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領袖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寧為什么說對資產階級專政,這個問題要搞清楚。”十月革命前后,列寧在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斗爭中寫下許多光輝著作,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
認真學習這些著作,了解列寧是怎樣在斗爭中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這對于我們今天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列寧在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前夕寫的《國家與革命》,是一部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光輝著作。在這部著作里,列寧批判了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在國家問題上的謬論,恢復和捍衛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為俄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打下了思想理論基礎。
十月革命前,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引起了革命危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尖銳地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問題。當時的俄國,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利用帝國主義戰爭所造成的革命形勢,舉行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工兵蘇維埃。
但是,由于鉆進工兵蘇維埃中的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背叛了革命,使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的手里。在這種形勢下,武裝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已經成為擺在俄國工人階級面前的迫切任務。
正如列寧所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對國家的態度問題不僅具有政治實踐上的意義,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義”。
可是恰恰在這樣的時候,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者把國家問題弄得極其混亂。他們迷信議會制度,反對暴力革命,反對無產階級徹底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家機器,反對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俄國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大力販賣資產階級和修正主義的貨色,反對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主張和資產階級真誠合作。
因此,批判修正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武裝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領導他們奪取政權,就成了布爾什維克黨迫不及待的課題。列寧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了《國家與革命》,從理論上闡明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必然性。
列寧指出: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斗爭的工具,無產階級必須運用暴力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并且指出:“只有承認階級斗爭、同時也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的人,才是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同庸俗小資產者(以及大資產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這里。必須用這塊試金石來測驗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認馬克思主義。”
在《國家與革命》中,列寧論述了關于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和任務,以及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自行消亡的經濟基礎等問題。
列寧指出:“向前發展,即向共產主義發展,必須經過無產階級專政,決不能走別的道路。”
列寧還科學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時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資產階級法權,社會主義社會“還不能完全擺脫資本主義的傳統或痕跡”。
“既然在消費品的分配方面存在著資產階級的法權,那當然一定要有資產階級的國家,因為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于零”。
在社會主義歷史時期,只有運用無產階級專政,限制和逐步消除資產階級法權,戰勝衰亡著的資本主義因素,發展共產主義因素,才能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逐步向共產主義過渡。
由于十月革命迅速爆發,使得列寧沒有來得及寫完《國家與革命》。列寧興奮地說:“對于這種‘妨礙’,只有高興”。“因為做出‘革命的經驗’總比論述‘革命的經驗’更愉快,更有益。”
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列寧為了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進行了緊張的工作。他號召勞動群眾剝奪剝奪者,廢除土地私有制,在全俄國普遍建立工農政權。
但是,十月革命的勝利引起了一切被推翻的剝削階級的瘋狂反抗。他們一次又一次地發動反革命叛亂,向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進攻。黨內一小撮機會主義者被殘酷的階級斗爭嚇破了膽,竟然同意成立“清一色的社會黨人政府”,要布爾什維克黨人退出政治舞臺。
經濟戰線上的斗爭也很激烈。蘇維埃政權在接管銀行、對工廠企業實行工人監督的過程中,遇到了資產階級的拼死反抗。無產階級由于剛取得政權不久,缺乏經濟管理的經驗,又缺少管理經濟的機關和干部,因此在經濟戰線上出現了一些薄弱環節和混亂現象。
資產階級到處刮陰風:“布爾什維克執政已經兩個月了,但我們所看到的卻不是社會主義的天堂,而是由混亂、內戰和更大的破壞所造成的地獄”。
黨員、干部和群眾中也有一部分人在革命轉折關頭被這些現象所迷惑。這樣,究竟是肯定還是否定十月革命,肯定還是否定無產階級專政,就成了當時的斗爭焦點。
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列寧在《被舊事物的破滅嚇壞了的和為新事物而斗爭的》一文中,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形勢,指出,不經過破壞舊的國家機器,“便沒有也不可能有其他通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工人監督和銀行國有化已經開始實行,而這正是走向社會主義的最初步驟”,是革命的新生事物。新事物和舊事物的斗爭,實際上就是“使勞動者從一切壓迫下解放出來的神圣戰爭”。
列寧認為,肯定還是否定無產階級專政,反映了各個階級不同的階級立場和世界觀。
“剝削者愈是千方百計地拼命維護舊事物,無產階級也就愈要更快地學會把自己的階級敵人從最后的角落里趕走,挖掉他們統治的老根,鏟除能夠產生(必定產生)雇傭奴隸制、群眾貧困和富人大發橫財的肥壤沃土”。
列寧提出鏟除資本主義的肥沃土壤的新任務,是在深入考察了俄國的歷史和現狀的情況下得出的。列寧在1918年1月11日作的《關于人民委員會工作的報告》中說:“不言而喻,在愛斯蘭這樣一個人人識字和全國都是大農業的小國家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情形,和俄國這樣一個小資產階級占優勢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情形,不可能是相同的”。
由于俄國資本主義發展較遲,農村人口眾多,封建殘余相當頑固,小生產者大量存在,“而小生產是經常地、每日每時地、自發地和大批地產生著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因而俄國產生資本主義自發勢力的土壤要比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來得廣泛。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俄國還存在著五種不同的社會經濟成分。當蘇維埃政權正忙于同資產階級反革命叛亂勢力作斗爭的時候,資本主義自發勢力趁機抬頭。有些人用小私有者的眼光看待對資產階級的勝利,他們說:“資本家已經撈了一把,現在該輪到我了。”
城市和農村中千百萬小業主和小商人從事投機活動,富裕農民利用國家和人民的暫時困難大發其財。在革命大轉變的時候,有些社會渣滓也自然不能不“露頭角”。社會上的犯罪行為、流氓行為、賄賂、投機及各種壞事增多。
“要消除這種現象,就必須花費時間,必須有鐵的手腕。”
列寧在一九一八年四月發表的《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就進一步闡明了革命勝利后必須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必須鏟除資本主義土壤,指出:“資產階級在我國已被擊敗,可是還沒有根除,沒有消滅,甚至還沒有徹底摧毀。因此,同資產階級斗爭的新的更高形式便提到日程上來了,由繼續剝奪資本家的極簡單的任務,轉到一個更復雜和更困難得多的任務,就是要造成使資產階級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產生的條件。很明顯,這個任務是重大無比的,如果不解決這個任務,那也就是說,還沒有社會主義。”
列寧認為要從根本上鏟除資本主義的土壤,必須有嚴整的組織紀律,加強民主集中制,把過去由剝削者壓迫人民遵守紀律,轉到人民自覺和自愿地遵守蘇維埃社會主義性質的紀律;在農村中,依靠貧苦農民,爭取中農,鎮壓富農的反抗,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改造,用無產階級專政管理好每個地方和單位。
列寧總結歷史經驗說:“從前各次革命中的不幸,就在于群眾努力地無情地鎮壓壞分子的那種革命熱忱,未能長久堅持下去。”
號召俄國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保持過去鎮壓壞分子的那種革命熱忱,把革命進行到底。
列寧的《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發表,立即得到了黨和工人階級的熱烈擁護,成了無產階級向資產階級展開新進攻的進軍號。布爾什維克黨加強了對政府機構和其他革命團體的領導,把全部大工業和部分中型工業收歸國有;農村中,工人幫助貧農成立了貧農委員會,鎮壓富農的反抗,在這過程中產生了許多農業公社和其他生產聯合組織。
同時,蘇維埃政權加緊內部整頓,要求黨員、干部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不允許搞任何特殊化。列寧自己是遵守紀律的模范,他始終把自己看成是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1918年5月,人民委員會總務處長布魯也維奇由于擅自給列寧增加工資,就遭到了列寧給他的嚴重警告的處分。由于各條戰線都對資產階級展開了進攻,從而在根本上保證了蘇維埃政權的鞏固和加強。
無產階級專政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蘇維埃政權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勝利前進,嚇壞了外國帝國主義。1918年夏季,英、美、法、日、德等帝國主義聯合發動對蘇維埃俄國的武裝干涉。國內的敵人也蠢蠢欲動,在帝國主義支持下拼命想恢復舊制度。
殘酷的戰爭,進一步鍛煉了蘇維埃的無產階級專政,使它變得更加堅強了。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懷著對無產階級專政的深厚感情,緊密地團結在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周圍。中農也經歷了反革命勢力造成的禍害,轉到革命一邊。
根據戰爭需要和考慮到這些有利因素,蘇維埃政權決定對全部工業實行國有,對農民實行余糧收集制,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迫使資產階級參加義務體力勞動,這在歷史上就被稱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毫無疑問,在一個剛從資本主義社會脫胎而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必定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在十月革命后的俄國,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還存在,還在不斷地產生著新的資產階級,它不僅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產生出來,而且還從那些雖然擺脫了舊制度的桎梏,但仍處于小生產狀態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中產生出來。
即使有些工人,他們在建設新社會,但還沒變成清除掉舊世界的污泥的新人。還有一些所謂“共產黨人”,在人民趕走地主資本家后,他們來了,趕緊爬進一個安樂窩去撈一把。
這些資本主義傳統勢力和由此產生的新的資產階級分子,都嚴重地對抗著“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不進行斗爭,蘇維埃政權就休想前進一步。
在蘇維埃政權積極開展這種斗爭時,資產階級瘋狂地攻擊無產階級專政,咒罵蘇維埃政府破壞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一九一九年五月,列寧寫了《關于用自由平等口號欺騙人民》一文,痛斥了資產階級的虛偽說教,指出所謂“自由、平等”歷來就有其具體的階級內容。
“‘平等’……如果同勞動擺脫資本的壓迫相抵觸,那就是騙人的東西。”這是因為“生產資料、貨幣和資本的所有制妨礙著人們享受這種平等。可以立刻廢除富人的房屋所有制,可以比較快地剝奪資本和生產工具,但是貨幣所有制卻要保留下來”。
貨幣是資本主義的殘余,它通過等價交換的形式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在貨幣沒消滅之前,沒有真正平等。“我們要爭取的平等就是消滅階級。”因此就必須破除資本主義的虛偽平等形式。
列寧的這些論述在理論上駁倒了資產階級,為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鋪平了道路。
列寧在組織反對武裝干涉者和白衛分子的斗爭的時候,不斷地加深研究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問題。一九一九年六月,列寧寫了《偉大的創舉》這篇光輝著作。在這篇著作中,列寧高度評價了莫斯科的鐵路工人自動組織的“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并根據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學說的基本理論和十月革命后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踐,深刻闡述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任務。
列寧指出:“為了取得勝利,為了建立和鞏固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應當解決雙重的或二位一體的任務:
第一、用反對資本的革命斗爭的無限英勇精神吸引全體被剝削勞動群眾,吸引他們,組織他們,領導他們去推翻資產階級和完全粉碎資產階級的一切反抗;
第二、把全體被剝削勞動群眾以及所有小資產者階層引上新的經濟建設的道路,引上建立新的社會聯系、新的勞動紀律、新的勞動組織的道路,這種勞動組織把科學和資本主義技術的最新成果同創造社會主義大生產的自覺工作者大規模的聯合結合起來。”
這就是說,無產階級在奪得政權后,必須運用無產階級專政堅決鎮壓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反抗,徹底改造小生產者,清除舊社會遺留下來的痕跡,建設新的社會主義制度。
列寧把這種“共產主義星期六義務勞動”譽為“偉大的創舉”。列寧說:“‘共產主義的東西’只是在出現星期六義務勞動的時候才開始產生的,這種勞動是個人為社會進行的、規模巨大的、無報酬的、沒有任何當局即任何國家規定定額的勞動”。
為了發揮黨組織的無產階級先鋒隊作用,列寧還提出要利用這個創舉繼續開展清黨運動,以勇敢地捍衛無產階級專政、積極地用革命精神投入革命實踐作為黨員重要的條件。把那些抗拒到前線去作戰,而想鉆進安樂窩享受的所謂“共產黨員”清除出去。
在《偉大的創舉》發表不久,列寧又在一九一九年十月寫了《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指出:社會主義時期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同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剝削者階級,即地主和資本家階級,還沒有消失。“他們反抗的勁頭正由于他們的失敗而增長了千百倍。管理國家、軍事和經濟的‘藝術’,使他們具有很大很大的優勢,所以他們的作用與他們在人口總數里所占的人數相比,要大得不可計量。”
列寧還強調指出,農民象一般小資產階級一樣,在無產階級專政下也是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動搖不定,為了消滅階級就要消滅工農間的差別,而這是無產階級專政的長期而困難的任務。
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共產主義因素戰勝資本主義勢力,單靠組織上的措施還不夠,對于人民群眾主要地還是要采取思想教育的方法。列寧非常重視對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進行共產主義的教育問題。
在《青年團的任務》中,列寧指出:開展共產主義教育,“就是為了把勞動者團結起來反對一切剝削和一切小私有制服務的道德”。
這是因為在舊社會中,不是別人剝削你,就是你剝削別人。這種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而共產主義教育就是要和一切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使每一個工人和農民對自己都有這樣的認識:我是自由勞動大軍的一分子,不要資本家和地主,我自己就會建設自己的生活,建立共產主義的秩序。”
列寧認為,要保證共產主義的勝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共產主義教育的工作做得如何。
由于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政權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措施,使蘇維埃人民自覺地為保衛無產階級專政而斗爭,從而保證了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的勝利。
列寧在領導著俄國共產黨和蘇維埃國家的同時,還非常注意當時的國際工人運動,把國內斗爭和國際斗爭聯系起來。列寧于一九二〇年四月寫了《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總結了俄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的歷史經驗。
列寧說:右傾機會主義“是工人運動內部布爾什維主義的主要敵人。現在這個敵人在國際范圍內也仍然是主要敵人。對于這個敵人,布爾什維主義過去和現在都給予極大的注意。”
在工人運動內部,布爾什維主義的另一個敵人,是“左”傾思潮,小資產階級的革命狂熱,“它在任何重大問題上,都離開無產階級進行堅韌的階級斗爭的條件和要求。”
列寧在這部著作中進一步發展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特別強調了無產階級政黨在無產階級專政中的領導作用,強調要用無產階級政黨的鐵的紀律去戰勝資產階級的反抗,克服小資產階級的懦弱性、渙散性。
列寧說:在與資產階級作斗爭中,“沒有鐵一般的和在斗爭中鍛煉出來的黨,沒有為本階級全體忠實的人所信賴的黨,沒有善于考察群眾情緒和影響群眾情緒的黨,要順利地進行這種斗爭是不可能的。戰勝集中的大資產階級,要比‘戰勝’千百萬小業主容易千百倍;而這些小業主用他們日常的、瑣碎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腐化活動制造著為資產階級所需要的,使資產階級得以復辟的惡果。誰要是把無產階級政黨的鐵的紀律那怕是稍微削弱一點(特別是在無產階級專政時期),那他事實上就是幫助資產階級來反對無產階級。”
列寧在十月革命前后寫出的論述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是指導我們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強大思想武器。今天,中國人民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正闊步前進在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道路上,列寧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正激勵著我們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