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與“精粹主義”
在《擺在領導人和人民群眾面前的問題》文中,我提到“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是精英們隨時用來對付人民群眾斗爭的兩根棍子。現在要解放思想,真正以民為本,就須要把它們當柴燒掉。
先說“民粹主義”。為什么我把“民粹主義”和“精粹主義”聯系在一起?“精粹主義”是“精英主義”的新叫法,“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粹”,純而且精,所以要聯系起來談,所以用“粹粹主義”比用“精英主義”貼切。
在去年,我看了俞可平的《勿將民粹當民主:〈現代化進程中的民粹主義〉》,前不久又看了吳稼祥的《民粹一咳嗽,大眾就發燒》,一個嚴肅,一個俏皮,但內容差不多。都認為“民粹主義至今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除了一個大致認可的民粹主義名稱之外,人們對它的理解或者缺乏清晰一致的理論框架”,“沒有統一的定義”,“僅僅是一幅有俄國、美國、拉美等地的歷史現象拼湊起來的非常破碎的畫面”。
在吳稼祥的文章里,說“民粹主義”是“一種精神癥狀”,說稱為“灰姑娘情結”,應該是貼切的——“在民粹主義者看來,所有高高在上的有權者、有產者和有智者都是‘后媽’。”
在俞可平的文章里,“民粹主義成了一個萬能的術語,它無所不包,可以用來指涉各種不同的現象”,“它是一種‘政治涂料’,它可以涂在截然相反的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上。”
我們看到,雖然俞可平和吳稼祥都肯定“俄國知識分子和東歐農民對平均地權的強烈要求被認為是第一代民粹主義”,但他們都不對“第一代民粹主義”進行分析,認識民粹主義的“原生態”,而直接談論現代附在“民粹主義”名詞下的種種現象,給我們一個“拼湊起來的非常破碎的畫面”,使民粹主義成為“模糊的概念”,從而可以作為“一種‘政治涂料’”涂抹在他們所要反對的政治經濟觀點上,賦予其外表以民粹主義色彩,掩蓋事物的實質。
既然稱為“主義”,就應當是一個有系統的理論或主張。所以,說“民粹主義至今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一個模糊的概念”。列寧在《我們究竟拒絕什么遺產》中批判說:“否定狹義的民粹派分子與一般的民粹派分子之間的差別是不正確的,但是如果忽視所有一切民粹派分子的基本社會經濟觀點是與上述基本要點相符合的,那就更不正確了。”
民粹主義社會經濟觀點的基本要點為什么?列寧指出:“我們是把民粹主義理解為包含有三個特點的觀點體系,這三個特點是:(1)認為資本主義在俄國是衰落、退步。……(2)一般是認為俄國經濟制度有獨特性,特別是認為農民及其村社、勞動組合等等有獨特性。……(3)忽視‘知識分子’和全國法律政治機構是與一定社會階級的物質利益相聯系的。否認這些聯系,對這些社會因素不作唯物主義的解釋,于是認為它們是能夠‘把歷史拖到另一條路線上去’(瓦·沃·先生)、‘越出軌道(尼’·-遜、尤沙柯夫諸位先生)的力量。”
列寧對民粹主義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認為資本主義在俄國是衰落、退步”說明道,民粹派分子“認為俄國資本主義是‘走出了軌道’,是衰落等等,就會歪曲俄國整個經濟的發展過程,歪曲我們眼前所發生的‘更換’現象。民粹派分子醉心于把資本主義對歷代基礎的破壞加以遏止和制止的愿望,……從自己的浪漫主義的、小資產階級的觀點來與資本主義作戰,民粹派分子把任何歷史的現實主義拋棄了,總是把資本主義的現實同資本主義以前的制度的虛構加以比較。”
列寧關于第二個特點說明道:“‘寧肯讓農民繼續停留在自己陳舊的家長制的生活方式中,而不要在農村中給資本主義掃清道路’,——每個民粹派分子實質上就是這樣看問題的。……民粹派分子既然沉醉于浪漫主義的夢想,不顧經濟的發展而抱定和保護基礎的目的,于是他自己不知不覺地沿著這塊斜坡滾下去,與全心全意渴望保持和鞏固‘農民與土地的聯系’的大地主在一起了。”
列寧關于第三個特點說明道:“民粹派除了上述非常嚴重的錯誤之外,在社會學方面缺乏現實主義,也使得他們在思考和議論社會的事情和問題的時候,采取了一種可說是知識分子狹隘的自以為是的或者可說是官僚主義的特別思維方式。民粹派總是議論著:‘我們’應當給祖國選擇什么道路;……因此,民粹派分子對于根據自己的利益來創造歷史的各個社會階級的獨立的趨向采取了完全不信任和輕視的態度,因此,民粹派分子以驚人的輕率態度大談(忘記了他們周圍的環境)各種各樣空洞的社會計劃”。
列寧在引用馬克思的論斷“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是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后緊接著說:“——這些話表現了我們的民粹派分子無論如何也不愿意和不能了解的歷史哲學理論的最深刻最重要的原理之一。隨著人們的歷史創造活動的擴大和深入,作為自覺的歷史活動家的人民群眾在數量上也必定增多起來。然而民粹派分子在議論一般居民、特別是議論勞動居民時,總是把他們看作某些比較合理的措施的對象,當作應當聽命走這一條或那一條道路的材料。而從來沒有把各個居民階級看作在既定道路上獨立的歷史活動家,從來也沒有提出過在既定道路上的可以發展(或者相反地,癱瘓)這些歷史創造者的獨立和自覺的活動的條件的問題。”
我把列寧所評述的民粹主義觀點體系的三個特點歸結為三個“不了解”:一不了解歷史發展規律,認為資本主義在俄國的出現是“偶然”的、破壞自然發展的“越出軌道”現象;二不了解農民小資產階級必然要被歷史發展所排擠,只有工人階級才是革命中的先進階級;三不了解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是與一定社會階級的物質利益相聯系的,認為歷史是精英創造的,人民群眾只能聽命走精英給他們選擇的道路。
敢問俞可平、吳稼祥和其他精英們:我曲解了列寧的觀點沒有?我相信你們指不出有曲解。那我要繼續問俞可平、吳稼祥和其他精英們:民粹主義觀點體系的三個特點,與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革命和群眾運動,有何共同之點?我肯定你們指不出來。最后,我要問俞可平、吳稼祥和其他精英們:民粹主義觀點體系的三個特點、三個“不了解”,不正是同中國的精英主義即你們的理論和主張非常相似嗎?你們對于社會主義就是“共同富裕”、“幸福主義”等等的認識,你們對于無產階級的歷史定位和作用,認為勞動者只能靠富了的資本家的“幫助”,你們的“精英主義”,把人民群眾當著應當聽命走你們選擇的改革道路的材料等等這些,與民粹主義有什么分別?不過是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
不能說精英們、特別是俞可平和吳稼祥這樣高級研究員沒有看過列寧有關民粹主義的著作,不知道列寧對民粹主義社會經濟觀點基要點的論述,所以他們說“民粹主義至今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是一種‘政治涂料’,它可以涂在截然相反的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上”,不是認知方面的問題,而是為了一定的目需要,是要把“民粹主義”作為手段,作為抹黑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政治涂料”。看看他們所寫的東西,就清楚了這個目的需要,是否定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革命和群眾運動。手段就是把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革命和群眾運動,統統抹上“民粹主義”的色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