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
“最牛釘子戶”的男主人楊武爬上了建筑工地大坑中的“孤島”,那里是他祖輩留下來的房屋,曾經溫暖的家,如今因為與開發商的持久談判而成為輿論的焦點。他知道四周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記者的鏡頭在對著自己。他站到了屋頂,揮動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這個瞬間被記錄下來,隨后出現在各個網站,甚至刊登在第二天的報紙的頭版。
國旗的這類用途——握在抗議者的手中,并登上報紙的頭版——并不多見,因此每一次都顯得意義非凡。楊武夫婦這樣做,是受了北京一位老人的啟發。這位老人為了在拆遷運動中捍衛自己的私有財產,曾經將《憲法》第十三條大書于墻上,并在門口插上國旗。那條規定是:“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時,國旗和公民權利站在一起,它彰顯著《憲法》的尊嚴,它書寫著公民的真正的國家意識,也就是在個體權利受到威脅時,向《憲法》和國家尋求保護。從現代公民意識上說,這是國旗的榮耀。
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期間,媒體上也反復出現人民大會堂上的國徽與國旗,讀者記憶猶新。釘子戶手中的這一面國旗,使廟堂之高的國家象征與民間社會的日常生活有了一個連接的通道。
不可否認,賦予國旗這一榮耀、使它得以完成這一連接的是大眾媒體。如果沒有媒體的報道,楊武就不會去揮動國旗,或者說揮動了國旗也沒有意義。世界上任何地方,抗議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有傳播環境、有輿論監督。
正是因為如此,阻止或漠視抗議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限制輿論。這是一些地方慣用的伎倆,或者說是在某種長期合作中達成的默契,成為一種慣性思維。重慶出了個“史上最牛釘子戶”,位于市區的一個輕軌站旁,其獨特的景觀人人可見,長達兩年多時間。借用重慶市房管局一位官員的話說,這件事大到已經影響了城市形象(所以必須強制拆遷)。這么重大的事情,重慶媒體卻不約而同地,或者是應約而同地保持了沉默。而在這些媒體上,可以肯定的是,每天都會報道若干件意義比這件事小得多的事情。
事實上,在西方國家物權觀念根深蒂固的背景中,楊武夫婦肯定算不上“史上最牛釘子戶”,我甚至懷疑他也不是中國最牛的釘子戶。最牛的釘子戶在哪里呢?我們未必知道,正如一周之前,我們并不知道重慶這個釘子戶一樣。在上海就有一個幾天前剛被拆遷的釘子戶,曾經以自焚抗議,其激烈程度遠甚于楊武夫婦,但是因為媒體未能進行報道,人們對其“牛”勁如何不得而知。
所幸的是,我們擁有了互聯網。上周的某一天,重慶“最牛釘子戶”的現場照片出現在網絡,并迅速傳播開來,成為一個輿論熱點,記者紛紛趕赴現場。在最初的幾天,重慶媒體仍然對此視若無睹,但當全國媒體都熱熱鬧鬧之后,他們很難繼續假裝什么事情都沒發生了,也進行了報道。
強制拆遷的裁決一出,各地記者繼續趕來,甚至有網站在附近租房進行全天候直播。從此,一切故事都在陽光下發生。這時,戶主就有了抗議的機會,也就是公開表達的機會。隨后,鮮艷的五星紅旗就被賦予了保護公民權利的榮耀。
這一榮耀屬于這面紅旗代表的國家,屬于這個國家中所有的公民。因此,回顧這件事情的發生經過,顯得很有必要。
瀟湘晨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