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高房價 保障民眾切身利益
http://www.qianlong.com/
2005-12-07 11:31:18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 易憲容
在最近結束的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理的報告明確把著力解決關系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作為2006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盡管以往報告也有相關的內容,但把此條作為一項經濟任務則是頭一回,頗有新意。
不過,如果不把一些問題考慮清楚,要保障民眾的任務可能變得十分空泛。例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著力解決與保護民眾切身利益作為明年的工作任務,其背景是什么?它的基本內涵是什么?目前有哪些解決民眾切身利益的方式與辦法?其切入點在哪里?還有,目前民眾切身利益面臨的最大問題又是什么?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所取得的經濟成就世人矚目,也為國內多數民眾親身體會。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國內大多數民眾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增加往往趕不上國家GDP的增長速度,比不上價格水平的上升。不僅如此,GDP的增長往往需要民眾支付集體的代價。比如說,國內不少地方的經濟增長建立在高能耗、高物耗的基礎之上,種種人為對自然的破壞,都是以民眾生活福利弱化為代價的。
更有甚者,由于制度上的缺陷,雖然國家保持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民眾卻無法分享到成長成果。特別是隨著計劃經濟快速向市場經濟轉軌,使得兩種制度的劣勢有可能“合流”,成為少數人掠奪社會財富的工具。比如,剝奪教育與公立醫院集民眾幾十年之力而形成的基礎設施、財富積累、品牌效應及人文精神。以公益的名義,政府財政每年都得向這些機構大量的投入;以市場化的名義,這些機構成為少數人或少數單位謀利的工具。他們化國家與社會資源為個人或單位資源,以其服務專門性與稀缺性向民眾索取高收費,這不僅直接損害著甚至于掠奪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而且讓廣大民眾與政府的關系產生疏離。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看上去競爭十分激烈,看上去整個市場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但這只是一種表象,它同樣存在公權力侵害民眾利益的問題。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要素由政府管制,要進入房地產市場不僅要獲得市場準入,而且要獲得土地等要素。而房地產要素的非市場化,一方面表明房地產的要素獲得必須通過公權力才得以進行,另一方面也表明,一旦獲得要素就能輕易操縱市場價格。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民眾最基本的生存條件,房地產市場以貌似市場的方式掠奪民眾利益,不僅易如反掌而且冠冕堂皇。
作為生產民眾必需品的行業,如房地產,在其產業資源基本為政府控制(管制)的情況下,如果政府沒有一個好的房地產政策來為廣大民眾服務,反而讓這些資源成為少數人牟利的工具,不僅嚴重損害了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的一種嚴重失職。整治高房價應該是2006年政府著力保障民眾切身利益最為重要的切入點之一。
總之,目前國內民眾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護或受到侵害,主要原因是少數人或少數行業利用公權力為己牟利、利用公權力侵害民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完善相關制度以嚴格約束這些公權力,應該是保障民眾切身利益最為重要的方面。
目前市場上流傳著醫療改革不要再討論、教育高收費木已成舟、國內的高房價是市場之產物等謬論。政府決不應聽信此論而不作為。相反,應從這些方面入手,真正保護廣大民眾切身利益,否則,一旦由經濟問題轉化為社會問題,所引起的社會矛盾與沖突會更多。
編輯: 伏虎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