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聯合政府》中毛主席寫道:
為著消滅日本侵略者,為著防止內戰,為著建設新中國,必須將分裂的中國變為統一的中國,這是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但是如何統一呢?獨裁者的專制的統一,還是人民的民主的統一呢?
“統一”二字,古人謂之“海內為一”,今人謂之“山河無缺”,但自古以來,何為真正的“統一”?是刀劍威逼下的奴隸臣服,還是人民覺醒后的心悅誠歸?毛主席一針見血道破本質:“他們要一個人民大眾的民主的統一,不要獨裁者的專制的統一。”一部國共斗爭史,正是這兩條“統一”道路的血火交鋒、民心抉擇。
“獨裁者的專制的統一”:
歷史的破銅爛鐵
袁世凱提劍而立,妄想以強權“削平群雄”;蔣介石仗兵伐異,高喊“戡亂救國”,但歷史的鐵律早已證明:獨裁者口中之“統一”,實為分裂之毒根。北洋軍閥甫提“武力統一”,轉瞬便各自割據;國民黨以“剿共”為名發動十年內戰,外寇未御而內骨先枯,終將半壁河山拱手日本。
毛主席看透其本質:所謂‘統一政權’,不過是舉國之權歸于一家一姓,人民魂靈盡在牢籠罷了。
蔣介石敗退峨眉仍嘯叫“專制統一論”,毛主席犀利詰問:“若真有一統江山之志,為何南京城破時袖手?為何不把百萬軍隊開赴抗日前線?”歷史早已證明:脫離人民的“統一”議程,不過是獨裁者自保權柄的遮羞布,縱使百般粉飾,終是鏡花水月。
“人民的民主的統一”:
星火的涅槃之路
共產黨人另辟大道:“統一戰線”不是屈膝求和,而是“以斗爭求團結”;“聯合政府”絕非權宜之計,而是“人民當家”的政治宣言。
1935年,長征中的紅軍擎起抗日救國大旗,平型關之戰粉碎“日寇無敵”神話;解放區土改運動解民倒懸,楊家嶺燈火中誕生的《新民主主義論》,勾勒出億萬工農認可的“新中國藍圖”。
蔣介石哀嘆“共產黨如百足之蟲”,卻不知背后藏著民心鐵律:誰能給土地,誰就是農民的救星;誰能爭民主,誰就是知識分子的盟友;誰能御外侮,誰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毛主席曾笑談:“我們的‘政治資本’從來不在重慶談判桌,而在延安窯洞前分田的農民、太行山里扛槍的民兵。”
“兩種統一論”的斗爭密碼
重慶談判時,蔣介石以“招安”姿態要“共軍縮編”,毛主席反將一軍:“委員長若能改組一黨專政政府,中共自然放棄武裝。”這番博弈深刻揭示:統一之爭,本質是階級立場之戰;前途對壘,核心是民心向背之爭。國民黨高呼“國家至上”卻屠戮學生勞工,共產黨高揚“階級解放”而讓耕者有其田——孰真孰假,歷史早已裁定。
這場戰爭更暗藏深刻規律:“統一”若無人民參與,必是空中樓閣;缺了民主根基,終歸沙上筑塔。
正如毛主席所言:“沒有人民的自由與民主,統一的‘法統’不過是新軍閥瓜分天下的籌碼。”今日觀之,臺灣當局若重拾“獨裁統一論”陳詞濫調,不正與其先輩倒行逆施一脈相承?
兩種統一論本質是兩個階級的階級斗爭。
毛主席指明的統一大道
歷史的火炬照亮前路。“一國兩制”的偉大創舉,是毛澤東統一思想的智慧成果:以“愛國者治港”捍衛主權,用制度包容消弭隔閡,憑融合發展贏得認同。今有宵小逆流妄圖分裂國土,我們更當斬釘截鐵:
任何割裂民族血脈的“臺獨”圖謀,都是重蹈蔣介石專制覆轍;中國要實現的統一,必是由14億人民共同定義的“新時代民主史詩”。
“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不是強權者的恐嚇,而是歷史邏輯的宣告。孫中山曾言:“天下大勢,浩浩湯湯”,毛主席說,“造成投降、分裂、倒退的危機,國民黨人大叫其專制統一論的時候,我們又說:非統一于投降而統一于抗戰,非統一于分裂而統一于團結,非統一于倒退而統一于進步。只有這后一種統一才是真統一,其他一切都是假統一。”
今日再讀,更覺真理昭然——真正的統一,不在刺刀的鋒芒里,而在萬民的胸膛中;不在獨裁者的詔書上,而在人民的雙手中!
對待反動派和敵人,我們的人民的民主只在大炮的射程以內。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