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在農業合作化的高潮中,毛主席指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七年前,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毛主席又發出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在毛主席的親切關懷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一社會主義新生事物,迎著斗爭的風雨茁壯成長,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如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一新生事物也有一個不斷發展和逐漸完善的過程;人們對它的重要意義的認識,也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通過對修正主義路線的批判和多年的實踐,大家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項反修防修的重要戰略措施,對于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建設社會主義,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因此,在如何對待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個問題上,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應該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領域的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
毛主席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
在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仍然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資產階級法權,存在著城鄉之間、工農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
我們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消滅一切剝削階級,消滅一切人剝削人的制度,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
列寧說:“顯然,為了完全消滅階級,不僅要推翻剝削者即地主和資本家,不僅要廢除他們的所有制,而且要廢除任何生產資料私有制,要消滅城鄉之間、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差別。這是很長時期才能實現的事業。”(《偉大的創舉》)
在社會主義社會,不但被打倒的地主、資產階級妄想卷土重來,而且還會產生出新的資產階級分子。應當看到,資產階級影響的存在,國際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影響的存在,是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政治思想根源;而資產階級法權的存在則是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分子的重要經濟基礎。
我們的無產階級專政是強大而鞏固的,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仍然存在著變修的危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正是以實際行動來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縮小城鄉、工農、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造成資產階級既不能存在,又不能再產生的條件。
幾千年來,剝削階級總是宣揚“勞心者治人”。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制度變更了,但是,剝削階級的思想影響和反映私有制關系的傳統觀念還存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正是以實際行動批判“勞心者治人”、“知識私有”等剝削階級思想,破除輕視勞動、輕視工農等舊的傳統觀念。
青年們響亮地提出:“最大的‘苦’我們吃,最重的擔子我們挑,最艱苦的地方我們去。”他們滿懷豪情地走上農村三大革命運動的第一線。在廣闊天地里,他們同階級敵人斗,同資本主義、修正主義斗,同錯誤思想斗,同天斗,同地斗。廣大知識青年的實際行動,對于蕩滌上層建筑領域里的污泥濁水,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有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資產階級為了復辟資本主義,總是要千方百計地同無產階級爭奪接班人。他們腐蝕、拉攏青年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社會主義社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的三大差別和資產階級法權,披著“合法”的外衣,把青年引上脫離工農、與工農對立的道路,變成資產階級的接班人。
廣大知識青年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沒有經歷過舊社會的痛苦生活,為了接好革命的班,就應該經風雨、見世面,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絕大多數。如果輕視農民,不愿與農民同甘共苦,為大多數人服務便會成為一句空話。
不錯,農村是比城市苦一些,但是,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人。溫室里培養不出參天的勁松。
“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在群眾斗爭中產生的,是在革命大風大浪的鍛煉中成長的。”
農村是知識青年接受階級教育的課堂。從貧下中農身上,知識青年可以學習到熱愛毛主席、熱愛黨的深厚階級感情,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鮮明立場,勤勞勇敢、艱苦樸素的優良品質;可以懂得什么是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懂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從而提高改造世界觀的自覺性,在思想感情上真正和工農群眾打成一片。
廣大知識青年在農村中參加了三大革命運動,特別是在尖銳復雜的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兩條道路的斗爭中經受了鍛煉,加深了對黨的基本路線的理解,提高了覺悟,增長了才干,成為一支大批資本主義、大批修正主義、大干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許多貧下中農稱贊他們是“大批判的戰斗員,理論學習的輔導員,革命文藝宣傳員,科學實驗研究員”。一代新人在茁壯成長。以上海到九個省(區)去的四十七萬知識青年為例,到一九七四年底,已有一萬二千六百八十多人入了黨;十三萬一千四百三十多人入了團;一萬五千八百多名被選進各級領導班子;還有三萬三千六百多人擔任了赤腳醫生、民辦教師、會計、農業技術員等。
當前,一個全黨動員,大辦農業,為普及大寨縣而奮斗的革命運動正在興起。這場偉大的革命運動,既是知識青年接受再教育的生動課堂,也是知識青年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實踐證明:只要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農業學大寨運動結合起來,他們的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他們和貧下中農一起,以階級斗爭為綱,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斷地壯大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為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的革命運動,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作出貢獻,努力將我們現在還很落后的鄉村建設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樂園。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一項反修防修的戰略措施。這就需要各級黨委不僅要做好動員工作,而且要做好鞏固工作。
知識青年到了農村,踏上了繼續革命的征途,怎樣使他們沿著毛主席指引的道路闊步前進,這是各級黨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做好這項工作,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包括從政治思想上進一步教育、關心,從組織上加強領導,從物質上積極支援,等等。做好鞏固工作,對于支持知識青年堅持鄉村干革命有著重大的意義。
我們要在各級黨委的領導下,不斷改進工作,不斷總結經驗,為推動知識青年投入農業學大寨運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創造條件。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既然是社會主義新生事物,因而就必然會受到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瘋狂破壞;同時,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必然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是不奇怪的。
我們不僅要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的主流和支流加以區別和分析,就是對于這一工作中的支流也要作具體分析。要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回避矛盾,害怕矛盾,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
對于一小撮階級敵人的破壞,迫害、摧殘知識青年的現行反革命活動,必須迎頭痛擊。同時,對知識青年在生活、生產、學習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應當懷著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通過細致周密的調查研究,統籌解決。
我們不能滿足于知識青年“睡有床,住有房,吃有糧”,而要真正讓廣大知識青年能夠大有作為。在制定農村遠景規劃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怎樣進一步發揮知識青年作用的問題。
從江西、安徽一些社隊的經驗看,把知識青年適當組織起來,包括辦一些青年場、隊,堅持“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方針,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有組織地開展多種經營,有利于壯大公社、大隊兩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抵制資本主義自發勢力;有利于調動青年們的革命積極性。
做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鞏固工作,從現像上看,有許多是安置問題、經濟問題,實質上還是個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偉大意義的認識問題。這項工作,是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成果的一項重要內容。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新生事物破土而出固然不易,它的成長、發展更要經歷艱巨的斗爭。階級斗爭的長期性,三大差別和資產階級法權的長期存在,決定了做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鞏固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根本在路線,關鍵在領導。做好鞏固工作的關鍵,是各級領導機關緊緊抓住階級斗爭這個綱,在任何時候、任何工作中都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自覺抵制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侵蝕,認真總結經驗,使這一新生事物逐步完善起來,更好更快地成長。
列寧說過:“慶祝偉大的革命紀念日的最好辦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解決的革命任務上。”(《論黃金在目前和在社會主義完全勝利后的作用》)
回顧戰斗的歷程,我們滿懷勝利的喜悅;展望革命的前程,我們信心百倍。前面還有許多艱苦的工作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地去做。為了使我們國家在現在和將來都沿著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前進,我們應當進一步加深對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重要意義的認識,“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在這條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直到共產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