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編者按:下面一組材料,是當年蘇聯人民受到以勃列日涅夫為首的新型官僚壟斷資產階級的殘酷壓迫和剝削的紀實,十分觸目驚心。列寧曾在1919年指出:“我們把舊官僚趕走了,但是他們又來了,他們自稱是‘共產黨人’,如果不能稱為共產黨人,則戴上紅領章,爬到一個安樂窩里去。”列寧斯大林時期,蘇聯建立了強大的無產階級專政,反動勢力不占優勢。后來不同了,蘇聯的無產階級專政被修正主義顛覆,整個社會被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這樣的大小壞蛋所統治,廣大蘇聯人民呻吟在法西斯專政的鐵蹄之下……
一個農莊的見聞
你只要花半小時巡視一下莫斯科的食品店和市場就足夠證明農業工作搞得一團糟的一般事實了:人群包圍著以驚人價格出售長得不好的農產品的柜臺(在冬天1公斤黃瓜的價格是一個技術工人3天的工資),在那些沖上前去的婦女中有許多是到首都來旅行的外地人,因為她們所在的當地商店,即使在大城市里,幾個月來也都沒有肉和水果供應。盡管制訂了宏偉的方案,為將來的生產作出了巨大犧性,并且進行了大量投資,蘇聯許多主要農作物的產量仍然僅僅稍高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那個時期的水平。
在莫斯科,關于普通的集體農莊的貧困的傳說是令人吃驚的。人們聽說80歲的老祖母們由于不能靠每月8盧布(兩公斤優質牛肉的價錢)的養老金生活而被迫再去工作;莊員們好幾年都看不到土豆;他們要跑50英里路程去買大香腸,這是不少家庭肉食的唯一來源。1972年全蘇農業產量幾乎三分之一(牛奶的38%,蔬菜的40%,雞蛋的60%,土豆的65%)是來自私人飼養的牲畜和私人的小塊土地。在我訪問的“我們的祖國”集體農莊,允許每戶擁有半英畝土地,飼養1頭母牛、2頭母豬和多達45只的母雞、鴨或鵝,可供自己食用,也可拿到農莊市場上去出售。甚至農莊的高級工作人員為了私利也都把大部分空閑時間花在耕種他們自己的土地和照料他們自己的牲畜上面。
一天早晨我碰到一位削瘦的莊員,他低聲對我說:“如果你提起我的名字,我就完蛋了。他們會在一個小時以內把我從此地趕出去,或者更厲害地處罰我。請你理解為什么我要同你談話的意思,我只是想要你明白真相。我們知道他們給你看的是最好的部分,而不讓你接觸任何普通勞動者”。“這兒是真實的情況:我每月掙50盧布,到冬天要降低到30盧布。靠50盧布怎么能生活呢?過的不是生活,而是靠面包、土豆和茶生存下去。我有好幾個月沒吃肉了。你瞧瞧我穿的這身破衣服:我甚至連把它縫補好的錢也付不起。我希望你能夠看看我住的小房子和我不得不給我女兒穿的什么樣的衣服。而這個農莊的大亨們卻正在替他們的私人汽車建造汽車間。這不是社會主義,這是剝削,是通常意義上的那種剝削--只要你一開口他們就永遠毀掉你的生計。不管怎樣,我希望你不致受騙上當,但是請你不要講我是誰。”
(摘譯自1974年美國出版的喬治·費弗所著《蘇聯特寫》一書)
蘇聯的“收容所”和“瘋人院”
勃列日涅夫政權加強了秘密警察機關。1968年(武力干涉捷克的那一年)莫斯科市除17個區的秘密警察分所外,還將配備在各個工廠和企事業單位的屬于秘密警察機關領導的“特別部”都建立起來,使秘密警察網有了顯著的擴大。這不僅僅是一個莫斯科市,而列寧格勒等其他大城市也可以說都是如此。勃列日涅夫是將加強秘密警察的重點,放在“取締意識形態里的破壞活動”上的。
與勃列日涅夫的加強秘密警察的路線并駕齊驅,“收容所” 的收容人員也增加了。在赫魯曉夫時代對那些與政權持有不同思想的人,雖然也進行過逮捕和審判,但比較起來件數還是非常少的。可是在勃列日涅夫的政權下,這種案件卻以幾何級數的速度飛速上升。根據蘇聯國內地下出版的《五年間》(斯米爾諾夫著)一份材料來看,從1966年2月到1971年6月對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進行審判的主要案件有35件,其他,由著者斯米爾諾夫簡單記述的案件有90件,加在一起共125件,平均每年25件。這里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一樁案件往往有2名以上的知識分子或工人受審。而著者斯米爾諾夫的注意力,還僅僅是放在大城市中心極小的一部分地方上,并沒有擴展到全國。據說在勃列日涅夫執政的11年里,總共有數萬名持不同政見的知識分子被關進“收容所”,但究竟有多少,實際數字則不詳。
然而,在“收容所”林立的同時,特別要提醒人們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廣泛利用瘋人院的這一事實。在赫魯曉夫時代雖然時間短,但也有被關進瘋人院的例子。可是在勃列日涅夫政權下卻對它大規模地進行利用。1969年5月,衛生部長彼特羅夫斯基和內務部長希切洛科夫聯名發布的一項通令:“對神病人危害社會行動的預防措施”,就是有意識地、人為任意擴大解釋“危害社會行動”大開方便之門。按照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的講法:凡是批判社會主義制度(指修正主義)和反對政府政策的人,都是瘋子,因此,他們有資格進瘋人院。如果拿這種講法套用到日本的話,不把全國都變為瘋人院那是無法收容的。
(摘譯自1974年4月號日本《世界政經》雜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