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是我認真閱讀的第一篇馬克思主義原著,也是迄今為止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著作。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第一次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指出了人類解放的道路。
這本書所闡釋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徹底說服了我,使我從一個對社會不滿,卻又不知道出路何在的憤怒青年,逐步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人活著就得吃飯穿衣、有房子住,就需要最基本的生活資料來解決生存問題。為了獲得生存資料,就必須勞動。要勞動,就必須要有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就需要有生產資料。于是,人類就會遇到一個基本的問題,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勞動過程如何組織、勞動產品如何分配,也就是生產方式的問題。
不同的生產方式,產生了不同的社會結構,構成了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并決定著整個社會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上層建筑。
這個核心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版的序言中做了高度總結: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而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
這是支配著人類社會的基本發展規律。無論是誰、不管他怎樣詛咒和否認這個規律,最后都不可避免要受到這個規律的制約。
《共產黨宣言》問世以后,便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用來批判舊世界的思想武器,指引著他們戰斗的歷程。正是在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誕生了第一輪全球共產主義運動,催生了蘇聯、中國以及東歐諸國等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蘇聯解體開始,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紛紛變質,全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盡數瓦解。僅存的一些以社會主義冠名的國家,則名存實亡。毛主席晚年所預言的“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情景,不幸地發生了。
每一個真誠的共產主義者,都不得不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第一輪共產主義運動先后失敗了?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身不可靠,還是后人的實踐出現了種種偏差,以至于誤入歧途?
尤其是,當今天的資本主義在全球攻城掠地、肆意妄為,造成嚴重的生態危機和社會危機,我們重新祭起社會主義大旗的時候,人們不禁會問:社會主義不是已經試驗過,而且被事實證明是不可能的了嗎?難道你們還要去走一條注定走不通的死路?
新時代的共產主義者,必須回答這樣的詰問。
要科學地、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自然是一個極為浩大的歷史工程,需要強大的理論功底與無可辯駁的事實依據,一篇短文顯然是不夠的。
盡管如此,我們也還是可以發表一些粗淺的看法,供大家批判和討論。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到了社會革命中的兩個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也就是說,共產主義革命除了要廢除私有制,埋葬舊世界的經濟基礎之外,還需要在思想意識形態進行革命,用一種新的思想觀念,來代替為舊世界服務的舊思想。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完成共產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
這一基本思想,在后來的《哥達綱領批判》《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等一系列文章中又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討論與分析。
回顧第一輪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我們不得不承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就是倒在了第二個決裂的門檻上,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最終導致了舊世界的復辟。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1956年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城市和農村的生產資料變為全民所有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兩種形式,所有制的改造初步完成,中國開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和建設時期。
接下來的任務,就要進行第二個決裂,也就是“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沒有這個決裂,第一個決裂的成果也是不能持久的。
但是,這個決裂絕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不是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歷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歷史。”中國作為一個曾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論在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傳統觀念的頑固性上,都有著沉重的歷史包袱。
建國初期,中國的生產力水平極為落后,仍處于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社會過渡的初期階段。農業以傳統手工方式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科技水平低,交通運輸落后。這個時候,為了大力發展生產,必然會使大多數勞動群眾將絕大部分精力用于工農業生產,而沒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參與工農業生產的管理、參與國家的政治活動,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另一方面,中國勞動人民的文化發展水平非常落后,普通勞動者文盲率很高,受戰爭、殖民侵略和封建社會的影響,封建主義、殖民主義思想還極大地占據著人民的頭腦,舊思想、舊文化、舊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起著支配作用,思想啟蒙的任務非常艱巨。
作為全社會的核心,共產黨進城以后,思想退化也比較嚴重。在各級領導干部和普通黨員中,真正懂馬列主義的基本道理、真心要建設共產主義的革命者,為數甚少。
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法權的存在和發展壯大,就有了非常合適的條件。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為了探索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1958年毛主席召集鄧力群等人,一起學習《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期間發表了許多評論,其中就專門談到了資產階級法權的問題。
毛主席認為,“在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也是一種生產關系。在這里,例如領導人以普通勞動者姿態出現,以平等態度待人,改進規章制度,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領導人、工人和技術人員三結合等,有很多文章可做。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分配制度這三個方面”。因此,毛主席敏銳地指出:“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后,最重要的問題是管理問題,也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存在著的資產階級法權,必須破除。例如,等級森嚴,居高臨下,脫離群眾,不以平等待人,不是靠工作能力吃飯而是靠資格、靠權力,干群之間、上下級之間的貓鼠關系和父子關系,這些東西都必須破除,徹底破除。破了又會生,生了又要破。經過去年和今年的整風,我們已經給這種資產階級法權很大的打擊。去年以來,搞試驗田,干部下放,正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用說服不用壓服,因而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大有改變。”
盡管毛主席以巨大的勇氣,動員群眾去和舊世界做斗爭,但歷史的辯證法這一次沒有站在人民一邊。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因為歷史的巨大慣性,舊事物還有著較為強大的生命力,新事物的力量又很弱小,因此進步事業遭遇了巨大的挫折。
但人類歷史的發展,正如黃河的流向一樣,九轉十八彎,最終還是要匯入大海。當資本主義把觸角伸向全球的每一個角落,把絕大多數勞動者吃干抹凈的時候,它也無可挽回地敲響了自己的喪鐘。
新的斗爭開始了!
【老師點評】
本文結合《共產黨宣言》,闡述了“社會主義不是已經試驗過,而且被事實證明是不可能的了嗎?難道你們還要去走一條注定走不通的死路”這一新時代的共產主義者,必須回答的問題,立論宏大,論證清晰,條理分明,措詞精準簡練,是一篇不錯的政論文。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的是,共產主義在21世紀面臨的難題除了“兩個決裂”,還出現了一些更嚴峻和更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亦即“新的斗爭”,本文尚未觸及,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寫作中繼續探討下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