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自由化”農民不堪重負而輕生
英援助項目引發印度農民自殺潮
英國《獨立報》今天披露,世界著名慈善組織“基督教救濟會”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英國政府資助印度安得拉邦進行經濟自由化改革的政策,已經在當地導致農業危機,并引發了農民的自殺浪潮,在數年內有超過4000名農民自殺。
四千印度農民自殺
“基督教救濟會”的報告顯示,自印度安得拉邦政府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在英國國際開發署的資助下進行經濟自由化改革后,該邦已有超過4000名農民自殺身亡。而且,農民自殺的人數近年來增長很快。例如,2003年,自殺人數是588人,而到了2004年,多達2115名農民自殺。
報告認為,安得拉邦許多農民被逼自殺,直接原因是由于負債累累。在對40名自殺的農民的情況進行調查后發現,他們每人平均負債10.6萬盧比(約合2400美元),為他們年收入的5至10倍。報告援引印度德里一個研究農民福利的委員會主席賈亞提·高希教授的話說:“很清楚,在經濟自由化改革和農民頻頻自殺之間存在著直接的聯系,而安得拉邦之所以走上自由化的道路,英國國際開發署難辭其咎。”
“基督教救濟會”的負責人說,“英國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去支持導致印度農民自殺的政策,這對英國政府來說無疑是一大丑聞?!?/p>
報告披露血淋淋的事實
那么,經濟自由化改革又是如何導致印度安得拉邦農民債臺高筑的呢?“基督教救濟會”研究報告以詳盡的數據,揭示了英國政府推動的所謂“自由貿易”改革給貧窮的農民帶來致命打擊的事實。
報告披露,自2000年起,英國國際開發署向印度安得拉邦共提供了2.48億英鎊(約合4.55億美元)的援助。這筆錢名義上是用于改善當地的衛生和教育狀況,但實際上是有附加條件的,即安得拉邦必須對境內的43家國有企業進行改革,改革措施包括關閉、重組和私有化。在改革中,安得拉邦關閉了4家國有企業,其中包括兩家與農業有關的企業,它們此前分別向農民低價出售農機和向貧困農民提供可靠種子來源。
與此同時,在1999年至2004年間,安得拉邦許多農民在當局的勸誘下,由種植傳統的谷物改種經濟作物。但同期,當局大幅削減了對化肥的補貼,銀行也減少了向農民提供的低息貸款,這迫使不少農民只得到私人機構那里去貸款,其利率竟高達36%。然而,由于生產過剩和國際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原因,農民以高昂代價換來的收成,卻賣不出幾個錢,許多農民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一些可憐的農民將農藥灌入了自己的肚中。
英國否認其政策是罪魁
英國國際開發署和其下屬機構中的“亞當·斯密國際”都否認卷入印度農民自殺浪潮,認為此事同安得拉邦的經濟自由化政策無關。然而,不管英國方面如何申辯,血淋淋的事實畢竟更有說服力。英國政府今年早些時候已宣布,英國對外援助今后不再同推進經濟自由化正式掛鉤。王菊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