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楚霖義峰
隨著由丹•布朗的暢銷小說《達芬奇密碼》改編的同名電影于5月18日在全球公映,中國天主教也與世界上其它地方的天主教會一樣,陷入了一種莫名的躁動。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相信國外的天主教會對這部小說及電影所反映出的情緒更多的是一種宗教感情的渲瀉的話;那么,在中國天主教會內,我們似乎在那虔誠的外表下感到了另一種不同的況味。這部小說出版已經好幾年了,中文本也早在2004年8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公開發行。自小說問世以來,國外天主教會的抨擊聲就一直沒有斷過。但國內天主教會對此卻從未在意過,即使在中文本公開發行時,也未見天主教有過一言半語。既然如此,為什么在電影問世時,中國的天主教會,不論是地上或是地下,卻與“普世圣教會”如此地保持了高度一致呢?筆者以為,雖然不排除一些教徒出于宗教感情抵制這部作品的因素,但是,如果把中國天主教在此事件中各種表現的動機僅僅理解為出于對耶穌基督的愛,那就太小看了它在政治斗爭中歷練了幾十年的經驗與實踐了。國內天主教會在《達芬奇密碼》上表現出來的躁動其實只是一個表現,在這層神圣的面紗下面,有著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各自的政治考量。或者,用一個更加明確的說法,就是中國的天主教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出于各自的政治心態和政治目標,在《達芬奇密碼》上,合演了一場魔幻現實主義的斗爭,而在這場斗爭的背后,是中國天主教那如同蒙娜麗莎般神秘而深邃的微笑。
一、中國天主教抵制《達芬奇密碼》的簡要過程
早在數月前,中國天主教地下教會就有許多關于《達芬奇密碼》的言論。當時分為兩派,一派主張作為一個文藝作品,教友只要心中有定見,堅持信仰,明確宣示即可;另一派主張采取行動表達抗議這種瀆神的行為。后來,隨著炒作的加溫,后一派的主張占了上風。相對于地下教會的熱鬧,地上教會卻保持了一種令人費解的沉默。但是,同樣使人奇怪的是,在電影公映的前一天,也就是梵蒂岡教廷公開表示《達芬奇密碼》一書全是錯誤、誹謗及侮辱,是一本反基督的書籍,并希望天主教徒全都抵制這部電影之后,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卻迅速跟進,于18日向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愛國會和教務委員會下發了《關于抵制電影<達芬奇密碼>的通知》,要求天主教徒們“堅決抵制<達芬奇密碼>這部電影。不看、不聽、不講有關這部電影所涉及的內容,自覺維護圣經的神圣權威和教會信仰寶庫,聽從圣教會的訓導,以言以行抵制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和侵襲。”中國天主教門戶網站“信德網”還開辟了“抵制《達芬奇密碼》專欄”,大量發表世界各地天主教會抵制《達芬奇密碼》的消息和梵蒂岡以及一會一團的通知。
二、地下教會抵制《達芬奇密碼》的政治心態
如前所述,地下教會在對待《達芬奇密碼》的態度上,原先也是有兩派意見的,但為什么后來主張寬容的一派的聲音不管是自動還是被動,都漸漸消失了呢?難道真的是受了圣神感動,認識到這部片子的危害了?這當然是無稽之談,真正的原因是,地下教會非常敏感地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打擊地上教會的良機,并且最大化地利用了它。而那些主張對作品寬容的地下教會成員也正是意識到這其中的不言之妙,才與另一派合作,共同打擊地上教會。只是由于地下教會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組織上的不協調,加上地上教會的精確反擊,最終反而令使地下教會自身受到了傷害,這一點,將在下文談到。
打擊地上教會,這是地下教會在這次行動中的最大的動機和目標。以教會的話講,這部作品是“反基督的”,因為它將耶穌描寫成了一個人,而否認了基督的神性,這是典型的諾斯替主義異端,是被普世大公會議所明令棄絕了的。更不能容忍的是,作品居然描寫耶穌與一個女人生下了孩子,并且其后裔一直延續至今。
筆者無意對教會這種觀點進行任何評判,雖然筆者也知道如今的新約全書中的四福音是后世的教會從諸多福音書中挑選出來,而其它的福音書的去向也終成為歷史隧洞深處一點神秘的回聲。筆者想說的是,如果我們也如同某些天主教徒那樣,將這樣一部文藝作品的主旨定位為“反教會”的話,那我們就可以看到,它所打擊的,是天主教會的核心價值。而這種核心價值,無論是地上教會還是地下教會,都是必須加以全力維護的。因為整個基督教的宗教基督(非現世基督)都建立了道成肉身的耶穌身上,沒有耶穌,就沒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如果基督不是神,那天主教會的神恩寶庫和人神中保地位就無法存在。
如此看來,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在對待《達芬奇密碼》的態度上應該是有著共同的根本利益的,地下教會又如何利用這個問題來打擊地上教會呢?
在任何看似神圣的宗教利益下,掩蓋的永遠是更加神圣的現實利益,這其中包括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因此,當現實利益發生沖突時,宗教利益就必然讓位于現實利益。當然,這并不是說當事人會拋棄宗教利益,而是說他們會利用維護宗教利益的名義來維護、爭取現實利益。所以,現實利益相對的雙方,在表面上維護共同宗教利益的同時,所進行的,就是維護、爭取各自現實利益的較量。
地下教會的表現就是如此。一方面,它大力維護“基督教正信”,另一方面,它大力抨擊地上教會在此“大是大非”問題上的“不作為”。它這樣做的目的有三個:
一是凸顯自己的“正統”性。地下教會向來以“忠貞教會”自命,只有它才是與普世天主教共融、特別是與羅馬教皇共融的、真正的羅馬天主教會。它越是賣力地維護天主教的核心價值之所在,越是表明自己是天主教正信的維護者。反觀前段時間地上教會的沉默,哪個更忠于耶穌就一目了然了。
二是議題安全。相對于那些敏感的政治議題,這次的話題的安全系數是最高的。我抗議一下侮辱本宗教最高神的作品總沒什么問題罷?即使有些過激舉動,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三是直接攻擊地上教會。地上教會是合法教會,對于這個問題前段時間一直沒有表明態度,這使得地下教會感到有可乘之機,一個地下教會的神父發表文章,把矛頭直接指向地上教會,說是:“如果諸如北京、上海、西安等大都市的主教,特別是某些享受總理級、副部級待遇的教長們能硬硬腰桿子,帶領他們的神父教友來點實質性的反對行動,那么效果會怎么樣?他們不是成天‘愛國愛教’地掛在嘴邊嗎?難道關鍵時刻這個‘愛國愛教’只剩下了‘愛國’?乃至于到了‘愛國賣教’的地步?在中國,政治問題高于一切,如果說以往的一些事情涉及政治,他們有難言之隱的話,這回不關政治之事了吧?”看不看一部電影,哪里就能上升到“愛國”的高度?即使地上教會的神職不明確反對這部電影,難道就是“愛國不愛教”了?地下教會之所以把對這部電影的態度上升到是不是“賣教”的高度,遵循的是這樣的思想脈絡:這部片子是反對天主教的,共產黨允許這部片子放映就是要打擊天主教,地上教會是不敢違背共產黨的意愿的,因此,我們地下教會就是要大力反對,叫廣大教徒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天主教會,而且,在這個問題上罵地上教會,罵了他們也沒話說,因為教徒都是反對這部電影的。
三、地上教會抵制《達芬奇密碼》的政治心態
1、宣示與普世教會共融。因為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地上教會被許多人攻擊,說他們不是真正的天主教,不與宗座共融。特別是因為前段時間祝圣主教的事件,更令一些人有了借口。因此,地上教會在此時,影響梵蒂岡號召,公開要求教徒抵制這部影片,一來可以表示自己在信仰上確實是與普世圣教會共融、同進共退的。二來可以順利地扛起“維護信仰”的大旗。地上教會的資源優勢是地下教會無法比的,它利用優勢資源所能造成的聲勢將最大限度地掩蓋地下教會微弱的聲音,對外營造自己信仰維護者的形象。
2、打擊地下教會。地下教會的不智之處,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政治上的幼稚。它沒有看到,地上教會的沉默,不是真正的沉默,而是引而不發,等待時機。如果它早在幾個月前就反對這部作品,那就讓地下教會喪失了攻擊它的借口,效果不好。而當地下教會對它進行了種種攻擊之后,再調動全國教會資源大舉抵制,一下子就讓地下教會之前的種種攻擊顯得蒼白無力。如此一來,你地下教會污蔑同門教友的嘴臉,豈不一清二楚?而它這樣做的理由也是非常充分的,梵蒂岡17日號召抵制,中國一會一團18號就向全國天主教會發通知,貫徹精神何其迅速,貫徹力度何其剛猛?誰還能說我地上教會是不與宗座共融的?這一點,從信德網的專欄就可以看出來,其報道力度之大、材料之齊、號召之勇,都是前所未見的,如果說沒有事先的準備,一下子能拿出這么多材料,大概也只能是憑“信仰”理解的事了。
3、表示獨立姿態。地上教會最為人詬病之處,就是它與黨和政府走得太近。但在一些政治問題上,地上教會是必須依照國法行事的,這與地下教會無法無天的半黑社會性質有很大區別。而這次恰恰為地上教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議題。這片子是通過審查的,你地下教會不是說這片子是共產黨用來反天主教的嗎?好,我就號召全國教友抵制它?如果我是共產黨控制的,我怎么會抵制呢?既然我抵制了,那我就確實不是共產黨控制的,我就是“圣公一,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作為一個小插曲,可以看出,僅僅幾天,通過對《達芬奇密碼》較量,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都表現出了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一定的政治藝術。應該說,雙方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地下教會由于自身局限,有兩點欠缺。一是政治上不成熟,沒有從前一階段地上教會的行動中看出地上教會在這種非政治議題上的可操作空間。二是組織上不協調,各地地下教會各自為政,聲音不同步;地上教會則統一行動,雷厲風行,聲勢一下子就壓倒了地下教會。縱觀此次雙方斗爭,令人想起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藝,極其精神,不過作為地下教會,是實實在在地又吃了地上教會的一記重拳。
2006.5.1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荷戟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