會產生通貨膨脹,只有不進入消費的資本性的“錢太多”,才會產生“流動性過?!?。中國的經濟的實際是老百姓的錢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消費不足因而引起二屆政府頭痛的“內需不足”,鐘偉教授卻硬說老百姓的錢“太多”,這不睜著眼說瞎話嗎?
中國當前有沒有“流動性過剩”?有!不光有,而且確是很嚴重!但是,中國這種“流動性過剩”產生的原因,經濟學界早有定論,就是因為中國目前近九千億的美元的外匯,除購買美國國債等外,都由央行通過發人民幣購買了,由此而形成嚴重的“流動性過?!?。關于這一點應該是經濟學家們的ABC。不要說經濟學界,就連普通百姓也是知了的一個基本事實。但是我們的“求真實務”的經濟學家鐘偉,卻硬將“流動性過?!闭f成是老百姓的收入“太多”引起的。
不顧事實,睜著眼說瞎話,胡言亂語四也。
5、鐘偉在接下來的文章里列舉了銀多數據,說明是“房地產業緩解了銀行流動性過剩危機”。
表面地看這沒有錯,房地產業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吸納了銀行的流動性過剩。但是,這是事物的表面現象和事物的此要方面,而事物的本質和主要方面,是“銀行流動性過剩”,引發和加深了房地產業的泡沫。一方面,人民幣幣值低估,大量的外匯換成人民幣,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收購相對購買力平價而言十分便宜的房地產,從而將中國的房地產價格與國際價格看齊;另一方面,銀行對這種“流動性過?!?,以看似相對安全的按揭貸款形式,以極低的貸款條件,實際地加入到房地產的炒作大軍中來,助長著將幾大城市房地產價格炒上了天。
因此,事物應定性于,是“流動性過剩”造成了房地產業的泡沫,而不是相反。這也可說是業界公認的ABC。但是,鐘教授在這卻偏偏要證明,是因為老百姓的收入太多,購買力太強引起了“銀行流動性過剩危機”,由于“銀行流動性過剩危機危機”,是房地產業救了銀行,緩解了銀行的危機。此不是將事物的因果關系顛倒了?
6、本次被“國六條“所調控的房地產的本質和正確的邏輯是:銀行“流動性過剰”通過貸款的途征(包括向開發商貸款和按揭貸款)向房地產業制造泡沫,社會財富通過房地產價格膨脹迅速向少數人集中,而風險則通過銀行貸款途征的傳導向銀行積累和集中。高價的房地產,使處于消費者地位的全社會勞動者要將一生大部份勞動價值用于供奉房地產業主,因而使這個消費者對其他消費行為產生擠壓作用,其他消費品生產萎縮生產者失業,社會總消費和總產值都萎縮,社會同時存在通膨和通縮,對房地產的需求也必然減少,房地產的泡沫終有一天是必然要破滅的。請問鐘教授,在這個時候你還是“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對按揭貸款如此憂慮”么?
7、鐘教授之所以不按學界公認的,正常的邏輯說話,卻偏偏要荒唐地從老百姓的十年漲十倍的收入推導出“流動性過剩危機”。很奇怪啊?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順著他的文章看到最后一段:“我迄今還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對按揭貸款如此憂慮”。――啊!這句話才是根本。原來,他是反對“國六條”的,反對中央對房地產調控而作出的收縮“按揭貸款”政策的。難怪鐘教授這么顛來倒去。
我們的鐘經濟學家就是這樣“求真務實”的,大家總該看清楚了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