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在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和世界社會主義的退守中開辟光明大道

李宗誠 · 2008-08-2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和世界社會主義的退守中

開辟光明大道

——基于全新系統科學理論的“大協同主義”世界理念

李宗誠

蘇州大學商學院(教授) [email protected]     

內容提要

面對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和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退守,人類應當全面、深入地思考世界未來發展的道路。世界歷史觀的變革必須同當代科學思想的變革和科學理論的革命緊密結合在一起,必須同人類整個知識體系的巨大變遷緊密結合在一起。基于古今中外無數學者的大量研究和探討,我們應當將東方文化的精神核心歸結為和諧統一理念,將西方文化的精神核心歸結為自由民主理念。歷史和現實,理論探討和經驗分析,都向我們昭示:在合理化的世界體系中,不論和諧統一還是自由民主,都必須圍繞公平正義來進行。在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和世界社會主義的退守中,以公平正義為核心價值,將東方的和諧統一理念與西方的自由民主理念結合起來,創造嶄新的世界——“大協同主義世界”。

關鍵詞  世界體系  大協同主義  公平正義  和諧統一  自由民主

     

古今中外,許多宗教以其悲天憫人的終極關懷贏得了無數信眾,而牛頓、達爾文的科學又以其縝密的理性思維傾倒了無數智者。但是,同時具有宗教般的道義權威與科學般的理性權威雙重魅力的,除了馬克思主義,再無其二。在近代和現代,世界上出現過各種思潮和流派,從無政府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保守主義、自由主義,到社群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福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集權主義;從新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新國家主義、文化多元主義到新馬克思主義、新左派、后現代主義、宗教原教旨主義,等等[ 1 ]–[12],令人目不暇接,心迷意亂。

  面對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和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退守,人類應當全面、深入地思考世界未來發展的道路。一方面,我們應當從古今中外圣賢哲人的偉大理想中尋求智慧,總結圣賢哲人的偉大思想和理論,歸納出具有普適意義和普世價值的基本假設和原理,以作為我們進一步探索通向未來世界之路的出發點;另一方面,我們應當從近代、現代科學的偉大理論寶庫中尋求知識,建立一系列面向自然復雜性、社會復雜性和思維復雜性的全新數學模型,進行嚴格的邏輯推演,以形成基于全新系統科學理論的世界歷史觀。

在當代歷史條件下,世界歷史觀的變革必須同當代科學思想的變革和科學理論的革命緊密結合在一起,必須同人類整個知識體系的巨大變遷緊密結合在一起。

當代科學觀念和思維方式正經歷著十分深刻的變革。從簡單性思維到復雜性思維,從可逆性思維到不可逆性思維,從決定論思維到統計論思維,從實體統一性思維到結構統一性思維,這一系列正在發生的轉變為即將到來的第三次科學革命提供思想基礎 [13]–[15]

在科學自身的發展中,不同學科之間的分化、交叉、融合,或不同層次研究之間,如微觀研究與宇觀研究領域之間的交互作用,不斷地開拓出新的生長點或新的激動人心的研究領域如生命科學與技術、納米科技等,不斷推動著觀念的更新和方法論的發展與突破。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探索與認識,從基本粒子的微觀世界、納米尺度的世界,到星系的宇觀世界;從飛秒瞬間到宇宙時標;從生命起源到人類的自本文作者認識,日新月異地不斷向新的深度和廣度拓展,不斷揭示出新的深層次矛盾,孕育著新的科學革命[13]–[15]

經過長期獨立自主的艱苦探索,本文作者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索而建立的全新系統科學理論主要由“資源配置動力學”、“系統功效價值論”和“博弈組織協同學”構成[16]–[34]。基于這種理論體系而在最近寫成的學術著作《大協同主義世界——基于全新系統科學理論的世界歷史觀》中所建立的世界歷史觀,可稱為“大協同主義世界理論”。新的世界歷史觀總結歸納中外古代、近代許多圣賢關于理想世界的思想,提出新的公理化原理和基本分析框架,建立一系列數學模型,進行系統性的邏輯推演,向人們展示一個全新的未來世界體系的圖象,為人類在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的現實中指明一條全新的光明大道。

全新的世界歷史觀的建立,與當代社會大變革與當代思想大解放、當代科學大革命和當代文化大復興有密切關系。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

整個人類正在經歷著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變革。大量的分析結果和特殊的直覺告訴我們,這種巨大的變革將是千年不遇的社會大變革、千年不遇的思想大解放、千年不遇的科學大革命和千年不遇的文化大復興![13] –[20]

只不過因為這種變革的規模過于龐大、表象也極其復雜,使得很少人能夠看清它的全貌和走向的主線,特別是當人們都被繁忙的生活逼得很難超脫的時候。不難想象,幾乎所有的人在他自己的視野范圍內,都或多或少的感到某種變革的沖力。人類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幾乎在所有的領域,包括物質生活、生態環境、宇宙運動、精神與信仰、哲學思想、道德倫理、家庭和社會結構、政治關系、經濟及科技發展方面,都經歷著多種極端對立的力量之間非常復雜的互動和沖突。

知識革命

智能革命

信息革命

工業革命

農業革命

智能社會

知識社會

信息社會

工業社會

農業社會

技術革命

科學革命

文化革命

思想革命

 


圖1  革命與社會

然而,這些矛盾和對立的激化常常正是新的秩序誕生的前兆。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緊迫心情思索著一個重大的疑難問題:未來之路在何方?未來世界將是怎樣的?

談到理想世界,古今中外的哲人志士都想建立一個理想的太平世界。如儒家的大同世界,陶淵明的世外桃源,西方哲學中柏拉圖的理想國,莫爾的烏托邦等,都是同一種性質的、理想的太平世界。文藝復興與地理大發現時代是西方烏托邦思想繁榮的時代。

人們描述烏托邦,像是描述一種永恒的、完成的現實,烏托邦社會多是一種靜態社會。N弗拉亥指出[10] :“一般的烏托邦觀念、即使不全是烏托邦作者的觀點,至少也是大眾想象中的烏托邦,都認為烏托邦是一個理想的或完美無暇的社會,它具有某種邏輯一致的結構,不僅為烏托邦的子民,也為整個人類的生活,應許了充分的自由與幸福。作為一種終極的、確定的社會理想,烏托邦是一種穩定狀態的社會;大多數烏托邦都具有防止社會結構劇烈變動的保險機制。”

從各社會主義國家建成后社會經濟發展與理論發展的歷史情況來看,在不完善的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自然發展起來的,是有很大缺陷的。由這種社會存在決定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也必定很難找到合理的解決社會主義建成后所出現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方案的。蘇聯改革探索了幾十年,沒有形成連續的成體系的能夠解決蘇聯當時所出現的各種重大隱患;南斯拉夫雖然自主地進行自己的探索也提出了一種獨特的發展社會主義的方案,但是它也沒有形成能夠指導社會主義制度良好運行,持久穩定的成熟的成體系的理論。東歐各國沒有,朝鮮、古巴沒有。其實中國和越南也沒有找到解決社會主義社會保持生產力繼續發展的理論,而是為了保持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逐漸偏離社會主義軌道。

  也許真正的社會主義在將來能夠建成,但是人類現在的探索可以說失敗了。按照正統的“唯生產力”分析,它違背了歷史是連續的必然規律,也違背了馬克思“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關系不能超越生產力”的理論。社會主義發展到今天陷入困境的理論和社會現實原因是:關于社會主義的理論產生在社會主義制度產生之前,程序出現了顛倒,在現階段只是人類的一種社會理想而已;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基礎還沒有確立或者說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還沒有獲得充分的發展,生產力水平還沒有達到,社會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不可能長期維持;建立社會主義國家之前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缺陷,在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之后,對如何保持生產力能夠繼續向前發展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研究的極大的不足,使得這一具有決定性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難怪美國人弗蘭西斯福山寫出《歷史的終結》一書,宣稱資本主義已經最終獲勝[35] 。然而,幾年過后,人們發現這位先生錯了。東歐轉軌不順利,導致了“左派復興”。多米諾骨牌沒有繼續倒下,而資本主義卻發生了多米諾式的金融災難。龐大而富強的民主世界奈何不了幾個孤立而倔強的獨裁者,在連年饑荒的、屢戰屢敗的和美國鼻子底下,一個個令人難以置信地轉危為安。就連那個半世紀以來連國內一批鴉片販子的割據都收拾不了的東南亞唯一軍人政權,卻能以一個“最窮國”而對抗住了整個“民主世界”的制裁。與此同時,冷戰后的世界秩序沒有著落,“現代性危機”仍在深化,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使人一籌莫展于是乎一些人又樂觀起來,高呼社會主義復興了!

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蘇聯和東歐劇變時,有人曾清醒地指出[36] :社會主義的失敗并不等于資本主義的勝利。那么,在今天我們更應清醒地看到:資本主義的麻煩不等于社會主義的復興,比資本主義更臟的現象之存在更不值得社會主義者高興。正如有人所說,實際上政治的多米諾骨牌雖可以被國界所擋住,價值上的多米諾骨牌卻仍在倒下,我們過去自稱擁有“最高形式”的民主而嘲笑西方民主的虛假,如今卻在說:民主只能循序漸進,“民主不能當飯吃”,我們是窮國,不能享用“發達國家的人權標準”[37]。我們過去自稱雖不富裕但社會主義保障了基本福利。如今卻在說西方福利社會那一套我們搞不起。我們過去說社會主義講平等而資本主義等級懸殊,如今卻在用“東歐的前部長看大門”來描述“資本主義復辟”的可怕。我們過去自夸工人階級是主人翁,而如今“有商會而無工會”卻成了我們招徠外資的一張王牌,并公然宣傳外商要求設立黨支部以便管束工人。我們過去講“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如今卻把反制裁的寶全押在見利忘義的大資本家身上,而把西方的工會視為頭號敵人。這與當年西方制裁蘇聯而英國工人罷工援蘇真是晃若隔世!我們如今越來越依靠“亞洲價值”、“文化傳統”、“特殊國情”和民族主義、而不是靠“社會主義優越性”來響應西方資本主義的挑戰。

一句話,當今世界的歷史并未終結,資本主義并未勝利,然而社會主義在“良知”與“頭腦”上的雙重尷尬更未緩解。對于真誠信仰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僅在“主義”的旗號下謀私)的人來說,無論道義上還是理性上,最嚴峻的時刻還尚未到來。

二十多年來,在進行科學突破與創新方面,本文作者主要從四個方面積極進行獨立自由的艱苦探索[16]–[34] :(一)深化于現代科學的根基部位,建立面向開放系統的“開放系統物理學”,為物理學前沿問題研究開辟新途徑);(二)拓展于現代科學的橫斷層面,建立面向復雜系統的“資源配置動力學”、“系統功效價值論”和“復雜系統交叉集成科學基礎”;(三)集中于現代科學的交叉地帶,建立面向復雜巨系統的“完備因子協同學”、“完備組織協同學”和“博弈組織協同學”;(四)集中于現代科學的核心內容,建立面向智能集成巨系統的“智能集成分析數學”和“智能集成科學基礎”。

可以說,本文作者建立的全新世界歷史觀,源于古今中外圣賢哲人的千年偉大理想,是本文作者在對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綜合與創新的基礎上,對社會歷史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綜合與創新的結果,它將會成為當代科學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個小康盛世,比如成康盛世、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永宣之治等等。已經非常接近于理想社會,達到了人類古代文明的頂峰。漢代長期實行三十稅一的政策,并曾經全部免除農民的田租,國家賑貸鰥寡孤獨,救濟窮困老弱,《史記》中稱文景之治時國家的富裕“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杜甫詩在詩中描寫開元盛世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貞觀之治時期實行了輕搖薄賦、讓民眾休養生息,合并省州縣,精簡吏員,不大動土木,緊縮軍費,政治上任人為賢,廣開言路,虛心納諫,完善分科舉士制度,使官員憑才能被錄用。懲辦貪官,獎勵清廉。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層出不窮,物質文明輝煌燦爛,經濟發展舉世無雙。南宋的社會總產值達到了當時世界的三分之二,這是人類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做到的,即使是在最腐朽的清代,經濟規模仍然長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這就是儒學主導著的古代中國。

大同社會之所以無法實現,還由于長期不斷遭受外夷入侵,戰亂中國破家亡,生離死別,如何去安心建設和諧的社會。近代西方列強糾集八國,共同出兵。更為可怕的是國人自毀長城。與其他民族一樣,中國有盛世也有亂世,有輝煌也有苦難。歷史要正確地看待,不能僅僅縱向作古今對比。先師預言“大同世界”將會出現,“大同世界”就一定會來臨。其實,從技術基礎和條件來看,現代時機已經成熟了,因為現在的人是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信息技術可以將天涯海角的人拉近在咫尺。

在現實中中國人沒有信仰與希望,為了解脫心中沒有信仰與希望產生的痛苦,中國人開始通過無休止地拼命追求權力、財富、虛榮來麻痹自己。但是由于人是希望的存在,沒有信仰與希望人不能生存,權力、財富、虛榮并不能真正麻痹中國人,中國人現在仍陷入在深深的痛苦與惶惑中,中國的社會已經成了一個沒有信仰沒有理想沒有希望的社會。馬克思• 韋伯說現代性的世界是一個理性化鐵籠籠罩的世界,因而是沒有理想與希望的世界。

堯時代的“大同社會”

舜時代的“大同社會”

上古時代的理想化

孔子現實中的“禮崩樂壞”

古代的合理化

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會”

孔子奮斗中的“小康社會”

孔子以后歷代的“小康盛世”

上古時代的“太平盛世”

孫中山時代的“民主革命”

孫中山理想中的“大同主義”

孫中山奮斗中的“三民主義”

近代的理想化

孫中山以后的國民黨專制統治

國民黨失敗后的社會主義革命

基于科學理論和全新理念的“大協同主義”

本文作者的新探索

當代的合理化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失敗與教訓

 


圖2  上古理想化、古代合理化以及近代理想化和當代合理化

按照本文作者的理解,孔子所說的“大同社會”是以“天下為公”為基本特征的。在孔子看來,這種大同社會在堯舜時代確實曾經存在過,但在孔子所處的“禮崩樂壞”時代卻只是上古時代的一種理想化,是不可能實現的。孔子只好退而求其次,提出以“家天下”為基本特征的“小康社會”,以作為他所處時代的一種合理化目標。

在這里,本文作者所稱謂的合理化是指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一種過渡狀態和過程,就是說,合理化是指將理想變為現實的過程。在孔子那里,總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著矛盾,總是一方面在理想中努力追尋“大同社會”,另一方面在現實中試圖建立“小康社會”。

從堯舜時代的理想化到孔子時代的合理化,這是歷史的進步。在近代,到了國民革命時期,孫中山提出以“三民主義”為基本內容的“大同主義”,并將這種社會主張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混為一談。然而,孫中山的這種社會目標,不論在他及其接班人那里還是在后來的共產黨人那里,都沒有真正實現過,只能是近代的一種理想化。

現在,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年里,當我們面對西方將自由民主理念作為基本的普世價值而大力推行于全世界,面對叢林法則不僅流行于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社會、而且流行于國際政治軍事外交科技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面對整個地球處于資源遭受嚴重消耗、生態環境遭

到嚴重破壞、人口壓力日漸增大、糧食危機和石油危機及金融危機交織在一起,等等一系列有可能帶來巨大毀滅性災難的問題,本文作者不得不放棄上古理想化的“大同社會”和近代理想化的“大同主義社會”,轉而提出有可能作為當代合理化方案的新設想,那就是:

在東方的和諧統一理念和西方的自由民主理念之間建立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精神的大協同主義新理念;在公有產權的基金化重建和私有產權的基金化完善之間建立以共同產權的基金化改進為主導過程的大協同主義新經濟;在極權化的社會統一政治和集團化的自由民主政治建立以共同發展政治為中心環節的大協同主義新政治;在一元化的社會統一文化和多元化的自由民主文化之間建立以交叉性的共同發展文化為基本構成的大協同主義新文化;從而,通過較長時期的努力,建立具有新理念、新經濟、新政治、新文化、新科技、新教育的大協同主義過渡形態的世界;進而,再通過較長時期的努力,建立具有新理念、新經濟、新政治、新文化、新科技、新教育的大協同主義標準形態的世界;最終,又通過較長時期的努力,建立具有新理念、新經濟、新政治、新文化、新科技、新教育的大協同主義理想形態的世界。

    作為政治生活的立體性境域的“天地之間”或“天下”無疑也是一個希臘意義上的“共有之域”(koinón),但顯然,它并不是希臘人所說的“空間”。因而,當我們看到中國古代典籍中有所謂“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呂氏春秋•貴公》)時,我們不能因此而說,“天下”(或“天地之間”)也是一個“公共領域”。 

希臘思想中的“公共領域”首先是一種“空間”,而公共領域的公共性恰恰根植于空間的特性之中 [38]。空間的特點在于它能夠超越生命大限,進入過去與未來,長存不沒,從而將事物從時間的毀滅力量中拯救出來,所以,希臘人所理解的政治在本質上是以空間對抗時間,時間意味著對起源的侵蝕,是毀壞,而空間則連接著不朽。在柏拉圖那里,政治學是城邦的空間結構之學,而從時間上考察政治則意味著探討城邦空間的衰變史。當希臘人將政治理解為公共空間時,就是指空間的敞開性。在希臘語境中,敞開性乃是空間的最本質規定,而藉此敞開性才有所謂公共性。此敞開性在希臘人的表述中是原初的“真理”(Aletheia),亦即“無蔽狀態”[38] [39]。赫拉克利特將這個總體表述為tapánta(所有的和每一個)。每一個“我覺得”的觀點相互適合地構成一個統一,這個統一,導致了一個唯一的共同世界的敞開。所以,阿倫特在界定公共性的時候,最終將我們引向了“共同的世界”:“世界對我們來說是共同的,并與我們的私人地盤相區別。就此而言,‘公共的’一詞指的就是世界本身。”“意見”使個人處在各自的特殊世界里,從而將這個“共同世界”保持在遮蔽狀態中。為了敞開這一被遮蔽的共有之域,對自身負責的辯解性承擔,也就是為自己的意見“作出辯解”,就十分必要。

    如此說來,希臘人的公共性說到底可以分解為兩個維度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是敞開性,一方面是“共”(共有之域、共同的世界),Politeia的展開也就是基于Public(敞開性)打開人們之間的“共”(重疊共識或一致性)。在這個意義上,希臘意義上的“公”更多地指向了漢語中的“共”。所以韋爾南指出,希臘的公有,歸屬于共同,并在集團成員中平等分配。一言以蔽之,希臘傳統的公共性乃是敞開著的共有之域,敞開性與共同性是其本質規定。而公民聚集在廣場上“議事”則是打開公共性空間的一種機制。

    現代中國人對西方民主政治傳統的領會,正是從這個機制開始的,通過翻譯,中國人將這種機制命名為“議會”或“會議”。 

基于本文作者建立的資源配置動力學、系統功效價值論和博弈組織協同學,通過總結歸納古今中外許多圣賢關于理想世界的思想和經驗,我們可以將當代合理化的未來世界體系看作是以東西方文化的融合為基本方向、以公平正義理念為精神核心、以復雜性科學全新系統理論為基本思想體系、以大眾化平民經濟制度為經濟基礎、以大眾化平民政治制度為政治基礎、由大協同主義文學藝術和大協同主義科學技術構成的全新世界體系。在概括合理化的大協同主義文明的基本特征時,本文作者想到了如下十二個字:公平,正義,自由,和諧,民主,統一。

當代合理化的未來世界體系的基本框架及核心可用本文作者作出的圖2. 2表示。

社會是由制度化的交往關系建立起來的物質生活世界。社會交往關系根源于物質生產活動,并構成物質生產活動的社會條件。生產活動要求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具有穩定的秩序和

結構,即制度化。社會交往的秩序和結構,是通過社會交往的規范化、制度化的過程建立起來的。社會制度是人類交往關系成千上萬次重復之后所積淀下來的,并加以抽象化、凝固化的結構。“積淀”,本來是一個文化人類學概念,其最初含義是指人類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才產生了人性——即人類獨有的文化心理結構,如人的類(歷史主體)經驗積淀為個體的心理,理性的積淀為感性的,社會的積淀為自然的,原來是動物性的感官人化了,自然的心理結構和素質轉化為人類性的東西。正像馬克思所說,“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歷史的產物”,事實上,包括制度在內,“文化是一種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體現于象征符號中的意義模式,是由象征符號體系表達的傳承概念體系,人們以此達到溝通、延存和發展他們對生活的知識和態度。” 人類通過語言把以使用制造工具活動及其形成的社會交往為核心的人的生存狀態的各種經驗保存、貯藏、傳遞下來。個體的人在此群體活動中,一方面回憶、學習、鞏固各種經驗、技能,另一方面認同這個群體,歸屬和服從于這個群體。這即是從外在行為和內在心理兩個方面建立起社會的形式、秩序、規則。

制度在每個社會都是一個“帶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長期性”的問題。制度從空間上看是人們日常生活交往微觀實踐的宏觀化擴展化,從時間上說是歷史的集體經驗通過內化沉淀到個體交往實踐經驗之中而被積累傳承與持續再生產過程。社會實踐具有時空上的連續性,具有循環往復的特性,正是最日常的活動塑造和再塑造了人類的社會生活。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人類行動者認識的反思能力與實踐的連續性過程導致了社會秩序的生產與再生產。既不存在沒有社會結構的行動,也不存在凌駕于行為之上的社會結構。結構是行動的媒介,也同時是它的成果。結構不是外在于個人的,而是個人的記憶里的痕跡,和內化于人的行為之中的。由此來看,社會體制和制度就是那些透過行動者和社會實踐而在時空里伸展開來的持續和穩定的社會關系的形態。

任何社會制度與結構既不像社會契約論說的是主觀精神、自私自利的自然天性的產物,也不是神意安排或自然進化的秩序,而是社會實踐與現實利益關系所建構起來的。制度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與交往關系不斷重復與再生產的積累與反思結晶,也是各種社會互動關系不斷被理想化抽象化的過程。馬克思就曾針對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政治制度的歷史邏輯發生而指出,“平等和自由不僅在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交換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換價值的交換是一切

平等和自由的生產的、現實的基礎。作為純粹觀念,平等和自由僅僅是交換價值的交換的一種理想化的表現;作為在法律上、政治的、社會的關系上發展了的東西,平等和自由不過是另一次方的這種基礎而已。”

和諧統一理念

自由民主理念

公平正義理念

東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

大協同主義思想體系

大協同主義科學體系

大協同主義技術體系

大協同主義概念

大協同主義藝術

大協同主義文學

大協同主義范疇

復雜性科學系統理論

大眾化平民政治制度

直接委托代理制

普選掣簽制

公民

公民代表大會

公民代表

共同發展政治組織

社會統一政治組織

自由民主政治組織

大眾化平民經濟制度

共同投資基金

基于知識產權的國際貨幣體系

主權投資基金

獨立投資基金

共同發展經濟組織

社會統一經濟組織

自由民主經濟組織

和諧 – 統一 – 和平 – 秩序 – 協調 – 穩定

自由 – 民主 – 平等 – 競爭 – 創新 – 開拓

公平 – 正義 – 自由 – 和諧 – 民主 – 統一

 


圖2.2  大協同主義世界體系的基本框架與核心

在這一基本框架中,當代合理化的未來世界體系可稱為“大協同主義世界”。這可以看作是一個由基礎部分、主干部分、核心部分、表層部分構成的多層級復雜體系。當代合理化的大協同主義世界不同于上古理想化的大同世界和近代理想化的大同主義世界。

大眾化平民經濟制度構成大協同主義世界體系的基礎部分。本文作者將專門探討將各種投資基金加以整合,變為主權投資基金、獨立投資基金和共同投資基金這三大類型;專門探討將各種經濟組織加以整合,變為社會統一經濟組織、自由民主經濟組織和共同經濟組織這三大類型,從而建立大協同主義經濟組織體系。在本文作者看來,在經濟組織(或個人)之間往往存在著預算權力博弈關系,在經濟組織(或社會)內部往往存在著行政權力博弈關系,在社會機會空間(或虛擬空間)往往存在著投機權力博弈關系,在社會心理空間(或虛擬空間)往往存在著衍生權力博弈關系。在交易關系普遍化的條件下,預算權力博弈關系往往表現為預算權力資本博弈關系,行政權力博弈關系往往表現為行政權力資本博弈關系,投機權力博弈關系往往表現為投機權力資本博弈關系,衍生權力博弈關系往往表現為衍生權力資本博弈關系。

大眾化平民政治制度構成大協同主義世界體系的主干部分。本文作者將專門探討將各種各種政治制度加以整合,通過普選掣簽制,由全體公民產生各級公民代表,從而在公民和公民代表大會之間形成直接委托代理制;專門探討將各種政治組織加以整合,變為社會統一政治組織、自由民主政治組織和共同政治組織這三大類型,從而建立大協同主義政治組織體系。基于復雜性科學全新系統理論——資源配置動力學、系統功效價值論和博弈組織協同學,通過總結歸納古今中外許多圣賢哲人的思想和經驗,本文作者探討建立以實現大眾化平民政治為合理化目標的全新政治思想、理論和系統設計框架。本文作者倡導建立的大眾化平民政治,并不是易于導致民主泛濫、社會崩潰的大眾化民主政治。它是在人民民主專政政治和憲政民主主義政治之間建立的合理化政治,是與新文明時代相適應的大協同主義政治。

由大協同主義概念-范疇體系集結的公平正義理念構成大協同主義世界體系的核心部分。不論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需要對個人與社會、與環境的關系做出邏輯的解釋,它們都不應是政治說教,而是一種系統學,是把人與社會和環境統一看待的系統學。人在地球上不能有特殊地位,人的私欲的膨脹很快就導致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枯竭。正是因為其他生命對人已經無法抗拒,所以人才能肆無忌憚。這種生態平衡的打破,如果不能由人主動意識和制止,是沒有辦法恢復的。

大協同主義文化構成大協同主義世界體系的表層部分。本文作者將專門探討將體現為和諧、統一、和平、秩序、協調、穩定的東方文化和體現為自由、民主、平等、競爭、創新、開拓的西方文化加以整合,創建體現為公平、正義、自由、和諧、民主、統一的大協同主義文化。大協同主義文化體系包括大協同主義思想、大協同主義科學、大協同主義技術以及大協同主義文學和大協同主義藝術,等等。近二十二年來,本文作者一直堅持這樣的信念:創建復雜性科學是實現學科結構重心轉移的基礎,是促進科學總體范式轉換的關鍵。在探索復雜性、創建復雜性科學基本理論方面,本文作者已經作出長期艱苦努力,建立復雜系統交叉集成科學理論、復雜巨系統完備因子動力學理論、復雜巨系統完備因子協同學理論和復雜巨系統博弈組織協同學理論。

作為全新的世界歷史觀,大協同主義世界體系正是本文作者在千年不遇的社會大變革、千年不遇的思想大解放、千年不遇的科學大革命和千年不遇的文化大復興即將到來的關鍵時期提出并加以初步探討的。

長期以來,面對世界資本主義的擴張和世界社會主義的衰退,本文作者一直為下面的問題所吸引[9] [40]:不論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需要對個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做出邏輯的解釋,它們都不應是政治說教,而是一種系統學,是把人與社會和環境統一看待的系統學。人在地球上不能有特殊地位,人的私欲的膨脹很快就導致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枯竭。正是因為其他生命對人已經無法抗拒,所以人才能肆無忌憚。這種生態平衡的打破,如果不能由人主動意識和制止,是沒有辦法恢復的。人對人要講倫理,人與其他生命也要講倫理,尤其是在目前的情況下,更要讓全社會和每個公民都知道人對地球生命系統的責任。

  中國是一個在法制歷史上缺乏自由傳統的國家。歷史上長期的專制嚴重壓抑了人的自由。在制度層面上,不尊重人的自由,漠視人的自由早已成為了歷史積弊。社會主義建立后,在法制上,人民的自由得到了法律的確認。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這種局面的根本改變有待長時間的努力和法制的不斷完善。自己自由,也尊重別人的自由,這是自由的兩個重要的方面。

  中國正在進行市場經濟建設。而市場經濟無疑是自由經濟和法治經濟,市場經濟對于法制和法治都提出把自由作為時代精神的要求。沒有自由和法治,便無市場經濟可言。市場主體的精神需要自由,市場主體的行為更需要自由,這些自由都需要法制予以保障。市場經濟中的立法,必須體現自由的精神要求,必須切實地保護市場主體的自由。市場經濟中的執法、司法一定要以實現自由為己任。凡是對于法律所保護的自由的任何侵犯,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凡是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人們不受法律干涉而可以自由行為的領域。

資本主義要發展,社會主義也要發展,它們都要不斷充實被發現和揭露的真實關系,它們都不能再繼續充當政治教條,也不能繼續作為反復無常的政策的辯護工具,它們都應該有自己獨立存在的價值,而不是只有各種利益集團的博弈和政權的扶持才能存在。在人口越來越多、社會關系越來越復雜、人地關系越來越緊張的情況下,不僅資本主義更有發展和尊重的必要,而且社會主義更有發展和尊重的必要,就好像尊重自然規律一樣。與此同時,不僅個人的行為要與資本主義理論分開,而且政府的政策要與社會主義理論分開。在世界上,政黨可以宣稱信奉資本主義,也可以宣稱信奉社會主義,但它們都要謙虛地而不是強迫式地信奉,要時刻檢點自己的政策和行為是否符合合理化的要求,要誠實地對自己的過錯懺悔。

在對現代科學理論和方法進行二十多年的研究、綜合與創新的基礎上,在獨立自主創建資源配置動力學、系統功效價值論和博弈組織協同學的過程中,本文作者開始對社會歷史的復雜系統及其演變和未來發展進行比較深入、系統的探討。

在本文作者看來,對未來世界和未來之路的探尋應當是在理想和現實之間作出合理化的選擇。既作為社會主義的復興,又作為資本主義的超越(如今在歐洲,許多實際堅持左派理念的人也要回避某某主義之名了),合理化的未來世界不僅是古已有之的浪漫理想,而且還要從人類文明史上馬克思開創的那個傳統中繼承某些合理性的因素。

進而言之,在東方文化體系及社會和西方文化體系及社會之間建立的合理化世界,可稱為“大協同主義世界”。她既不僅僅是資本主義的“組成部分”,也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的“組成部分”,而是那種結合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理性法庭”與“情感法庭”、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努力目標,是超越現有“系統科學結構”的奮斗成果,是作為一種終極關懷而永存的合理化。

在本文作者建立的分析框架中,按照本文作者建立的資源配置動力學、系統功效價值論和博弈組織協同學理論來看,人類社會是高度復雜化、高度社會化和高度智能化的資源配置系統,這種高度復雜化、高度社會化和高度智能化的資源配置系統可歸結為歷史集成巨系統(或者說,后者是前者的基本形式)。作為復雜的資源配置系統,歷史集成巨系統可分為兩個基本部分: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人類歷史形態既包含社會經濟形態,又包含自然生命形態:自然生產子系統決定人類歷史的自然生命形態,社會生產子系統決定人類歷史的社會經濟形態。社會巨系統分析應當是人類歷史巨系統分析的一個方面。

在本文作者建立的分析框架中,按照本文作者建立的資源配置動力學、系統功效價值論和博弈組織協同學理論來看,環境承載和環境荷載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基礎支撐因子,生態效益和生態成本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基礎維持因子;資源配置和資源荷載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基本動力因子,系統收益和系統成本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基本效應因子;技術創新和技術轉移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動力強化因子,知識創新和知識轉移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效應強化因子;智能分離和智能集成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組織支撐因子,專業深度和分工水平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組織進化因子;產權供給和產權需求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組織動力因子,制度效益和制度成本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組織效應因子;合作博弈和競爭博弈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組織強化因子,集中組織和分散組織構成人類歷史巨系統演進的組織協同因子。

    面向未來,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理念的大協同主義主要的理論立足點和規范的概念應當涉及權力、權威、國家、主權、法律、正義、平等、權利、財產權、自由、民主和公共利益等十二個規范概念。以大協同主義思想為中心,將西方近代史上出現的自由主義、新保守主義、激進主義、左派、馬克思主義、后現代、女性主義、生態主義等思潮和東方近代史上出現的各種思潮結合起來,將作為西方主流意識形態的自由主義和作為東方主流意識形態的和諧主義統一起來。

公平正義既是人類衡量美好社會的一個標準,也是人們評價政治文明的尺度。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就是人類尋求公平的大規模實踐。我們還能從巴貝夫的《平等共和國》、圣西門的《實業制度》、傅立葉的《和諧制度》這些19世紀杰出思想家的著作中,以及20世紀不少杰出學者的著作,如岡納 · 繆達爾的《世界貧困的挑戰——世界反貧困大綱》、《亞洲的戲劇——對一些國家的貧困的研究》、羅爾斯的《正義論》[41] 等,都能清晰地看到他們對“社會公正”這一人類理想的張揚與追求。尤其是岡納 · 繆達爾對平等的看法值得我們深思。他在考察了南亞11國的政治經濟狀況后明確提出,“研究這些國家的經濟問題而不將腐敗作為嚴重問題來對待的理由是不恰當的、顯然是淺薄的或干脆是錯誤的”。在這些國家中,社會不平等是經濟不平等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經濟不平等又加劇了社會不平等,最終使一個國家很難擺脫貧困。

在現代社會,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會保障公平相互聯系,互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公平體系。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又處于經濟體制轉軌時期,出現了收入差距擴大等突出問題,因而分配公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必須高度重視調節社會分配不公問題。在調節過程中,要注意構筑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分配公平的制度基礎和社會道德基礎,使收入分配調節最終建立在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效率公平的基礎之上。總之,建設和諧社會,核心是發展社會公平,也就是要不斷維護、發展和實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社會保障公平。

如果說,社會主義把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資本主義把維護個人的自身利益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那么,以公平正義為核心的大協同主義把維護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利益作為自己的核心價值,它不僅與當下的個人主義價值觀不同,而且與當下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不同。今天,權力、資本和工業化,已經讓地球的環境和資源不堪負重,地球社會面臨著嚴重的不可持續發展的危機。這是已經擺在人類面前的現實。如果還想讓地球生命系統避免在未來的爭奪資源的戰爭中毀滅,那就要讓每個人(包括國家的決策者)頭腦里先有“社會與個人的共同利益”的觀念,將維護社會與個人的共同利益放在中心地位,那種“人人都為自己謀利,就自動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福利”的市場原教旨主義已經被證明對地球生命系統是有害的,動搖了社會存在的根基。而那種“只要中央政府通過全面計劃管理和控制就能保持社會經濟平衡發展”的計劃原教旨主義也早已在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遭到破產。

在全新的思想指導、科學推動和技術支持下,通過實施全球主體系統工程、全球基礎系統工程、全球技術系統工程、全球環境系統工程和全球社會系統工程,全面改造混亂而分裂的世界,創造合理化的大協同主義世界,將人類帶向新文明時代。

千年不遇的文化大復興

千年不遇的技術大創新

千年不遇的思想大解放

千年不遇的科學大革命

新概念

新范疇

新理念

新思想體系

新原理體系

新理論體系

新文化體系

新技術體系

新科學體系

全球主體系統工程

全球基礎系統工程

全球技術系統工程

全球社會系統工程

全球環境系統工程

千年不遇的社會大變革

 


圖3  新思想、新科學、新文化與全球系統工程

參 考 文 獻

[ 1 ]  [美] 施特勞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學,譯林出版社,2001。

[ 2 ]  [英]哈耶克:自由的構成(上)[M],鄧正來譯,三聯書店,1997年版。

[ 3 ]  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1999年。

[ 4 ]  [美] 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場和國家,吳良健、桑伍譯,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

[ 5 ]  Clifford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M]. New York,1973.

[ 6 ]  Robert Damton. The Cat Massacre and the other Episodes in French Cultural History[M]. New York, 1985.

[ 7 ]  Peter Burke. Varieties of Cultural History [M].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7.

[ 8 ]  Peter Burke. ‘Historians, Anthropologits and Symbols’. Culture Through Tune: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es. edited by Erniko Ohnuki- Tiemey. Stan:[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9 ]  徐友漁:關于自由和平等的當代思考,云南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10]  諾奇克:《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11]  W. Sombart, Why is there no Social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a foreword by M. Harrington. New York, 1976. S. M. Lipset, American Execptionalism: A Double-Edged Sword. New York: Norton, 1996.

[12]  T. Shanin, Russia as A‘Developing Society’, Vol.1 of The Roots of Otherness: Russia's Turn of Century. London: MaCmillan, 1985.

[13]  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課題組編著:21世紀初科學發展趨勢,科學出版社,1996。

[14]  Lindley David. The End of Physics. New York : Basic Books, 1993.

[15]  普里戈津:探索復雜性(中譯本),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16]  李宗誠:耗散系統不可逆過程中的可拓展廣義相對論時空關系,物理學報,2003(被收入國際權威

檢索系統SCI)。

[17]  李宗誠:耗散系統不可逆過程中的可拓展廣義相對論引力關系,物理學報,2003(被收入國際權威

檢索系統SCI)。

[18]  李宗誠:開放系統物理學(現代物理學前沿問題研究新途徑),其系列論文已發表在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系統,2006。

[19]  李宗誠:復雜系統分析數學(新型綜合集成數學通論),其系列論文已發表在教育部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系統,2006。

[20]  李宗誠:復雜系統全協同動力學基本方程和函數,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

[21]  李宗誠:全息協同系統及其進化方程和支配原理,系統工程,Vol.11(5),1993.9。

[22]  李宗誠:產權組織創新:系統分析與總體設計,載于《世界經濟文匯》,1999。

[23]  李宗誠:自組織控制系統分析方法,中國控制理論學術論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24]  Li Zongcheng (李宗誠) : A rate equation of the laser that reflects the coherence of light, Optics &

Technology,1995.

[25]  Li Zongcheng (李宗誠) : Basis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on a non-equilibrium proces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1996.

[26]  李宗誠:全息協同控制與權空間對話式決策,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論文集,東北大學出版社,1995。

[27]  李宗誠:一類復雜頻譜變換,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5。

[28]  李宗誠:關于演變過程的數據采樣頻率和間隔,數據采集與處理,1995。

[29]  李宗誠:關于熱的非平衡條件下原子的分岔-混沌量子假設,載于《原子與分子物理學報》,1995。

[30]  Li Zongcheng (李宗誠) : Bifurcation-chaos Signal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olo-frequency Spectrum with n-th Stage Fractional Frequency(f/z(n), ASCC Asian Control Conference, July  22-25 1997 Seoul.

[31]  Li Zongcheng (李宗誠) : The Long- Term Evolution of Ecotype Economy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Disposing in

Production Factors, The 14th Int Conf on Prod Res, 1997.

[32]  李宗誠:信息處理緊度、系統負載和信息動力學方程——信息動力學導論,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論文集,東北大學出版社,1997。

[33]  李宗誠:新世紀經濟科學通論(第一卷),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6。

[34]  李宗誠:新世紀經濟科學通論(第二卷),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0。

[35]  [美] 弗蘭西斯福山:歷史的終結,本書翻譯組譯,遠方出版社,1998年版。

[36]  轉引自秦暉:自由、烏托邦與強制,積極生活,2006-03-26。

[37]  劉登閣:全球文化風暴[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8]  江宜樺:公共領域中理性溝通的可能性,知識分子論叢,第一期。

[39] Kaufman, Herbert. Administrative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Power (1969).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art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Fort Worth:Texas.1997. Kearney, Richard C. Political Responsivenss and Neutral Competence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January / February 1988, v. 48:571–9. Luke, Jeffrey S. Response to Louis C. Gawthrop’s Minnow brook: The Search for a New Reality.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view. March/April 1989.V.49:195–6. Marini, Frank.(ed.).Toward A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Minnow brook Perspective. Chandler Publishing.Scranton:PA.1971. 

[40]  董鍵:關于社會主義的通信,烏有之鄉論壇,2007-5-31。

[41]  [美] 約翰•羅爾斯著,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譯: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 John Rawl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w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97,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烏有之人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4.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5.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6.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7.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8.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9.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10. 特朗普奪島,劍指中國?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7.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一区国产美女在线速度快 | 亚洲精品揄拍自拍第一页 | 在线中文字幕有码中文 | 亚洲色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在人线播放午夜免费 | 香蕉国产线观看免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