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魯能集團完成私有化 國資委未接到報批文件
來源: 《財經》雜志
2006年,山東資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同時也是全國電力系統最大的職工持股企業 山東魯能集團,完成了向私人公司的"變身"。但中央國資委、國家電監會等部門的高級官員表示,迄今沒有接到魯能集團股權轉讓的報批文件。
2006年12月,中國投資協會會長陳光健上書 國務院,反映山東魯能集團清退職工股并引進兩家私人企業股東的情況。這封信措詞緊急,請求國務院成立專門調查組,查清這一事件是否涉及腐敗問題。
1月8日出版的2007第1期《財經》雜志報道,早年為國有企業的魯能,原本是山東電力集團(當時為山東省電力 工業局)下屬第三產業和多種經營企業的總稱,創建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魯能電力開發公司,2002年電力體制 改革前夕通過在山東電力系統大規模集資,改造為職工持股企業,50家股東中除魯能物業以外,均為職工持股企業或代持企業。截至2005年底,魯能集團總資產738.05億元,下轄煤電、礦業、房地產、 工程建設、金融、體育等多個產業。
《財經》獲悉,早在2006年5月,山東魯能集團91.6%的股權已由北京首大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國源聯合有限公司接手。魯能集團原50家股東除三家外均已完成職工退股,隨即將所持魯能集團股權悉數以凈值作價轉讓,總價款為37.3億元。其中,山東省電力工會委員會持有的31.52%股權轉讓給首大能源;其余46家股東合計持有60.09%的股份則轉讓給國源聯合。相關工商登記變更業已完成。至此,從2002年至2006年,魯能悄然完成了從國有控股公司到職工持股公司,再到私人公司的"變身"三部曲。
目前,魯能集團新一屆董事會已正式產生,國源聯合和首大能源在九人董事會中共據五席。代表新大股東進入魯能集團董事會的國源聯合董事長李彬年僅36歲,魯能集團核心人物董事長高洪德與總裁徐鵬繼續擔任原職。
魯能對內對外一直嚴密封鎖引進新股東的消息,新入主的北京兩家私人企業的名字更被視為"絕密中的絕密"。即便到了2006年下半年,魯能集團股權轉讓及相關的股權變更手續完成之時,《財經》記者遍詢魯能集團與山東電力業內人士,仍無人說得出新股東的名稱。新晉大股東國源聯合與首大能源相當低調和"神秘",在入主魯能之前,兩家公司股權交易頻發,股權鏈條繁復,這種復雜的股權結構成功地掩蓋了魯能私有化后的實際控制人。
中央國資委、國家電監會等部門的高級官員也表示,迄今沒有接到魯能集團股權轉讓的報批文件。
此次向國務院上書的陳光健曾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頗具影響力。他上一次就魯能改制為職工持股企業之事上書國務院是在2003年。當年8月,國資委、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文(國資37號文),明確要求"暫停電力系統職工投資電力企業"。這一文件嚴禁電力企業未經審批實施企業改制、出售資產和新設立企業。-
(詳見1月8日出版的2007年第1期《財經》雜志封面文章"誰的魯能")
http://finance.163.com/07/0107/17/348JS8K800251OB6.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