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指引的年代,人定勝天的凱歌”
張天順
日前,為紀念毛主席《愚公移山》發表60周年,《關于農業合作化的問題》發表50周年,由檔案館策劃制作,以展現“偉人光輝思想與人民創造力”為主題的展板,在文化園與參觀者見面,為時下火爆的南街村紅色文化旅游,及檔案館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增添了新的亮點。
今年是毛主席《愚公移山》發表60周年,《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發表50周年。
1945年6月11日,毛主席在中共七大上發表了題為《愚公移山》的閉幕詞,在文章中,毛主席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發揚“愚公移山 ”精神,“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從那時起,“愚公移山”成為全黨、全國人民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的代名詞,在這一精神的感召下,中國人民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為此,檔案館充分挖掘館藏資料,精選了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展現全國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戰天斗地、治山治水的經典歷史畫面,制作了一塊主題鮮明的展板以示紀念。內容有大寨人自力更生、勤儉創業,將光禿禿的虎頭山改造成沃野良田,迎來稻菽千重浪的大豐收景象;有十萬林州“當代愚公”,在崇山峻嶺間開鑿天河,修筑起綿延3000里的“世界第八奇跡”——“紅旗渠”引來活水的征服自然的場面……這一個個畫面,一張張面孔,奏響了那個紅旗指引的年代的一曲曲人定勝天的凱歌。
1955年7月31日,毛主席在省委書記會議上作了《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實事求是地論證了農業合作化 必要性和可行性,對農業合作化理論和政策作了系統闡述,隨后,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了農業合作化的高潮,極大的促進了社會主義農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同時也在農業合作化發展的歷史中,造就了一批批農業戰線上的時代楷模。
檔案館緊緊圍繞農業合作化這一主題,選擇了不同歷史時期,高舉毛澤東思想旗幟,發展集體合作經濟的楷模人物的檔案資料,有在1951年發起的“愛國豐產競賽運動”中向全國挑戰的第一互助組創辦者——李順達,有“三條驢腿”辦起“窮捧子社”的王國藩;有帶領大寨人民在社會主義康莊大道上奮勇前進的陳永貴;有在新的歷史時期,仍然堅持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南街村的好班長——王宏斌。用他們的光輝業績,展現我國社會主義農業合作經濟的發展歷程,昭示出“農民的覺醒,正確的選擇” ,“單干沒有出路,集體才是曙光”的真理。
這兩塊思想明確、主題鮮明、圖文并貌、形象生動的展板,突出了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展板一推出就受到參觀者的好評,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參觀者看到這兩塊展板后激動地說:“這樣思想深刻、催人奮進的展覽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也只有在南街村能看到。”
南街村對紅色文化的開發利用,給參觀者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紛紛在檔案陳列展板前駐足觀看,并留言、拍攝。
2005年4月2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