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劉吉:統一“改革共識”,對抗“和諧社會”
作者: 地球村過客
尊敬的劉吉老師:
今天,我非常驚喜地讀到您的文章《從“郎旋風”看否定改革的第三次思潮》,真是一篇強文啊,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于是寫了這封公開信。
當年您站在十丈高臺之上,俯視臺下那一張張幼稚面孔的時候,更為幼稚的我還沒有資格親臨會場聆聽您關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社會主義建設奉獻青春熱血”的演講。但我卻不能忘記,大約八十年代后期,有一次班主任用她那好聽的聲音,在班會上誦讀你的一篇關于如何保持高潔情操的文章,全班同學無不為之感動,我身為學習委員,更是帶頭面帶微笑、頻頻點頭,直到班主任的纖纖細手輕柔地拍到我的頭上——
“怎么搞的,一上課就打瞌睡!昨晚做賊去了嗎?”
您的大作《第三次思潮》使我立即有種回到童年的感覺。不過,在討論這篇作品之前,我得先向劉吉老師匯報一下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情況。您作為青年學生的“心靈工程師”,當然有理由對這個動態感興趣。
您也許已經看到,當年由您和其他“心靈工程師”教誨的小花骨朵們長勢喜人,如果未有幸吃到醫院的高價假藥或者法院的免費彈藥,那么現在都已經長成了茂盛的灌木叢,正在無怨無悔地為祖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奉獻自己青春、智慧、熱血和肉體:數以億計的同齡人當了農民工,在大城市的現代化工廠里,置身于高墻鐵籬和打手電棍中,每天苦干二十個小時,爭分奪秒地為企業家們賺回巨額利潤,而自己卻甘于貧寒、樂于凍餒;還數以千萬計的同齡姐妹投身歌舞廳事業,從事著滿足廣大有錢男性(改革開放時代大家都有錢)精神饑渴的高尚工作,被社會各界滿懷尊敬地稱為“小姐”,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還有不少同齡人潛入商海,運用疏而不漏的關系網,撈來無數金沙裝入個人腰包,為拉動人均GDP持續穩定增長做出了杰出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還有很多同齡人……
呵呵,此類驕人的成就還有很多,就不再列舉了。總而言之,您當年作為“青年心靈工程師”是異常稱職的。我們這一代人就是按照您和其他“心靈工程師”指引的光輝道路,正在享受著奉獻青春、智慧、熱血和肉體的樂趣,更享受著您當年向我們許諾的五個現代化幸福愉快生活。每念及此,我就忍不住熱淚盈眶。俗話說:事實是最好的老師。但我要說:
——劉吉老師,您是比事實更好的老師;在您的面前,一切事實都是沒有說服力的!
您的新作《第三次思潮》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
您的大作被轉發于高尚全大師主編的某本“參考”上,看來注定是要升堂入室,一直跳到廣大領導干部的桌子上,重現當年“撫案高談,教化青年”的感人場景。至少在我看來,《第三次思潮》是一篇激情勃發的文章。它一開始就叉腰戟指而直斥郎咸平《人吃人的中國亟待和諧化》是“貨真價實地打著‘和諧化’的旗號,攻擊社會主義反對共產黨的文章”。我且不忙驚恐,先謹代表自己對這頂駭人聽聞、舉世罕見的政治高帽表示堅決支持。確實,正如您指出的,郎咸平“系統地否定國企、醫療、住房、農村、司法等改革來全面否定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我們廣大年輕一代怎么能夠答應呢!郎子的勃勃野心,就是妄圖剝奪農民的打工權、“小姐”的賣身權、工人的下崗權、兒童的失學權、病人的消費權、居民的房奴權……這怎么能行呢?
絕不能讓郎咸平的野心得逞,因此我們要與劉吉老師一道高呼:休矣郎咸平,哀哉反思派。你們企圖干擾國企的廉價出售,扭轉住房、醫療、教育改革的市場化趨勢,美夢做得不錯,但農民不答應,小姐不答應,工人不答應,學童不答應,病人不答應,居民不答應!
繼續看您的大作。在給郎咸平扣完那頂政治大帽子后,您以昔日“青年心靈工程師”的執著精神,忿然指責“‘反思改革派’,實際上是‘反對改革派’”,并對該派的重要觀點進行了逐項駁斥。我們完全支持您那些極度強辭奪理的駁斥。例如,您指斥所謂“矛盾多發期”是“偽命題”,“拉美陷阱”是偽命題,“新自由主義”是“偽命題”,無不顯示了您“不學而敢想,不思而敢言,不察而敢罵”的大無畏改革精神。更重要的是,您澄清了一系列“被歪曲和夸大的社會矛盾”,例如“貧富差距不是兩極分化”,“急于解決貧富差距……是‘左’傾幼稚病”,“只有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才可能解決”,“東西差距和城鄉差距問題也被……渲染”。噢,您說得多好啊,……您瞧我又在點頭了。經過您提壺灌頂,俺不禁茅塞頓開,思路一新!哦,原來在您的法眼之中,旨在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協調問題的“五個統籌”完全就是“‘左’傾幼稚病”!
您接著小結道:包括貧富差距、東西差距、城鄉差距、下崗失業、民工待遇、房地產等“問題根本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問題”,因為“我黨是執政黨,如果認真科學分析之后,認定某個問題必須解決,我們就應該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人民群眾會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嗯,這里有個小小的瑕疵,使我猶豫著要不要向您指出來。經過反復思考,出于對您的關心和愛護,我決定嚴肅地批評您幾句:您這里豈不是自扇耳光嗎?您前面一口咬定那些“根本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問題”,但您似乎假裝忘記了:如今“我黨”偏偏正在集中最大力量,試圖根本解決這些“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問題。莫非“我黨”對這些問題沒有經過“認真科學分析”,所以要去解決并非“必須解決”的問題?這……這真讓人搞不懂到底您老人家代表“我黨”,還是胡溫代表“我黨”。
但這只是個小問題,您老勞苦功高、威震全球,代表“我黨”只是小菜一碟而已,不足掛齒。還是回到正題上來。您接下來認為那些問題只是“報刊媒體炒作一二年,把干部群眾的思想搞亂了,造成一個20多年改革開放有問題、方向錯了的社會心理定勢”,我覺得說得太對了!確實,“世上本無事,壞人專擾之”,這改革開放其實本來根本完全純粹沒有問題,但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問題。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結論,我再次代表農民工、“小姐”、下崗工人、病人、失學兒童和無房居民對您表示十二萬分的敬意。
然后,您在大作中表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是一條超越時空、不問時勢、宇宙通行的絕對真理。說得不錯,雖然小平先生會不高興,但我表示堅決同意,請轉發火星日報貫徹落實。不過,更為精彩的是您概括的“第三次反改革浪潮的三個特點”:第一,新領導集體的執政“新理念”跟“左派分子”很合拍;第二,新老左派、海內外左派大聯動;第三,不直接進行意識形態斗爭,“而是集中攻擊經濟現象和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歸納得不錯,頗有小學語文老師講解“中心思想”的風格。但不夠完整,我幫您補充一點:第四,得到了大多數國民的共鳴和支持。這一點您看來是認識到了的,因為您說“這次全面否定改革的反動思潮,逐步加溫,時間延續最長,聲勢也大,至今還在高潮”。確實,就是那么回事。可見這個年頭做“改革派”是很孤獨的,但“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反正“改革派”們經常這樣自勉。
您在駁斥了那些“根本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問題”,分析了“反對改革”浪潮的三個特點后,油然浮現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二十年前您就是以這副演什么像什么的模樣把整整一代半年輕人引上了正確的人生道路),鄭重提醒我們注意這次浪潮“令人憂慮的嚴重后果”。您指出“反對改革”的“嚴重后果”,一是“嚴重干擾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進程”,二是“否定改革開放必將導致亡黨亡國”。天哪,對于這般夸大其辭、混淆是非的結論,我不堅決支持誰會支持?
瞧,您說得多么好啊:“這兩年,社會上一陣高過一陣地刮著分配不公、貧富懸殊、‘三農’問題、地區差距、環境污染等‘矛盾多發期’狂風,不能不分散著各級黨政領導發展的注意力……把許多精力放在處理以上所謂多發矛盾上。雖然GDP還在慣性地向前沖,但中國發展速度已經潛在地減慢了。……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關心弱勢群體,使國家和民間建設的投資成本大大增加;采取許多措施增加農民收入,不能不影響整個經濟發展的結構……”
多么智慧而又晚來的金玉良言啊!一個多么毀人不倦的心靈導師啊!我們的各級領導應該認真領會您的教導,集中精力、一門心思地拼了老命擴張GDP數量,堅決加劇分配不公、擴大貧富懸殊,惡化‘三農’問題、無視地區差距、增加環境污染……估計這樣一來,我們自然就可以高枕無憂,就永遠不會有“亡黨亡國”之虞,也就可以“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放松,直奔人均GDP10000美元及以上”了。
人均GDP10000美國大洋!多么美麗的圖景啊,讓我們立即想起了劉吉老師近二十年前為我們勾勒的美麗藍圖。不過,這只是“美麗藍圖”,劉老暗示現在的問題是:胡溫忙著搞“五個統籌”,因此已經使“中國的發展速度潛在地減慢了”。所以,我們應該在為人均10000美國大洋GDP的美好未來歡欣鼓舞的同時,嚴重關注劉吉老師對現實問題的建議:
“我們真誠地希望新老‘左’派,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不要再挑起爭論……”
說得好!說得真好……哎喲,我只顧忙著點頭,結果撞在鍵盤上了。這再次說明劉吉老師仍然保持著年輕時代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凡水平。而且劉吉老師您也是我國著名的思想管理家之一。當年您參與主政中國社會科學院時期,為繁榮發展中國的社會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據業內人士說,經過您的努力,中國社會科學界研究鄧小平理論的論文數量遠遠走在了美國前面,——為中國社會科學界奪取了絕無僅有的一頂世界級桂冠。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我再次向劉吉老師致敬,然后再就“希望新老‘左’派,以黨和國家利益為重,不要再挑起爭論”說幾句話。呵呵,在當年的“心靈導師”面前,我真是有說不完的話……
親愛的劉吉老師,如果我沒有猜錯,您這篇文章是所謂“改革派”們“統一改革共識”的努力之一。是啊,“改革沒有共識”是一件非常令人煩惱的事情,自從去年以來,“改革派”慘遭全社會的瘋狂圍攻,高尚全、皇甫平等當年的思想管理大師努力應戰,惜乎人少勢寡,被殺得遍體鱗傷、慘狀難言。唉,想當年,當年可是這樣的嗎?
當年“解放思想大討論”一役,經過短短幾個月的選擇性交鋒,您和其他“改革”派就下令各大媒體立即停止刊發來自反對派的言論,隨后宣布“大討論”圓滿結束,改革派大勝,反對派大敗。于是一時間異議盡止,贊詞叢生,在報紙和電視上形成了千口一詞、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改革共識”。那個時候真好啊,真有點田園牧歌的感覺。人們盡管“端著碗吃肉,放下筷罵娘”,但沒有一家公眾媒體敢對改革說半個“不字”。當然啦,腹誹是有的,但只要不變成鉛字和電波就行。反正眼不見心不煩嘛。在那些報紙電視主宰輿論空間的日子里,由于您及其他思想管理家的有效管理,為各地決策部門提供了“聞喜不聞憂”的輿論氛圍,于是各地大膽地推進了企業、教育、住房、農村收費等一系列改革,報紙電視都報道說人民群眾非常喜歡和強烈擁護這些改革。
那個“只干不爭論”的時期多么令人懷念啊!可惜好景不常,自從冒出那個天打五雷轟的網絡以后,一切都變了。那些討厭的網民整天非議改革,竟然公開指責這項改革不對、那項改革失誤!更令人惱火的是,新領導集體居然也上網,而且對那些什么“長”都不是的小小網民言聽計從。例如,網上說教育費貴了,胡溫就急忙忙開會研究恢復毛時代落后的免費教育;有人說農民工工資被拖欠了,總理就火爆爆去找企業家討要,倒像是自己被資本家偷了錢;有人說住房貴了,中央就怒沖沖拿房地產界大鱷們開刀,唉,那可都是企業界的精英啊……瞧瞧,這哪有政府的魄力和氣派嘛,弄得“改革開放”前怕虎后怕狼,舉步惟艱!以前我們搞改革,地方首長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雷厲風行,令出必行,一個人說了算,哪有什么人敢跟唱反調?唉,那真是一個值得懷念的時代啊。
喲,不小心把話題扯遠了。還是得再次言歸正傳。總而言之,我們“改革派”建議中央必須立即“統一改革共識”!怎么統一?那還不簡單嗎,照著“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模式去做就行:一切公眾媒體只準為改革唱贊歌、不準對改革說壞話,不得以任何方式編發任何批評、質疑改革的文章。“解放思想大討論”的經驗表明:只要統一了言論,就等于統一了共識。既“共識”已經形成,意在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突出矛盾(亦即爭議叢生、缺乏共識的問題)的“五個統籌”和“和諧社會”也就純屬庸人自擾的多余之物,不必要地分散了政府的精力和資源,最好從此不再提起,還是集中精力抓不爭論的改革、聚精會神謀GDP的發展吧。
難道不是嗎?
終于說完了。最后,祝您老身體健康,以更加昂揚的斗志,繼續為人均GDP10000美元、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巨大的改革開放新形勢而奮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