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運動的總規律
毛主席在《實踐論》中最后指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人類認識運動的總規律,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條基本路線。這個認識運動的總規律,深刻地說明了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統一;指出了實踐與認識相互推動、永無止境的發展途徑。理論與實踐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是互相依存、互相推動的。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指導實踐,為實踐服務,并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和繼續發展。客觀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要使我們的認識適應變化的情況,奪取革命斗爭的勝利,就必須經過反復實踐,使認識逐步深化。
毛主席說:“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于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或者說,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永無止境。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立和發展。在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還處于上升的時期,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很尖銳,馬克思、恩格斯總結了工人運動的實踐經驗,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從思想、理論、政治等方面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作了準備。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列寧在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斗爭中,繼承、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解決了帝國主義時代無產階級革命的一系列問題,解決了一個國家內社會主義能否勝利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即列寧主義階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毛主席系統地總結了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和十月革命以來國際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蘇聯資本主義全面復辟的嚴重教訓,又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學說。這是馬列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劃時代的偉大發展。
正如毛主席所說:“馬克思列寧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又比如,在生產斗爭中,毛主席總結了我國農業生產實踐的豐富經驗,提出了農業的“八字憲法”,“八字憲法”推動了農業生產,同時又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關于實踐與認識的這種辯證運動過程,列寧曾經指出: “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并且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現實在的辯證的途徑。”毛主席根據長期曲折而又復雜的革命斗爭的實踐,總結人類認識發展的歷史,進一步論述了這種認識的辯證發展的途徑,用一個明確的公式加以概括,并且把世界觀、認識論與方法論緊密結合起來,提出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的群眾路線,提出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運動的總秩序,使我們在實際工作的各個方面都能更自覺、更具體地去把握。這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重要貢獻。毛主席總結的認識運動的總規律,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就是一個通過實踐逐步認識客觀世界,又通過實踐運用客觀規律改造世界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過程。毛主席說:“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 “因此,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我們必須具有不斷革命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由于缺乏經驗而走一些彎路,或產生一些難以避免的缺點、錯誤是常有的事,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也不能因為有一次基本成功的經驗就認為“全部成功”,有一次大致正確的認識,就認為“一貫正確”。必須掃除各種無所作為,因循守舊或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的觀點。只要深入群眾,勇于實踐,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復調查研究,不斷總結經驗,就能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就能變失敗為成功, 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毛主席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貫徹到實際工作的各個方面,特別強調把實踐的觀點同群眾的觀點牢固地結合起來,深刻地闡述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關系。 毛主席說:“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人民群眾是改造世界的主體,也是認識世界的主體。離開人民群眾的三大革命實踐,人們的認識就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只有依靠群眾的實踐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獲得無窮無盡的階級力量。
毛主席把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與唯物史觀結合起來,把認識論與群眾路線統一起來,這就一方面,從認識論上給當年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與工作方法提供了完全科學的論證;另一方面,又從群眾路線上使實踐的內容徹底排除了舊哲學的影響,徹底排除了以往剝削階級對實踐的種種狹隘的錯誤的理解(如把實踐看作個人的行動、看做生意買賣或生活行為,等等),更好地保證了思想路線的正確,保證了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從而也從思想基礎上保證了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正確制訂和貫徹執行。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制訂和貫徹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千百萬群眾的革命實踐。任何杰出人物,他的思想、意見、計劃、辦法,只能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半成品只能來自人民群眾的三大革命實踐,他的頭腦只能作為一個加工廠而起著制成完成品的作用。人腦制成的這種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確不正確,還得交由人民群眾去檢驗。親身參加實踐的勞動人民是最聰明的,群眾的實踐是認識的源泉和檢驗認識的標準。只有投身到群眾的革命實踐中去,了解社會各階級的生動情況,了解群眾的愿望和要求,總結群眾的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領導意見,再回到群眾中去,接受群眾實踐的檢驗,才能實現正確的領導。因此,一個好的領導者,就應該眼睛向下,善于傾聽群眾的意見,善于把出主意、想辦法建立在集中群眾智慧和經驗的基礎之上。只有來自群眾,才能代表群眾,只有先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
歷史上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或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毛主席反復地強調了群眾路線的重要性,把堅持群眾路線作為堅持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根本問題。我們必須堅持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反對唯心論的先驗論;堅持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反對英雄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在一切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同時又十分重視理論的重要作用。不和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關鍵在于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社會實踐總是不斷地向前發展的,我們的認識和理論也必須隨之向前發展。就認識運動的秩序來說,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由認識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質,進到認識許多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然后就以這種對一般事物的共同本質的認識為指導,繼續深入研究各種具體事物,找出特殊的規律性,來補充、豐富和發展這種共同的本質的認識。經過實踐證明的科學理論,可以使我們認清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預見事變發展的趨勢,但這只是對事物的一般規律的反映,而不是對實踐過程中一切具體問題的現成答案。要解決這些具體問題,必須在一般的理論指導下,具體分析事物的特殊的規律性,采取各種具體的解決方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要求我們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要求我們善于把一般與特殊結合起來,把普遍真理與具體的革命實踐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馬列毛主義)的基本原理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放之四海皆準的普遍真理,但是它必須和各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成為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