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于原罪討論中的一些亂象
關于原罪這個話題時不時地會出現,但是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那就是不同的人在使用原罪一詞時其內心所使用的這個概念的內涵是不同的。忽略了這個問題,就極可能導致亂斗嘴這種現象。
原罪這個詞的被使用,最初是用來形容在國家經濟體制轉型期間,一些利用政策不完善之際,將國有資產化公為私的腐敗分子。
但目前來看,這個詞已經出現濫用的跡象,即大有把一切富人都一網打盡的架式。這種擴大化的現象是應該防止的。
比如說在改革中這樣兩種不同的現象吧,一種是,一些私人老板個人非常能干,本是憑自己本事積累財產的,但是在經營生產過程中時常遭到地方某些官僚的刁難,在這種情況下,有的私人老板不服氣,結果有的老板被整的破產、甚至家破人亡,有的私人老板即使僥幸生存下來(比如河北的那個孫大午),但產業發展也受到極大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私人老板選擇了破財消災的辦法,給某些官僚送禮,其目的不過是希望某些官僚放自己一馬而已,不再給自己添亂就達到目的了,以便于自己能夠擺脫某些官僚的干擾,好用心去經營自己的產業,積累自己的財富。
而另一種情況則不同,就是有些私人老板通過行賄手段勾結某些腐敗官僚,通過這種方式將一些國有資產化公為私,裝進他們自己的腰包。通過這種損公肥私的手段來積斂財富,有的腐敗商人甚至通過利用腐敗官僚來打擊自己的商業對手等等。
顯然,對比這兩種情況,這兩種不同的富人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舉以上這個例子,目的在于大家能夠對富人也要采取分析大態度,而不要動不動就一棍子打死了。
如果對富人的情況不采取分析的態度,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話,就極可能在現實的斗爭中采取錯誤的策略,就極可能把一些守法的富人也推到腐敗分子的陣營中去了。這樣一來,顯然壯大了腐敗分子的力量,而削弱了反腐敗的力量。這個時候應該想一想統一戰線策略嘛。而對于腐敗分子來說,他們是歡迎人們把富人混為一談的,因為這有利于他們隱藏自己嘛。
中國目前的關鍵任務是打好反腐敗這場戰役,這就要求人們一定要認清最主要的真正的敵人,否則就會使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