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匯縣坦直公社堅持抓革命、促生產的情況調查
一九七一年前,坦直公社還是南匯縣比較后進的公社,糧棉產量很低。有人曾經斷言,坦直要上去,那是慢驢趕快馬——不見影子。
一九七二年以來,坦直公社黨委大抓黨的基本路線,帶領群眾在社會主義的金光大道上躍馬揚鞭,奮勇前進!今天坦直公社的無產階級專政更加鞏固,社會主義新風尚大大發揚,農業生產迅速發展。
一九七二年糧食平均常年畝產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一百零四斤,一九七三年又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九十八斤,達到平均畝產一千六百斤,翻了《綱要》;皮棉平均畝產一九七二年比一九七一年增加四十五斤,一九七三年又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三十三點六斤,達到平均畝產一百八十二點六斤。糧棉產量雙雙躍入全縣高產行列。
以執行基本路線自覺性為標準,參加集體勞動實現班子革命化
坦直公社黨委的經驗,首先是以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為標準,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實現黨委班子的革命化,使黨組織成為帶領廣大干部和社員改變公社后進面貌的戰斗堡壘。
一九七二年一月,經過改選以后的坦直公社黨委向自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樣的領導班子才是革命化的班子?一種意見認為,要有干勁,闖得出路子,按這樣的標準建設班子,不愁過不硬。
另一種意見認為,改變坦直面貌的根本問題是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問題,衡量領導班子革命化的標準,是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家一致決定,投入火熱的斗爭,看貧下中農喜歡什么樣的干部。
黨委同志背著鋪蓋到貧下中農中間去。一位老干部一路上心情激動。七年前,他路線斗爭覺悟不高,大風大浪來了,看不清方向;今天,經受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鍛煉,他想自己應該加速世界觀的改造,把提高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自覺性作為革命化的標準。
有一個生產隊曾經開出十幾畝“十邊”地,有些社員把它作自留地分掉了。大隊和公社有些干部去處理這件事,都被頂了出來。這位老干部意識到,私分“十邊”地是一種資本主義傾向,釘子再硬也要碰。“歡迎”他的果然是尊“大炮”。“別的干部管不了,你為什么來管?”有人嚷道。這位老干部耐心地向大家宣傳黨的有關政策,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最后,大家高高興興地把“十邊”地還給了集體。貧下中農都夸這位老于部“有肩胛”。
相反,廣大貧下中農對黨委另一個成員提出了尖銳的批評。這位同志下去蹲點,干勁很足,唯獨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自覺性不高。群眾向他反映有個隊辦廠的負責人搞不正之風,他認為這種事上不了綱;群眾向他揭發公社機關有人違法亂紀,他硬是不信。
大家說,盡管這個同志工作有干勁,但是他可不能帶領我們走好社會主義道路。貧下中農給公社黨委上了一課:黨委班子的根本任務在于執行黨的基本路線;離開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去談干勁,那就可能走上邪路。
怎樣才能做到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呢?有的同志認為,堅決執行毛主席提出的“必須堅持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黨委成員經常同貧下中農一道參加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這是更加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實現領導班子革命化的重要途徑。另一些同志說,勞動固然重要,但黨委工作一大堆,我們幾個人都下去勞動,能解決什么問題?
為了統一認識,大家對兩個人的情況作了具體分析。
一個是一九六二年擔任過公社黨委委員、后來蛻化變質了的壞分子。這個人一懶生百病,從不勞動開始,到整天逛街下館子吃喝;錢不夠,就貪污;后來又利用職權在供銷站胡作非為,終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提起他,貧下中農說:“這個人懶、饞、占、貪、變,從頭爛到腳。”
另一個是公社歷屆黨委會的成員。這個同志有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他在坦南十隊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和群眾一起耕耙土地,一起插秧耘稻,從思想上感情上密切了同貧下中農的關系。有一次他發現有一塊田禾苗瘋長立即找貧下中農分析原因。原來,是一個壞分子故意多施了化肥。他立即發動群眾,批斗那個壞分子。他聽到有的社員暫時缺柴燒,就把自己省下來的兩擔煤屑送上門去。可是以前,當這個同志還沒有認真到基層去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大部分時間蹲在機關里發號施令的時候,他看到莊稼被雞鴨糟蹋也不大管,社員群眾有困難找他,也不大放在心上;有時下去跑跑,也是就生產抓生產。現在的變化是勞動改變了他對勞動成果的態度,密切了他和貧下中農的關系,增強了他的階級斗爭觀念。
鮮明的對比,使公社黨委的同志懂得了參加勞動和實現領導班子革命化的關系,認識到:干部脫離集體生產勞動,就是脫離群眾,脫離階級斗爭和生產斗爭的實踐就不可能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有了這樣的認識,他們日益自覺地投身于勞動當中去磨練。一九七三年,公社黨委成員平均勞動九十天;一九七四年一至八月,平均勞動七十八天,比上年同期增加十多天。艱苦的勞動,使黨委領導班子和貧下中農有了共同的語言和感情。
按照基本路線處理兩類矛盾,促進后進隊迅速向先進轉化
用黨的基本路線改造后進隊,正確區分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切實抓好人民內部的兩條道路斗爭,不斷向干部和群眾灌輸社會主義思想,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實現革命轉化。這是坦直公社黨委的又一條經驗。
怎樣看待先進同后進?是否只要產量高就是先進隊?大家分析了祝橋大隊的情況:這個大隊糧棉產量都比較高,可是,近年來大隊干部中有人搞資本主義活動,不少生產隊階級陣線不清。那么產量又為什么高?
原來大隊和有些生產隊干部作了這么一些規定:農閑時自找賺錢門路;農忙時一個不準請假;大忙里包工到人,靠本事多拿工分。這樣搞,一時雖然把生產搞上去了,但肯定不能持久,特別是社員的思想受到了腐蝕,社員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受到了壓抑。這個大隊能不能列為先進呢?顯然不能。
而另一個范橋大隊,糧棉產量暫時排在末尾,該不該戴上后進的帽子呢?公社的同志來到這里,發現范橋大隊人心齊、干勁大。初冬,麥田里,人們三五成群拉著一只只鐵滾來回飛跑著壓麥。田埂上,一隊隊人馬挑著肥擔穿梭往來。小河里,泥船川流不息。社員告訴公社干部,前幾年被階級敵人鉆了空子,資本主義勢力干擾了前進方向,誤了集體生產。大隊黨支部認真吸取了這個教訓,打擊了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煞住了資本主義歪風,社會主義正氣大發揚。今天的范橋大隊,顯然不能列入后進隊。
兩個典型事例擦亮了大家的眼睛,坦直公社黨委一致得出結論:革命一定會促進生產的發展,革命抓得好,產量一定高,暫時不高的,很快就能趕上去。但是,產量高的隊并不一定先進,如果不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產量肯定會降下來。離開對階級斗爭形勢的分析,單看產量高低,就是“唯生產力論”的流毒。
根據這個標準,公社黨委對各生產隊作了具體分析,排出了二十八個后進隊。黨委成員分頭帶著小分隊下去,一個隊一個隊去抓。到后進隊抓什么?要狠狠打擊公開或隱蔽的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這一點,大家認識是一致的。但是,反映在人民內部的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斗爭,該不該抓?怎樣抓?大家分析了坦北十二隊的情況,認識逐步趨于一致。
坦北十二隊是一個后進隊。一九七二年,公社黨委去蹲點的同志帶領群眾狠斗了階級敵人。這對人們是有教育的,但是對于階級敵人煽起的資本主義傾向,卻沒有發動群眾進行批判,因而隊里的面貌并沒有完全改觀。有些人就是熱衷于種自留地,摸魚捉蝦,上自由市場。公社干部感到實在難辦,只好生產上抓緊點,疙瘩問題繞開點,想把生產先搞上去再說。但是,十二隊疙瘩問題越來越多,生產怎么也上不去。這個事實告訴大家,要促使后進隊實現革命的轉化,就要抓這類疙瘩事,發揚無產階級正氣,剎住資本主義邪氣。
但是,接著仍然還有一個“怎樣抓”的問題。坦北大隊黨支部根據黨委的意見,曾派了一位同志去蹲點。這個下去蹲點的同志辦事有股子闖勁,他到十二隊以后,誰熱衷于種自留地,就點名批評;誰去捕魚捉蝦,就找來訓一頓;隊長不參加勞動,他一發火就要撤換。這一來,有些人開始正常出工了。可是問題并沒解決。不幾天,資本主義傾向又悄悄地抬了頭。轉眼秋來,糧食產量還是全公社倒數第一。
坦直公社黨委認真總結了經驗教訓,認識到對于人民內部的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斗爭,放任自流不行,亂剎也不行。于是,一九七三年春天,公社黨委書記和另一個公社干部背著鋪蓋來到坦北十二隊。才歇下腳,他們就上東家串西家,摸清了一些情況,決定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在辦好政治夜校,組織干部和社員開展大學習、大批判的同時,過細地做干部和社員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們找了一個又一個干部和社員,走到哪里就把思想工作做到那里。社會主義新風吹遍了坦北十二隊,干部和社員提高了社會主義覺悟,主動起來對資本主義傾向進行批判。革命促進了生產,戴了幾年的后進帽子,這下終于摘掉了。
坦直公社黨委一班人就是這樣扎扎實實地抓好后進隊的革命轉化工作。當一九七三年秋天來到的時候,全社二十八個后進隊有二十五個起了顯著變化,十四個還跨入了先進行列。祝橋大隊也成了真正的先進大隊。
以基本路線統帥各項具體政策,充分調動群眾社會主義積極性
坦直公社的又一條經驗,是把黨的基本路線作為貫徹執行人民公社現階段各項具體政策的總綱,立足于提高社員群眾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覺悟,充分調動社員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范橋十一隊和坦東三隊在落實“各盡所能,按勞分配”這項政策時采取的不同做法,和出現的不同結果,使公社黨委深受教育。
一九七二年萊花飄香的時節,范橋十一隊的社員對評工記分中出現的某些平均主義傾向很不滿意,迫切要求改變“出工不出力,干活大呼隆”的狀況。公社蹲點的同志和隊長理解社員群眾的心情,可是他們不是就事論事地改變這種狀況,而是先組織大家認真學習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批判資本主義傾向,討論制訂了簡便易行的評工記分辦法,落實了“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政策。社員群眾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積極性,推進了集體生產的發展。
與此相反,坦東三隊為了糾正評工記分中的某些平均主義偏向,不在社員群眾中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卻單純地去搞勞動定額,而且搞得很煩瑣。這樣做,不僅沒有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反而出現:有的人搶做工分多的農活,有的人干活不顧質量,有的人評工記分時爭爭吵吵,助長了資本主義傾向,影響了集體生產。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坦直公社黨委認識到人民公社現階段的各項具體政策,是根據黨的基本路線制訂的,它隸屬于黨的基本路線并為基本路線服務。黨的基本路線是人民公社的生命線。公社黨委聯系階級斗爭的歷史,學習黨的基本路線,認識到解放以來,社員群眾的社會主義覺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小生產者的傳統勢力仍然存在,這是產生資本主義傾向的溫床。因此,公社黨委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牢記黨的基本路線,在落實政策過程中,不斷地向社員群眾灌輸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注意批判資本主義傾向。
基于這個認識,坦直公社黨委重新檢查了政策執行的情況,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綱,把它一一落實下去。黨委幫助廣大干部和社員從黨的基本路線高度劃清是非界限,在同資本主義傾向的斗爭中進一步落實了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充分調動了社員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一九七三年“三夏”期間,在批判封建傳統勢力,落實“男女同工同酬”的政策以后,廣大女社員革命干勁倍增。坦東三隊吸取過去的教訓,在評工記分中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糧棉獲得大幅度增產。陳橋大隊糾正了“重棉輕糧,鈔票掛帥”的偏向,糧棉雙雙大豐收。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