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 對于事物的具體認識和具體實踐,是相鋪相成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不能分割的兩點。
2、 脫離具體的實踐,執著于其抽象的概念,并依此進行正確與錯誤的論斷,是將馬克思主義庸俗化,是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唯心主義。
3、人的意識和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實踐的過程,是物質決定意識這個說法的核心。如果將物質理解為了抽象的腦海中的某個具體物質,則是將馬克思主義庸俗化,消解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
一.恩格斯《費爾巴哈論》
文本:同黑格爾哲學的分離,在這里也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義觀點而產生的結果。這就是說,人們在理解現實世界(自然界和歷史)時,決意按照它本身在每一個不以先入為主的唯心主義怪想來對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現的那樣來理解;他們決意毫不憐惜地犧牲一切和事實(從事實本身的聯系而不是從幻想的聯系來把握的事實)不相符合的唯心主義怪想。除此之外,唯物主義根本沒有更多的意義,只是在這里第一次對唯物主義世界觀采取了真正嚴肅的態度,把這個世界觀徹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運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識領域里去了。
讀者語:事實上,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區別于以往的唯物主義的直觀性和客體性,即承認現實事物在實踐中所展現給我們的具體的意義和聯系,而不上升到形而上學的本體論的程度。因此不應當把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庸俗化的理解為形而上學意義上的物質的第一性原則。物質相對于意識的第一性僅僅是在實踐中被我們所認知的聯系那樣,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意義。
文本:在自然界中和歷史上所顯露出來的辯證法的發展,即經過一切迂回曲折和暫時退步而由低級到高級的前進運動的因果聯系,在黑格爾那里,只是概念的自己運動的翻版,而這種概念的自己運動是從來就有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發生的,但無論如何是同任何能思維的人腦無關的。這種意識形態的顛倒是應該消除的。我們重新唯物地把我們頭腦中的概念看做現實事物的反映,而不是把現實事物看作絕對概念的某一階段的反映。這樣,辯證法就歸結為關于外部世界和人類思維的運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兩個系列的規律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但是在表現上是不同的,這是因為人的頭腦可以自覺地應用這些規律,而在自然界中這些規律是不自覺地、以外部必然性的形式、在無窮無盡的表面的偶然性中為自己開辟道路的,而且到現在為止在人類歷史上多半也是如此。這樣,概念的辯證法本身就變成只是現實世界的辯證法運動的自覺的反映,從而黑格爾的辯證法就被倒轉過來了,或者寧可說,不是用頭立地而是重新用腳立地了。
讀者語:辯證唯物法實際上來源于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揚棄”。即拋棄掉黑格爾龐大體系中為構建體系而不得不加入的唯心主義成分,例如“絕對精神”。如果基于現實的目的將黑格爾的體系倒置過來,那么我們就只能將現實事物放到具體的條件下去考察,辯證法就成了對現實事物運動一般性規律的科學總結。
總結:辯證唯物法的“辯證”和“唯物”并不是完全區分開來的,不能庸俗化地認為“辯證”是方法論,“唯物”是本體論。事實上,馬克思的辯證唯物法就是對舊形而上學的一次揚棄。拋出掉舊形而上學不可知的唯心成分,考察現實中的具體事物,這是“唯物”的含義。而這種揚棄本身就是辯證法推演的必然結果,毋寧說是辯證法發展的更高階段。我們說馬列毛主義是科學的,不是因為它是一個永恒不變的“絕對真理”。恰恰相反,正在于馬列毛主義是基于在實踐中對現實事物之間具體聯系的考察和總結。凡是科學的理論,必然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只可證偽而不可證實的。因此馬列毛主義的科學性也就意味著馬列毛主義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任何試圖把馬列毛絕對真理化,教條化的行為,不過是統治階級把先哲們神像化,以此來閹割掉馬列毛主義內在的革命性。達到愚弄被壓迫的廣大無產階級的作用!
二.馬克思《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文本: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它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
讀者語:1.從客體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科學實在論等)從感性直觀的形式去理解的唯物主義-費爾巴哈的直觀唯物主義
2.黑格爾的辯證法中雖然為了體系的構建加入了唯心的成分,但畢竟是認識到了主體的能動性。但拋棄了辯證法的直觀唯物主義能仍然是不夠完整的,即把人認識事物的感性活動抽象化了,而不是放到具體的客觀活動上去。因此對人本身也做不出很有價值的現實性的理解,在這一點上仍然是“唯心”的。后世的分析哲學家維特根斯坦也說“不要說,要去看”。即沒有純粹抽象的邏輯語言,只有在現實語境中聯系著的語言。可謂異曲同工之妙了!
文本: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
讀者語:可謂一字千金。真正的辯證唯物法本身是不承認所謂的永恒真理的。真理的客觀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被認知,也只在實踐的層面上才有現實性的價值。而由于人的實踐活動是無限的,因此真理本身也就有了一個無限的辯證發展過程。要說世上有唯一的真理,唯“變”而已。后世打著馬克思主義的皮去宣傳所謂永恒真理的,當真是“指鹿為馬了。”
文本: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
讀者語:黑格爾的名言“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說凡是現實的事物都是合乎理性的,凡事合乎理性的都會成為現實的事物。如果把黑格爾的唯心論倒置過來,即從實踐的角度去理解。這段話實際上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凡是現實的事物必然在實踐的層面上得到理解,并且得以指導接下來的實踐活動。一切現行理論中的神秘部分也必然要在今后的實踐中得到解釋。例如物理學發展史上的“以太論”最終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所取代。
文本: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讀者語:一語道破辯證唯物法的本質。辯證唯物法之所以區別于以往的形而上學,正在于此。可惜后世或以庸俗化的唯心唯物二元對立的本體論觀念去理解,或像西方馬克思主義過分強調了“實踐”抽象的本體論意義。而這些錯誤理解恰恰將馬克思原本的辯證唯物法引到了它批判的對立面“唯心主義”。這一偉大思想原有的革命性逐漸被閹割掉了,變成了供后世瞻仰的無害神像。可謂悲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