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勢總體論
黎陽
第一部 關于是與非
“精英”們這么著急“豁免原罪”,說明了什么?
第一證明“作賊心虛”,對未來毫無信心。否則何必如此迫不及待?
第二證明假改革碰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礙,有人開始急著安排后事了?!?
假改革最致命的問題是對付不了這個因“假”字而帶來的道義危機和倫理矛盾,無法從理論上證明既得利益者們既得利益的合法性?!?
假改革說到底是讓少數人以種種冠冕堂皇的借口把屬于全體人民的財產據為己有。這個過程如此迅速,如此明目張膽,如此數額驚人,以至于無論如何無法證明這些既得利益者的財富來路正當,也就無法證明這些人保持這些財富合法,更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如果是公有制,私人擁有如此龐大的財富就不合法。要霸住這些不義之財,就必須承認私有制合法。但如果承認私有制本來就合法,就等于承認毛澤東領導的土地改革、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改造等等全錯了,就得承認原來的地主、資本家才是自己盜來的公有財產的原始合法主人,就沒有理由拒絕人家的后代要求物歸原主。這樣一來到手的鴨子還得拱手讓人,還是保不住那些不義之財,白辛苦一場。總之,不承認私有制就無法保住自己的不義之財,徹底承認了私有制同樣還是無法保住那些不義之財。真是進亦難,退亦難?!熬ⅰ眰冎缓闷疵茸C明當初搞土地革命、公有化沒錯,因此不準當年的地主資本家及其后代再來索賠;然后再證明現在實行的私有化是“新公有制”,因此竊國大盜把公有財產據為己有是“與時俱進”的合法之舉。然而這么折騰來折騰去越折騰邏輯越混亂。竊國大盜們既無法利用封建主義的倫理道德證明自己是“奉天承運”、“命系于天”、“血統高貴”、“祖上積德”,所以應該把公有財產據為己有;又無法利用資本主義的倫理道德證明自己是通過“優勝劣敗”、“自由競爭”、“祖傳遺產”而合法擁有這些原來屬于公有的財富;更無法利用社會主義的倫理道德證明自己是出于“為人民服務”的需要,所以要合法占有大家的公有財產。結果無論用哪一種主義的倫理道德都無法證明竊國大盜擁有這些不義之財合法合理,于是只好來了個“原罪豁免”,干脆不講理了。《水滸》中“沒毛大蟲牛二” 的邏輯是“我沒錢,但我偏要你的刀”;大喊“不爭論”的“改革牛二”們的邏輯是“我沒理,但我偏要這么著”。而這樣一來實際結果是既不能理直氣壯全面恢復私有制,又不肯當真堅持公有制,而是來了個不倫不類的“新公有制”,說是私有制吧它留了個尾巴,不敢承認土地不動產的所有權永久私有,免得私有制時代的主人的繼承人登門索賠;說是公有制吧它又主張不管是不是贓款,誰撈到手的東西就是誰的,免得公有制時代的主人的代表將來查帳追贓。但這一來實際引發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更多。它實際運行的結果是誰有權誰就保得住贓款,誰沒權誰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這等于確立了把財產跟權力直接掛鉤的原則。但不義之財能因權力來而來,就能因權力去而去?!笆酪u罔替”的封建社會尚且“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現實世界權力場中的權力變化更快。當能輕易換成錢的國有資源如土地、現金、資產等已經被基本瓜分完畢時,當權力場的后起之秀們無法象其前輩那樣輕易發財時,很自然會把目光轉向捷足先登、油水撈足又失去權力保護的既得利益者的身上,要求重新瓜分,來個“黑吃黑”。既然一切都是權力說了算,失去權力保護的不義之財就成了豬身上的肉--為它人而長。跟“精英”們的鼓吹“豁免原罪”的預言恰恰相反,先富起來的人尤其靠腐敗才得以斂財的一伙最積極的事不是如何投資,而是如何轉移財產。既然根本沒能耐靠真本領從事良性競爭,那離開了腐敗就立刻寸步難行,就不可能有長遠打算,就只能得了手就趕緊溜。否則如果當真在國內投資,那老板該如何要求雇員?廉潔奉公?他自己就是偷盜起家的,這樣的要求別人誰會當真?學他的樣也照偷照拿?那他的買賣還怎么維持得下去?總之,假改革即便得了手也解不開因假而來的倫理道德死結,而只能依靠腐敗和權力來維持既得利益。越腐敗,權力買賣越廣泛普遍,經濟利益跟權力的勾結越緊密,權力的不穩定對經濟活動的干擾越直接,就越難以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生產關系以轉入良性競爭。所以假改革的既得利益者們才如此惶惶不安,如此急著鬧“原罪豁免”。
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是:提出“原罪豁免”的“精英”們是以什么身份來說話的?以“經濟學家”的身份?他本人就是暴發戶、當事人。以“負有原罪”的身份?賊有資格當自己的判官嗎?這又暴露出“精英”們的另一個伎倆:以雙重身分搞詐騙?!?
“經濟學家”的責任是為整個社會的利益最大化服務?!捌髽I董事”的責任是為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服務?!敖洕鷮W家”兼“企業董事”則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為整個社會的利益最大化服務”的招牌,利用社會對學者的信任為自己利益最大化服務。同樣在電視臺說一個企業形勢大好,股票看漲,如果是以企業董事身份這樣說,那就會被認為是商業宣傳;如果是以“經濟學家”身份這樣說,那就會被認為是“專家意見”,“學術研究”,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實際以董事的身份卻以“經濟專家”的名義如此說,那就是利用雙重身份誤導詐騙。企業發行股票,社會利益的最大化要求公眾能了解企業的方方面面,企業利益最大化要求只讓公眾了解企業光明的那一面。經濟學家兼任企業“董事”,為企業利益就不應該說對企業不利的消息,為社會利益就不應該隱瞞對企業不利的消息。顧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無論如何休想兩全其美。這絕非用“經濟學家的良心”之類就能糊弄過去。同時具有利益矛盾的雙方身份,即雙重身份,在美國被稱為“利益沖突”(conflicting interests),屬于非法。美國法律規定競選公職人員必須先公開個人財產,當選總統及內閣成員上任前必須賣掉手中股票,在職期間必須通過專職的投資公司而不準直接參與投資項目,不準在私人公司兼職等等,目的就是防止公職人員因持有某公司的股票而在決策時故意作出對該公司有利的決定,為了避免雙重身分,為了避免“利益沖突”,為了確保公正客觀,為了確保社會利益最大化。這跟當事人的人品良心之類主觀愿望上的東西毫不相干,因為這是商場的客觀規律?!熬ⅰ眰儾皇且芭c國際接軌”嗎?為什么碰上這種防止利益沖突、讓公職人員社會精英一心一意為社會利益最大化服務的“國際軌道”就顧左右而言它呢?
俗話說:“醫不自醫”。為什么?因為客觀規律是“關心則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旦自己的生死利害牽涉在內,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的專業判斷能保持客觀,能力能正常發揮。所以只要條件允許,自己或最親近的人要看病都盡量請其他醫生,實行自我回避。這是常識,也是既對自己負責也對專業負責的職業道德。司法領域有回避原則,規定凡是涉及工作人員個人利益或親屬成員的案例必須回避,同樣是為了保證其公正客觀,確保辦事人員的自信力與公信力。商場里亦是如此。處在旨在企業利益最大化的位置,就不可能同時真正再去旨在社會利益的最大化。處于旨在社會利益最大化的位置,就必須回避個人利益跟任何企業掛鉤的局面。用“經濟學家的良心”之類來搪塞更是笑話。商場里“是朋友就不做生意,做生意就不是朋友”。中國人傳統的為友之道是不占朋友的便宜,而經商之道是必須賺錢。遵朋友之道不賺錢就算不得經商,遵經商之道賺了錢就算不得為友。有取必有舍,有得必有失。一入商場無情可講。主觀愿望代替不了客觀規律,口頭保證更代替不了客觀制約?!敖洕鷮W家”們不會不知道這些常識吧?知道還要兼職“董事”撈外快,還要用“經濟學家的良心”來賭咒發誓保證不誤導公眾,不影響自己為社會利益服務。這是真演戲還是假天真?一身而二任,實際是董事的身份,學者的名義,利用人們對立場超然的專家的尊重信任偷天換日,蓄意誤導。這本身就是沒良心的事,還恬不知恥談什么“經濟學家的良心”,實在令人作嘔?! ?/p>
另一種雙重身分的例子是一方面當中國經濟決策的“智囊”,一方面長期領取外國“基金會”的資助津貼,充當人家的特別雇員。一面以中國“經濟學者”的身份參與中國經濟的決策活動,一面以外國經濟利益代理人的身份悄悄讓制定的政策有利于外國企業而不利于中國企業。這是一種變相的“學術漢奸”、“學術賣國”。
原罪豁免”之類論調充分暴露出假改革的虛偽和無法克服的內在困境,也順便撕開了改革“精英”們以雙重身分招搖撞騙的面具。
“精英”們鬧“原罪豁免”既沒能讓普通老百姓認可竊國大盜們的不義之財從此合法,也沒能讓竊國大盜們就此安心把贓款留在國內,反而不打自招承認“先富起來”的人們許多確有“原罪”,還自我暴露了自己利用雙重身分招搖撞騙的伎倆??傊恰案铙HXX敬神—驢也整死了,神也得罪了”?! ?
“中國落后的原因是閉關自守。只有開放才能進步。”“閉關自守產品幾十年一貫制,必須‘用市場換技術’,用‘合資換技術’才能引進先進技術”?! ?/p>
新中國并沒有閉關自守。不是中國不開放,而是別人不準中國開放,對中國實行了幾十年的封鎖禁運,連中國出口的醬油對蝦運輸過境都不準,使中國想開放也開放不成。實際上中國在被封鎖的情況下仍然竭力打破封鎖,盡可能對外開放,否則早就收回香港了。中國的自力更生是別人逼出來的,現在“精英”們卻來了個倒打一耙。這是不折不扣的歪曲歷史。其實中國歷史上也并非從沒有開放過,否則鴉片、梅毒、棉花紅鈴蟲、小麥黑穗病以及后來的乙肝、艾滋病等等還傳不進中國來。真正的問題并不是開放不開放,而是不知道該如何開放,該開的不開,不該開的亂開。封建制度下的中國解決不了開放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只好干脆來了個因噎廢食,閉關鎖國。現在中國對外開放,仍然必須解決好該如何開放的問題,有所為有所不為,否則必然會在全盤開放和閉關自守兩個極端之間來回跳。比如現在說是對中國的封鎖禁運撤消了,但中國要引進有利于強國的東西一定限制重重,而要引進有利于“全力建小康”、提高消費水平的東西則必定毫無困難,一帆風順。中國人自己對此難道不應該引起警惕嗎?難道不應該想想該如何開放嗎?難道不應該對人家主動塞過來的東西和死活不肯給的東西認真思考,分析原因嗎?
上海大眾“桑塔那”合資了二十年照樣一貫制,中國市場倒占了不少。也不知道這么大市場換到了人家什么技術,靠合資又引進了多少技術:發動機技術?底盤技術?鑄造技術?零部件制造技術?裝配技術?更不知道這些技術在中國什么地方發揮過什么作用?除了幫助德國大眾公司賺錢之外增強了中國多少國際競爭實力?合資來合資去,中國道路上的小轎車滿眼都是外國名牌,獨缺中國自己的。韓國“現代”汽車沒搞合資,堅持自己干,即使開始產品問題不斷、被西方譏為“垃圾車”也仍堅持不懈。不過十幾年工夫,現在“現代”汽車已被美國人評價為質量改進最快的汽車,去年銷售額已直逼日本“本田”(HONDA)。對這樣鮮明的對比,當初大聲疾呼 “市場換技術”、“合資換技術”的“精英”們個個裝聾做啞,那副知識淵博、憂國憂民、慷慨激昂、拍著胸脯擔保的勁頭不知哪里去了。同是亞洲“發展中國家”,同是儒家文化圈,同是對外開放,同是“市場經濟”,韓國人能辦到的事為什么中國人辦不到?是中國人劣等嗎?不是中國人劣等,而是謀私利的假改革致使中國的“肉食者鄙”,致使主管的官僚劣等,相關的“精英”劣等。劣等得整天吃人飯,不說人話,不干人事,不拉人屎,所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難怪拿破侖要說“獅子統率的綿羊軍隊強過綿羊統率的獅子軍隊”?! ?
有些合資獨資項目從中華崛起的角度來看很蠢,甚至簡直有害無益。比如牙膏、洗滌劑、可口可樂飲料之類軟飲料產品等,既非國內無同類產品,又無要害核心技術,還只能內銷。每合資一項,中國同類企業就被打垮一批;每增加一個合資機構的工作機會,就意味著一大堆中國工人在下崗。用如此大的社會代價換來了什么樣的“先進技術”?增加了中國多大的競爭能力?增加了中國多少出口?不象中國的產品利潤全歸中國,合資的產品利潤大頭都讓外國人拿走了,從中國人整體的角度來說是肥人虧己,得不償失。有些合資項目用人家的技術每收入一元,就相當于向人家奉獻了不知多少元。人家可以拿了這錢去開發更先進的技術,仍然比你先進。于是形成一個引進、開發、再引進、再開發的無限循環怪圈。繞來繞去繞得一些中國人自己都弄不明白到底在干什么,“引進先進技術”引到什么時候才算完。如此合資,如此“引進先進技術”對中華崛起有何價值,有何意義?但事實是這樣的合資企業不但存在,而且十分興隆。對此可能的解釋只能是:1.主管的官員被收買了,故意吃里扒外;2.國有企業已經被家賊偷得奄奄一息,虧損又虧損,成了燒錢的無底洞。國家投資全打了水漂,根本不敢再往里扔錢。企業連簡單再生產都維持不下去,更無力開發新產品,不得不通過合資借助洋人的開發成果維持局面。3.竊國大盜們需要利用“合資”的招牌營私。賊偷了東西就要銷贓。竊國大盜們把靠坑蒙拐騙到手的國家利益賣給外國客戶最合算。第一人家財大氣粗,能出高價;第二弄成個國際項目一旦事發想推翻都不容易;第三可以讓對方不聲不響把不義之財讓直接存在國外,人不知鬼不覺地徹底逃避國內監督;第四可以“以物易物、補償貿易”,讓對方用安排自己子女親屬出國定居來代替直接的“現錢交易”,來個“曲線受賄”;第五可以“放長線、釣大魚”,跟國外直接掛上鉤,為自己將來腳底抹油叛國外逃多留一條路。一個“引進先進技術”的口號,一個“開放合資”的名義便能帶來這許多個人利益。如此合資表面上似乎很蠢,其實那只是蠢在國家利益,而對個人利益而言非但不蠢,而且是處心積慮、深謀遠慮的精明打算。從謀求中華崛起的真改革角度看無論如何不能理解東西,從謀私利的假改革角度看一目了然。兩種改革目的不同,立場方法結論完全針鋒相對?! ?/p>
什么叫“先進技術”?先進只是相對于落后而言。即便在今天,相對于大刀長矛,“三八大蓋”也夠得上先進資格。但如果改革的目的是中華崛起,避免挨打,則“先進技術”必須相對于對手先進才有意義。中國最需要什么樣的“先進技術”?使中國人不落后不挨打的關鍵技術,能提高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力的核心技術,讓中國人比別人更先進的要害技術。這樣的“先進技術”引得進來嗎?合資也罷,購買也罷,最多引進別人比自己先進、但比人家落后的技術?!敖虝降埽I死師傅”,誰的看家本領肯傾囊相授?比別人更先進的技術別說人家不給,就是想給,人家自己都還沒有的東西怎么給得出來?現在世界各國都搞“全球化”,搞“與國際接軌”,搞合資企業,搞“引進先進技術”。搞來搞去,現在世界上生產CPU的有幾家?生產大型飛機的有幾家?生產高級路由器的有幾家?生產核裝備的有幾家?生產電子戰裝備的有幾家?生產高級合成材料的有幾家?搞高能微波、激光武器等新一代戰略武器的有幾家?世界上有幾個國家曾用市場或合資換到過這樣的技術?合資也罷,市場換技術也罷不是不能搞,不是不能引進一些相對于自己的目前先進的技術。但必須心中有數:現在引進是為了將來不引進。只有學學韓國的“現代”,堅持創造自己的銘牌,自己開發先進技術,才能“肥水不流外人田”,避免替別人開發先進技術付帳單。這才是要害工業要害產品的發展方向。現代技術發展得那么快,如果按常規引進,還沒來得及消化吸收完就已經落伍了。美國人流行一句話:“如果是家具,百年以上的是古董。如果是汽車,十年以上的是古董。如果是時裝,一年以上的是古董。如果是電子產品,市場上賣的已經是古董。”越是尖端技術越要靠自己開發才有可能最終趕上,只靠引進必將永遠落后于人。為了最終超越對手,只得到相對于自己的過去的先進技術并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真正的核心技術最終要靠自己獨立開發,要靠建立獨立開發核心技術的能力,要靠自己創新。歸根結底還是毛澤東的一貫主張: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具有戰略意義的核心技術絕不能用常規經濟法則來判斷合算與否。必需不惜代價,不計成本,獨立自主全力開發。1960年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堅持“兩彈一星”似乎違背了“經濟規律”。如果當年主張按“經濟規律”辦事的“精英”們當家,一刀砍掉了這些“不合算”、“力不從心”、“風險太大”的項目,那今日中國有何“鎮山之寶”?中國的和平有何保障?那些玩弄“經濟規律”的專家們又能到哪里去賣弄?“運十”等大型客機項目下馬時再困難,比得上1960年困難嗎?幾十年過去了,中國花了幾百億美元買客機,自己大型飛機的研制隊伍今何在?生產能力今又何在?要搞戰略空軍,戰略轟炸機何來?國外買得到嗎?即便買得到,多少錢?第幾代?有多大威懾力?要搞快速反應部隊,大型運輸機何來?國外買能買得起多少?一旦戰損能及時補充嗎?當年的一念之差,代價是上百億的資金,幾十年的辛勤,以及歷史的機遇。魯迅說:“孩子初學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來,的確是幼稚,危險,不成樣子,或者簡直是可笑的。但無論怎樣的愚婦人,卻總以懇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這第一步去,決不會因為他的走法幼稚,怕要阻礙闊人的路線而‘逼死’他;也決不至于將他禁在床上,使他躺著研究到能夠飛跑時再下地。因為她知道:假如這么辦,即使長到一百歲也還是不會走路的?!敝袊茉熳约簩椥l星,造不了小汽車,能造核潛艇,造不了大型飛機。為什么?一個是“以懇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這第一步去”;一個是“將他禁在床上,使他躺著研究到能夠飛跑時再下地”。兩種態度,兩樣結果。
如果中國只打算“建設小康社會”,那靠“引進先進技術”就夠了;如果中國要“全面現代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那在要害的核心技術上就只有依靠自己。歸根到底取決于是哪種改革:真改革還是假改革。
“建設小康社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行了,為什么一定要趕上超過別人呢?”
中國歷史上不僅曾經是小康水平,而且是世界先進水平。但落后了,挨打了,一切輝煌都打沒了。如今不實現現代化,不趕上超過世界先進水平,建成了小康社會也保不住。要根本解決問題,就必須不再挨打,就必須趕超。首先在精神上不能甘于人后。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甘落后。自甘落后意味著精神上垮了,承認自己天生低人一等。這等于自我否定,自甘下賤,甘當劣等。
種族主義者鼓吹人有“優等民族”與“劣等民族”之分。不管其“理由”如何,要達到的效果是“優等種族”任意支配“劣等種族”,“劣等種族”甘愿被“優等種族”任意支配。人們譴責種族主義時往往只注意自稱“優等種族”的一方,卻忽視被稱為“劣等種族”的一方,想不到世界上有的民族里真會有人自認劣等,甘愿任人支配。這聽起來似乎不可思議,但的的確確是現實存在?! ?
何謂“優等”?就是高人一等,支配別人。何謂“劣等”?就是低人一等,任人支配。如果一個民族處于任人支配的地位,就會被認為是低人一等,即劣等;而如果處于支配別人的地位,就會被認為是高人一等,即優等。處于低人一等、任人支配的地位就是處于劣等地位。但處于劣等地位的民族并不意味著就是劣等民族。只有處于劣等地位而又心甘情愿永遠處于劣等地位、不思反抗的民族才真正算得上劣等民族。因為種族主義者的種族“理論”要達到的效果正是如此:讓被說成是劣等種族的人心甘情愿地處在任人支配的地位,接受被說成是優等種族的人的統治。甘心處于劣等地位的民族等于在精神上徹底接受了種族主義者的結論,自然怨不得別人稱之為劣等民族。這跟雖處劣等地位卻不忘反抗的民族完全不同。人可以抓住老虎,可以把老虎關起來展覽,甚至可以訓練老虎登臺表演,但人決不敢對老虎象對牛馬那樣任意役使,毫無防范。這就是處于劣等與屬于劣等的區別。換句話說,一個民族如果心甘情愿處于任人支配的地位,那就是自愿當“劣等”。只要自己愿意當“劣等”,那就真是“劣等”。“劣等”不“劣等”取決于自己的選擇。別人強加于的“劣等”不算數,自己心甘情愿選擇的“劣等”才算數。
云杉女士在其充滿悲壯的作品《追我魂魄》中引用了一句話充滿悲壯的話:“人可以落魄,但不能失魂。一個失魂的人就會成為被人擺布的木偶,他的命運會比死亡更悲慘。”這正道出了處于劣等與屬于劣等的區別?!?/p>
拒絕當劣等、拒絕任人支配的人可能失敗。但只要不甘心失敗,就沒有喪失擺脫劣等的希望?!氨覄贁こJ拢倘柝撝厥悄袃?。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即便奮斗失敗不幸身亡仍然可歌可泣,因為這是以英雄而非劣種的身份載入史冊;“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個民族只要不甘任人支配,只要不放棄改變命運的努力,哪怕處于被支配的劣等地位也仍然不是劣等。即便國土被占領,但只要還有人在反抗,哪怕只是試圖反抗,征服者就不得不重兵防范,就不能毫無顧忌放心開發。這個民族就跟象牛馬那樣無須防范、可以隨便支配的劣等民族不同,就不是劣等。
中國近代因落后而挨打,而處于任人支配的劣等地位。中國人于是分化為兩類:“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和“甘愿做奴隸的人們”?! ?/p>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不甘心中國任人支配,任人宰割,一再反抗,不懈努力,力圖改變中國的劣等地位,使中國急起直追,迎頭趕上,擺脫落后。這樣的中國人永遠不是劣等,而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 ?/p>
“甘愿做奴隸的人們” 不承認落后會挨打,一口咬定中國人天生落后,永遠先進不起來。中國過去挨打并非因為落后,而是因為中國人自己欠揍。鴉片戰爭是中國人禁煙惹來的。甲午戰爭是中國多管朝鮮的閑事招來的。八國聯軍是中國鬧義和團鬧出來的??谷諔馉幨侵袊慈涨榫w失控引起來的。臺灣問題是中國抗美援朝帶來的(盡管美國干涉臺灣在先,中國出兵朝鮮在后)。只要中國人有足夠的“智慧”和“新思維”,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就不會挨打。中國每次挨了打都換得“先進西方文明”的進一步傳入,得到了“先進生產力”,于是才進步。只有徹底熔入人家的世界才能真正緊跟“新潮流”。中國沒有殖民地的經歷實在缺一課,遲早應該補上。總之落后不要緊,傍上洋大款就立刻先進了。挨打是好事,挨了打就老實了,不敢再招惹是非,從天下太平,有了“和平發展的大環境”。中國想趕上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是癡心妄想,白費力氣,應該老老實實“全力建小康”。這樣的中國人舉止言談從頭到腳充滿了標準的任人支配的奴隸風范,是不折不扣的劣等?! ?/p>
“甘愿做奴隸的人們”是不是犯傻,沒事干了想當劣等?恰恰相反,是聰明過頭了。人家的心思是整個民族當奴隸有什么要緊,只要自己能當上奴隸總管就行了。雖然在主人面前是劣等,但在奴隸面前卻好歹高一等。依靠外國勢力對付同胞比冒險辛勞對付外國勢力既方便安全又有利可圖,完全符合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一切原則。這樣的小聰明還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當年歐洲殖民主義者跑到美洲時,不少美洲的印地安人部落酋長們也是這樣想的:這些外來戶武器精良,能征慣戰,何不請他們幫我對付其他的印地安部落來擴大我的統治呢?于是競相合作。然而到頭來那些“算盤精”的印地安人酋長們一個個下場如何?他們的部落今又安在?現在整個美洲竟是誰人之天下?小說《辛德勒的名單》里有這么個情節:一個猶太玻璃工人心甘情愿替納粹當警察頭目,組織猶太警察配合納粹搜捕自己的同胞送進集中營,并跟納粹黨衛軍痛飲狂歡共敘“友誼”。然而等自己的猶太同胞都抓完之后這些猶太警察們立刻被黨衛軍全部槍決,所謂“友誼”全成了笑柄。這樣的情節并非虛構。當年納粹德國統治區和死亡營里都有猶太人自愿或被迫跟納粹合作對付自己的同胞,其最終下場也都一樣。面對處于支配地位的強者想耍小聰明“迎外以安內”,即便得意一時,最終又能如何?終究逃不脫身為劣等的命運。
甘當劣等就得心甘情愿承受劣等待遇,從“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到“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到“南京大屠殺”這樣成龍配套的待遇。新中國剛成立時中國人對當劣等挨打的滋味記憶猶新,在“奔小康”與“中華崛起”之間毫不猶豫選擇了“中華崛起”?,F在一些中國人對當劣等挨打的滋味沒什么感性認識,也不屑學習歷史,因此對“奔小康”興趣盎然,對“中華崛起”不以為然,變成了“甘愿做奴隸的人們”。如果這些人有南京大屠殺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挨打經歷,立場定不相同。換句話說,“甘愿做奴隸的人們”之所以“甘愿做奴隸”往往是因為欠揍,缺少當劣等挨打的感性經驗,缺少反面教員來上課?! ?
總之一個民族是不是“劣等”別人說了不算,自己說了才算。劣等不劣等不是別人強加的,而是自己選擇的;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不取決于外因,而取決于內因;不取決于物質條件,而取決于精神因素。同一個民族內自甘劣等的就是劣等,不甘劣等的就不是劣等。甘愿永遠處于任人支配的劣等地位、不思改變的人就是自甘劣等,因而就是劣等;不甘處于任人支配的劣等地位、力圖改變趕超的人就是不甘劣等,因而就不是劣等。這叫咎由自取,各得其所。
近代中國任人宰割、任人支配的劣等地位是毛澤東結束的。中國人在沒有毛澤東之前是任人支配,被當成是“劣等民族”,有了毛澤東之后就不是了。中華文化在沒有毛澤東思想之前被認為是“弱勢文化”,也就是“劣等文化”,有了毛澤東思想之后就不是了。世界上那么多思想,唯獨毛澤東思想告訴中國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從任人支配的劣等地位中掙脫出來。毛澤東思想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從來絕不消極被動任人支配,絕不投降認輸,而且絕不靠匹夫之勇亂碰亂撞。中國人想不當劣等人,除了毛澤東思想外無可倚仗。否定毛澤東的中國人,必然否定中國人民,必然得不到中國人民的擁護,必然不得不依靠外國力量維護自己的地位,必然走向甘愿任人支配的道路,必然最終不由自主滑向“劣等人”。否定毛澤東思想的中國人,必然喪失主動進取的精神力量,必然看不到中國文化中國人的希望,必然在西方的強勢文化前毫無抵御能力,必然對西方的一切頂禮膜拜,必然只會繼承中華文化的一切糟粕,必然最后自我否定,承認中華文化是“劣等文化”,甘心情愿當“劣等”,必然同樣不由自主滑向“劣等人”。這是一條客觀規律。商場有商場的客觀規律,官場有官場的客觀規律,戰場有戰場的客觀規律。既然是客觀規律,那就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在商場身不由己。人在官場身不由己。人在戰場身不由己。中國人在優等劣等和毛澤東思想的關系規律上同樣身不由己??傊?,否定毛澤東的中國人,只能遲早會變成“劣等人”;在排斥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繼承的中國文化,只能是充滿糟粕的“劣等文化”。中國一切“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或遲或早都會認識到這條規律,在毛澤東的旗幟下找到共同目標?!?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不愧優秀,敢于想象實現中國全面現代化,敢于趕上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敢于從根本上讓中國永遠擺脫落后挨打的劣等地位?!案试缸雠`的人們”甘當劣等,但求小康足矣,安敢妄想其他?
“九.一一”后美國掀起了國旗熱。美國電視臺報道說美國人買的美國國旗是中國造,出口價1美元。而當時美國市場零售價是十幾二十美元。就是說在這樣的經濟格局中國人創造的財富90%以上被別人拿走了。這就是經濟領域內的落后挨打。你靠廉價勞動力競爭,就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這就是經濟上受制于人的劣等地位必然的結果。甘心永遠處于這樣的地位就是甘心劣等。不甘心就必須窮則思變,在承認目前這個劣勢現實的同時想辦法走靠高技術、高附加產值產品過日子的路。一句話,是心滿意足于那10%、靠它“奔小康”,還是不甘心那90%而發憤“中華崛起”;是情愿繼續這樣的經濟領域的落后挨打,還是不甘落后、不甘挨打,這就是“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和“甘愿做奴隸的人們”的區別,是中國人中優秀與劣等的區別。經濟領域如此,其他領域亦然?! ?
從現在的國際環境的演變趨向來看,如果中國在趕超國際先進水平這個戰略決策上措施不力,沾沾自喜于“奔小康”,甘愿在技術經濟領域當“劣等”任人支配,很快就會面臨生死存亡緊要關頭,那時就悔之晚矣?! ?
第二部:關于進與退
“中國正處于從來沒有過的和平環境中,應該抓住這個歷史機遇”?!疤K聯是被軍備競賽壓垮的。中國應該吸取蘇聯解體的教訓,不搞軍備競賽,安心經濟建設,不應該把資金浪費在軍備競賽上?!?/p>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并非“軍備競賽”,而是內部“精英”們的假改革、真破壞,外部“超限戰” 的蓄意誤導,自身領導長期脫離群眾、喪失人心,加上一系列的決策失誤等諸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精英”們一口咬定“軍備競賽壓垮蘇聯”,無非是想嚇得中國把國防現代化扔一邊去,放松開發跟國防密切相關的尖端技術,從此只引進不開發,永遠受制于人。這也算新一輪的對付中國的“超限戰”。中國的確正面臨一個“從來沒有過的歷史機遇”,但并非“精英”們所斷言的那種“從來沒有過的和平建設”的歷史機遇。
蘇聯解體,冷戰以美國的全勝而結束。兩個超級大國爭霸世界的格局被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所取代。整個世界由那以來開始經歷著兩大調整:美國戰略目標的重新調整,以及國際關系準則的重新調整?!?/p>
美國的戰略目標一直在不斷調整。當美國以德國日本為主要戰略目標時,便毫不猶豫地跟意識形態的敵人蘇聯結為盟國對付德日。一旦戰勝德日,美國又毫不猶豫地把戰略目標轉向了蘇聯,跟昔日的死敵德日結盟對付昔日的盟國蘇聯。美蘇關系迅速惡化,短短幾年便演變成“冷戰”。為了對付蘇聯這個戰略目標,美國毫不猶豫地放下了朝鮮戰爭的舊仇跟中國接近。蘇聯剛剛解體,美國立刻批準向臺灣出售F-16先進戰斗機,毫不猶豫地把戰略目標轉向了中國。美中關系氣氛頓時開始變味。當美國認為國際恐怖主義對美國的安全威脅更直接時,又立刻毫不猶豫地放松了對中國的壓力,聯合中國共同反恐。與此同時,美國一方面推行“阿拉伯民主改造”計劃,一方面緊鑼密鼓加緊NMD(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毫不猶豫地為有朝一日徹底廢掉中國的核反擊能力而快馬加鞭。美國的戰略目標的轉換就是如此嫻熟老練,一氣呵成,毫不猶豫,毫不留情。美國公開宣布其21世紀的戰略目標是確保美國世界獨一無二的超強地位。換句話說,誰被認為過分強大而可能危及美國的超強地位,誰就會變成美國的戰略目標。
“公認”的國際關系準也一直在“與時俱進”。鴉片戰爭時代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沒有什么“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之類。實力就是一切,沒實力就活該倒霉。弱國無外交,也無主權。對弱國什么國際關系準則都不存在。否則人家也不會公開向中國販了毒還倒打一耙,打上門來要中國賠償毒品損失了。第二次世界大期間美國主張戰后“非殖民化”,讓殖民地國家盡量都獨立。這一是可以把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如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幾乎剝個精光,大大有利于美國資本的全球擴張。二是可以利用“民族自決”的名義為日后瓦解蘇聯及其它不喜歡的多民族國家打下伏筆。英國國力已衰,再也無力維持“日不落帝國”的統治,不得不同意,甘心從“大英帝國”淪為“小英格蘭”。蘇聯想借機跟美國爭奪中間地帶,順水推舟同意了美國的主張。于是有了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與此相對應的“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類國際關系準則很是時興了一陣?!袄鋺稹睍r期美蘇兩大陣營對抗,都需要爭取中間力量,因此在不涉及自己戰略要沖的地方也大致認可了這些準則。但也不是沒有條件。隨著“冷戰”局面的演變,美國要求的條件越來越高。首先是不許站錯隊:倒向蘇聯陣營的就是敵人,倒向自家陣營的就是哥們,中立的就是不仗義,非打即壓,給點小鞋穿。慢慢地光站隊還不夠,又陸續劃了好些圈子:人權,自由,民主,經濟自由化,貿易自由化,知識產權……等等等等。好些原先被認為是主權范圍內的東西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國際問題,國家主權的概念悄悄地被一點一點地架空了。到后來國內抓罪犯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迫害人權”,鬧出個國際事端來。等蘇聯解體,美國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一些原先“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吃不開了, “人權高于主權”、“先發制人”等理論陸續付諸實踐。如今美國是說打誰就打誰,別人誰也管不了。聯合國管不了,美國的西歐盟國也管不了。法國反對美國攻占伊拉克,美國火冒三丈,硬打下來再來個“懲罰法國”,不準法國公司參與伊拉克戰后重建;順便還來了點“去法國化”,將國內傳統的“法式炸薯條”(French Fries)“正名”為“自由炸薯條”(Freedom Fries)。如今能對美國政府有所制約的只有美國選民。但只要美國沒有陷入越南戰爭那樣的曠日持久、代價沉重的泥潭,美國選民對美國政府的海外政策并沒有多大實際約束作用。現在“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其實已經變了,變得頗有點鴉片戰爭時代強國說了算的味道了。
當中國已被美國調整為其戰略目標的時候,當“人權高于主權”、“先發制人”“單邊主義”已經變成國際關系的現實的時候,心醉神迷于“中國有了從來沒有過的和平環境”、一心一意“埋頭搞建設、全力建小康”,好笑不好笑?諷刺不諷刺?人家用溫水煮青蛙,讓你不知不覺“軟刀子割頭不覺死”;面臨滅頂之災的大嘴蛤蟆“精英”們卻還當是在洗溫泉浴,美滋滋泡在鍋里悠然自得,還自鳴得意地說:“我這是在‘蹈光養晦’呢!”
中國希望“和平崛起”,雖說是“和平”,但終究是“崛起”。很難說美國能否對此網開一面。如果人家不肯高抬貴手,就得小心人家“先發制人”到自己這個“戰略目標”頭上來。能遏制這種情況發生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第一是毛澤東時代抗美援朝打出的國威軍威,使世界認識到中國人不再是一盤散沙;第二是毛澤東時代的“兩彈一星”及由此發展起來的戰略威懾力量。這一切使美國選民認定跟中國沖突會代價慘重,由此制約了美國政府。至于中國的常規武裝力量,既然中國自己的作家中將、空軍副政委都公開不屑一顧而寧愿當“美國迷”,美國人即便原來很顧忌,現在也會大打折扣。一旦人家認定中國人又回到鴉片戰爭時代的一盤散沙狀態;一旦人家的NMD部署成功,有所顧忌的情況必然起變化。一盤散沙自然不堪一擊,NMD成功就意味著把中國的戰略核武器繳了械,那時人家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先發制人”了。由此可見,中國崛起的唯一歷史機遇一是必須避免重新變成一盤散沙,二是必須趕在美國NMD及下一代新戰略武器研制成功之前搶先拿出自己新一代的戰略“殺手锏”武器,使之不敢輕舉妄動。也就是說中國必須跟美國的NMD及其下一代新戰略武器搶時間賽跑。這個歷史機遇有多少年不好講,也許幾年,也許十幾年,反正不是無限期。
據一些學者推測,現在世界石油供應只夠維持幾十年。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頭幾名的石油進口大國。一旦石油供應斷絕,結果不言自明。除非中國能獲得長期可靠的新石油來源,否則必須在幾十年內開發出大規模使用替代石油能源的技術。也就是說,由于石油問題,中國崛起的歷史機遇被限制在這幾十年內。
當美國戰略目標開始轉向中國時,當國際關系準則開始變化時,當中國最多只有幾年到幾十年的崛起歷史機遇時,中國的那些“出過洋”、“憑理論搞戰略”的“精英”們都在干什么?歡呼冷戰結束、歡呼天下太平、歡呼中國有了“從來沒有過的和平大環境”、斷言“中國應該吸取教訓蘇聯的教訓,讓國防建設為經濟建設讓路”、“全力建小康”、“軍隊經商”、“軍轉民”、“先富起來”、“行政創收”、“全球化”、“與國際接軌”、“戰略伙伴關系”(對付誰?)、抱著人家粗腿高唱“我的太陽”、“消氣外交”……
從蘇聯解體到使館挨炸猛醒之間足足八年。這么長時間內,“精英”們面對中國時間有限的崛起歷史機遇及戰略方向硬是找不著北。雖然成批生產了一大堆“精英”、“院士”,但學術界的腐敗越來越兇,許多要害科技領域的真實水平跟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一些關系重大的項目,如預警機項目,俄羅斯輸油管項目等則一拖再拖,人家急時自己不急,等自己急時人家不干了。如果是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早就完蛋了?!?/p>
再看看“只游過江、沒出過?!薄f只是“憑直覺搞戰略”、“先天不足”、“有局限性”的毛澤東又是如何面對歷史機遇的?
雖然阿拉伯國家不斷有人試圖重新統一阿拉伯世界,但無一成功。不僅因為阿拉伯國家分裂已久,更因為其他大國根本不愿意世界上出現一個統一的、強大的、控制了世界石油命脈和戰略要沖的阿拉伯國家,因此費盡心機利用矛盾讓阿拉伯國家不斷你爭我奪,征戰不休。所以雖然阿拉伯國家號稱同文同種同根生,但實際根本統一不起來。換句話說,阿拉伯世界重新統一的歷史機遇已經永遠失掉了。而中國如果不是毛澤東戰勝了“蔣委員長”,“蔣委員長”統治下的向美國“一邊倒”的中國必將讓美國勢力直接緊逼蘇聯,必將使蘇聯感到“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蘇聯必將不會容忍美國勢力如此逼近蘇聯腹地邊境;必將會死死霸住其從雅爾塔協議中撈到的旅順基地及中長鐵路等中國主權,必將采取一切手段來平衡美國在華勢力。中國必將變成美蘇直接爭奪的前沿陣地,必將四分五裂,必將“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有超級大國的干預,誰也不敢保證中國一旦被分裂會不會步阿拉伯世界的后塵,從此再也統一不起來。而分裂的中國的必將戰禍連年,局面決不會比炮火連天的中東地區更和平,那還談得上什么“和平崛起”。毛澤東領導中國人僅憑著一窮二白的底子統一了中國大陸,使中國避免了阿拉伯世界那樣的分崩離析的命運,收回了雅爾塔協議強迫中國喪失掉的、除蔣介石公開放棄的外蒙古之外的一切主權,完全憑自己的努力,讓軍閥混戰、四分五裂、衰敗危亡中的中國大陸重新統一,重新崛起。這就是毛澤東抓住的歷史機遇,打破雅爾塔協議的格局、從兩大超級大國的夾縫中硬搶出來的、極其罕有的統一中國大陸的的歷史機遇?! ?/p>
如果不是中國出兵抗美援朝把美軍趕到三八線,美國大兵壓境,中國還沒開始搞和平建設就不得不把東北工業全面內遷;一旦稍有風吹草動就不得不根據“中蘇同盟條約”的規定允許蘇聯出兵東北。一旦蘇軍常駐東北,中國的東北同樣會變成美蘇較量的前沿陣地,中國的主權完整勢必然難保。毛澤東決策抗美援朝,既把美國勢力驅除到三八線之南,又避免了蘇聯軍隊進入中國領土,還使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以一個無人膽敢小看的強國姿態出現在世界上,從此真正得以獨立自主,奠定了中國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持續至今的和平的大環境。這就是毛澤東立國之初便抓住的一個歷史機遇,讓中國人百年來頭一次享受到強國滋味、樹立起強國信心、受惠迄今、維護了中國根本利益的極其寶貴的歷史機遇。
美國進攻伊拉克的主要借口是伊拉克要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尤其是核武器。美國如今的戰略是“先發制人”,想打誰就打誰,特別要打私自搞核武器的。現在誰要是沒得到美國允許搞核武器,美國就要干預,從經濟制裁到“先發制人”無所不用其極。換句話說,非核國家能夠自主發展核武器而不招致外來強力干涉的歷史機遇已經過去了。中國搶到了這個歷史機遇,發展了自己的核打擊力量,有了“鎮山之寶”,因此誰也不敢輕易對中國搞“先發制人”。 但如果不是毛澤東、周恩來等在1960年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仍能頂住一切壓力,力排眾議,堅持“兩彈一星”項目,中國能搶到這個歷史機遇嗎?要是當時也象“運十”下馬那樣拼命算表面經濟帳,強調經濟效果、風險、困難、把握等等,然后得出結論讓“兩彈一星”“先行下馬,將來再說”,中國現在將是如何,歷史將會如何?毛澤東、周恩來等在新中國最艱難的時刻硬是挺了過來,把中國變成了核大國。這就是毛澤東、周恩來等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情況下抓住的歷史機遇,使中國人迄今賴以免除核訛詐的、重新崛起必不可少的歷史機遇?! ?
(“精英”們很喜歡說“由于現代技術的發展,毛澤東的人民戰爭已經過時”。然而即便假定這樣的“理論”成立,卻豈不是等于同時又承認了毛澤東抓住了人民戰爭“過時”前的“歷史機遇”,利用人民戰爭統一了中國,取得抗美援朝、援越抗美的成功嗎?豈不是反而從反面肯定了毛澤東善于抓住歷史的機遇嗎?)
毛澤東、周恩來手下那些從沒“游過江”、更沒“出過洋”的“土八路”們同樣善于抓住轉瞬即逝的歷史的機遇,改變歷史進程?!?
1950年4月,四野12兵團副司令兼40軍軍長的韓先楚執意要在谷雨前發起海南島登陸作戰。他指出:因為我軍渡海工具基本上是沒有動力的風帆船,必須依靠谷雨前的季風才能過海。如果在谷雨前的五天內(4月20日前)再不發動海南島登陸作戰,攻打海南島就要往后再拖整整一年。1950年4月16日,韓先楚置個人生死和軍事榮譽于度外,在沒有??哲娕浜系那闆r下,在金門失利的陰影的重重圍繞中,冒著喪師瓊州海峽的極大風險親率40軍、43軍四個師數萬人乘坐風帆船跨海進擊海南島。僅僅幾天,國民黨名將薛岳率12萬之眾苦心經營的“伯陵防線”土崩瓦解,被侵華日軍懼稱為“長沙之虎”的黃埔高材生薛岳被經常寫錯別字的韓先楚將軍攆出了海南島。海南戰役之后僅僅一個多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臺灣戰役被迫無限期推遲。如果不是一代名將韓先楚力排眾議,用自己的一切做抵押,利用最后可以利用的五天時間打下海南,中國就將有兩個臺灣,而失去最后一個出???。這就是韓先楚將軍透過撲朔迷離的團團迷霧抓住的、奠定了中國收復整個南海主權基礎的歷史機遇,僅僅五天的歷史機遇?!?
1950年11月志愿軍發動的第二次戰役把麥克阿瑟的“圣誕節總攻勢”變成“圣誕節總潰退”,使美軍從此在朝鮮由戰略進攻變成戰略防御,被稱為“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戰役”。據雙石著作《開國第一戰》記載,此役西線戰場成敗的關鍵在于38軍及時穿插到位,斷敵退路,一連抓住了三個至關重要的五分鐘:先敵五分鐘搶占三所里;在上級的命令電文中把“龍源里”誤譯為“龍泉里”的情況下仍能根據實際情況準確判斷出上級的真實意圖、先敵五分鐘搶占龍源里;先敵五分鐘搶占松骨峰(書堂站);然后以頑強的防御守主了陣地,確保了戰役的勝利。由此不僅打出個“萬歲軍”,而且改變了歷史。這就是“萬歲軍”在一連幾天幾夜不吃不睡、連續行軍、連續作戰、極度疲勞的情況下用“小米加步槍”從飛機大炮坦克堆里硬抓出來的歷史機遇,一個由缺一不可的三個歷史性五分種組合而成的歷史機遇。
看看屢屢眼明手快抓住了轉瞬即逝的歷史機遇的毛澤東及其精兵良將,再看看在歷史機遇面前團團轉了好幾年還在亂碰亂撞、“摸著石頭過河”的“精英”,英明愚蠢,高明低劣,不言而喻?! ?
允許中國崛起的歷史機遇剩下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又被“精英”們浪費了好幾年。如果還不猛省急追,任其繼續瞎折騰,那中國崛起的歷史機遇必然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謀私利的假改革盡管乍一看似乎閃閃發光,也可以風光一時,但給中國實際帶來的盡是長遠的致命內傷,任其發展必將導致中國崩潰。它誘迫中國人只顧自己,不擇手段,不計后果,不管將來。中國有十幾億人口,既不可能象一些氣候炎熱、到處有可以充饑的“面包樹”的非洲國家那樣,可以“吃飯一棵樹,穿衣一塊布,發展靠援助”;也不可能象地廣人稀的俄羅斯那樣,光靠賣資源賣軍火就餓不死人;更不可能象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那樣,靠對外侵略擴張、大規模對外移民來解決“優勝劣汰”下來的“剩余人口”和“弱勢群體”問題。在中國如果不搞統籌兼顧、均衡安排而胡搞什么“優勝劣汰”、犧牲“弱勢群體”、任其自生自滅,那動不動就是上千萬上億人的生死存亡問題,稍有差池就要出人命、要出大亂子。“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水能載舟,亦能復舟”。這是中國多少代的歷史教訓,凡頭腦稍微清醒的人都不敢對此掉以輕心。但腐敗中人則根本顧不上這一套。假改革導致腐敗。腐敗自有其腐敗的客觀規律,一旦腐敗起來什么也限制不住。指望一邊腐敗一邊自我克制無異于指望木頭一邊燃燒一邊冒冷氣變空調。歷史上中國每個朝代開國之初無不絞盡腦汁制定出各種防止社會矛盾失控激化的規定,但所有這些規定無不隨著社會逐代加深的腐敗而變成一堆廢紙,直到腐敗得無以復加的王朝末日來臨。腐敗猖獗的地方一切是非黑白全部顛倒,人們完全被私利私欲驅使支配,喪失了一切責任感和自我克制能力,如同癌細胞一樣毫無節制地瘋狂吞噬周圍的一切,直到整個賴以生存的承載肌體承受不住這種瘋狂破壞而死亡。盡管假改革的“精英”們個個說得娓娓動聽,其實全是借口和欺騙。正如魯迅所說:“我看中國有許多知識分子,嘴里用各種學說和道理,來粉飾自己的行為,其實卻只顧自己一個便利和舒服,凡有被他遇見的,卻用作生活的材料,一路吃過去,像白蟻一樣,而遺留下來的,卻只是一條排泄的糞。社會上這樣的東西一多,社會是要糟的。”這個“糟”就是“中國崩潰”。假改革承認個人私利高于一切,造成人人身不由己只能顧自己眼前私利、顧不了長遠共同利益的大環境。沒有了長遠的共同利益就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目標就必然離心離德。離心導致分裂,分裂導致崩潰?,F在中央說話還有多靈?“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國企拍賣”之類的話倒是一說就通,執行得飛快,效率出奇的高;而“不準拖欠民工工資”、“不準搞‘政績工程’”、“不準鋪張浪費”、“不準搞‘小金庫’”、“不準造假帳”、“不準隨便征占農田”等等三令五申收效如何?以前還只是陽奉陰違軟磨抵制,現在干脆明火執仗公開對抗。你說“經濟過熱”“宏觀調控”,我偏公開宣布我這里不熱,還需要大干快上,反過來要追究“宏觀調控失誤的責任”。如果不是假改革謀私利造成的利欲熏心壓倒一切,哪來這么大的膽子,這么大的勁頭?這難道不是分裂的前兆,崩潰的警報?假改革的真后果改革“精英”們不敢講,但李登輝及一些心懷叵測的外國人則毫無顧忌,直言不諱來為自己人打氣。李登輝最大的戰略賭注就是假改革必將導致中國崩潰,而他們真正的戰略目標正是中國崩潰。所以即使中國同意臺灣“獨立”,他們也決不會就此罷休,一定會進一步要求肢解中國,因為只有中國崩潰了“臺獨”才能放心。人家心中有數,知道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旦中國走上謀私利的假改革之路,便猶如被掛上了人家精心設計好的傳送帶,接下來的事就由不得你,一切都會自動發生。正因為李登輝嗅出了中國假改革真腐敗的氣味,所以才會如此死硬猖狂,才敢宣揚“中國七塊論”,才敢公開議論如何肢解中國。李登輝之流和其他一些心懷叵測的國家幾年來的軟硬兼施,輪番表演,核心目標無非是想方設法讓中國別忽然回過味來從假改革的死亡傳送帶上跑了,跑到真改革的道路上去,那就前功盡棄,功虧一簣?! ?
中國不粉碎改革騙子們的假改革就無法避免崩潰命運,更無從崛起。為此中國人必須:
1.真正明確改革的根本目標:求中華崛起,還是只謀私利?目標不同,立場、方法、路線、前途截然不同?! ?/p>
2.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決不盲目相信未經實踐反復檢驗過的理論,尤其不能迷信只有理論而無大量成功實踐的“經濟學家”,更不能讓這種人掌握改革決策大權。手握大權的純“理論家”往往最可怕,因為他們最關心的不是讓自己的理論去接受實踐的檢驗,而是讓整個世界來適應自己的理論。即使明明不切實際也死死抱著自己的教條不放。象王明博古那樣的“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明明已經碰得頭破血流,老本都快輸光了,卻仍然一意孤行??傊畾v史早有明訓:只知理論、不懂實踐的“拗相公”一旦大權在握則天下必危。
3.杜絕利用雙重身份誤導詐騙。最簡單的辦法是在一切場合補足具有雙重身份的“精英”們的一切身分,而且要標明其謀私利的主身份。就是說,亦學亦商者,按商人看待;亦中亦外者,按外方代理人看待。比如,不再簡單提“經濟學家XXX”,而要說“XX公司名譽董事XXX(兼XX大學教授)”。同樣,不再簡單提“XX專家”,而要說“X國XX基金長期收益人XXX(兼XXX政策研究室研究員)”。這樣人們就不容易被誤導。
4.認真看待反詐騙的戰略重要性,嚴厲打擊假改革的學術騙子和行政騙子,建立有效的反詐騙體系。
詐騙是和平時期最廣泛、最頻繁、最致命、危害最大、最防不勝防的破壞行為。小至破家,大至滅國,沒有任何一種其他的破壞活動能有這樣大的威力,對社會的一切都能造成這樣嚴重的后果。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一整套嚴密的反詐騙系統,單憑當事人的直覺、本能和經驗,只靠少數人匹馬單槍、單打獨斗根本對付不了已經發展成集團性犯罪的國家級詐騙行為。對付詐騙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全面的問責制,用周密嚴格的責任系統來對付各種詐騙。
電視片《復活的軍團》介紹了《呂氏春秋》上闡述的秦朝兵器制造的管理原則:“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便追查責任。這套辦法使兩千多年后的我們仍可以從一件具體的出土秦代青銅兵器上得知當時出了問題該找誰負責:全國總負責人:相邦--“呂不韋”;工廠廠長:工師--“蕺”;車間主任:丞--“義”;制造工匠:工--“成”。兩千多年前的老祖宗就發明了如此嚴格嚴密有效的責任制,使人不敢不負責任,不敢偷工減料。這種 “物勒工名”、責任到人頭的基本原則同樣適用于今天的反詐騙體系。具體的物質性的“硬”產品要“物勒工名”,抽象的非物質性的“軟”產品同樣要“物勒工名”。制訂政策法規要有決策問責制,執行政策法規要有行政問責制。要問責首先得知道具體誰負責,名字都沒有出了事找誰去?有了問題現再查名冊一是來不及,二是便于推卸責任?,F在頒布一個具體管理條例、立功受獎辦法之類都登個頭版頭條,而象企業改制,國有企業拍賣,“國退民進”等等涉及上千萬人生計、上萬億國有資產歸屬的大問題,早已超出 “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部試驗范圍、已經屬于全面鋪開推廣的大改大動等這么大的事卻既不見人大立法,也不見大張旗鼓公告天下,幾個“紅頭文件”一發不聲不響悄悄就給辦了。這一切到底是誰負責?根據誰的理論?哪條理論?誰提議?誰審議?誰擬稿?誰會簽?誰批準?有沒有人從中撈取好處?一切有關人員的個人財產跟所辦事項之間有沒有對應變化關系?出了問題該誰負責?怎么負責?對那么多當事老百姓而言這一切都是糊涂帳。別說等兩千年后再查帳,兩年后的帳就查不清了。堂堂十幾億人口的大國這種管理法如何稱得上“現代化”?要是真想把中國的事情辦好、不給假改革的詐騙犯以可乘之機,就必須學學老祖宗秦朝的辦法,決策時就來個“物勒工名”,把一切參與決策的人的具體姓名一個不漏地記錄在案,張榜公布,讓全國全社會都來監督決策人和執行者在全過程中個人財產變動情況,判斷這些人是否從中牟利,是否有詐騙行為。如果有營私舞弊行為則屬于詐騙無疑,必須依法查處,再冠以騙子之名,重要崗位永不錄用,誰用就按騙子同謀論處誰。就拿京滬高鐵工程項目為例,有主張自制為主的,有主張買法國技術的,有主張買日本技術的。不管將來怎么決策,只要堅持“物勒工名”這一條就容易使最后決策比較符合中國最大利益。所有參與決策和談判的人的姓名情況都要一一記錄在案供全社會監督,并要求其保證其決定符合中國最大利益,保證個人沒有從中撈取私利。如果最后決定是買日本技術,則參與決策的人要立下“軍令狀”,保證日本決不會因臺灣和領海問題跟中國戰爭、更不會拿高鐵項目從中國賺的利潤制成武器反過來打中國,否則甘愿被以叛國資敵罪論處。有這套辦法,敢以身試法的騙子數量必然大大減少,即便僥幸得手也容易秋后算帳,以警效尤,有效防范未來可能的詐騙犯罪。“物勒工名”的原則是事先錄以備考,出了事對號入座追查責任,決不允許事后臨時抱佛腳敷衍。除非一開始就居心不良、處心積慮有意識地準備將來逃避責任,否則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在決策、行政領域內實行“物勒工名”的人頭責任制。
圖強國的真改革和謀私利的假改革分別代表了兩條道路,兩種命運,兩個前途。中國人正在這兩種改革的斗爭中探索思索。分不清這兩種改革的本質,就只能在兩種命運之間搖擺顛簸。只有認清謀私利的假改革的真正危害并堅決擯棄之,中國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全面現代化,真正不再挨打,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真正崛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