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斯大林1930年6月21日在《聯共(布)第十六次大會上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與結論》
實際上,新經濟政策不只是預計到退卻和容許私營商業活躍,即在保證國家起調節作用的條件下容許資本主義活躍(新經濟政策的最初階段)。實際上,新經濟政策同時也預計到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上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分子進攻,縮小私營商業的活動范圍,相對地和絕對地縮減資本主義成分,公營部分日益超過非公營部分,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新經濟政策的現今階段)。
實行新經濟政策是為了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分子。我們轉入全線進攻時還不廢除新經濟政策,因為私營商業和資本主義分子還存在,“自由的”商品流轉還存在;但是,我們確實正在終止新經濟政策的最初階段,開展它的下一階段即新經濟政策的現今階段,這一階段是新經濟政策的最后階段。
摘錄自斯大林1936年11月25日在非常第八次全蘇聯蘇維埃代表大會上作的《論蘇聯憲法草案》的報告
我們在1924年的情形怎樣呢?
這是新經濟政策第一個時期,當時,蘇維埃政權在盡一切力量發展社會主義的條件下,容許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活躍,打算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經濟體系的競賽過程中,造成社會主義體系對資本主義體系的優勢。當時的任務是要在這一競賽過程中鞏固社會主義的陣地,消滅資本主義分子,完成作為國民經濟基本體系的社會主義體系的勝利。
當時,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狀況很不好。固然,它在慢慢恢復起來,可是生產量遠未達到戰前水平,它建立在落后的貧乏的舊技術的基礎上。當然,它是向社會主義方面發展的。我國工業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約占80%。可是,資本主義成分在工業中占的比重,畢竟還不少于20%。
當時,我國的農業更不成樣子。固然,地主階級已被消滅,可是,農業資本家階級,即富農階級,還有相當大的力量。整個說來,農業好象是無數用中世紀落后技術經營的個體小農戶形成的汪洋大海,而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就象是這個大海中的一些零星島嶼,老實說,它們當時在我們國民經濟中還沒有什么重大的意義。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力量薄弱,而富農卻還有力量。我們當時還沒有說消滅富農,而是說限制富農。
國內商品流轉的情況也是這樣。在商品流轉方面,社會主義成分只占約50—60%,而其余的地盤還被商人、投機者和其他私人占據著。1924年我國的經濟狀況就是這樣。
我們現在1936年的情形又是怎樣呢?
如果說當時我們是處在新經濟政策第一個時期,新經濟政策開始的時期,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活躍的時期,那么現在我們是處在新經濟政策最后一個時期,新經濟政策終結的時期,資本主義在國民經濟所有部門中完全消滅的時期。
首先來看我國的工業。我國工業在這個時期已經發展成為巨大的力量。現在已經不能說它是力量薄弱和技術設備不好的工業了。恰巧相反,它現在建立在豐富的現代新技術的基礎上,十分發達的重工業以及更發達的機器制造業的基礎上。
而最主要的,就是資本主義已經從我國工業范圍中完全驅逐出去了,社會主義的生產形式現在是在我國工業中獨占統治的體系。我國目前社會主義工業按產量來說已超過戰前工業6倍多這一事實,是不能看作—件小事的。
在農業方面,我們現在已經不是處于無數技術落后的個體小農戶形成的、富農到處橫行的汪洋大海中,而是有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機械化的、用新技術武裝起來的生產,即無所不包的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體系。
大家知道,在農業中,富農已被消滅,而用中世紀落后技術經營的個體小農經濟成分只占很小的地位,它在農業中所占的比重,從播種面積來看,至多不過2—3%。不能不指出一件事實,就是集體農莊現在已經有了316000臺拖拉機,共570萬馬力,而同國營農場合起來計算,已有40多萬臺拖拉機,共758萬馬力。
至于國內商品流轉,商人和投機者已經被我們從這方面完全驅逐出去了。現在全部商品流轉都已掌握在國家、合作社和集體農莊手中。新的蘇維埃的商業,沒有投機者參加的商業,沒有資本家參加的商業,已經產生而且發展了。因此,社會主義體系在國民經濟一切部門中的完全勝利,現在已經是事實了。
而這說明什么呢?
這就是說,人剝削人的現象已被鏟除和消滅,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已經確立而成為我們蘇聯社會不可動搖的基礎。
由于蘇聯國民經濟方面發生了這一切變化,我們現在有了新的社會主義的經濟,這個經濟不會有危機和失業,不會有貧困和破產,而公民們有一切可能享受富裕的有文化的生活。1924—1936年這一時期在我國經濟方面所發生的變化,大體上就是如此。
由于蘇聯經濟方面發生了這些變化,我國社會的階級結構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
大家知道,地主階級已經因國內戰爭勝利結束而完全消滅了。其他剝削階級也遭到了與地主階級同樣的命運。在工業方面已經沒有資本家階級了。在農業方面已經沒有富農階級了。在商品流轉方面已經沒有商人和投機者了。
因而,所有的剝削階級都消滅了。
剩下了工人階級。
剩下了農民階級。
剩下了知識分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