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河殤》
我沒有看過《大國崛起》,不敢妄論,不過看到有人把它跟《河殤》作比較,那我就說說《河殤》吧。說實話,當時我看《河殤》,情緒也是很激動的。當時的我,曾經在想,祖國啊,你為什么要與海洋文明擦肩而過呢?片子中對中華文明的嘲笑,刺激著我的每一根神經,中國人啊何時才能找到自己的強國之路?新中國的成立,仿佛沒能讓中國走出歷史的宿命。我懊惱極了,正像片子中說的一句話:“一個在心理上再也輸不起的民族。”,而我也正是那輸不起的民族中的一員,慨嘆中我真有些對祖國的無望,我的心里感覺輸了,感覺到了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恥辱。看完片子我真想象陳天華那樣去蹈海自殺。中國不能富強,卻原來是因為中國人有黃河之戀,即所謂戀家造成的。而我確實是戀家的,我一直在想,如何去報效祖國,甚至還想,如何去報效家鄉的父老鄉親。難道我錯了?
如此,我是否應該而且必須把祖國拋掉?
后來我就琢磨,黃河文明(即所謂黃色文明)怎么啦?只不過想在自己的家園里好好地過,難道就錯了?難道中國一開始就憑借自己的實力,去燒殺搶掠就對了?海洋文明(即所謂藍色文明)是什么?說到底還不是去做強盜,去偷去搶去把別人的財富掠奪到自己手里。電視片里所描述的藍色文明不是友好的使者,而是強盜的申辯,是對強盜的贊賞。資本主義的發展不正是這種對外擴張文明的最好見證嗎?殖民主義的歷史,就是活生生的所謂藍色文明的歷史!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也正是這種所謂藍色文明之優越性的最好說明。
中華民族一向是熱愛和平的,這在片子對所謂黃河文明(黃色文明)的攻擊中,表現得很是明顯,然而對中華民族的這種對外友好和對外防御的文明,片子卻極盡誣蔑,難道對外防御就是錯,對外侵略才是對?對抵御侵略充滿仇恨,而對侵略卻大加贊賞,這是什么邏輯!聯想起現在某些精英的人奶狼奶論,卻原來,在這些人眼中,中國人怎么做都是錯的。
據說《大國崛起》中,對鄭和的評論帶有贊賞的口氣,不過說了跟《河殤》幾乎一樣的話。《河殤》中說:“人類歷史還不曾有過這樣一次毫無經濟目的的大規模航海活動。它是一次幾乎純而又純的政治游行,它要施恩于海外諸國,以表達中國皇帝對它們名義上的最高宗主權。”,仿佛那一次,中國人不是去施恩于海外諸國,而是去搶掠,去滅國,去殖民就對了,等待著一次又一次的國人的獸性大作,到國外去燒殺搶掠,也許只有這樣,這才是所謂的大國行徑。更何況,那時明朝的中國國力并不弱啊,難道像當今的美國那樣,動輒以文明為借口征服別人就是大國行經了?
片子中一再批評中國人的大國心理,仿佛中國人匍匐在列強的腳下這才算是中國人的作為。然而,片子對西方列強的大國崇拜卻溢于言表。這不是盲目的大國心理嗎?說到底,他們的大國心理,是霸權心理。有人喜歡霸權主義,對霸權行為情有獨鐘,其不知道,這些人的思想其實正是剝削階級思想在國際關系中的表現,有著剝削階級思想的人,他們向來對反抗是橫加鞭笞的,而對強權卻褒揚有加,他們或者是剝削階級本身或者是剝削階級的幫兇,是剝削階級的狗腿子!
黃色文明閉關鎖國嗎?一條絲綢之路說明了中國人向世界敞開心扉的胸懷,清朝人與世界進行交易和商業活動少嗎?卻是帝國主義的鴉片讓中國人民深受其害!最終的炮火說明了什么?帝國主義者不是什么平等交易來的,而是為著掠奪來的。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民與世界大多數國家友好往來,特別與第三世界人民并肩作戰,相互支援,當年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這難道不是開放嗎?
中國人沒有向西方學習的精神嗎?自古以來,中國人正是以海納百川的精神汲取著世界文明的有價值的部分。這也是中華民族能從最古老時代走到如今的原因之一。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開通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玉米,紅薯等等物種的引進,不都是學習的結果嗎?
馬克思主義在西方誕生了,而中國人民舉起馬列的旗幟,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三座大山,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這都不是學習的結果。而解放后,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中,哪兒又缺少了對人類科學技術的掌握和學習,原子彈氫彈爆炸,衛星上天,沒有學習嗎?中國人民一刻也沒停止過學習,也沒有停止過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
啊,所謂的精英們,請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