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個右派朋友的信
張飛岸
親愛的朋友,謝謝你對我的文章發表了這么長的評論,其實你所表達的觀點我早就十分了解,因為那正是我上初中時的觀點。我并不是生活在毛澤東時代,因而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不是意識形態灌輸的結果。
當你對一個問題發表評論時,負責任的態度是先把你要評論的內容了解清楚,從你的評論中我看出人云亦云的觀點多,真正深入的思考少。對于過去的社會主義和目前的資本主義世界,你都僅僅看到了表象,沒有看過《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不能去否定資本主義,沒有看過《資本論》,也不能去否定社會主義,我們經歷的未必是真實的,就象共產黨不能代表社會主義,民主黨也不能代表資本主義一樣。事物總是物極必反,刻意灌輸的往往不如自覺思考的,正因為如此,西方的學者大多數是社會主義者,而中國的學者大多是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已經深入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方方面面,而在我國只是停留在宣傳的口號中。在西方國家馬克思是享有盛譽的,他在近年幾次的千年偉人的評選中都位居第一,可見西方國家的人民知道馬克思給他們帶來了什么。而中國打著社會主義旗,干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事,中國的人民怎么會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呢?
自從我對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失望以后,我就開始了對資本主義的研究,看了大量西方著作后,居然發現當代西方的大多數學者都是對資本主義持否定態度的,我也是在學習中逐漸了解了資本主義本質究竟是什么樣子。經過多年對資本主義的研究,我認為我對它的認識已經足夠深刻,對于你所闡述的觀點正是目前中國社會的主流觀點,我與人們進行的類似辯論已經使我很厭倦了,我不想在此一一反駁你的觀點。社會科學從來都是在一定的立場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展開研究的,立場不同,觀點自然不同。如果人類不曾追求真善美,那么現在人類還處于野蠻的奴隸社會,所以關于人性的探討在人類沒有滅亡之前還為時尚早。我不知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社會地位不同,職業不同可能對社會現狀的感悟也就不同,我的職業決定我不能漠視弱勢群體的苦難,否則作出的研究不是充滿銅臭味,就是充滿了對當局的諂媚氣息,那樣就背離了我從事研究工作的初衷了。有些事情,你沒有經歷過就不應輕易下結論,你不是下崗工人,就不能說改革需要付出成本,因為付出成本的不是你,紙上談兵比什么都容易,歷史也不是靠知識分子推動的,因為謬誤和偏見往往比無知離真理更遠。沒有任何理由讓我信服中國人就不能造飛機,因為我們已造出了飛機,幾十年前,美國人就對歐洲人說,你們不用造飛機了,我們波音公司的飛機早已壟斷了市場,你們造出來也沒有人坐,如果你們覺得我們飛機貴,我們可以便宜賣給你。然而,歐洲人沒有聽美國人的話,時至今日,歐洲空客已經和波音平分天下了。十幾年前,美國人也對中國人說了同樣的話,而中國聽了美國的話,所以至今中國還沒有自己的飛機,試想如果中國已經試飛多次成功的運十飛機沒有能力對波音公司構成威脅,美國人會陪著笑臉,苦口婆心的勸說中國放棄自主研制飛機嗎?沒有不可能的事情,關鍵是你去不去做,如果中國沒有原子彈,你以為會有這么多年的和平環境嗎?如果遵從比較優勢,那么日本現在應該專心于捕魚業,而中國的比較優勢也不僅僅是勞動力,因為中國廉價勞動力這個優勢是被各國均占的,中國南方每一千個掉胳膊的打工仔中有七百個是為外國公司掉的。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方向是問題的根本,如果你是一個普通國民,你可以不去考慮富民強國的問題,只要抓住機遇賺錢就行了,而作為一個國家而言,中國未來所要經受的考驗還很多,是要居安思危的,我們可以不在乎用一億條褲子去換外國的一架飛機,只要你能收回成本,可是萬一爆發戰爭,你是否要用褲子去打飛機呢,假使有一個國家,由于看到了普遍與持久和平的莫大利益與合情合理,因此就主張解散軍隊,銷毀兵艦,撤除要塞,任何頭腦清醒的人是否要認為這個政府精神失常?
至于社會主義有沒有未來這個問題,我不敢輕易下結論,但我敢保證,只要人類存在,歷史就不會終結于資本主義,因為它已經把人類逼到了生存的極限,自私如果是人的本性,那么為了人類自己,我們也會換一種生活方式,面對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帝國主義已經復興了,你不會認為,美國到處挑釁,是為了捍衛民主自由吧?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最讓我難以理解的是他們的理論有一個悖論,首先假定人是自私的,行事的動機都是為了利益,其次又要我們相信,美國是無私的,它一切的作為都是為了全人類。寫到這里,我覺得自己不想與你再辯論了,多年的辯論經驗已經讓我懂得,理論不是用來說服反對者,而是用來團結同志者的。理論正確與否只有經過時間來檢驗。我們可以打個賭,二十年之內,歷史一定會產生劇變,到時我們可以驗證各自的理論,而現在我們所做的應該是捍衛彼此表達觀點的權利吧。
馬克思·韋伯曾說:人們必須一再為不可能的東西而奮斗,否則他就不可能達到可能的東西了。如果失去了改造現實的勇氣,那社會科學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價值。我最后要說的是,比較優勢論是大衛·李嘉圖的觀點,而不是李斯特,如果李斯特也贊成比較優勢論,那就沒有德國、美國、日本的后發崛起了,李斯特的觀點可是落后國趕超先進國的圣經啊。在19世紀中葉,幾乎所有德國人都認為德國只要發展農業,然后用糧食去交換英國的工業品就行了,正是李斯特看出了英國人自由貿易的陷阱,力主德國走上了工業強國的道路。今天的中國面臨了相同的選擇。
最后,想推薦你看一下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和韓德強的《碰撞》,你的文字缺少一種全球視角、人文關懷和起碼的愛國主義立場,沒有這幾點共識,我們就沒有在一起討論問題的必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