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毛澤東思想,中共將走向何方?
趙 磊
(西南財經大學《財經科學》編輯部)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87周年的日子,朋友們打算搞一個座談會,題目是“毛澤東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的命運”。這個題目雖然很大,但卻很有針對性。因為今天中國共產黨的現狀,以及未來中國共產黨的命運,正面臨著相當嚴峻的挑戰,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新西山會議”不是宣布“共產黨非法”嗎?謝韜們不是急不可耐地要摘掉共產黨的招牌嗎?
所以,在一個已經有87年歷史的共產黨國家,嚴肅地討論共產黨的命運,并不是無事生非,而是事出有因,形勢所迫。我想就毛澤東對自己一生的概括,來展開這個話題。
毛澤東曾經概括他自己的一生“干了兩件事”:一是把老蔣趕到了臺灣;二是發動了文革。毛澤東的一生氣吞山河,波瀾壯闊,豐富多彩,當然不止這兩件事所能涵蓋。但這樣的概括雖然高度提煉,卻是準確到位的。
那么,這兩件事與中國共產黨的命運究竟如何呢?說它們之間是命運悠關,恐怕一點也不為過。然而怎么命運悠關,今人的評價卻并不一致。
對于第一件事,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不論是敵人還是朋友,公認的評價是: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共產黨要在國共對決中勝出,幾乎是不可能的。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毛澤東思想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標準的說法是: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沒有什么疑義的。
對于第二件事,人們的評價卻大相徑庭,主流的評價是一場災難,說文革幾乎把中國共產黨引入了毀滅的命運。這樣的評價之所以是主流,就因為它是“官方的”。那么官方的評價是否就能代表“公認的評價”呢?我看不一定。官方的評價即使是“權威的”,恐怕也未必一定是“公認的”。事實上,民間的、非主流的評價就與官方評價有很大距離。
比如,黎陽說:“如果把‘文化大革命’看成是毛主席試圖消滅中國政治體制內‘癌癥’的一次‘放射治療’,那就不難理解‘文化大革命’的一切。”其實,持這種看法的并非黎陽一個人,即使這些人現在僅僅只是“一小撮”,你也不能用羅馬宗教裁判所對付布魯諾的法子:火刑伺候!何況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按照主流的評價,文革是一場把中共幾乎引入了毀滅的巨大災難;但是按照非主流的評價,文革則是一場試圖消滅中共體內“癌細胞”的一次失敗的“放療”。既然是“放療”,就難免有代價,甚至是失誤,用黎陽的話說就是:“用放射治療法治癌癥,不可避免要傷及大量無辜的健康細胞,會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但為了消滅那些致命的癌細胞,就不得不忍受這些痛苦。無論患者還是親屬都不會硬說用放射法治療癌癥是犯罪,而會承認這是為了保全生命、挽救整體而不得不承受的必要的代價。”
從“政治正確性”的角度講,官方的評價當然是“唯一的”;但是從學理的角度講,真理既不是權力的函數,也不是人數的乘積。學理上的討論只能講道理,要以理服人。所以,官方也好民間也罷,主流也好非主流也罷,客觀存在的分歧尚未統一之前,恐怕很難說誰誰的評價就絕對是“唯一的”吧?
不論怎么評價,這兩件事都深深打上了毛澤東思想的烙印。毛澤東在世的時候,他的思想對于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毛澤東去世已經32年了,我們看到,毛澤東親手建立的黨正在改革的道路上迅跑,伴隨著這個迅跑的是,這個黨與毛澤東思想正在離心離德、漸行漸遠。于是,我們面對著這樣的發問:告別了毛澤東思想,中國共產黨將走向何方?
公允地講,告別了毛澤東思想,我們有得有失。但問題在于,得是什么,失是什么?我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得大于失還是失大于得,得失是否相當?哪些可以失去,哪些不能失去?誰有所得,誰有所失?等等。遺憾的是,這些問題并沒有得到公允地討論。如果把“告別毛澤東思想”的內容展開,那么我們可以開列出一長串的清單:
告別了革命,迎來了改革;
告別了公有制,迎來了私有制;
告別了以階級斗爭為綱,迎來了以人民幣為綱;
告別了平均主義,迎來了貧富懸殊;
告別了人民萬歲,迎來了精英主義;
告別了勞動光榮,迎來了資本高尚;
告別了雷鋒,迎來了范先跑;
告別了“政治人”,迎來了“經濟人”;
告別了“偽君子”,迎來了“真小人”;
告別了“人幫人”,迎來了“各顧各”;
……
我注意到,這30年來,有人過分夸大和褒揚了其中的“得”,而極力掩蓋甚至無視其中的“失”。比如,“以階級斗爭為綱”固然難以持續,但“以人民幣為綱”就能盡收天下人心了嗎?“平均主義”未必可行,但“貧富懸殊”就值得贊美嗎?“精英主義”替代了“人民萬歲”,如此換位究竟是誰有所得、誰有所失?私有制逼退了公有制,這樣的“得失”是否相當?至于資本擺平了勞動、范先跑打倒了雷鋒、“經濟人”開涮了“政治人”、“各顧各”戰勝了“人幫人”,這其中的得失又該怎么計算呢?
按現代經濟學的說法,人的偏好雖然不同,但行為選擇的規則卻是一致的:都是“成本-收益”計算的結果。經驗告訴我們,但凡“真小人”都有一個基本特征:個個公于心計、人人精于算計。計算的結果告訴他們:只有告別毛澤東思想,“真小人”才能有利可圖。于是,那些大多戴著精英桂冠的“真小人”竭盡全力地要顛覆毛澤東思想,也就不足為奇了。可惡的是,“真小人”在這樣做的時候,總是要把這種行為美化成對全體人民有利可圖的工程項目。
其實,按照“成本-收益”計算,對于絕大多數平民百姓而言,“告別毛澤東思想”顯然是一種災難性的選擇。比如,若要我選擇,我就寧要“偽君子”,不要“真小人”。為什么呢?“偽君子”固然不好,但正如某網友所云:在一個“偽君子”的社會,至少小人不敢明目張膽,必須偽裝成“君子”——是謂“偽君子”;但在一個“真小人”的社會,小人的氣焰十分囂張,以至于君子都必須偽裝成小人才能生存下去——是謂“偽小人”。
我想,除了范先跑這樣的“真小人”以外,絕大部分人恐怕都不會愿意生活在一個小人橫行霸道,君子窩囊受氣,以至于人人都必須偽裝成“小人”的社會中吧?
結論:只有“真小人”才會心急如焚地要“告別毛澤東思想”。至于廣大中共黨員諸君如何作出自己的抉擇,借用咱溫總理的話說:“人民養育了你們,你們就看著辦吧!”
( 2008年6月30日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