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學習毛主席新發表的兩首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鳥兒問答》,就不由想起了我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光輝歷程。
一九二七年,毛主席在井岡山親手點燃起革命的火炬。經過了三十八年的戰斗,毛主席又來到了井岡山,寫下了《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光輝的詩篇,對中國大民在這三十八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進行的革命斗爭作了史詩般的描繪和光輝的總結。
井岡山,它的崇高的形象,象征著偉大的中國革命,象征著毛主席親手開辟的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象征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堅貞不屈的革命性格。當毛主席率領工農紅軍第一次登上井岡山的時候,中國革命正處在一個危急的關頭。
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運動,被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葬送了。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英勇地犧牲了。井岡山,也同全國一樣,烏云壓頂,處在黎明前的子夜。在這個關鍵時刻,如魯迅的詩句所描繪的:“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力挽狂瀾,同“左”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作了堅決的、不調和的斗爭,率領秋收起義的隊伍路上井岡山,在井岡山上高高升起了革命紅旗,把中國革命引上勝利之路。黃洋界的炮聲,宣告中國革命掀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的一頁。
井岡山的道路,是中國革命的唯一正確的道路。當時,像林彪這樣的悲觀主義者,散布種種悲觀論調,提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這實質上就是反對中國革命走井岡山的道路。
正是針對林彪的謬論,毛主席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光輝文獻,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預見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鼓舞全黨滿懷信心去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的革命高潮,奪取革命的新勝利。
歷史就沿著毛主席所指引的航向向前發展。我們黨,始終高舉著井岡山的紅旗,經過了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在天安門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中國人民象巨人一樣站起來了,并且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指引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
革命能改變一切。井風山是中國革命的光輝歷史的見證者,它經受了祖國所遭受的深重災難,經歷了漫漫的長夜,又迎來了破曉的曙光,迎來了紅日的東升。
一九六五年,當毛主席“千里來尋故地”,重新登上井岡山,井岡山已經“舊貌變新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變化正是我們偉大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的一個縮影。
毛主席用詩的語言描繪了這種歷史的巨變:“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這是一幅絢麗輝煌的圖畫。山河變了,更重要的是,人也變了。
昔日的奴隸,現在做了主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上面的勞動人民,現在真正開始統治這塊地方了。”井岡山的人民群眾,同全國人民一樣,在黨的領導下,意氣風發,改天換地,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祖國的大地上寫上了最新最美的文字;畫上了最新最美的圖畫。
毛主席所指引的金光大道,不但通向了高聳入云的井岡山,也通向人類最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
但是,井岡山知道,這一切得來是多么不容易。“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中國革命戰勝了多少艱難險阻,繞過多少激流險灘!前面還有更加艱巨的斗爭等待著我們。我們奪取了全國勝利,并不意味著革命的終結,而“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所以毛主席在詞的下半闕,一開頭就給我們展示了今日之“人寰”的一派如火如荼的革命景象:“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革命永遠不會停頓。無產階級奪取政權,要經過革命;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要繼續革命。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毛主席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宏偉氣魄,回顧過去,瞻望未來,洞察世紀的風云和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引導我們高瞻遠矚,鼓舞和激勵我們的革命斗志。
過去的三十八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還只是短暫的瞬間。我們所取得的勝利是偉大的,但畢竟“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序幕還不是高潮,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就要求我們保持和發揚井岡山的革命傳統,沿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把革命進行到底。
修正主義者之流,總是把社會主義社會描繪成沒有階級、沒有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無差別境界”。他們反對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鼓吹階級斗爭熄滅論和唯生產力論,就是要我們“熄滅”井岡山的革命傳統,“熄滅”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停止對地主資產階級的進攻,甚至倒過來象他們一樣向地主資產階級投降,向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投降,以便讓已經被打倒了的階級有朝一日以百倍的瘋狂猛撲過來,使中國象蘇聯一樣衛星上天,紅旗落地,淪落為社會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牢記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讓井岡山的紅旗永遠飄揚在祖國的大地上。
無產階級革命的每一個勝利,都是在同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斗爭中取得的。過去是這樣,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也是這樣。我們黨,已經經歷了黨內的十次路線斗爭,今后還會有二十次、三十次。而國內的反修斗爭又總是和國際上的反修斗爭聯系在一起的。
對于國際、國內的修正主義思潮,敢不敢頂,敢不敢反,這是區別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也是檢驗我們是否具有無產階級的徹底革命精神的試金石。
新發表的毛主席的另一首詞《念奴嬌·鳥兒問答》,就是對現代修正主義的最徹底的批判。
蘇修社會帝國主義號稱“超級大國”,看上去是個龐然大物,可是在戰斗的馬克思主義者看來,不過是只可憐的“蓬間雀”而已。毛主席借用《莊子》中關于鯤鵬和蓬間雀的寓言,用鯤鵬的形象比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者,而用蓬間雀的形象比喻現代修正主義者,真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毛主席把這二者作了鮮明的對比。
鯤鵬是萬里翱翔,翻動著“扶搖羊角”——革命的狂飚,席卷著五洲四海。他愛的就是“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在革命的風雷中,縱橫馳騁,如魚得水;而蓬間雀只能在茅草叢中上竄下跳,一看到連天的炮火,遍地的彈痕,就嚇得要死。“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飛躍。”這辛辣而幽默的詩句,維妙維肖地畫出了現代修正主義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丑態。兩相對照,鯤鸝的形象,是何等崇高偉大,而蓬間雀的形象,又是何等地鄙陋渺??!
毛主席巧妙地用鳥兒問答的方式,深刻地表現了六十年代初期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馬克思主義同現代修正主義者進行的一場大論戰。毛主席熱烈贊頌了鯤鵬的偉大的革命氣概;而對蓬間雀的丑惡嘴臉及其修正主義的謬論,給予無情的嘲笑和批判。
“借問君去何方?雀兒答道:有仙山瓊閣。”可憐的蓬間雀不幸而生在帝國主義走向滅亡、社會主義走向勝利的時代。今日之人間城郭,“炮火連夫,彈痕遍地”,澎湃著革命的怒濤,連雀兒們的巢穴也隨時有被淹沒的危險。他們不敢也不能象鯤鵬一樣“背負青天朝下看”,只好閉起眼睛去夢想他們的理想世界——仙山瓊閣。這兒有他們所希望有的一切,就是沒有炮火,沒有彈痕,沒有革命。
為了這個仙山瓊閣,他們“訂了三家條約”——一九六三年七月簽訂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也者,就是由他們來發號施令,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只許他們揮舞核大棒,剝削、奴役和壓迫世界各國人民,而不許人民以牙還牙,造他們的反,革他們的命。他們一面揮舞大棒,一面用假共產主義來欺騙本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
仙山瓊閣真是美妙得很,“還有吃的,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這種土豆加牛肉的“共產主義”,有的人是垂涎三尺,馬克思主義者只能嗤之以鼻。
請聽鯤鵬的回答:“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對于雀兒們來說,最可怕的莫過于天地翻覆。怕是沒有用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總是要起來革命,把舊世界,把一切仙山瓊閣都打個落花流水的。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主宰世界命運的,只能是鯤鵬,而決不是蓮間雀。
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只有革命,才能改變一切,創造一切,把一切腐朽的事物送進墳墓,給一切革命的新生事物掃清道路。無產階級革命,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而且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用革命推動歷史前進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什么樣的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這充滿著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的光輝的詩句,充分表達出中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凌云壯志和偉大的創造力。帝國主義者和國內反動派,不是曾經嘲笑過我們嗎?他們從外面封鎖我們,包圍我們,從內部來進行顛覆和破壞,可是,他們終于在中國人民創造的神話般的奇跡面前,在中國革命的宏偉步伐面前,嚇得目瞪口呆,渾身發抖了。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主席,這兩句詩正是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經驗的一個光輝的總結。革命總是有困難的。有的困難看上去好象是很難戰勝的。
當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后,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第一次來到井岡山的時候,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開辟第一個紅色根據地,建立第一個紅色政權,機會主義者不是認為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嗎?
但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紅色政權存在了,發展了,而且終于擴展到全中國。當工農紅軍舉行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翻雪山,過草地……,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曾經興高采烈地以為從此可以把共產主義這“洪水猛獸”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消滅了。
可是,毛主席領導的工農紅軍的舉世無雙的革命英雄主義戰勝了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終。在抗日戰爭時期,日寇的包圍,國民黨的封鎖,都沒有壓倒我們。我們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接著又依靠小米加步槍消滅了武裝到牙齒的八百萬蔣匪軍。
當蘇修叛徒集團背叛馬克思列寧主義、背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對我們黨發動突然襲擊,撕毀合同,撤走專家,在國際上掀起反華、反共、反革命的逆流,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使我們屈服于他們的指揮棒之下了。
可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以敢于反潮流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給這股反革命逆流以迎頭痛擊,并且依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偉大方針,戰勝了一切困難。我們靠的是什么?我們就是靠毛主席制訂的正確路線,靠無產階級的敢于革命、敢于斗爭、敢于奪取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
從井岡山到太行山,從大渡河到南泥灣,從大寨到大慶,都體現了這條路線和這種精神。今天我們要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成果,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同樣會遇到許許多多新的困難。就以無產階級教育革命來說,要把教育從資產階級專政的工具改造成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在這塊地主資產階級的“世襲領地”上闖出一條前人從來沒有走過的道路,哪會沒有困難,沒有矛盾,沒有問題?
資產階級的反抗,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要我們去戰勝,去排除;我們缺乏經驗,要我們通過長期的實踐去創造、去積累。
因此,這場革命必然是艱巨的、曲折的、長期的。教育革命是這樣,上層建筑各個領域的革命也是這樣。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從來不幻想在一個早上把什么事情都做得那么完善、那么理想。
我們學習新發表的毛主席的詩詞,就是要充分發揚“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徹底的革命精神。在戰略上藐視困難,在戰術上重視困難,一往無前地把革命推向前進,在革命的過程中,用革命的方法促使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更加迅速地發展壯大,奪取新的更大的勝利。
毛主席的兩首詞都寫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它們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提供了反修防修、堅持繼續革命的強大的思想武器。今天,我們已經取得了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但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仍然在繼續。
修正主義作為一種資產階級思潮,總是要冒出來的。這是階級斗爭的客觀規律。冒出來了,怎么辦?那就象鯤鵬那樣,鄙視它,蔑視它,與之作堅決的不調和的斗爭。
毛主席這兩首偉大的詩篇的發表,必將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的革命傳統,做革命的鯤鵬,堅持馬克思主義,反對修正主義,堅持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反對修正主義路線,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推進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成果,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英勇奮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