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05 中國時報
卡崔娜災區水深火熱 民怨沸騰 聯邦、地方互推責任
鐘玉玨/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卡崔娜」颶風重創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各州,而聯邦政府救災荒腔走板、步調緩慢,引發強大民怨后,美國「聯邦緊急救援事務署」(FEMA)署長兼國土安全部副部長布朗成了眾矢之的。
外界對布朗的批評不外乎其救災經驗闕如,之所以坐上這個位置完全是政治任命。而翻開布朗履歷,較重要的工作經驗只有「國際阿拉伯馬協會」主委,救災經驗乏善可陳。
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薛托夫昨天不厭其煩地提出辯護,聲稱卡崔娜的威力非災前所能預估,再者,雖然專家已預知水位會漫過龐恰特雷恩湖周圍的堤防而危及紐奧爾良市,但沒想到奧爾良的防洪堤壩會潰堤,而整個災情有如「核爆浩劫」,非大家事前所能想象。被問及布朗是否會遭撤職,薛托夫則力挺布朗,深信他能完成救災重任。
FEMA 成了「國恥」代名詞
嚴重災情讓FEMA慌了手腳,直到颶風過了四天,才開始疏散困在紐市「路易斯安那超級超級巨蛋」體育館的災民,也是在四天之后,才開始將飲水糧食送到公路網四通八達的紐奧爾良。難怪外界現在將FEMA視為「國恥」的代名詞。
布朗上電視辯稱,直到一日才知道還有兩萬多人困在紐奧爾良的「莫瑞爾會議中心」等待疏散,此言一出,談話節目主持人不客氣地反問他:「難道你們都不看電視?不聽廣播?記者又不是今天才報導。」
FEMA成立于卡特政府時代,主要任務是協調聯邦中央與地方的災難援救工作,以免出現多頭馬車各司其政的亂象。廿多年來,FEMA的效率備受肯定,不過「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之后,一切為之改觀。FEMA被納入組織龐大的國土安全部,成了反恐單位的一分子,路易斯安那州向FEMA求援,要求提供醫療協助,竟收到大量遭化武攻擊之后才用得到的藥品與設備。為此,共和黨人士呼吁FEMA應與國土安全部一分為二。FEMA救災不力也暴露聯邦與州政府之間的政治角力。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布什政府曾要求民主黨籍的路易斯安那州長布蘭可女士,將紐奧爾良的疏散工作交由聯邦統籌,由聯邦政府負責指揮原本屬于州長權限的警力與國民兵,但布蘭可擔心此舉形同中央宣布實施戒嚴令,拒絕布什的提議。
救災千頭萬緒 不忘政治角力
聯邦一名高級官員表示,根據「戡亂法」,布什有權將國民兵的指揮權收歸中央所有,為了加快救災速度,布什會繼續斡旋,想辦法統一各級政府(包括中央、州長、紐奧爾良市長)的指揮權,以免出現多頭馬車的現象。
而為了捍衛州政府的權限,布蘭可成立了救災慈善基金,并聘雇柯林頓政府時代的FEMA署長維特擔任救災顧問。
飽受抨擊的布什則利用每周例行的全民廣播,將救災不力推給較低階的市政府與州政府。他說:「救災千頭萬緒,超出州政府與地方政府所能應付,導致許多災民(尤其是紐奧爾良災民)無法獲得需要的協助。」
薛托夫也說,聯邦物資無法及時送到災區的原因之一是「憲法架構賦予各州州長主要的權限」。
紐奧爾良市議會議長湯姆斯坦承,大家都沒想到會有成千上萬難民困于紐奧爾良,不過FEMA應該出面協助。
2005.09.05 中國時報
失控之城 沉痾已久 在紐奧爾良 只挨一槍算幸運……
蕭羨一/綜合報導
卡崔娜颶風重創紐奧爾良后引發的治安問題,其來有自,即便沒有這場風災,紐奧爾良社會沉痾已久。
這座城市素以「失控之城」聞名,因為警察公權力腐化,社會正義無從伸張,百姓往往訴諸「第二正義」手段,即街頭暴力來解決,結果往往演變成失控的局面。例如,「奇想樂團」(The Kinks)的創辦人雷伊戴維斯,去年在紐奧爾良「法國區」追逐一名襲擊他女友的搶匪,結果腿部反挨了一槍,不過,現年六十一
歲的雷伊戴維斯說,在這座美南的犯罪之都能保住老命,只挨一槍算是幸運的了。
近年來美國大多數城市的謀殺犯罪率已趨下降,紐奧爾良卻一直上升。以二○○二年為例,紐奧爾良每十萬居民就有五三.一人遭謀殺,相較于紐約市僅七.三人,加州一七.一人,實在駭人。
雖然紐奧爾良市警察局聲稱已采取自清,但其腐化程度已根深蒂固且惡名昭彰。災后進駐紐城的聯邦調查局干員指出,在紐奧爾良民眾認知里,權益要靠自己來捍衛,執法者是靠不住的,卡崔娜颶風使這座城市歷來已久的亂象浮出臺面。
紐奧爾良淪為犯罪天堂與其地緣位置也有關系,南美犯罪集團往往利用紐奧爾良作為走私跳板,加上該城高于全國平均值的貧窮率,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鋌而走險而走私毒品大有人在,結果墜入貧窮-販毒-吸毒的惡性循環。
雖然紐奧爾良是美國爵士樂的發祥地,但社會文化處于美國文化的邊緣地帶,加上地理的邊緣化,居民也有邊緣人的性格,即使聯邦和州政府推動脫貧計劃,許多紐奧爾良貧戶(其中泰半屬黑人家庭),寧可貧苦度日,也不愿意接受政府補助。當地教會牧師即指出,貧窮、自尊和次文化等因素,造成紐奧爾良上周陷入無政府狀態,而如今紐奧爾良勢必新生再造。
2005.09.05 中國時報
美國 怎會「亂」像第三世界?
鐘玉玨/綜合四日外電報導
颶風卡崔娜重創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三州,災后的紐奧爾良一夕之間變成偷搶殺奸的暴虐之城,災情之凄慘,有如第三世界的寫照,若非經由電視轉播,世人根本不敢相信這竟會發生在世界第一強權的美國。
超強如美國、富裕如美國,竟也會出現眼睛無神的災民、斷垣殘壁、路邊腐尸,這些不是只有在海地、伊拉克、蘇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第三世界才會看到的畫面嗎?
國際反應從原本的震驚、同情、慷慨解囊,轉而升高對布什政府的批評分貝,態度稍有保留的,批評布什政府無能,態度較差的,則批評布什政府種族歧視,袖手旁觀,讓災區的窮人與黑人自生自滅。許多反伊拉克戰爭的人說,布什將全部資源放在伊拉克,因此沒有多余兵力與物資投入救災。歐洲一些環保人士立刻抓住機會大作文章,批評布什政府拒絕簽署遏阻溫室效應的「京都議定書」才會有今天的苦果。
英國《獨立報》昨天以頭版報導美國風災,對美國聯邦政府提出諸多質疑:值此緊急時刻,美國總統在哪里?為什么五天后布什才到紐奧爾良?美國花了三周就拿下人口兩千五百萬的伊拉克,卻無法疏散困在紐奧爾良體育館的兩萬五千災民?
不論歷史、文化、語言、情感都與紐奧爾良關系匪淺的法國也對這次荒腔走板的救災行動提出強烈質疑。《費加洛報》的社論指出,美國部隊可以在第一時間抵達南亞投入海嘯救災工作,為何在自己國家速度卻這么慢?
從媒體評論以及「部落格」的文章可以看出,歐洲民眾對于美國災民的反應冷淡,悲憫心不如對非洲蘇丹共和國達富爾地區的種族屠殺、尼日的饑荒、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伊斯蘭什葉派教徒人踩人的悲劇,也許是因為卡崔娜颶風發生在全世界最有權有勢的國家,而非蘇丹、尼日、伊拉克等有窮又亂的國家。其實,美國發生有如第三世界的災難,看在歐洲人眼中,除了匪夷所思,還多了失望。災后紐奧爾良出現搶劫、縱火、槍聲,顯示文明如美國碰到天災,人性丑陋的一面立刻浮現,反觀遭逢大海嘯重創的第三世界并未看到這樣的暴力行為。
2005.09.05 中國時報
不爽布什 嗆聲四起 宿敵發信:總統你嘛幫幫忙!
賀靜賢/綜合外電報導
反布什著稱的導演麥可穆爾,為了政府拯救紐奧良災民動作太慢,而寫了一封公開信給他最恨的布什總統!
麥可穆爾洋洋灑灑寫了一長封信,他劈頭就問布什「大人」:「請問我們的直升機都在哪?這是災情第5天了,很多人都需要被空中救援!你需不需要幫幫忙找一下他們?」
「我們國民兵呢?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為協助國家災難而從軍的,這時候不是到了應該幫助人民的時候嗎?怎么還沒有動作呢?」
「氣象預報說颶風就要去紐奧良了,有沒有人告訴你呢?我知道,你不想中斷你的假期,我也知道,你向來不想知道壞消息!」
麥可穆爾對布什很多嘲諷和批評,也有不斷的質疑,他更直接了當地表示,布什所以漠視那里的災民,就是因為他們是黑人!
麥可穆爾因反布什總統的伊拉克戰爭政策,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前曾拍了一部紀錄片「華氏911」,并因此得到坎城影展最大獎金棕櫚獎。
2005.09.05 中國時報
歌手脫稿演出:布什不在乎黑人
黃建育/綜合報導
美國嘻哈歌手肯伊威斯特二日在一項為救濟美國東南部颶風災民而舉辦的「賑災電視馬拉松演唱會」中突然即興演出,罵稱布什總統「不在乎黑人怎樣」。
這段原來劇本中沒有的臺詞,后來在美國西岸回放時已被負責轉播的「國家廣播公司電視網」(NBC )剪掉。不過,第一次播出時東岸及中西部的觀眾都可聽到。
此外,這位黑人饒舌歌手兼音樂制作人也在節目中批判新聞媒體播報災情時歧視黑人。他說:「我痛恨他們描繪我們(黑人)的方式。如果看到一個黑人家庭,他們就說這些人在打劫。如果看到白人家庭,他們就說是在尋找食物。」
威斯特這些抨擊言詞已升高為紐奧爾良市災民的不滿情緒。該市人口有六七%是黑人。同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導人艾爾.夏普頓及賈克遜牧師表示,他們支持這位現年廿八歲的饒舌歌手。而右派的評論家則反駁說,威斯特本身才是具煽動性的種族歧視者。NBC 后來發表聲明,表示威斯特這段臺詞會讓演唱會政治化,且可能影響觀眾捐獻意愿,因而將
這一段刪掉。
威斯特是在跟白人喜劇演員麥克麥爾斯搭檔演出時,突然炮轟布什。而一直照著劇本念開場白的麥爾斯,對威斯特突如其來的舉動顯得相當訝異。不過,麥爾斯還是等到威斯特說完之后,才繼續照著臺詞念。而威斯特在停頓一下之后又說:「不在乎黑人怎樣」這次演唱會在紐約洛克裴勒廣場舉辦,節目是由「MSNBC」負責制作。不過,制作單位是在威斯特開始痛罵一陣之后,才恍然大悟這位歌手已脫稿演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